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鉚接工裝,尤其涉及快速鉚接防塵罩裝配工裝。
背景技術:
目前,大多數汽車生產廠家在對防塵罩裝配時使用榔頭敲鉚,但防塵罩形狀是圓形會滾動、且外圓需向內鉚三點尖凸臺將閥門與彈簧掛住,普通裝配方法裝配困難,沒法一步到位、費時費力﹑報廢率高﹑生產效率非常低。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針對現有技術中防塵罩裝配困難的缺點,提供快速鉚接防塵罩裝配工裝。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通過下述技術方案得以解決:
快速鉚接防塵罩裝配工裝,包括底板,還包括轉動盤,底板上固定有定位座,定位座安裝在轉動盤內,定位座上設有安裝孔,定位座側壁上設有至少一個頂桿機構,頂桿機構的端部與轉動盤內壁接觸連接,轉動盤旋轉時,頂桿機構頂端伸入安裝孔。轉動轉動盤使得頂桿機構的頂頭間歇往安裝孔內伸縮,從而將防塵罩固定在接頭上。
作為優選,轉動盤包括第一圓盤和第二圓盤,第二圓盤套裝在第一圓盤內,第一圓盤與第二圓盤固定連接。簡化轉動盤的加工工藝。
作為優選,第一圓盤外側壁上設于至少一根手柄,手柄與第一圓盤固定連接。手柄方便操作員轉動轉動盤。
作為優選,第二圓盤上設有通孔,通孔內側壁上設有至少一個與通孔連通的弧形凹槽,定位座安裝通孔內。頂桿機構的端部移動在弧形凹槽內,弧形凹槽實現了頂桿機構能夠間歇移動到安裝孔內。
作為優選,多個弧形凹槽均布在通孔的四周,多個弧形凹槽首尾相連。方便操作員360°旋轉手柄,頂桿機構能夠隨著手柄轉動而持續性間歇運動。
作為優選,弧形凹槽的底面到弧形凹槽的端口距離逐漸變小。使得頂桿機構能夠伸入到安裝孔內。
作為優選,頂桿機構包括回位彈簧和頂桿,定位座上設有通道,頂桿穿過回位彈簧并安裝在通道內。頂桿用于擠壓防塵罩將防塵罩固定在接頭上,回位彈簧使得頂桿能夠縮回通道內。
作為優選,頂桿頂端設有圓錐頂頭,頂桿末端設有與弧形凹槽相配合的弧形面。圓錐頂頭方便將防塵罩擠壓到接頭上,頂桿末端弧形面移動更加的順暢。
本實用新型由于采用了以上技術方案,具有顯著的技術效果:通過轉動本實用新型上的轉動盤就能將防塵罩固定在接頭上,轉動盤旋轉帶動頂桿機構間歇運動,頂桿頂在防塵罩上,從而將防塵罩固定在接頭上,防塵罩固定牢靠,裝配方便。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圖1中的轉動盤的結構示意圖。
圖3是圖1的俯視結構示意圖。
圖4是圖1中頂桿的結構示意圖。
以上附圖中各數字標號所指代的部位名稱如下:其中,10—底板、11—轉動盤、12—定位座、13—頂桿機構、14—手柄、111—第一圓盤、112—第二圓盤、121—安裝孔、122—通道、131—回位彈簧、132—頂桿、1121—通孔、1122—弧形凹槽、1321—圓錐頂頭、1322—弧形面。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與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描述。
實施例1
快速鉚接防塵罩裝配工裝,如圖1-4所示,包括底板10,還包括轉動盤11,底板10上固定有定位座12,定位座12與底板10螺栓固定連接,定位座12安裝在轉動盤11內,定位座12上設有安裝孔121,安裝孔121用于安裝帶加工的接頭,安裝孔121內依次放入防塵罩、壓縮彈簧、墊片和接頭,定位座12側壁上設有至少一個頂桿機構13,本實施例定位座12上設有三個頂桿機構13,頂桿機構13的端部與轉動盤11內壁接觸連接,轉動盤11旋轉時,頂桿機構13頂端伸入安裝孔121,轉動盤11轉動后,頂桿機構13間歇頂在防塵罩上,從而將防塵罩固定在接頭上。
轉動盤11包括第一圓盤111和第二圓盤112,第二圓盤112套裝在第一圓盤111內,第一圓盤111與第二圓盤112固定連接。
第一圓盤111外側壁上設于至少一根手柄14,本實施例第一圓盤111上設有三個手柄14,手柄14與第一圓盤111固定連接,手柄14與第一圓盤111螺栓固定連接,轉動手柄14,手柄14帶動轉動盤11轉動。
第二圓盤112上設有通孔1121,通孔1121內側壁上設有至少一個與通孔1121連通的弧形凹槽1122,本實施例第二圓盤112上設有三個弧形凹槽1122,定位座12安裝通孔1121內。
多個弧形凹槽1122均布在通孔1121的四周,多個弧形凹槽1122首尾相連。
弧形凹槽1122的底面到弧形凹槽1122的端口距離逐漸變小。
頂桿機構13包括回位彈簧131和頂桿132,定位座12上設有通道122,頂桿132穿過回位彈簧131并安裝在通道122內。
頂桿132頂端設有圓錐頂頭1321,頂桿132末端設有與弧形凹槽1122相配合的弧形面1322。
總之,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凡依本實用新型申請專利范圍所作的均等變化與修飾,皆應屬本實用新型專利的涵蓋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