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屬于淬火機床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淬火機床防水裝置。
背景技術:
淬火機床是使用感應加熱電源進行淬火工藝的特殊機床設備,具有精度高、可靠性好、省時省力等優點。淬火機床分為立式和臥式,常用的為立式,在機床工作時需要大量噴水,如何將水與運動部件隔離,防水簾至關重要。為了方便使用,淬火機床上的防水簾一般都采用可折疊的結構,組成防水簾的板塊可豎向伸縮,需要使用防水簾時,板塊逐片升起后形成防水簾,當不需要使用時,板塊可回縮折疊,回縮折疊后的高度等于單個板塊的高度,而單個板塊往往具有較大的高度;同時為便于淬火機床回水,過去往往將儲液箱置于地平面之下,而現代廠房總不希望再挖地坑,希望機床能隨便放置在堅固平整的地面上,這就造成機床底座高度加回水箱高度加防水簾收縮后的高度,往往大于人機工程理想高度。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淬火機床防水裝置,對防水簾的結構以及防水簾的配套設施進行改進,減小防水簾收起后的高度,從而更好地滿足人機工程的要求。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淬火機床防水裝置,用于隔離淬火機床的感應加熱運動負載區和感應加熱噴水區,包括板塊垂直滑槽、板塊收縮位導槽和用以組成防水簾的多塊不銹鋼防水板塊;
所述板塊垂直滑槽成對設置在感應加熱運動負載區和感應加熱噴水區之間,所述板塊收縮位導槽斜向下成對設置在板塊垂直滑槽下方,且位于感應加熱噴水區一側,并在成對的板塊收縮位導槽之間斜向下設置換向引導板,在板塊垂直滑槽的底端與板塊收縮位導槽的頂端之間設有換向變徑結構,該換向變徑結構中部為膨大部,板塊垂直滑槽、換向變徑結構和板塊收縮位導槽相互連通以組成工作軌道;
不銹鋼防水板塊設置在骨架轉軸上,骨架轉軸的兩端設置在所述的工作軌道中,并沿工作軌道滑動以及轉動;鋼絲繩將安裝不銹鋼防水板塊的骨架轉軸順次連接,相鄰骨架轉軸之間的距離小于不銹鋼防水板塊的寬度,鋼絲繩越過板塊垂直滑槽頂端的橫桿連接在感應加熱運動負載區的運動部件上,由運動部件牽引鋼絲繩使不銹鋼防水板塊沿工作軌道升起以組成防水簾,或沿工作軌道落下以形成水平方向上逐片疊壓的結構。
進一步的,所述換向引導板長度小于骨架轉軸的長度,以在換向引導板的兩端分別形成收納鋼絲繩的板塊拉繩空間。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
第一,本發明中組成防水簾的不銹鋼防水板塊可以打開組成防水效果好的防水簾,而在收起后形成水平方向上的逐片疊壓的結構,這樣使得收起后的高度遠小于單塊不銹鋼防水板豎直狀態的高度,這樣可以明顯降低防水簾在收縮后的高度空間占用,以滿足人機工程的要求。
第二,本發明的換向引導板與換向變徑結構可以引導不銹鋼防水板塊在向下收縮的過程中自動完成換向,從豎直向下運動變為沿換向引導板的斜向下運動,從而實現不銹鋼防水板塊沿水平方向的疊壓,而在換向的過程中,一方面換向變徑結構可以為其提供水平活動的空間,另一方面,骨架轉軸與不銹鋼防水板塊之間可以相對轉動,可以保證換向的順利完成。
第三,所述的換向引導板的長度小于骨架轉軸的長度,而鋼絲繩是固定在骨架轉軸的兩端,這樣在換向引導板與板塊收縮位導槽之間形成一個空間,用于有序收納因不銹鋼防水板塊收縮后多余的鋼絲繩,避免鋼絲繩之間以及鋼絲繩與不銹鋼防水板塊之間出現干涉。
第四,本發明利用淬火機床原有的控制工件夾具的運動部件實現防水簾的伸縮,這樣可以節約機床設備投入與空間占用。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明防水簾處于工作狀態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發明防水簾處于收起狀態的結構示意圖。
圖3是圖1的ⅰ處的局部放大圖。
圖4是圖2的ⅱ處的局部放大圖。
圖中標記:1、感應加熱運動負載區,2、感應加熱噴水區,3、升降裝置,4、板塊垂直滑槽,5、板塊收縮位導槽,6、骨架轉軸,7、不銹鋼防水板塊,8、回水箱,9、板塊拉繩空間,10、換向變徑結構。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通過具體的實施方式,對本發明的技術方案作進一步的說明。
如圖所示,一種淬火機床防水裝置,用于隔離淬火機床的感應加熱運動負載區1和感應加熱噴水區2,在感應加熱運動負載區1設有運動部件3,以控制位于感應加熱噴水區2的工件夾具的位置調整以及對工件的轉動,運動部件3具有動力裝置;防水裝置包括板塊垂直滑槽4、板塊收縮位導槽5、骨架轉軸6、不銹鋼防水板塊7、鋼絲繩、回水箱8和板塊拉繩空間9,回水箱8設置在淬火機床底部;
板塊垂直滑槽4為成對設置,設置在感應加熱運動負載區1和感應加熱噴水區2之間,所述板塊收縮位導槽5斜向下成對設置在板塊垂直滑槽4下方,且位于感應加熱噴水區2一側,并在成對的板塊收縮位導槽5之間斜向下設置換向引導板,在板塊垂直滑槽4的底端與板塊收縮位導槽5的頂端之間設有換向變徑結構10,板塊垂直滑槽4、換向變徑結構10和板塊收縮位導槽5組成相互連通的工作軌道,所述換向變徑結構10由兩塊v形鋼板開口相對組成,并且分別焊接在板塊垂直滑槽4底端以及板塊收縮位導槽5頂端,以形成兩端小、中部膨大的變徑結構;
所述不銹鋼防水板塊7設置在骨架轉軸6上,在本例中,不銹鋼防水板塊7和骨架轉軸6之間為固定連接,骨架轉軸6的兩端設置在所述的工作軌道中,并沿工作軌道滑動以及以骨架轉軸6軸心為圓心轉動;鋼絲繩將安裝不銹鋼防水板塊7的骨架轉軸6順次連接,相鄰骨架轉軸6之間的距離小于不銹鋼防水板塊7的寬度,鋼絲繩從板塊垂直滑槽4頂端的橫桿越過并與運動部件3連接;
進一步的,所述換向引導板長度小于骨架轉軸6的長度,以在換向引導板的兩端分別形成收納鋼絲繩的板塊拉繩空間9。
本裝置的工作原理是:
當運動部件3向下運動時,鋼絲繩將不銹鋼防水板塊7拉起,不銹鋼防水板塊7逐片順次相接形成隔離感應加熱運動負載區1和感應加熱噴水區2的防水簾;當運動部件3向上運動時,不銹鋼防水板塊7沿板塊垂直滑槽4向下滑動,進行逐片收縮;在逐片收縮的過程中,當不銹鋼防水板塊7的下沿到達板塊收縮位導槽5之間的換向引導板時,由換向引導板引導不銹鋼防水板塊7下端從豎直運動轉為沿換向引導板斜向下運動,同時不銹鋼防水板塊7上端的骨架轉軸6發生轉動,以便不銹鋼防水板塊7上端能夠繼續沿板塊垂直滑槽4向下運動,所述的變徑結構10可以使得不銹鋼防水板塊7的上端即骨架轉軸6處具有水平活動空間,可進一步保證不銹鋼防水板塊7能夠順利實現運動方向的改變,落入板塊收縮位導槽5并繼續沿板塊收縮位導槽5下滑,最終不銹鋼防水板塊7收縮后形成逐片的水平疊壓的結構,以降低防水簾收縮后的整體高度,收縮后不銹鋼防水板塊之間的鋼絲繩自然落入板塊拉繩空間9,起到有序收納的效果。
在上述實施例的基礎上,其中不銹鋼防水板塊7與骨架轉軸6之間也可采用非固定連接,使得兩者可以相對轉動;鋼絲繩也可以不接在運動部件3上,而是另外設置一套升降裝置,實現鋼絲繩的收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