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沖壓模具,特別涉及一種多孔位模具側沖裝置。
背景技術:
汽車沖壓件具有結構復雜、形狀各異的顯著特點,很多零件需要在側面開孔,目前,對于尺寸要求不太高的側面開孔零件一般采用先平面沖孔,后折彎或拉深的方式成型,但對于有些尺寸要求比較高的側孔,只能采用側沖的方式實現(xiàn),目前市場上用于側沖孔的標準斜器主要是針對大眾型待沖孔件,不適合需要側沖幾十個孔的沖壓待沖孔件,因此,針對此類待沖孔件有必要發(fā)明一種新的多孔位模具側沖裝置。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加工精度更高且生產(chǎn)效率更高的多孔位模具側沖裝置。
為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多孔位模具側沖裝置,其包括上模和下模,所述上模包括上模上板、上模下板、上端嵌入所述上模上板內且下端穿設于所述上模下板內的側沖模頭、安裝于所述下模上的側沖凹模、連接于所述上模上板和上模下板之間的彈簧,所述側沖模頭包括固定于上模下板內且內部開設有相交叉的第一滑槽和第二滑槽的安裝箱、滑動連接于所述第一滑槽內且能朝向待沖孔件的待沖孔位置移動的滑塊、插設于所述滑塊內且插設于所述第二滑槽內并且隨上模上板移動進而帶動所述滑塊移動的斜插塊、連接于所述滑塊的下端的沖頭、安裝于所述安裝箱上且在上模下行后與所述側沖凹模配合夾緊所述待沖孔件進而防止待沖孔件在沖孔過程中變形的壓料塊。
所述滑塊下端連接有沖頭固定塊,所述沖頭固定塊的上下端分別開設有肚大口小的滑槽,所述滑塊下端和所述壓料塊的上端設有T型的凸塊,所述凸塊插設于所述滑槽內,所述沖頭插設于所述沖頭固定塊內且上端抵緊在所述滑塊上。
所述上模上板由上至下依次包括上模座、第一上模板、第二上模板,所述上模下板由上至下依次包括第三上模板、第四上模板、第五上模板,所述斜插塊固定于所述第一上模板上,所述彈簧連接于第二上模板和第三上模板之間。
上模上安裝有多個成對的側沖模頭和側沖凹模。
由于上述技術方案運用,本實用新型與現(xiàn)有技術相比具有下列優(yōu)點:本多孔位模具側沖裝置可以在彎折車型后的待沖孔件上進行側向沖孔,可以實現(xiàn)多孔位的側沖功能,并且沖頭是隨著上模聯(lián)動,具有良好的脫料效果,極大的提高了待沖孔件的精度和生產(chǎn)效率。
附圖說明
附圖1是開模狀態(tài)示意圖;
附圖2是壓料后模具狀態(tài)示意圖;
附圖3是閉模狀態(tài)示意圖;
附圖4是側沖裝置示意圖;
附圖5是側沖裝置爆炸視圖;
附圖6是側沖裝置剖面示意圖;
附圖7是側沖裝置主體結構示意圖;
附圖8是側沖裝置沖頭部分結構示意圖;
附圖9是側沖裝置壓料及沖孔過程示意圖。
以上附圖中:1、上模;1-1、上模座;1-2、第一上模板;1-3、第二上模板;1-4、第三上模板;1-5、第四上模板;1-6、第五上模板;1-7、彈簧;2、下模;2-1、第一下模板;2-2、第二下模板;2-3、第三下模板;2-4、下模座;3、側沖模頭;3-1、斜插塊;3-2、滑塊;3-3、沖頭固定塊;3-4、沖頭;3-5、安裝箱;3-6、壓料塊;4、待沖孔件;5、側沖凹模。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所示的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描述。
如圖1所示,多孔位模具側沖裝置包括上模和下模,所述上模包括上模上板、上模下板、上端嵌入所述上模上板內且下端穿設于所述上模下板內的側沖模頭33、安裝于所述下模上的側沖凹模5、連接于所述上模上板和上模下板之間的彈簧1-7,所述側沖模頭3包括固定于上模下板內且內部開設有相交叉的第一滑槽和第二滑槽的安裝箱3-5、滑動連接于所述第一滑槽內且能朝向待沖孔件4的待沖孔位置移動的滑塊3-2、插設于所述滑塊3-2內且插設于所述第二滑槽內并且隨上模上板移動進而帶動所述滑塊3-2移動的斜插塊3-1、所述滑塊3-2下端連接有沖頭固定塊3-3、連接于所述沖頭固定塊3-3上的沖頭3-4、安裝于所述安裝箱3-5上且在上模下行后與所述側沖凹模配合夾緊所述待沖孔件4進而防止待沖孔件4在沖孔過程中變形的壓料塊3-6。所述沖頭固定塊3-3的上下端分別開設有肚大口小的滑槽,所述滑塊3-2下端和所述壓料塊3-6的上端設有T型的凸塊,所述凸塊插設于所述滑槽內,所述沖頭插設于所述沖頭固定塊3-3內且上端抵緊在所述滑塊3-2上。上模上安裝有多個成對的側沖模頭3和側沖凹模。
所述上模上板由上至下依次包括上模座1-1、第一上模板1-2、第二上模板1-3,所述上模下板由上至下依次包括第三上模板1-4、第四上模板1-5、第五上模板1-6,所述斜插塊3-1固定于所述第一上模板1-2上,所述彈簧1-7連接于第二上模板1-3和第三上模板1-4之間。所述下模由上至下依次包括第一下模板2-1、第二下模板2-2、第三下模板2-3、下模座2-4。
整體動作是先壓料后沖孔,然后在壓料的狀態(tài)下沖頭退出凹模和待沖孔件,即實現(xiàn)脫料,側沖過程結束。側沖過程中,側沖上模在沖床滑塊的帶動下整體下行,當?shù)谖迳夏0?-6和壓料塊3-6壓住待沖孔件后,隨著上模上板的繼續(xù)下行,彈簧1-7被壓縮,第三上模板1-4、第四上模板1-5、第五上模板1-6以及固定在此板內的安裝箱3-5保持不動,斜插塊3-1在滑塊3-2的槽孔中滑動,帶動滑塊3-2、沖頭固定塊3-3和沖頭3-4在安裝箱3-5內滑動,沖頭3-4開始進入待沖孔件4和側沖凹模5,當彈簧1-7被壓縮完畢,即第二上模板1-3和第三上模板1-4閉合時,沖頭3-4的有效部分完全進入待沖孔件4和側沖凹模5,側沖孔完成,如圖2、圖6和圖7所示;隨后側沖上模在沖床滑塊的帶動下上行,此時被壓縮的彈簧1-7慢慢釋放彈力,第三上模板1-4、第四上模板1-5和第五上模板1-6在彈力作用下保持壓料狀態(tài)(即保持不動),如圖9所示,斜插塊3-1隨著側沖上模上行,帶動滑塊3-2、沖頭固定塊3-3和沖頭3-4在安裝箱3-5內滑動,沖頭3-4離開側沖凹模5和待沖孔件4,當彈簧1-7的壓縮行程釋放完成后,沖頭3-4完全離開側沖凹模5和待沖孔件4,完成脫料過程,隨后整個側沖上模在沖床滑塊的帶動下上行,側沖過程結束。需要指出的是,斜插塊3-1與滑塊3-2是機械聯(lián)動的,如圖8所示,既能有效保證模具閉合時沖頭3-4的有效部分完全進入待沖孔件4和側沖凹模5,又能保證側沖上模上行時,沖頭3-4完全退出待沖孔件4和側沖凹模5。
上述實施例只為說明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構思及特點,其目的在于讓熟悉此項技術的人士能夠了解本實用新型的內容并據(jù)以實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凡根據(jù)本實用新型精神實質所作的等效變化或修飾,如沖頭允許根據(jù)不同的沖孔形狀加工成相對應的外形;通過調整沖頭和對應滑塊的安裝角度,可以側沖不同角度的側孔等變化,都應涵蓋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