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陶瓷電容器生產領域,特別是一種基于高壓陶瓷電容器瓷介質芯片的在線毛刺去除機。
背景技術:
傳統的分立元件—陶瓷電容器以圓片形為主,這種結構成型簡單、工藝成熟、操作簡便,便于批量化、規模化生產。
但陶瓷電容器中的瓷介質芯片,在成型壓制階段,即使設計了工藝角,然而仍不可避免地會出現倒角尖銳部分。因該尖銳部分在后續噴涂過程中,會使邊角部分噴漆不良,導致耐壓不良,因而,在成型壓制完成后,會要求對瓷介質芯片的邊角進行倒角處理。然而,現有瓷介質芯片的倒角方式,主要是人工倒角為主,而人工倒角主要是采用小刀或刀片對瓷介質芯片邊角進行旋轉刮拭。這種人工倒角,不僅勞動強度大、生產效率低,而且,倒角不均勻,易出現凹坑或遺漏倒角的現象。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針對上述現有技術的不足,而提供一種基于高壓陶瓷電容器瓷介質芯片的在線毛刺去除機,該基于高壓陶瓷電容器瓷介質芯片的在線毛刺去除機能在線自動清除機倒角均勻、自動化程度高、勞動強度小且生產效率高。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采用的技術方案是:
一種基于高壓陶瓷電容器瓷介質芯片的在線毛刺去除機,包括自動傳輸線和毛刺清除裝置。
自動傳輸線上設置有毛刺清除工位,毛刺清除工位包括兩塊隔板,每塊隔板均能夠打開和閉合,兩塊隔板之間的間距大于瓷介質芯片的直徑但小于兩倍瓷介質芯片的直徑;毛刺清除裝置設置在毛刺清除工位的一側。
毛刺清除裝置包括底座、上模、下模、旋轉軸、壓力傳感器、電磁鐵、支撐桿、橫桿、旋轉軸承和控制面板;旋轉軸和支撐桿均固定在底座上,并均能夠轉動,支撐桿的高度還能夠升降;下模固定在旋轉軸的頂端,下模能與瓷介質芯片的下表面相配合;上模同軸設置在下模的正上方,上模能與瓷介質芯片的上表面相配合,上模內置有電磁鐵,上模底部設置有壓力傳感器;支撐桿的一側設置有橫桿,橫桿的底部通過懸掛的旋轉軸承與上模頂部轉動連接;上模和下模內均設置有倒角毛刺打磨機構;控制面板內置有PLC和計時器。
上述隔板、計時器、電磁鐵、旋轉軸、支撐桿和壓力傳感器均與PLC相連接。
所述倒角毛刺打磨機構為傾斜設置的環狀削刀。
所述倒角毛刺打磨機構為錐形設置的環狀磨石。
所述自動傳輸線兩側設置有限位板。
所述支撐桿上設置有與PLC相連接的位移傳感器。
本實用新型采用上述結構后,上述自動傳輸線可以是成型自動傳輸線,也可以是燒結自動傳輸線或研磨自動傳輸線。當瓷介質芯片傳輸至毛刺清除工位后,毛刺清除工位上位于下游的隔板先閉合,位于上游的隔板后閉合,從而使待清除毛刺的瓷介質芯片固定在毛刺清除工位。然后,支撐桿下降并轉動,同時電磁鐵通電,將位于毛刺清除工位上的瓷介質芯片轉移至毛刺清除裝置的下模中,電磁鐵斷電。支撐桿再次下降,上模與瓷介質芯片的上表面壓緊接觸,壓力傳感器能對上模與瓷介質芯片的壓緊力進行檢測,當該壓緊力達到設定值時,支撐桿停止下降。下模在旋轉軸的驅動下旋轉,上模在下模的帶動下旋轉,從而對瓷介質芯片的上下兩個表面進行倒角毛刺去除,倒角均勻、無遺漏,生產效率高。毛刺去除完成后,旋轉軸停止轉動,電磁鐵再次通電,能將位于下模上的瓷介質芯片自動吸附。然后,支撐桿上升并轉動,將瓷介質芯片再次轉移至位于隔板下游的自動傳輸線上。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一種基于高壓陶瓷電容器瓷介質芯片的在線毛刺去除機的結構示意圖。
圖2顯示了圖1中毛刺清除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較佳實施方式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的說明。
如圖1和圖2所示,一種基于高壓陶瓷電容器瓷介質芯片的在線毛刺去除機,其中有底座1、旋轉軸2、下模3、上模4、壓力傳感器41、電磁鐵42、支撐桿5、橫桿51、旋轉軸承6、控制面板7、自動傳輸線8、毛刺清除工位81、隔板811、瓷介質芯片9和毛刺清除裝置11等主要技術特征。
一種基于高壓陶瓷電容器瓷介質芯片的在線毛刺去除機,包括自動傳輸線和毛刺清除裝置。
如圖1所示,自動傳輸線上設置有毛刺清除工位,毛刺清除工位包括兩塊隔板,每塊隔板均能夠打開和閉合,兩塊隔板之間的間距大于瓷介質芯片的直徑但小于兩倍瓷介質芯片的直徑;毛刺清除裝置設置在毛刺清除工位的一側。
如圖2所示,毛刺清除裝置包括底座、上模、下模、旋轉軸、壓力傳感器、電磁鐵、支撐桿、橫桿、旋轉軸承和控制面板;旋轉軸和支撐桿均固定在底座上,并均能夠轉動,支撐桿的高度還能夠升降;下模固定在旋轉軸的頂端,下模能與瓷介質芯片的下表面相配合;上模同軸設置在下模的正上方,上模能與瓷介質芯片的上表面相配合,上模內置有電磁鐵,上模底部設置有壓力傳感器;支撐桿的一側設置有橫桿,橫桿的底部通過懸掛的旋轉軸承與上模頂部轉動連接;上模和下模內均設置有倒角毛刺打磨機構;控制面板內置有PLC和計時器。
上述隔板、計時器、電磁鐵、旋轉軸、支撐桿和壓力傳感器均與PLC相連接。
所述倒角毛刺打磨機構為傾斜設置的環狀削刀。
所述倒角毛刺打磨機構為錐形設置的環狀磨石。
所述自動傳輸線兩側設置有限位板。
所述支撐桿上設置有與PLC相連接的位移傳感器。
本實用新型采用上述結構后,上述自動傳輸線可以是成型自動傳輸線,也可以是燒結自動傳輸線或研磨自動傳輸線。當瓷介質芯片傳輸至毛刺清除工位后,毛刺清除工位上位于下游的隔板先閉合,位于上游的隔板后閉合,從而使待清除毛刺的瓷介質芯片固定在毛刺清除工位。然后,支撐桿下降并轉動,同時電磁鐵通電,將位于毛刺清除工位上的瓷介質芯片轉移至毛刺清除裝置的下模中,電磁鐵斷電。支撐桿再次下降,上模與瓷介質芯片的上表面壓緊接觸,壓力傳感器能對上模與瓷介質芯片的壓緊力進行檢測,當該壓緊力達到設定值時,支撐桿停止下降。下模在旋轉軸的驅動下旋轉,上模在下模的帶動下旋轉,從而對瓷介質芯片的上下兩個表面進行倒角毛刺去除,倒角均勻、無遺漏,生產效率高。毛刺去除完成后,旋轉軸停止轉動,電磁鐵再次通電,能將位于下模上的瓷介質芯片自動吸附。然后,支撐桿上升并轉動,將瓷介質芯片再次轉移至位于隔板下游的自動傳輸線上。
以上詳細描述了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方式,但是,本實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實施方式中的具體細節,在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構思范圍內,可以對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進行多種等同變換,這些等同變換均屬于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