軸線重合,所述固定筒61的內壁上沿固定筒61中軸線方向設有第一導向條612,所述旋轉筒62的一端端口處的外壁上設有與環形凹槽611相配合的環形凸起621,所述旋轉筒62的一端從固定筒61的開口處穿入固定筒61內,并通過環形凸起621與環形凹槽611的配合連接在一起,所述旋轉筒62的內壁上設有第二導向條622,所述第二導向條622與旋轉筒62的中軸線相平行;
[0036]所述第一伸縮件63呈圓筒狀結構,處于固定筒61內腔中,第一伸縮件63上端的外壁上設有與所述第一導向條612相配合的第一導向凹槽631,下端的外壁上設有螺紋,第一伸縮件63的中心設有用于所述第二伸縮件64穿過的螺紋孔632,所述旋轉筒62的上端內壁上設有螺紋,第一伸縮件63的外壁與旋轉筒62的上端內壁相互螺合;
[0037]所述第二伸縮件64的外壁設有螺紋,第二伸縮件64處于所述螺紋孔632內,且第二伸縮件64的外壁與螺紋孔632相互螺合;
[0038]所述粉筆筒65處于旋轉筒62的內腔中,粉筆筒65 —端固定在第二伸縮件64的底端,粉筆筒65的側面設有與所述旋轉筒62的內壁上的第二導向條622相配合的第二導向槽651,所述粉筆筒65上設有用于插接粉筆的通槽652 ;
[0039]所述粉筆伸縮裝置60還包括圓筒狀的筒蓋66,所述筒蓋66 —端開口,一端封閉,開口處的的內壁上設有卡環661,所述固定筒61的開口處外壁上設有與所述卡環661相配合的卡槽613。
[0040]所述粉筆伸縮裝置60的工作原理是:
[0041]在使用時,將粉筆的一端插入到粉筆筒65內的通槽652內,當需要旋出粉筆時,順時針旋轉旋轉筒62,旋轉筒62通過螺紋帶動第一伸縮件63運動,由于旋轉筒62在固定筒61上通過環形凹槽611與環形凸起621的配合,從而旋轉筒62只能自轉,不能相對固定筒61位移,第一伸縮件63由于第一導向條612和第一導向凹槽631的配合,第一伸縮件63不能自轉,只能沿著第一導向條612方向向下移動,第一伸縮件63帶動第二伸縮件64運動,由于第二伸縮件64固定在粉筆筒65 —端,由于第二導向槽651與第二導向條622的配合,使第二伸縮件64不能自轉,只能沿著第二導向條622的方向向下運動,從而將通槽652內的粉筆頂出;
[0042]當收起粉筆時,只需要逆時針旋轉旋轉筒62即可。
[0043]通過設置手持件10、第一轉動桿20、第二轉動桿30、第一伸縮桿40、第二伸縮桿50和粉筆伸縮裝置60的組合形式,第一伸縮桿40和第二伸縮桿50能夠分別在第一轉動桿20和第二轉動桿30內自由伸縮,在不使用時,縮小體積,便于攜帶,而且通過粉筆伸縮裝置60來安裝粉筆,在使用時,直接通過粉筆伸縮裝置60來伸長粉筆,不需要手動拉取粉筆,防止手指觸碰粉筆,且在不需要使用圓規時,直接將粉筆伸縮裝置60卸下,充當粉筆使用,避免教師手上沾上粉筆灰,利于教師的健康。
[0044] 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實用新型,凡在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和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
【主權項】
1.教學用伸縮式圓規,包括手持件(10)、第一轉動桿(20)、第二轉動桿(30),所述第一轉動桿(20)、第二轉動桿(30)的一端轉動安裝在手持件(10)上,其特征在于,還包括第一伸縮桿(40)、第二伸縮桿(50)和粉筆伸縮裝置(60),所述第一轉動桿(20)、第二轉動桿(30)、第一伸縮桿(40)和第二伸縮桿(50)均為圓筒狀結構,第一伸縮桿(40)設于第一轉動桿(20)內腔,且第一伸縮桿(40)的外壁與第一轉動桿(20)的內壁通過滑配的連接方式連接,且第一伸縮桿(40)的外壁與第一轉動桿(20)的內壁緊貼,所述第二伸縮桿(50)設于第二轉動桿(30)內腔,且第二伸縮桿(50)的外壁與第二轉動桿(30)的內壁通過滑配的連接方式連接,且第二伸縮桿(50)的外壁與第二轉動桿(30)的內壁緊貼,所述第一轉動桿(20)和第一伸縮桿(40)的總長度與第二轉動桿(30)和第二伸縮桿(50)的總長度相等,所述第一伸縮桿(40)的底部設有支撐件(41),所述粉筆伸縮裝置(60)安裝在第二伸縮桿(50)的底部。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教學用伸縮式圓規,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持件(10)上設有兩個轉動螺栓(11),所述第一轉動桿(20)和第二轉動桿(30)的一端分別設有與兩個轉動螺栓(11)相配合的穿孔(21、31),所述第一轉動桿(20)和第二轉動桿(30)通過穿孔(21、31)分別安裝在兩個轉動螺栓(11)上。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教學用伸縮式圓規,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轉動桿(20)內壁上設有導向凸起(22),所述導向凸起(22)與第一轉動桿(20)的中軸線平行,所述第一伸縮桿(40)的外壁上設有與所述導向凸起(22)相配合的導向槽(42),所述導向槽(42)與第一伸縮桿(40)的中軸線平行。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教學用伸縮式圓規,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伸縮桿(40)的靠近第一轉動桿(20)—端設有卡件(43),第一伸縮桿(40)的靠近第一轉動桿(20) —端的壁上設有第一通孔(44),所述卡件(43)處于第一伸縮桿(40)的內腔中,卡件(43)包括彈簧(431)和卡柱(432),所述彈簧(431)、卡柱(432)和第一通孔(44)處于一條直線上,且彈簧(431)的一端固定在第一伸縮桿(40)的內壁上,另一端連接卡柱(432)的一端,卡柱(432)的另一端穿過第一通孔(44),并延伸至第一伸縮桿(40)的外部,所述第一轉動桿(20)上靠近第一伸縮桿(40)的一端的壁上設有與第一通孔(44)相配合的第二通孔(23),所述第一伸縮桿(40 )在第一轉動桿(20 )內滑動,第一伸縮桿(40 )伸出第一轉動桿(20 )外部至最大長度時,第一通孔(44)與第二通孔(23)重合,所述第一伸縮桿(40)與第一轉動桿(20)之間通過卡件(43)上的彈簧(431)彈出卡柱(432)至重合的第一通孔(44)和第二通孔(23)內固定。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教學用伸縮式圓規,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轉動桿(30)與第一轉動桿(20)的結構相同,所述第二伸縮桿(50)與第一伸縮桿(40)的結構相同,且第二轉動桿(30)與第二伸縮桿(50)之間的連接方式和第一轉動桿(20)與第一伸縮桿(40)之間的連接方式相同。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教學用伸縮式圓規,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撐件(41)的底端設有球面軸承(411 ),所述球面軸承(411)的底端設有用于與黑板板面吸合的吸吧(412 )。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教學用伸縮式圓規,其特征在于,所述粉筆伸縮裝置(60)包括固定筒(61)、旋轉筒(62)、第一伸縮件(63)、第二伸縮件(64)和粉筆筒(65),所述固定筒(61)的一端與第一伸縮桿(40)的底端連接,固定筒(61)的另一端開口,且固定筒(61)的內壁上設有環形凹槽(611),所述環形凹槽(611)的中軸線與固定筒(61)的中軸線重合,所述固定筒(61)的內壁上沿固定筒(61)中軸線方向設有第一導向條(612),所述旋轉筒(62)的一端端口處的外壁上設有與環形凹槽(611)相配合的環形凸起(621),所述旋轉筒(62)的一端從固定筒(61)的開口處穿入固定筒(61)內,并通過環形凸起(621)與環形凹槽(611)的配合連接在一起,所述旋轉筒(62 )的內壁上設有第二導向條(622 ),所述第二導向條(622)與旋轉筒(62)的中軸線相平行; 所述第一伸縮件(63)呈圓筒狀結構,處于固定筒(61)內腔中,第一伸縮件(63)上端的外壁上設有與所述第一導向條(612)相配合的第一導向凹槽(631),下端的外壁上設有螺紋,第一伸縮件(63)的中心設有用于所述第二伸縮件(64)穿過的螺紋孔(632),所述旋轉筒(62)的上端內壁上設有螺紋,第一伸縮件(63)的外壁與旋轉筒(62)的上端內壁相互螺合; 所述第二伸縮件(64)的外壁設有螺紋,第二伸縮件(64)處于所述螺紋孔(632)內,且第二伸縮件(64)的外壁與螺紋孔(632)相互螺合; 所述粉筆筒(65 )處于旋轉筒(62 )的內腔中,粉筆筒(65 ) 一端固定在第二伸縮件(64)的底端,粉筆筒(65)的側面設有與所述旋轉筒(62)的內壁上的第二導向條(622)相配合的第二導向槽(651),所述粉筆筒(65)上設有用于插接粉筆的通槽(652)。
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教學用伸縮式圓規,其特征在于,所述粉筆伸縮裝置(60)還包括圓筒狀的筒蓋(66),所述筒蓋(66) —端開口,一端封閉,開口處的的內壁上設有卡環(661),所述固定筒(61)的開口處外壁上設有與所述卡環(661)相配合的卡槽(613)。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教學用伸縮式圓規,包括手持件、第一轉動桿、第二轉動桿,第一轉動桿、第二轉動桿的一端轉動安裝在手持件上,還包括第一伸縮桿、第二伸縮桿和粉筆伸縮裝置,第一轉動桿、第二轉動桿、第一伸縮桿和第二伸縮桿均為圓筒狀結構,第一伸縮桿設于第一轉動桿內腔,且第一伸縮桿的外壁與第一轉動桿的內壁通過滑配的連接方式連接,且第一伸縮桿的外壁與第一轉動桿的內壁緊貼,第二伸縮桿設于第二轉動桿內腔,且第二伸縮桿的外壁與第二轉動桿的內壁通過滑配的連接方式連接,且第二伸縮桿的外壁與第二轉動桿的內壁緊貼,第一伸縮桿的底部設有支撐件,粉筆伸縮裝置安裝在第二伸縮桿的底部。本實用新型方便攜帶,且不易使教師手上沾上粉筆灰。
【IPC分類】B43L9-02, B43L9-24, B43K23-016, B43L9-16, B43K24-06
【公開號】CN204278860
【申請號】CN201420673703
【發明人】吳進儀, 廖生溫, 吳香友, 陸志強, 王遠生, 李雄
【申請人】吳進儀
【公開日】2015年4月22日
【申請日】2014年11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