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細長桿刀具的加工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細長桿刀具的加工方法,用于對細長桿的刀具進行加工的方法。
背景技術:
在制造業中,經常會使用到細長桿刀具進行加工零件,譬如鉸刀、擴孔鉆、鉆頭或長桿量規等。由于細長桿本身的特性,在磨削加工過程中,在細長桿的軸線平面內受到砂輪外應力的作用,使細長桿的軸線由直變曲,產生彎曲變形,發生彈性形變,使得在磨削加工過程中,出現讓刀現象的同時,還使得被加工的產品發生彎曲變形,刀具的圓度變差、變扁, 刀具的跳動量也無法保證,產品的質量、效率極大降低,經濟效益也受到很大的影響。對于細長桿刀具加工的難點與重點在于精密磨削加工的工序上,而饞鬼的精密磨削技工方法是,采用兩端裝夾外圓的方式進行磨削,磨削過程分為粗磨加工工序與精磨加工工序,粗磨質量的好與壞直接影響著精密磨削的質量與加工速度,所以粗磨是必要且不可少的,一般采用粗磨三次精磨三次的方法,但是無論是粗磨與精磨,加工的裝夾方式與磨削方式都是一樣的,只是磨削量的不同而已。難點一在磨削加工過程中,由于砂輪的進給力,會使得細長桿零件發生縱向彎曲變形。難點二 由于細長桿的長度比較長,直徑較小,加工做成中會出現讓刀現象,使得磨削量減少,時間較長,一般的工人會在磨削過程中使用扳手頂住細長桿零件,使得磨削量可以很大程度的提高,但是由于扳手頂住細長桿零件的力是變化的,力量大小不一致,致使細長桿零件局部嚴重超差。難點三在磨削加工過程中經常使用跟刀架,雖然跟刀架可以使得細長桿在軸線方向受力一致,但是跟刀架作用在細長桿零件的力無法保證跟砂輪作用在細長桿零件的力量一致,因此產品的質量也不能很好的保證。難點四在熱處理加工過程中產生的內應力,經過高溫淬火及升溫回火,內應力的存在對磨削加工過程的影響。
發明內容
本發明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細長桿刀具的加工方法,該加工方法解決了加工時間,并保證了細長桿刀具產品的加工精度,避免了在磨削過程中的讓刀現象,極大地提高了生產效率,同時較好的保證了產品的跳動量,保證了產品的質量與精度。為解決以上問題,本發明的具體技術方案如下一種細長桿刀具的加工方法,包括粗磨和精磨,在磨削前對細長桿刀具的兩端進行裝夾,裝夾后的角度α =1° Γ 30',角度的偏置方向與砂輪的進給方向一致。細長桿刀具尾部的偏置距離等于本次的磨削進給量。該細長桿刀具的加工方法可以保證該產品的軸向跳動量在0. 18之內,加工精度廣泛提高;可以避免加工過程中出現讓刀現象,使得加工效率得到很大程度的提高;保證產品的局部跳動量及整體跳動量。
圖1為細長桿刀具的受力分解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由于細長桿刀具的結構特點,如果在加工過程能使砂輪的進給力與細長桿刀具的彎曲變形產生的內應力與熱加工過程產生的內應力的合力大小相同,方向相反相互抵消, 那么就可以很好的保證產品的質量。基于這個原理,利用裝夾方式調整一定的角度使細長桿刀具的彎曲變形與砂輪的進給力能夠相互抵消,裝夾后的角度與砂輪的進給力F又存在關系,如圖1所示。其中F為砂輪進給力,將其分解為Fl垂直于細長桿作用力和F2平行于細長桿作用力,在裝夾時,將桿刀具裝夾的角度 1° 30',角度的偏置方向與砂輪的進給方向一致,其具體的角度可以通過對刀的磨削量來制定,即細長桿刀具尾部的偏置距離等于本次的磨削進給量, 使得細長桿兩端的磨削量一致,那么該角度即為合適角度。
權利要求
1.一種細長桿刀具的加工方法,包括粗磨和精磨,其特征在于在磨削前對細長桿刀具的兩端進行裝夾,裝夾后的角度α =1° Γ 30',角度的偏置方向與砂輪的進給方向一致。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細長桿刀具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細長桿刀具尾部的偏置距離等于本次的磨削進給量。
全文摘要
本發明涉及一種細長桿刀具的加工方法,包括粗磨和精磨,在磨削前對細長桿刀具的兩端進行裝夾,裝夾后的角度α=1°~1°30′,角度的偏置方向與砂輪的進給方向一致。該加工方法解決了加工時間,并保證了細長桿刀具產品的加工精度,避免了在磨削過程中的讓刀現象,極大地提高了生產效率,同時較好的保證了產品的跳動量,保證了產品的質量與精度。
文檔編號B24B3/00GK102501147SQ201110341330
公開日2012年6月20日 申請日期2011年11月2日 優先權日2011年11月2日
發明者鄧楠 申請人:沈陽飛機工業(集團)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