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工藝裝備領域,特別涉及一種用于工件打孔的工裝。
背景技術:
在機械制造過程中,工件作為機械中不可拆分的單個制件,是機器的基本組成要素,也是機械制造過程中的基本單元,其加工過程會對整個機械設備產生影響。
目前,許多工件在制造過程中往往需要進行打孔,而現有工裝中,都是采用三爪卡盤或四爪卡盤進行夾持的,通過卡盤上的定位裝置在盤面的徑向移動從而將工件固定,而在打孔時,由于需要刀具完全貫穿工件,因此為了避免撞刀現象以及結合卡盤結構的特性,通孔需開設在卡盤的中心上,但是這勢必要求工件待加工的孔位要在工件的中心,從而無法滿足在工件其他位置打孔的需求。
因此,如何使一套工裝能夠對工件的不同位置進行打孔是目前我們需要解決的問題。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用于工件打孔的工裝,解決一套工裝能夠對工件的不同位置進行打孔的問題。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用于工件打孔的工裝,包含用于承托工件的定位盤,且所述定位盤放置在打孔設備的臺面上,且所述定位盤上還開設有通孔;所述工件打孔工裝還包含:設置在所述定位盤上用于對所述工件進行夾持的夾持機構,且所述夾持機構可活動的設置在所述定位盤上,所述夾持機構用于將所述工件鎖緊在所述定位盤上的任意位置;且在所述夾持機構夾緊所述工件后,所述工件待加工的孔位與所述定位盤上通孔的孔位同軸設置,且所述定位盤上的通孔直徑大于所述工件待加工孔的直徑。
本實用新型相對于現有技術而言,由于工件打孔工裝還包含設置在定位盤上的夾持機構,而工件通過夾持機構的夾持固定在定位盤上,并且,該夾持機構是活動的設置在定位盤上,如此使得工件可以被鎖緊在定位盤上的任意位置,因此不管工件在什么位置需要打孔,都可以通過夾持機構將工件待打孔的部位與定位盤上的通孔進行同軸固定,同時,定位盤上的通孔直徑大于工件待加工孔的直徑,如此,使得本實施方式的工件打孔工裝不但能夠實現對工件不同位置進行打孔,還有效避免了撞刀現象。
進一步的,所述定位盤上分布有N根滑槽,所述N根滑槽包含沿所述臺面的長度方向進行排列的縱向滑槽、沿所述臺面的寬度方向進行排列的橫向滑槽,且各橫向滑槽和各縱向滑槽之間相互垂直交錯;其中,所述N為大于1的自然數;所述夾持機構包含:分布在所述定位盤上并對所述工件進行定位的定位塊、設置在各滑槽內用于對各定位塊進行定位的滑塊、用于將各定位塊與各滑塊進行連接的鎖緊件;所述工件四周的每一側至少與一個所述定位塊相互抵持。使得在固定工件時,各定位塊可以通過各自所對應的滑塊與縱向滑槽和橫向滑槽的配合實現在臺面上任意位置的滑動,保證工件的四周均可以被定位塊所抵持,而當工件的四周均被定位塊抵住后,通過各鎖緊件完成定位塊和滑塊的相互鎖緊,從而實現工件在定位盤上任意位置的固定。
進一步的,各橫向滑槽在所述臺面上等距排列;各縱向滑槽在所述臺面上等距排列。
進一步的,所述定位塊的寬度大于所述滑槽的寬度。如此,定位塊才能夠橫置于臺面上,使得定位塊與臺面接觸的地方為定位塊提供了承托力。
進一步的,所述鎖緊件包含用于同時插入所述定位塊與所述滑塊的螺栓。在實際應用中,螺栓是較為常見的一種鎖緊件,比較容易獲取,并且緊固效果良好。
進一步的,所述滑槽的相對的兩側從上至下有部分向內收攏形成用于抵住所述滑塊的抵持部,其截面成倒T型結構;其中,在所述滑塊的頂面上還開設有用于所述螺栓旋入的螺紋孔,當所述螺栓旋入所述螺紋孔并將所述滑塊與所述滑槽相互鎖緊時,所述滑槽的抵持部抵住所述滑塊的頂面。從而使滑塊被鎖緊在臺面內,并間接使定位塊固定在臺面上,實現工件在臺面上的位置定位。
進一步的,所述定位盤通過螺栓固定在所述臺面上;在所述定位盤背離所述臺面的一側內凹形成用于容納所述螺栓帽檐的圓形內凹部,所述內凹部的直徑大于所述帽檐的寬度,且所述內凹部的深度大于所述帽檐的高度。從而在螺栓旋入臺面后,內凹部可以對螺栓的帽檐產生承托力,同時由于帽檐的高度小于內凹部的深度,使得螺栓在鎖緊后,螺栓的帽檐不會從臺面的上表面凸起。
進一步的,所述定位盤為圓形定位盤或矩形定位盤。
附圖說明
圖1為根據本實用新型第一實施方式中的定位盤示意圖;
圖2為根據本實用新型第一實施方式中的裝有工件的定位盤示意圖;
圖3為根據本實用新型第一實施方式中的工裝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為使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技術方案和優點更加清楚,下面將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各實施方式進行詳細的闡述。然而,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可以理解,在本實用新型各實施方式中,為了使讀者能夠更好地理解本申請而提出了許多技術細節。但是,即使沒有這些技術細節和基于以下各實施方式的種種變化和修改,也可以實現本申請所要求保護的技術方案。
本實用新型的第一實施方式涉及一種用于工件2打孔的工裝,結合圖1、圖2、圖3所示,包含用于承托工件2的定位盤3,且定位盤3放置在打孔設備的臺面1上,且定位盤3上還開設有通孔31。
上述提到的工件2打孔工裝還包含:設置在定位盤3上用于對工件2進行夾持的夾持機構,且夾持機構可活動的設置在定位盤3上,夾持機構用于將工件鎖緊在定位盤3上的任意位置,且在夾持機構夾緊工件2后,工件2待加工的孔位與定位盤3上通孔31的孔位同軸設置,且定位盤3上的通孔31直徑大于工件2待加工孔的直徑。
從上述內容不難發現,由于工件2打孔工裝還包含設置在定位盤3上的夾持機構,而工件2是通過夾持機構的夾持固定在定位盤3上,并且,該夾持機構是活動的設置在定位盤3上,如此使得工件2可以被鎖緊在定位盤3上的任意位置,那么不管工件2在什么位置需要打孔,都可以通過夾持機構將工件2待打孔的部位與定位盤3上的通孔31進行同軸固定,同時,定位盤上的通孔直徑大于工件待加工孔的直徑,如此,使得本實施方式的工件打孔工裝不但能夠實現在工件2的不同位置進行打孔,還有效避免了撞刀現象。
具體地說,定位盤3上分布有多根滑槽4,多根滑槽4包含沿臺面1的長度方向進行排列的縱向滑槽4、沿臺面1的寬度方向進行排列的橫向滑槽4,且各橫向滑槽4和各縱向滑槽4之間相互垂直交錯。而夾持機構包含:分布在定位盤3上并對工件2進行定位的定位塊6、設置在各滑槽4內用于對各定位塊6進行定位的滑塊5、用于將各定位塊6與各滑塊5進行連接的鎖緊件;工件2四周的每一側至少與一個定位塊6相互抵持。使得在固定不同類型的工件2時,各定位塊6可通過各自所對應的滑塊5與縱向滑槽4和橫向滑槽4的配合實現在臺面上任意位置的滑動,以保證工件2的四周均可以被定位塊6所抵持,而當工件2的四周均被定位塊6抵住后,可通過各鎖緊件完成定位塊6和滑塊5的相互鎖緊,從而實現工件2在定位盤3上任意位置的固定。
另外,需要說明的是,各橫向滑槽4在臺面1上等距排列;各縱向滑槽4在臺面1上等距排列。而定位塊6的寬度需要大于滑槽4的寬度,如此,定位塊6才能夠橫置于臺面1上,使得定位塊6與臺面1接觸的地方為定位塊6提供了承托力。
在本實施方式中,鎖緊件可以為螺栓7,螺栓7是較為常見的一種鎖緊件,比較容易獲取,并且緊固效果良好。實際應用中,螺栓7用于同時插入定位塊6與滑塊5。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滑槽4的相對的兩側從上至下有部分向內收攏形成用于抵住滑塊5的抵持部,其截面成倒T型結構;其中,在滑塊5的頂面上還開設有用于螺栓7旋入的螺紋孔,當螺栓7旋入螺紋孔并將滑塊5與滑槽4相互鎖緊時,滑槽4的抵持部抵住滑塊5的頂面。
在本實施方式中,結合圖2所示,當工件2放置在臺面1上并確定好固定位置后,在其每一個側面放置個定位塊6,然后用螺栓7插入定位塊6,之后將螺栓7旋入定位塊6上的螺紋孔內并鎖緊,此時滑槽4的抵持部抵住滑塊5的頂面,滑塊5被鎖緊在臺面1內,并間接使定位塊6固定臺面1上,實現工件2在臺面上的位置定位。需要注意的是,本實施方式對定位塊6的數量并不作具體限定。
需要說明的是,在本實施方式中,定位盤3是通過螺栓7固定在臺面1上;定位盤3上設有用于螺栓7插入的定位孔32,同時臺面1相對于定位塊6的位置設有用于螺栓7旋入的與定位孔32同軸的鎖孔,且鎖孔內帶有螺紋,以便于螺栓7旋合鎖緊,并且在定位盤3背離臺面1的一側內凹形成用于容納螺栓7帽檐的圓形內凹部,內凹部的直徑大于帽檐的寬度,且內凹部的深度大于帽檐的高度。從而在螺栓7旋入臺面1后,內凹部可以對螺栓7的帽檐產生承托力,同時由于帽檐的高度小于內凹部的深度,使得螺栓7在鎖緊后,螺栓7的帽檐不會從臺面1的上表面凸起。
在本實施方式中,定位盤3為圓形定位盤3或矩形定位盤3,本實施方式對此不做限定。
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可以理解,上述各實施方式是實現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例,而在實際應用中,可以在形式上和細節上對其作各種改變,而不偏離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