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PCB板鉆孔機,尤其涉及一種PCB板鉆孔機集成式壓腳裝置。
背景技術:
PCB板,中文名稱為印制電路板,是電子元器件電氣連接的載體,為了滿足器件的安裝,PCB板需要通過鉆孔機加工器件安裝孔,安裝孔種類較多,需要使用不同直徑的鉆針進行鉆孔,且PCB板多為脆性材料制成,鉆孔時需要對鉆孔區域施加壓力,現有方法采用在與主軸固連的吸塵罩上設置壓腳切換機構,根據不同直徑的鉆針,選用大壓腳和小壓腳進行施加壓力,具體步驟為:根據鉆針直徑選擇采用壓腳類型,將主軸移動至所選壓腳上端,壓腳切換機構夾取壓腳即可,由于現有壓腳切換工藝復雜,耗時長,降低加工效率。鑒于以上缺陷,實有必要設計一種PCB板鉆孔機集成式壓腳裝置。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在于:提供一種PCB板鉆孔機集成式壓腳裝置,來解決現有壓腳切換工藝復雜,耗時長的問題。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是:一種PCB板鉆孔機集成式壓腳裝置,包括主軸、吸塵罩,所述的吸塵罩位于主軸下端,所述的吸塵罩與主軸螺紋相連,還包括外壓腳、數量為2件的支撐板、電磁鐵、壓頭、連接柱、推板、彈簧、吸合鋼片,所述的外壓腳位于吸塵罩底部,所述的外壓腳與吸塵罩螺紋相連,所述的支撐板對稱布置于吸塵罩底部,所述的支撐板與吸塵罩螺紋相連,所述的電磁鐵位于支撐板內側,所述的電磁鐵與支撐板螺紋相連,所述的壓頭貫穿外壓腳,所述的壓頭與外壓腳滑動相連,所述的連接柱位于壓頭外側,所述的連接柱與壓頭螺紋相連,所述的推板位于連接柱外側,所述的推板與連接柱螺紋相連,所述的彈簧位于推板外側且位于支撐板內側,所述的彈簧與推板螺紋焊接相連且與支撐板焊接相連,所述的推板還設有吸合鋼片,所述的吸合鋼片與推板螺紋相連。
本實用新型進一步的改進如下:
進一步的,所述的壓頭數量為2件,對稱布置于外壓腳。
進一步的,所述的壓頭底面與外壓腳底面平齊。
進一步的,所述的支撐板還設有調節孔,所述的調節孔貫穿支撐板,所述的調節孔形狀為橢圓形。
進一步的,所述的壓頭還設有滑塊,所述的滑塊位于壓頭外側且位于外壓腳內側,所述的滑塊與壓頭一體相連且與外壓腳滑動相連。
進一步的,所述的滑塊數量為2件,對稱布置于壓頭。
與現有技術相比,該PCB板鉆孔機集成式壓腳裝置,加工大孔時,電磁鐵得電與吸合鋼片吸合帶動推板向外側移動,從而通過連接柱帶動壓頭向外側移動,使得外壓腳內徑變大,從而通過較大直徑的鉆針,加工小孔時,電磁鐵失電與吸合鋼片分離,彈簧復位,推動推板向內側移動,從而通過連接柱帶動壓頭向內側移動,對稱布置的兩個壓頭組成可通過小直徑鉆針的結構。該裝置結構簡單,能自動切換壓腳結構,簡化壓腳切換工藝,提高生產效率。
附圖說明
圖1示出本實用新型主視圖
圖2示出本實用新型仰視圖
圖3示出本實用新型壓頭側視圖
主軸 1 吸塵罩 2
外壓腳 3 支撐板 4
電磁鐵 5 壓頭 6
連接柱 7 推板 8
彈簧 9 吸合鋼片 10
調節孔 401 滑塊 601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圖2、圖3所示,一種PCB板鉆孔機集成式壓腳裝置,包括主軸1、吸塵罩2,所述的吸塵罩2位于主軸1下端,所述的吸塵罩2與主軸1螺紋相連,還包括外壓腳3、數量為2件的支撐板4、電磁鐵5、壓頭6、連接柱7、推板8、彈簧9、吸合鋼片10,所述的外壓腳3位于吸塵罩2底部,所述的外壓腳3與吸塵罩2螺紋相連,所述的支撐板4對稱布置于吸塵罩2底部,所述的支撐板4與吸塵罩2螺紋相連,所述的電磁鐵5位于支撐板4內側,所述的電磁鐵5與支撐板4螺紋相連,所述的壓頭6貫穿外壓腳3,所述的壓頭6與外壓腳3滑動相連,所述的連接柱7位于壓頭6外側,所述的連接柱7與壓頭6螺紋相連,所述的推板8位于連接柱7外側,所述的推板8與連接柱7螺紋相連,所述的彈簧9位于推板8外側且位于支撐板4內側,所述的彈簧9與推板8螺紋焊接相連且與支撐板4焊接相連,所述的推板8還設有吸合鋼片10,所述的吸合鋼片10與推板8螺紋相連,所述的壓頭6數量為2件,對稱布置于外壓腳3,所述的壓頭6底面與外壓腳3底面平齊,所述的支撐板4還設有調節孔401,所述的調節孔401貫穿支撐板4,所述的調節孔401形狀為橢圓形,所述的壓頭6還設有滑塊601,所述的滑塊601位于壓頭6外側且位于外壓腳3內側,所述的滑塊601與壓頭6一體相連且與外壓腳3滑動相連,所述的滑塊601數量為2件,對稱布置于壓頭6,該PCB板鉆孔機集成式壓腳裝置,加工大孔時,電磁鐵5得電與吸合鋼片10吸合帶動推板8向外側移動,從而通過連接柱7帶動壓頭6向外側移動,使得外壓腳3內徑變大,從而通過較大直徑的鉆針,加工小孔時,電磁鐵5失電與吸合鋼片10分離,彈簧9復位,推動推板8向內側移動,從而通過連接柱7帶動壓頭6向內側移動,對稱布置的兩個壓頭6組成可通過小直徑鉆針的結構。該裝置結構簡單,能自動切換壓腳結構,簡化壓腳切換工藝,提高生產效率。
本實用新型不局限于上述具體的實施方式,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從上述構思出發,不經過創造性的勞動,所做出的種種變換,均落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