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數控折彎機的下模模條安裝機構。
背景技術:
CNC(Computer Numerical Control)折彎機,也即數控折彎機,是一種由程序控制的自動化折彎機,用于對薄板進行折彎,主要由折彎模機構、下模機構和上模機構組成。折彎模機構由安裝在一個能夠進行水平和豎直同時移動的移動架和移動架上安裝的折彎模條組成。下模機構和上模機構除了用于夾持板料之外,其上安裝的下模條和上模條還起到模具的作用。數控折彎機對板料進行折彎所得到的板料形狀依賴于下模機構和上模機構上安裝的下模條和上模條。現有技術中,為增加數控折彎機所能折彎的形狀,數控折彎機上的下模條和上模條均為可更換設計。現有技術下,上下模條通常通過螺絲固定。但螺絲固定的模條更換很不方便。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所要解決的問題:模條更換的便利性問題。
為解決上述問題,本發明采用的方案如下:
一種折彎機的模條安裝機構,包括底板、模條架板、模條、氣缸、卡條和拉桿;模條架板豎直架設在底板上;模條架板的頂部順著板體方向設有凹槽;模條架板的內部設有多個豎直的拉桿孔;拉桿設置于拉桿孔內,并能夠在拉桿孔內順著豎直方向移動;每個拉桿孔對應一根拉桿;氣缸安裝在底板的下方,其活塞桿穿過底板后連接拉桿;每根拉桿對應一個氣缸;卡條為截面呈T形結構的條狀體;卡條兩側挑出部分為翼緣,中間底部為腹板;卡條通過掛接機構與拉桿掛接,從而將卡條的腹板的底端扣在模條架板頂部的凹槽內;模條底部順著長條方向開設有截面為T形結構的卡槽;卡條的翼緣卡在卡槽內。
進一步,所述掛接機構由拉桿頂端設置的卡鉤和卡條側邊設置的卡口所組成;卡口的位置與拉桿孔的位置對應,使拉桿孔內的拉桿頂端的卡鉤卡入卡口內,從而實現卡條與拉桿的掛接。
進一步,卡鉤卡在卡槽內。
進一步,卡槽內位于卡條的上方還設有簧條。
本發明的技術效果如下:本發明通過氣缸對拉桿的下拉,再通過卡條將模條扣在模條架板頂部,拆裝方便。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明實施例卡口部分的豎直截面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發明實施例的正視圖。
圖3是本發明實施例的卡條和模條架板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圖4是圖1中虛線部分的放大圖,并增加了簧條。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發明做進一步詳細說明。
如圖1、圖2、圖3、圖4所示,一種折彎機的模條安裝機構,是折彎機下模機構中下模條的安裝機構,包括底板1、模條架板2、模條3、氣缸4、卡條5和拉桿6。模條架板2為板狀體,豎直架設在底板1上。模條架板2的頂部順著板體方向設有凹槽21。模條架板2的內部設有多個豎直的拉桿孔22。拉桿孔22是上下貫穿的通孔。拉桿6設置于拉桿孔22內,并能夠在拉桿孔22內順著豎直方向移動。每個拉桿孔22對應一根拉桿6。氣缸4安裝在底板1的下方,其活塞桿穿過底板1后連接拉桿6的底部,從而使得氣缸4能夠驅動拉桿6在拉桿孔22升降。每根拉桿6對應一個氣缸4。本實施例,圖2所示共有四個氣缸4,意味著有四根拉桿6和四個拉桿孔22。拉桿6的頂端通過卡鉤機構掛接在卡條5上,而卡條5則安裝在模條架板2的頂部。
卡條5為截面呈T形結構的條狀體。卡條5兩側挑出部分為翼緣52,中間底部為腹板53。卡條5底部腹板53的寬度與模條架板2頂部的凹槽21寬度相匹配,使得卡條5的腹板53的底端嵌入模條架板2頂部的凹槽21內。卡鉤機構由拉桿6的頂端設置的卡鉤61和卡條5側邊上設置卡口51所組成。卡鉤61呈7字形。卡鉤61與卡口51的位置和尺寸相匹配,使得拉桿孔22內的拉桿6頂端的卡鉤61卡入卡口51內,從而實現拉桿6的頂端與卡條5的掛接。卡鉤61與卡口51的位置相匹配也意味著卡口51的位置與拉桿孔22的位置對應。本實施例中有四根拉桿6和四個拉桿孔22,也意味著卡條5上四個相對應的卡口51。當拉桿6與卡條5的掛接,也即,卡鉤61卡入卡口51,在氣缸4的下拉作用下,使卡條5的腹板53的底端扣在模條架板2頂部的凹槽21內。
模條3為長條體。順著長條方向,模條3底部開設有截面為T形結構的卡槽31。卡條5的翼緣52卡在卡槽31內。具體來說,卡槽31兩側設有臺階面311。卡條5的翼緣52卡在臺階面311上。卡條5的腹板53則從卡槽31的槽口穿出后扣在模條架板2頂部的凹槽21內。此時,拉桿6頂端的卡鉤61也卡入卡槽31之內。
本實施例的工作原理如下:安裝模條時,卡條5與拉桿6掛接后,模條3只需要順著長條方向將卡條5插入卡槽31,到位后,開啟氣缸4下拉,用氣缸4通過拉桿6對卡條5的下拉力將模條3扣在模條架板2的頂部。拆卸模條時,只需要放松氣缸4,使得卡條5的下拉力消失,模條3自然能夠非常方便地順著長條方向抽出。因此安裝和拆卸模條都非常方便。
顯而易見地,卡條5的尺寸與卡槽31尺寸以及凹槽21深度相匹配。具體來說,如圖4所示,卡條5的腹板53的高度H1,卡條5的翼緣52的高度H2,卡槽31中臺階面311至槽口的深度D1,卡槽31中臺階面311至卡槽31頂部的深度D2,模條架板2頂部的凹槽21深度D3之間滿足如下關系:D1+D3≥H1,D2>H2。此外,為使得卡條5和模條3之間不容易順著長條方向滑動,卡槽31內位于卡條5的上方還可以設置有簧條59。本實施例中,D2-H2=3mm。簧條59是一根厚度為2mm的條狀體。此時,由于卡條5和模條3相互滑動所產生的摩擦力,導致簧條59能夠在D2-H2=3mm高度的空間內彎曲產生更大的阻力。但,安裝與拆卸模條時,由于氣缸4放松,在人工力的作用下使卡條5頂部貼向卡槽31的頂部,減少了卡條5上方的空間,此時,簧條59無法彎曲不能產生更大阻力,模條3反而容易拉出或插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