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中心距可自動調節的鉆孔機床,屬于機床加工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現在的鉆孔機床一般只能實現同一孔距的加工,對于同一工件不同孔距的加工,一般需要對工件貨真刀具進行二次裝夾;這種方式不但加工效率低,而且二次裝夾的方式因為各種因素的誤差常會導致加工精度不能得到有效保證;因此需要進一步加以改進。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針對上述缺陷,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結構簡單、保證不同孔距的孔加工的中心距可自動調節的鉆孔機床。
為此本實用新型采用的技術方案是:本實用新型包括機臺1,所述機臺1上部設有和機臺1對應設置的刀架2;
所述刀架2上設有鉆頭3,所述刀架2內設有處于鉆頭3上部和鉆頭3連接的動力頭21,所述刀架2內設有限位動力頭21位置的外限位塊22和內限位塊23;
所述機臺1上設有可沿機臺1兩側邊11運動的滑軌4,所述滑軌4上設有和滑軌4固定連接的夾具5,所述夾具5上夾持有工件6;
所述機臺1兩側設有接近裝置7,所述接近裝置7用于定位所述滑軌4前后位置;
所述機臺1由和所述滑軌4接觸的兩固定不動的側邊11和中間的中臺12組成,所述中臺12由固定不動的用于支撐所述夾具5的外中臺121和可上下運動的內中臺122組成,所述內中臺122上表面和所述夾具5下表面設有相斥的磁性面;所述滑軌4內設有容置所述夾具5的腔體,所述腔體兩側設有夾持所述夾具5的夾持桿51,所述夾持桿51可伸縮的和夾具5實現接觸和分離;
所述夾具5上部設有用于鉆孔的鉆頭3。
所述靠近接近裝置7的內中臺122上表面和夾具5下表面設有相斥的磁性面,中部內中臺122的上表面為非磁性面。
所述靠近接近裝置7的內中臺122上表面面積和所述夾具5下表面的面積相同。
所述動力頭21安裝在左右位移直線導軌24的滑塊上,通過氣缸實現位移;動力頭21通過進給直線導軌25由步進電機26驅動滾珠絲桿27實現上下進給運動。
本實用新型的優點是:1)本實用新型通過設置,可實現對工件不同孔距的加工,無需二次裝夾,因此提高了鉆孔效率,同時保證了鉆孔精度;
2)本實用新型夾具在前后運動過程中和機臺不接觸,因此兩者之間不會發生摩擦,因此夾具下表面和機臺上表面的平面度能長時間得到有效保證,因此能保證工件的加工精度;
2)本實用新型在夾具下表面和機臺上表面設置相斥的磁性面,這樣當夾具從滑軌上脫落時,由于磁性面的存在,不會因重力的作用使得夾具和機臺發生硬沖擊,這樣會進一步降低兩者之間因沖擊帶來的損傷,保證兩者的使用精度和壽命,進一步保證了工件的加工精度。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圖1的側視圖。
圖3為圖1的俯視圖。
圖4為機臺的俯視圖。
圖中1為機臺、2為刀架、3為鉆頭、4為滑軌、5為夾具、6為工件、7為接近裝置、8為前后位移氣缸、9為張緊彈簧;
11為側邊、12為中臺、21為動力頭、22為外限位塊、23為內限位塊、24為左右位移直線導軌、25為進給直線導軌、26為步進電機、27為滾珠絲桿、28為左右位移氣缸、51為夾持桿;
121為外中臺、122為內中臺。
具體實施方式
本實用新型包括機臺1,所述機臺1上部設有和機臺1對應設置的刀架2;
所述刀架2上設有鉆頭3,所述刀架2內設有處于鉆頭3上部和鉆頭3連接的動力頭21,所述刀架2內設有限位動力頭21位置的外限位塊22和內限位塊23;
所述機臺1上設有可沿機臺1兩側邊11運動的滑軌4,所述滑軌4上設有和滑軌4固定連接的夾具5,所述夾具5上夾持有工件6;
所述機臺1兩側設有接近裝置7,所述接近裝置7用于定位所述滑軌4前后位置;
所述機臺1由和所述滑軌4接觸的兩固定不動的側邊11和中間的中臺12組成,所述中臺12由固定不動的用于支撐所述夾具5的外中臺121和可上下運動的內中臺122組成,所述內中臺122上表面和所述夾具5下表面設有相斥的磁性面;
所述滑軌4內設有容置所述夾具5的腔體,所述腔體兩側設有夾持所述夾具5的夾持桿51,所述夾持桿51可伸縮的和夾具5實現接觸和分離;
所述夾具5上部設有用于鉆孔的鉆頭3。
所述靠近接近裝置7的內中臺122上表面和夾具5下表面設有相斥的磁性面,中部內中臺122的上表面為非磁性面。
所述靠近接近裝置7的內中臺122上表面面積和所述夾具5下表面的面積相同。
所述動力頭21安裝在左右位移直線導軌24的滑塊上,通過氣缸實現位移;動力頭21通過進給直線導軌25由步進電機26驅動滾珠絲桿27實現上下進給運動。
工作時,左右位移氣缸28處于內縮狀態,兩鉆孔動力頭21靠緊外限位塊22,中心距為大值。前后位移氣缸8處于內縮狀態,安裝工件6后,兩鉆孔動力頭21由主軸電機驅動旋轉,步進電機26驅動,進行上下進給運動,開始鉆兩孔。鉆孔結束后,鉆孔動力頭21上移,然后,左右位移氣缸28和前后位移氣缸8同時推動,兩鉆孔動力頭21靠緊內側限位塊,中心距為小值,工裝夾具5靠緊接近裝置7時,然后開始第二次鉆孔,鉆孔結束后,鉆孔動力頭21上移,左右位移氣缸28和前后位移氣缸8處于內縮狀態,恢復初始狀態,準備下一工件加工,整個加工過程由PLC控制,實現自動加工。主軸電機帶輪由張緊彈簧9張緊,確保鉆孔動力頭21左右位移時都處于張緊狀態。
本實用新型的兩接近裝置7的位置事先設定好,使得當滑軌4碰觸到兩側的接近裝置7時,工件6所處的位置剛好處于兩側鉆頭3的下方,由鉆頭3實現對工件6的鉆孔工作。
本實用新型的接近裝置7可以為限位塊等機械結構形式,也可以采用傳感器等電子器件。
本實用新型在滑軌4運動過程中,滑軌4只和機臺1的側邊11產生接觸,因此在滑軌4未到達預設位置時,滑軌4及夾具5均不會和中臺12產生任何接觸,因此保證了夾具5和中臺12不會因接觸摩擦而產生磨損,當滑軌4到達預定位置時,此時夾持夾具5的夾持桿51在控制裝置的控制下縮回,因此夾具5會受到重力和內中臺122磁性力的作用,事先可通過預設使夾持桿51收回時的位置夾具5受到的重力和受到的相斥的磁性力可大致相等,這樣可以大致保持夾具5的平衡穩定,此時控制內中臺122向下運動,這樣內中臺122和夾具5為距離增大,相應的相斥力變小,因此夾具5在重力的作用下也向下運動,直至保持平衡,按照上述原理直至夾具5和外中臺121產生接觸,此時由于外中臺121的支撐,即使內中臺122向下運動,此時夾具5也不會向下或者向上運動,當夾具5處于此位置時,可通過相關的定位裝置將夾具5定位,然后進行鉆孔,由于相關的定位裝置太多、結構也多種多樣,本實用新型只需達到定位功能即可,因此在此對定位裝置就不展開描述。
本實用新型進一步的可在所述滑軌4側面設置對應的導軌,當然此導軌不應和夾具5接觸過密,只起到一定的導向作用即可。
本實用新型當一鉆孔完畢后,向上移動內中臺122,此時夾具5在相斥力的作用下向上運動,直至夾具5向上運動至和夾持桿51接觸并由夾持桿51夾持定位,然后將工件6移動到另一側位置,完成另一孔加工。
另外本實用新型驅動滑軌4運動的驅動結構也不限定,只要能實現運動即可,因此也不展開描述。
本實用新型各部件的運動可采用PLC等智能控制方式進行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