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折彎機上用的上模具快速夾緊裝置, 適合在各種類型的折彎機上使用, 具體地說就是既能滿足折彎機上模具側向安裝,又能滿足折彎機上模具垂直方向安裝,同時安裝模具時不使用任何扳手等工具,徒手直接完成,是一種簡便快捷的折彎機上模具快速夾緊裝置。
背景技術:
在已有技術中,折彎機上模具的安裝都是從機器側向插入壓板與接模板之間,然后再手工壓緊,裝夾效率比較低。也有其它種類的上模具快速夾緊裝置,一般都采用液壓或氣動的夾緊方式,工作效率很高,但成本很大,一般僅在高端的自動化折彎機上使用。
技術實現要素:
針對現有技術中存在的不足,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折彎機上模具快速夾緊裝置,能顯著提高折彎機上模具的裝夾效率,即既能從折彎機的側向完成安裝,又能從折彎機的垂直方向完成安裝,這樣的裝置特別適合折彎機上裝夾分段上模具使用,是一種非常高效的折彎機上模具裝夾裝置。本實用新型采用的技術方案是:
一種折彎機上模具快速夾緊裝置,包括:夾柱、壓板、松開彈簧、回轉螺釘、支撐螺母、頂緊塊、頂緊螺柱、彈性鋼球座、擋柱、手柄、前板、接模板、彈簧座板、蝶形彈簧、彈簧支撐螺釘、壓座、轉動銷、擋塊;
夾柱裝在壓板下端內側,能微量轉動;夾柱的內側面是平面,能夠直接壓緊在上模具的夾緊斜面上;
壓板支撐在二只回轉螺釘上并能繞此回轉螺釘支點回轉,回轉螺釘連接在接模板上;松開彈簧套在回轉螺釘上,松開彈簧的彈簧力作用在壓板上,使壓板始終存在向外張開的趨勢;
支撐螺母、彈簧座板、蝶形彈簧、彈簧支撐螺釘和壓座這幾個零件組成一個彈性體,組合后裝在接模板中,由蝶形彈簧提供的彈力通過壓座作用到頂緊塊,頂緊塊裝在頂緊螺柱中,頂緊螺柱通過導程螺紋與壓板相連接;
彈性鋼球座裝在前板底端,壓板的上頂面加工有V形槽,工作時能與彈性鋼球座上的鋼球相配;前板與接模板連接;
手柄裝在頂緊螺柱上,能帶動頂緊螺柱轉動;
擋柱和擋塊裝在前板上,用于限制手柄的轉動范圍;擋塊能夠在前板上拉出或縮進;
轉動銷裝在前板上,是擋塊的轉動軸。
進一步地,所述的折彎機上模具快速夾緊裝置,還包括斜鐵,所述斜鐵裝在折彎機滑塊和接模板之間。
進一步地,壓板下端設有與上模具的安全槽相對應的鉤子。
本實用新型的優點:結構比較緊湊、復雜,使用手柄回轉較小的角度(約80?)就能實現上模具的夾緊與松開,此時上模具的裝拆只能從折彎機的側向進行。當在折彎機滑塊上裝上了不同種類的分段模具時,裝拆上模具時為不影響相鄰其它種類的模具,此時裝拆模具就不能從折彎機的側向進行,而只能在垂直方向直接進行,此時只要把擋塊縮進,讓手柄朝松開方向回轉更大的角度,推進模具壓板,使裝模開口增大,此時就能實現上模具的垂直安裝了,而目前其它各種類型的上模具快速夾緊機構是沒有這一功能的,因此在使用分段上模具的場合,本發明優點明顯。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正面示意圖。
圖2為圖1中A-A向剖視圖。
圖3為圖1中B-B向剖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具體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
如圖1和圖2所示,本實用新型提出的折彎機上模具快速夾緊裝置,包括:夾柱1、壓板2、松開彈簧3、回轉螺釘4、支撐螺母5、頂緊塊6、頂緊螺柱7、彈性鋼球座8、擋柱9、手柄10、前板11、斜鐵12、接模板13、彈簧座板14、蝶形彈簧15、彈簧支撐螺釘16、壓座17、轉動銷19、擋塊20等零件;
夾柱1裝在壓板2下端內側,能微量轉動;夾柱1的內側面是平面,能夠直接壓緊在上模具18的夾緊斜面上;
壓板2支撐在二只回轉螺釘4上并能繞此回轉螺釘4支點回轉(注意壓板2在圖2中能夠繞回轉螺釘4在不大的角度范圍內順時針或逆時針旋轉;壓板2在圖1中不能按圖1中的方向順時針或逆時針旋轉),回轉螺釘4連接在接模板13上;松開彈簧3套在回轉螺釘4上,松開彈簧3的彈簧力始終作用在壓板2上,使壓板2始終存在向外張開的趨勢;
支撐螺母5、彈簧座板14、蝶形彈簧15、彈簧支撐螺釘16和壓座17這幾個零件組成一個彈性體,組合后裝在接模板13中,由蝶形彈簧15提供的彈力通過壓座17作用到頂緊塊6,頂緊塊6裝在頂緊螺柱7中,頂緊螺柱7通過大導程螺紋與壓板2相連接;
彈性鋼球座8裝在前板11底端,壓板2的上頂面加工有V形槽,工作時能與彈性鋼球座8上的鋼球相配;前板11與接模板13通過圖1中的螺栓20連接;前板11的上部可夾裝在折彎機的折彎機滑塊21上。
手柄10裝在頂緊螺柱7上,能帶動頂緊螺柱7轉動;
擋柱9和擋塊20裝在前板11上,用于限制手柄10的轉動范圍;擋塊20能夠在前板11上拉出或縮進;
轉動銷19也裝在前板11上,是擋塊20的轉動軸;
斜鐵12裝在折彎機滑塊21和接模板13之間,上面有刻度,能補償折彎機工作過程中撓度變形;
本實用新型的工作原理為:當在圖1中順時針轉動手柄10,圖2中頂緊螺柱7向左移動,蝶形彈簧15產生的彈性力通過壓座17壓緊頂緊塊6,使壓板2繞回轉螺釘4克服松開彈簧3的彈力順時針轉動(壓板2在圖2中的轉動方向),從而夾緊上模具18,裝在壓板2中的夾柱1能補償上模具18裝夾斜面的加工誤差,起夾緊過程中的自定位作用。當需松開壓板2時,有二種情況:第一種情況是上模具18從側向裝卸,此時要把擋塊20從前板11中拉出,圖1中逆時針轉動手柄10,讓手柄10擋在擋塊20上,這時上模具18已松開,但壓板2下端伸出的鉤子仍在上模具18的安全槽中,上模具18掉不下來,這時就只能從側向裝卸上模具18。第二種情況是要實現上模具18垂直安裝,這時要把擋塊20縮進,讓手柄10繼續逆時針回轉(圖1中的轉動方向),頂緊螺柱7進一步向右移動,壓板2在松開彈簧3的彈力作用下進一步逆時針轉動(壓板2在圖2中的轉動方向),壓板2下端裝夾開口進一步加大,當彈性鋼球座8上的鋼球進入壓板2上端的V形槽時,壓板2被定位而停止轉動,此時壓板2下端的裝夾開口已能實現上模具18的垂直裝卸了。當需夾緊上模具18時,只要在圖1中順時針轉動轉動手柄10,手感壓緊就行,極限位置是手柄10靠在擋柱9上。斜鐵12左右移動時,接模板13上下位移,相應地帶動上模具18上下移動,這樣做的目的是補償折彎機工作過程中發生的彈性變形,使得折彎后的工件角度誤差在全長范圍內保持在允許值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