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屬于工裝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轉向節總成裝配的下工裝。
背景技術:
目前我司生產的轉向節種類繁多,需要裝配成總成的轉向節也較多;然而客戶訂單浮動,生產任務隨之改變,如若針對每個單一產品都制作相應的工裝,勢必會大大提高運營成本,增加制作工作量,同時給工裝管理帶來諸多不便。在模塊化生產的理念下,提高設備,工裝夾具的通用性無疑顯得尤為重要;這就需要對產品特性歸類,然后對設備、工裝標準化,盡可能多的用相同的設備制作多種類產品。本文所提到的轉向節總成裝配下工裝提高通用性就是在這樣的思路下改進的;考慮到下工裝主要是通過轉向節軸承孔起到定位與承受載荷的作用,而該軸承孔屬于旋轉體,結構相似,尺寸多數一致,只要在力學性能滿足的條件下,在制作外廓形狀上提高通用性是非??尚械摹?/p>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現有技術存在的不足,而提供一種轉向節總成裝配的下工裝,由此降低制作、管理成本,減輕制作工作量,可明顯提高經濟效益。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通過如下技術方案來完成的,由下座和上座組成,所述的下座包括下底座、連接座,該連接座位于下底座的上方,并通過第二螺釘固定,連接座的上端為階梯狀,并在側面開設有螺紋孔;所述的上座包括第一上座、第二上座、第三上座,其中第一上座安裝于第二上座的上端面凹槽內,該第二上座、第三上座分別通過各自所開設的階梯槽安裝在連接座的階梯狀上端處。
作為優選,所述的第二上座、第三上座分別開設有通孔,在安裝過程中,該通孔與連接座上所開設的螺紋孔相對應,并通過第一螺釘旋緊固定。
作為優選,所述的第一上座的外徑尺寸與第二上座的上端面凹槽的內徑尺寸相等。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為:該下工裝只需替換下工裝中的上座部分,上座部分通用性很強;避免了制作大量不同規格的下工裝,方便管理維護,也節約材料,提高經濟效益。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下座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的上座結構示意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的第二上座與下座組合成下工裝結構示意圖。
圖4是本實用新型的第二上座、第一上座與下座組合成下工裝結構示意圖。
圖5是本實用新型的第三上座與下座組合成下工裝結構示意圖。
附圖中的標號分別為:1、下座;2、上座;3、第二螺釘;4、第一螺釘;5、擋泥板;6、軸承;7、輪轂單元;8、制動盤;9、卡鉗總成;10、轉向節;11、下底座;12、連接座;13、螺紋孔;21、第一上座;22、第二上座;23、第三上座;24、上端面凹槽;25、階梯槽;26、通孔。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做詳細的介紹:如附圖1、2所示,本實用新型由下座1和上座2組成,所述的下座1包括下底座11、連接座12,該連接座12位于下底座11的上方,并通過第二螺釘3固定,連接座12的上端為階梯狀,并在側面開設有螺紋孔13;所述的上座2包括第一上座21、第二上座22、第三上座23,其中第一上座21安裝于第二上座22的上端面凹槽24內,該第二上座22、第三上座23分別通過各自所開設的階梯槽25安裝在連接座12的階梯狀上端處。
所述的第二上座22、第三上座23分別開設有通孔26,在安裝過程中,該通孔26與連接座12上所開設的螺紋孔13相對應,并通過第一螺釘4旋緊固定。
所述的第一上座21的外徑尺寸與第二上座22的上端面凹槽24的內徑尺寸相等。
一種利用所述的轉向節總成裝配的下工裝的快速互換方法,該轉向節總成裝配工序為:壓裝擋泥板5,壓裝軸承6,壓裝輪轂單元7,裝制動盤8、盤跳動檢測,裝卡鉗總成9,拖滯力矩檢測,貼標識及包裝;下工裝的快速互換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1)、當壓裝擋泥板5,壓裝軸承6時,首先將下座1的連接座12上安裝第二上座22作為下工裝,然后將轉向節10放置在第二上座22上,最后將擋泥板5、軸承6依次裝入轉向節10上;該下工裝受力點為與轉向節軸承孔軸承檔接觸的部分,其余兩側面起到定位作用,如附圖3所示;
2)、當壓裝輪轂單元7時,首先將下座1的連接座12上安裝第二上座22,并在第二上座22上安裝第一上座21作為下工裝,然后將輪轂單元7裝入軸承6內圈上;此時受力為軸承內圈,為了保證不損壞軸承,下工裝受力處必須是與軸承內圈下端面接觸部分,軸承外圈下端面與下工裝保持一定間隙,其余部分起到定位作用,如附圖4所示;
3)、當裝制動盤8、盤跳動檢測時,由于不需要工裝受到很大壓力,此時的下工裝為第一步驟或第二步驟的任意一個下工裝;將制動盤8裝入輪轂單元7上,并盤跳動檢測;如附圖3、4所示;
4)、當裝卡鉗總成9時,首先將下座1的連接座12上安裝第三上座23作為下工裝,然后將第一步至第三步安裝后的轉向節總成翻轉,即與第三上座23的定位接觸面就為輪轂單元端面,最后將卡鉗總成9裝入制動盤8上,如附圖5所示。
本實用新型不局限于上述實施方式,不論在其形狀或材料構成上作任何變化,凡是采用本實用新型所提供的結構設計,都是本實用新型的一種變形,均應認為在本實用新型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