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豆精品无码国产在线播放,国产亚洲精品成人AA片新蒲金,国模无码大尺度一区二区三区,神马免费午夜福利剧场

改進型車削夾具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11958846閱讀:301來源:國知局
改進型車削夾具的制作方法與工藝

本實用新型涉及工裝夾具領域,特別是涉及改進型車削夾具。



背景技術(shù):

皮卡既可載人又可拉貨,因此其市場銷量很大。但同時對車子的安全性能相對普通貨車的要求更加嚴苛。轉(zhuǎn)向節(jié)作為汽車轉(zhuǎn)向橋中的重要零件之一,其功用是傳遞并承受汽車前部載荷,支承并帶動前輪繞主銷轉(zhuǎn)動而使汽車轉(zhuǎn)向。在汽車行駛狀態(tài)下,它承受著多變的沖擊載荷,因此,要求其具有很高的強度。皮卡上的轉(zhuǎn)向節(jié)相對普通貨車要求更高,因此對轉(zhuǎn)向節(jié)的軸承孔、制動器安裝孔、節(jié)臂錐孔、長短端錐孔都規(guī)定了最小壁厚,這樣勢必給加工工藝造成很大的難度。以往在加工轉(zhuǎn)向節(jié)時用軸承孔毛坯外圓定位,現(xiàn)在再這樣將不能同時兼顧這么多處的壁厚,因為毛坯外圓尺寸存在誤差,這樣會影響軸承孔壁厚均勻,進而使得其他幾處的最小壁厚無法保證。當然可以用毛坯制造精度更高的轉(zhuǎn)向節(jié)軸承孔定位軸心,但是隨之又帶來另一個難題—軸承孔毛坯內(nèi)孔是需要車削的,所以定位芯軸必須待轉(zhuǎn)向節(jié)定位好后退出產(chǎn)品內(nèi)孔,避免和刀具干涉。因此如何設計夾具在兼顧保證轉(zhuǎn)向節(jié)上多處最小壁厚的基礎上,又不會由于夾具對刀具照成干涉而無法加工成為一個難題。



技術(shù)實現(xiàn)要素:

為了克服上述缺陷和不足本實用新型提供以下技術(shù)方案:改進型車削夾具,所述夾具包括上殼、驅(qū)動塊、拉桿A、彈性件、支撐柱、壓爪A、壓爪B、定位柱A、壓爪C、導向柱、連接套、壓塊,所述上殼的側(cè)面上相互間隔設置有三個缺口A,所述缺口A豎直方向切破整個所述上殼的側(cè)面,且部分切破所述上殼的頂面,所述缺口A的兩側(cè)面上均同心設有圓孔A,至少所述缺口A的一個側(cè)面上的所述圓孔A貫穿整個上殼,所述上殼頂面中心處設有通孔B,所述上殼底面上設有凹腔,所述驅(qū)動塊主體的形狀及尺寸與所述凹腔相匹配,所述驅(qū)動塊主體中心設有通孔C,所述驅(qū)動塊主體的側(cè)面設有三個凸臺A,所述凸臺A的寬度與所述缺口A的寬度相匹配,所述拉桿A為一階梯軸,包括同心設置的四個軸段,所述拉桿A上的第一軸段與所述上殼上的通孔B相匹配,所述第一軸段下端面連接第二軸段,所述第二軸段的下端面連接第三軸段,所述第三軸段下端面連接第四軸段,所述第三軸段與所述驅(qū)動塊上的所述通孔C相匹配,所示第四軸段的圓周面上設有螺紋,所示壓爪A與所述壓爪B互為鏡像對稱,所述壓爪B呈“7”字形,其“7”字形豎直部的側(cè)面上設有腰形通孔D,所述腰形通孔D自右上向左下傾斜設置且其貫穿方向垂直所述“7”字形水平部延伸方向,所述定位柱A頂面中心設有盲孔E,所述盲孔E底面中心設置有通孔F,所述通孔F與所述第一軸段相匹配,所述壓爪C的主體呈“7”字形,其“7”字形豎直部的側(cè)面上設有腰形通孔D,所述腰形通孔D自右上向左下傾斜設置,所述主體“7”字形水平部的端面上設有凸臺B,所述凸臺B的底面與所述“7”字形水平部的底面重合,所述凸臺B的長度大于所述主體的厚度,所述導向柱為一圓柱體,其長度大于所述缺口的寬度,所述壓塊與所述盲孔E相匹配,所述上殼固定連接車床,所述驅(qū)動塊的主體可動的設置在所述凹腔內(nèi),所述驅(qū)動塊上的三個凸臺A分別插入所述缺口A內(nèi),所述拉桿A的第三軸段插入所述通孔C內(nèi),所述連接套頂面與所述驅(qū)動塊底面貼合,且所述連接套上端與所述拉桿A的第四軸段連接,所述連接套的下端與車床上的拉桿連接,所述定位柱A設置于所述上殼上方,所述拉桿A上的第一軸段穿過所述圓孔A及通孔F且可在所述圓孔A及通孔F中滑動,所述第一軸段頂端連接設置在所述盲孔E內(nèi)的所述壓塊,所述壓塊可在所述盲孔E內(nèi)滑動且所述壓塊的下端面高出所述盲孔E的底面,所述彈性件套設于所述第一軸段上,所述彈性件的一端頂在所述定位柱A的下表面上,其另一端頂在所述上殼上,所述支撐柱設置在所述上殼上,所述壓爪A、壓爪B及壓爪C分別的插入所述缺口中,且下端鉸接與所述凸臺A上,所述壓爪A、壓爪B及壓爪C上的腰形通孔D內(nèi)均插設有所述導向柱,所述導向柱的兩端均插入所述圓孔A,所述壓爪A、壓爪B及壓爪C均可相對所述導向柱運動。

作為優(yōu)選,所述驅(qū)動塊的頂面中心設有凹坑,所述凹坑的底面為球面,所述拉桿A上第二軸段的底面為球面,當所述拉桿A頂起時,所述凹坑的底面與所述第二軸段的底面間留有間隙。由于所述壓爪接觸的都是毛坯面,這樣就會照成三個壓爪有時無法同時接觸工件,導致工件受力不均衡,甚至會有個別壓爪無法壓緊工件的現(xiàn)象發(fā)生,有了上述機構(gòu)后驅(qū)動塊帶動壓爪可做一定的調(diào)整從而使得三個壓爪能以相同的力壓緊工件,保持平衡。

作為優(yōu)選,所述夾具還包括與所述壓爪數(shù)量相同的連接柱及固定螺母,所述連接柱為一階梯軸,其包括三個軸段,軸段A的下端面上同心設置有軸段B,所述軸段B的下端面上同心設置有螺紋軸段C,所述軸段A的頂面中心設有片狀凸臺C,所述凸臺C的側(cè)面設有圓形通孔G,所述固定螺母的頂面為一球面,所述驅(qū)動塊上凸臺A的底面上設有盲孔H,所述盲孔H大小與所述固定螺母相匹配,所述盲孔H的頂面也為球面且與所述固定螺母的頂面相匹配,所述盲孔H的頂面上同心設置有通孔J,所述通孔J與所述軸段B相匹配,所述爪A、壓爪B及壓爪C的下端部側(cè)面均設有圓形通孔I,所述圓形通孔I與所述腰形通孔D的貫通方向一致,所述爪A、壓爪B及壓爪C的下端部還設有沿所述“7”字形水平部延伸方向貫穿的凹槽,所述連接柱上的軸段B插入所述通孔J內(nèi),所述軸段A的下端面與所述凸臺A重合,所述固定螺母置于所述盲孔H中,所述固定螺母的頂面與所述盲孔H的頂面重合,且所述固定螺母與所述螺紋軸段C固定連接,所述片狀凸臺C插入所述壓爪上的所述凹槽內(nèi),一轉(zhuǎn)軸A同時插入所述圓形通孔G及圓形通孔I中將所述壓爪與所述連接柱鉸接。這樣設置后壓爪在面對不同毛坯時的調(diào)整幅度更大,能更好的適應不同的毛坯。

作為優(yōu)選,所述連接柱上的凸臺C的頂面設有注油孔。這樣可以更方便的對轉(zhuǎn)軸進行潤滑。

作為優(yōu)選,所述壓爪A、壓爪B上所述“7”字形水平部端部的底面上設有一個定位柱,所述壓爪C上凸臺B的底面上間隔設有兩個定位柱,所述支撐柱的頂端也設有定位柱,所述定位柱的自由端呈圓臺狀。這樣可以減小壓爪、支撐柱與毛坯的接觸面,從而減小由于毛坯表面質(zhì)量差對壓爪壓緊工件的影響。

作為優(yōu)選,所述定位柱A的頂面上設有蓋板,所述蓋板與所述定位柱A可拆卸連接在一起,且所述蓋板完全遮蓋所述盲孔E。這樣可以減少切屑、灰塵接觸拉桿A,從而減小拉桿A的磨損,延長它的壽命。

與現(xiàn)有技術(shù)相比,本實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夾具包括固定在車床上的上殼,設置在上殼內(nèi)的驅(qū)動塊,三個壓爪鉸接在驅(qū)動塊上,壓爪上設有腰形通孔,導向柱插入腰形孔,且其兩端插入上殼中的圓孔A中,上殼上設置有支撐柱,上殼上方設有定位柱A,拉桿A最下端穿透驅(qū)動塊并通過連接套與車床拉桿連接,拉桿A上的第二軸段設置在驅(qū)動塊上方,拉桿A上端穿過上殼上的圓孔A及定位柱A上的通孔F插入定位柱A上的盲孔E內(nèi)并與壓塊連接,壓塊高出盲孔E底面,彈性件套設于拉桿A上并與定位柱A及上殼均接觸。通過本實用新型夾具使得皮卡用轉(zhuǎn)向節(jié)的加工能順利完成,在保證轉(zhuǎn)向節(jié)加工精度的同時使用也十分方便,從而減輕工人的勞動強度。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具體實施方式中車削夾具的立體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具體實施方式中車削夾具的主視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具體實施方式中車削夾具的左視全剖視圖。

圖4是本實用新型具體實施方式中車削夾具中底板的主視全剖視圖。

圖5是本實用新型具體實施方式中車削夾具中上殼的半剖立體圖。

圖6是本實用新型具體實施方式中車削夾具中驅(qū)動塊的立體圖。

圖7是本實用新型具體實施方式中車削夾具中驅(qū)動塊的主視全剖視圖。

圖8是本實用新型具體實施方式中車削夾具中拉桿A的立體圖。

圖9是本實用新型具體實施方式中車削夾具中固定塊A主視全剖視圖。

圖10是本實用新型具體實施方式中車削夾具中壓爪A立體圖。

圖11是本實用新型具體實施方式中轉(zhuǎn)向節(jié)立體圖。

圖12是本實用新型具體實施方式中車削夾具中壓爪C立體圖。

圖13是本實用新型具體實施方式中車削夾具中連接柱立體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jié)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作詳細說明。

如圖1所示,改進型車削夾具,所述夾具包括底板1、上殼2、驅(qū)動塊3、拉桿A4、防塵罩5、彈性件、支撐柱6、壓爪A7、壓爪B7’、蓋板9、定位柱A10、壓爪C11、導向柱12、連接柱13、固定螺母14、連接套15、壓塊16。

所述底板1呈圓柱狀,其圓周面上設有三個缺口I,所述底板1底面上同心設置有盲孔K1a,所述底板1的頂面同心設置有通孔1b,所述通孔1b與所述盲孔K1a間設有退刀槽。

所述上殼2呈圓柱狀,其側(cè)面上相互間隔設置有三個缺口A2a。所述缺口A2a豎直方向切破整個所述上殼2的側(cè)面,且部分切破所述上殼2的頂面,所述缺口A2a的兩側(cè)面上均同心設有圓孔A2d,所述圓孔A2d均貫穿整個上殼2,所述上殼2頂面同心設有圓形盲孔N2b,圓形盲孔N2b的底面上同心設置有通孔B2c,所述上殼2底面上同心設有凹腔2f,所述凹腔2f呈圓柱狀,所述上殼2底面上同心還設有盲孔L2e,所述盲孔L2e為圓形,其大小與所述底板1相匹配。

所述驅(qū)動塊3主體3a的形狀及尺寸與所述凹腔2f相匹配,所述主體3a的頂面中心設有凹坑3b,所述凹坑3b的底面為球面,所述凹坑3b的底面中心設有通孔C3c,所述主體3a的側(cè)面設有三個凸臺A3d,所述凸臺A3d的寬度與所述缺口A2a的寬度相匹配,所述凸臺A3a的底面上設有盲孔H3f,所述盲孔H3f的頂面3g也為球面,所述盲孔H3f的頂面3g上同心設置有通孔J3e。

所述拉桿A 4為一階梯軸,包括同心設置的四個軸段,所述拉桿A 4上的第一軸段4a與所述上殼2上的通孔B2c相匹配,所述第一軸段4a下端面連接第二軸段4b,所述第二軸段4b的下端面4b1為球面且與第三軸段4c連接,所述第三軸段4c下端面連接第四軸段4d,所述第三軸段4c與所述驅(qū)動塊3上的所述通孔C3c相匹配,所示第四軸段4d的圓周面上設有螺紋。

所述防塵罩5主體5a呈圓柱狀,其圓周面沿其底面外輪廓線設有截面呈矩形的凸緣5d,所述凸緣5d的底面與防塵罩5的底面重合,所述凸緣5d的外輪廓與所述盲孔N2b相匹配,所述防塵罩5的底面上同心設置有盲孔O5c,所述盲孔O5c的頂面上同心設置有通孔P5b。

所述支撐柱6的頂面設置有定位柱7f’,所述定位柱7f’的自由端呈圓臺狀。

所示壓爪A7與所述壓爪B7’互為鏡像對稱,所述壓爪B7’呈“7”字形,其“7”字形豎直部7a’的側(cè)面上設有腰形通孔D7b’,所述腰形通孔D7b’自右上向左下傾斜設置且其貫穿方向垂直所述“7”字形水平部延伸方向,“7”字形豎直部的下端部側(cè)面均設有圓形通孔I7c’,所述圓形通孔I7c’與所述腰形通孔D7b’的貫通方向一致,所述“7”字形豎直部的下端部還設有沿所述“7”字形水平部延伸方向貫穿的凹槽7d’,所述“7”字形水平部端部的底面上也設有一個定位柱7f’。

所述定位柱A10為階梯軸,包括同心設置的兩個軸段,其上部軸段X與所述通孔P5b相匹配,所述上部軸段X頂面的中心設有盲孔E,所述盲孔E底面中心設置有通孔F,所述通孔F與所述第一軸段4a相匹配,所述上部軸段X的底面連接下部軸段Y,所述下部軸段Y與所述盲孔O5c相匹配。

所述壓爪C(11)的主體(11a)呈“7”字形,其“7”字形豎直部7a’的側(cè)面上設有腰形通孔D7b’,所述腰形通孔D7b’自右上向左下傾斜設置且其貫穿方向垂直所述“7”字形水平部延伸方向,“7”字形豎直部的下端部側(cè)面均設有圓形通孔I7c’,所述圓形通孔I7c’與所述腰形通孔D7b’的貫通方向一致,所述“7”字形豎直部的下端部還設有沿所述“7”字形水平部延伸方向貫穿的凹槽7d’,所述主體11a“7”字形水平部的端面上設有凸臺B11b,所述凸臺B11b的底面與所述“7”字形水平部的底面重合,所述凸臺B11b的長度大于所述主體11a的厚度,所述凸臺B11b的底面上間隔設有兩個定位柱7f’。

所述導向柱12為一圓柱體,其長度大于所述缺口A2a的寬度,所述導向柱12與所述腰形孔D7b’相匹配,所述導向柱12還與所述圓孔A2d相匹配。

所述連接柱13為一階梯軸,其包括三個軸段,軸段A13a的下端面上同心設置有軸段B13b,所述軸段B13b的下端面上同心設置有螺紋軸段C13c,所述軸段A13a的頂面中心設有片狀凸臺C13d,所述凸臺C13d的側(cè)面設有圓形通孔G13d1,所述凸臺C13d的頂面設有注油孔13d2。

所述固定螺母14的頂面為一球面,所述固定螺母14的直徑與所述盲孔H3f相匹配,所述固定螺母14的內(nèi)螺紋與所述螺紋軸段C13c上的外螺紋相匹配。

所述壓塊16與所述盲孔E相匹配。所述蓋板9為圓形。

所述底板1設置在上殼2上的盲孔L2e內(nèi)且與其固定連接,所述驅(qū)動塊3的主體3a可動的設置在凹腔2f內(nèi),所述驅(qū)動塊3上的三個凸臺A3d分別插入所述缺口A2a內(nèi),所述連接柱13上的軸段B13b插入所述凸臺A3d上的通孔J3e內(nèi),所述連接柱13上軸段A13a的下端面與所述凸臺A3d重合,所述固定螺母14置于所述凸臺A3d上的盲孔H3f中,所述固定螺母14的頂面與所述盲孔H3f的頂面3g接觸,且所述固定螺母14與所述連接柱13上螺紋軸段C13c固定連接。所述拉桿A4的第三軸段4c插入所述通孔C3c內(nèi),所述連接套15頂面與所述驅(qū)動塊3底面貼合,且所述連接套15上端與所述拉桿A4的第四軸段4d連接,所述防塵罩5設置在所述上殼2上的圓形盲孔N2b內(nèi),且所述防塵罩5的底面與所述圓形盲孔N2b的底面重合,防塵罩5與上殼2固定連接,定位柱A10設置于所述上殼2上方,所述定位柱A10的上部軸段X自所述防塵罩5上的通孔P5b內(nèi)穿出,所述定位柱A10的下部軸段Y的頂面與所述防塵罩5上的盲孔N2b的頂面重合,所述拉桿A4上的第一軸段4a穿過所述上殼2上的圓孔A2d及定位柱A10上的通孔F且可在所述圓孔A2d及通孔F中滑動,所述第一軸段4a頂端連接設置在所述盲孔E內(nèi)的所述壓塊16,所述壓塊16可在所述盲孔E內(nèi)滑動且所述壓塊16的下端面高出所述盲孔E的底面,所述彈簧套設于所述第一軸段4a上,所述彈簧的一端頂在所述定位柱A10的下表面上,其另一端頂在所述上殼2上圓形盲孔N2b的底面上,四個支撐柱6設置在所述上殼2的頂面上,所述壓爪A7、壓爪B7’及壓爪C11分別的插入所述缺口A2a中,所述連接柱13上的片狀凸臺C13d插入所述壓爪上的所述凹槽7d’內(nèi),一轉(zhuǎn)軸A同時插入所述圓形通孔G13d1及圓形通孔I7c’中將所述壓爪與所述連接柱13鉸接,所述壓爪A7、壓爪B7’及壓爪C11上的腰形通孔D7b’內(nèi)均插設有所述導向柱12,所述導向柱12的兩端均插入所述上殼2上的圓孔A2d,所述壓爪A7、壓爪B7’及壓爪C11均可相對所述導向柱12運動。

使用時,首先通過底板1將夾具固定在車床上,并使所述連接套15)的下端與車床上的拉桿連接。裝夾零件時,先讓車床拉桿處于頂起狀態(tài),此時夾具中拉桿A4上第二軸段的底面4b1與驅(qū)動塊3上凹坑3b底面間留有間隙。將轉(zhuǎn)向節(jié)毛坯8,放置在夾具上,所述定位柱A10插入轉(zhuǎn)向節(jié)毛坯8上的軸承孔內(nèi)定位軸心,同時轉(zhuǎn)向節(jié)毛坯8上的定位凸臺U8a、定位凸臺V8b及定位凸臺S8C的下端面與支撐柱6上的定位柱7f’的頂面接觸;然后控制車床拉桿拉下帶動夾具拉桿A4相下運動,驅(qū)動塊3也同時下行,驅(qū)動塊3帶動連接柱13,連接柱13帶動壓爪一同下行,由于導向柱12與壓爪上腰形孔D7b’的相互作用使得壓爪同時向內(nèi)收攏,當拉桿A4頂端的壓塊16的底面與所述定位柱A10上盲孔E的底面重合時壓塊帶動定位柱A10繼續(xù)下行,進而壓縮彈簧,當車床拉桿下行到位時所述三個壓爪收攏到位,壓爪上的定位柱7f’分別壓緊在轉(zhuǎn)向節(jié)毛坯8上的定位凸臺U8a、定位凸臺V8b及定位凸臺T8d的頂面上,從而將轉(zhuǎn)向節(jié)毛坯8夾緊,定位柱A10也完全退出轉(zhuǎn)向節(jié)毛坯8上的軸承孔。此時可以開始車削轉(zhuǎn)向節(jié)。完成加工后車床拉桿復位,在車床拉桿及彈簧的共同作用下夾具復位至打開狀態(tài),可以開始新的裝夾。

與現(xiàn)有技術(shù)相比,本實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夾具包括固定在車床上的上殼2,設置在上殼2內(nèi)的驅(qū)動塊3,三個壓爪鉸接在驅(qū)動塊3上,壓爪上設有腰形通孔D7b’,導向柱12插入腰形孔D7b’,且其兩端插入上殼2中的圓孔A2d中,上殼2上設置有支撐柱6,上殼2上方設有定位柱A10,拉桿A4最下端穿透驅(qū)動塊3并通過連接套15與車床拉桿連接,拉桿A4上的第二軸段設置在驅(qū)動塊3上方,拉桿A4上端穿過上殼2上的圓孔A2d及定位柱A10上的通孔F插入定位柱A10上的盲孔E內(nèi)并與壓塊16連接,壓塊16高出盲孔E底面,彈性件套設于拉桿A4上并與定位柱A10及上殼2均接觸。通過本實用新型夾具使得皮卡用轉(zhuǎn)向節(jié)的加工能順利完成,在保證轉(zhuǎn)向節(jié)加工精度的同時使用也十分方便,從而減輕工人的勞動強度。

以上已對本實用新型進行了詳細描述,但本實用新型并不局限于本文所描述具體實施方式。本領域技術(shù)人員理解,在不背離本實用新型范圍的情況下,可以作出其他更改和變形,例如將彈簧換成氣缸、橡膠塊等。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由所附權(quán)利要求限定。

當前第1頁1 2 3 
網(wǎng)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隆子县| 雷波县| 青河县| 上林县| 朝阳县| 神农架林区| 石泉县| 留坝县| 桦南县| 凯里市| 西乌| 竹北市| 海林市| 兰西县| 五大连池市| 津市市| 张家界市| 玉溪市| 海南省| 久治县| 新竹市| 易门县| 阜南县| 吴桥县| 浠水县| 岢岚县| 醴陵市| 特克斯县| 晋宁县| 海门市| 米脂县| 洛扎县| 景宁| 武城县| 巴中市| 陵川县| 新津县| 乐山市| 碌曲县| 岢岚县| 浦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