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淬火加工裝置的技術領域,尤其是涉及一種多折彎工件的感應器及淬火機床。
背景技術:
淬火工藝運用于金屬工件的加工,可以提高金屬工件的硬度及耐磨性。例如對鋼進行淬火處理,常用的鋼在加熱到臨界溫度以上時,原有在室溫下的組織將全部或大部轉變為奧氏體。隨后將鋼浸入水或油中快速冷卻,奧氏體即轉變為馬氏體。與鋼中其他組織相比,馬氏體硬度最高。鋼淬火的目的就是為了使它的組織全部或大部轉變為馬氏體,獲得高硬度,然后在適當溫度下回火,使工件具有預期的性能。
淬火工藝中,通常采用感應加熱的方式對金屬工件進行加熱,感應加熱具有節能、高效和便于自動化等一系列優點,已被廣泛應用于冶金工業,也是熱處理工藝最為普遍的應用技術之一。金屬材料被感應加熱的基本原理是依靠電磁感應現象,由交變磁場產生的交變電場,使其表面或內部生成渦電流而加熱金屬材料。
對于一些復雜結構的工件,至少存在一個圓盤形的組件和與所述圓盤形組件共軸的圓柱形組件,例如半軸上的球籠,加工時,需要對法蘭盤與軸桿過渡位置的環形圓角階梯以及軸桿進行淬火,因為結構復雜,所以在加工時采用分步加工,這樣會造成,加工時間長,加工效率低的問題。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多折彎工件的感應器及淬火機床,以緩解了現有技術加工多折彎工件時,加工步驟多,加工時間長的技術問題。
本發明提供的多折彎工件的感應器,用于加工多折彎工件,包括過渡導線、豎向加熱部和環狀加熱部,所述過渡導線用于與交流電源連接;所述豎向加熱部包括傾斜段與豎直段,所述傾斜段的外端與所述環狀加熱部連接,所述豎直段的外端與所述過渡導線連接,所述豎向加熱部用于對所述多折彎工件的軸桿進行加熱;所述環狀加熱部用于對所述多折彎工件上的環狀階梯的側面進行加熱。
進一步的,多折彎工件的感應器包括第一電源接觸結構、第二電源接觸結構和絕緣板,所述第一電源接觸結構、第二電源接觸結構與交流電源電連接;
所述第一電源接觸結構和第二電源接觸結構均包括底板和側板,所述絕緣板設置在所述第一電源接觸結構的側板和第二電源接觸結構的側板之間;
所述過渡導線包括第一導線和第二導線,所述第一導線設置在所述第一電源接觸結構的外側,且與所述第一電源接觸結構電連接;所述第二導線設置在所述第二電源接觸結構的外側,且與所述第二電源接觸結構電連接。
進一步的,所述豎向加熱部包括第一加熱導線和第二加熱導線,且所述第一加熱導線和第二加熱導線相對設置;所述第一加熱導線一端與第一導線電連接,另一端與所述環狀加熱部電連接;所述第二加熱導線一端與所述第二導線電連接,另一端與所述環狀加熱部電連接。
進一步的,所述豎向加熱部與環狀加熱部均為空心,所述多折彎工件的感應器包括連通所述豎向加熱部與環狀加熱部的導水通道,所述導水通道包括與水源連通的進水口;
所述豎向加熱部與環狀加熱部的內側壁上設置有多個噴水口,用于向放置在所述豎向加熱部與環狀加熱部內的多折彎工件的側壁進行噴水。
進一步的,所述噴水口的開口朝向所述多折彎工件的感應器的下端面傾斜。
進一步的,所述多折彎工件的感應器包括擋水結構,所述擋水結構圍繞在所述豎向加熱部與環狀加熱部的側面,用于阻擋所述噴水口噴出的水向外飛濺。
進一步的,所述環狀加熱部上間隔設置有多個“n”形導磁體,且所述“n”形導磁體的槽口朝向所述環狀加熱部的下方。
本發明提供的淬火機床,包括上述的多折彎工件的感應器。
進一步的,所述淬火機床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上設置有用于固定所述多折彎工件的固定部,所述底座與多折彎工件的感應器上對應設置有定位裝置,用于將所述多折彎工件的軸線與所述環狀加熱部的圓心重合。
進一步的,所述多折彎工件的感應器上設置有多個定位孔,所述底座上設置有與所述定位孔一一對應的多個激光發射裝置;所述激光發射裝置發出的激光均穿過對應的定位孔后,所述多折彎工件的軸線與所述環狀加熱部的圓心重合。
本發明提供的多折彎工件的感應器,用于加工多折彎工件,包括過渡導線、豎向加熱部和環狀加熱部,所述過渡導線用于與交流電源連接,電流通過豎向加熱部和環狀加熱部后,在豎向加熱部和環狀加熱部周圍產生磁場,進而對多折彎工件進行加熱。所述豎向加熱部包括傾斜段與豎直段,所述傾斜段的外端與所述環狀加熱部連接,所述豎直段的外端與所述過渡導線連接,所述豎向加熱部用于對所述多折彎工件的軸桿進行加熱,所述環狀加熱部用于對所述多折彎工件上的環狀階梯的側面進行加熱。在加工多折彎工件的過程中,將多折彎工件的感應器扣在多折彎工件上方,讓環狀加熱部靠近多折彎工件上的環狀階梯的側壁;然后在加工時,需要持續的轉動多折彎工件,這樣豎向加熱部可以對多折彎工件上軸桿的側面進行加熱,整個淬火加熱的過程只需要固定一次多折彎工件即可,減少了加工步驟,減少了加工時間。
本發明提供的淬火機床,包括上述的多折彎工件的感應器。所述多折彎工件的感應器,包括過渡導線、豎向加熱部和環狀加熱部,所述過渡導線用于與交流電源連接,電流通過豎向加熱部和環狀加熱部后,在豎向加熱部和環狀加熱部周圍產生磁場,進而對多折彎工件進行加熱。所述豎向加熱部包括傾斜段與豎直段,所述傾斜段的外端與所述環狀加熱部連接,所述豎直段的外端與所述過渡導線連接,所述豎向加熱部用于對所述多折彎工件的軸桿進行加熱,所述環狀加熱部用于對所述多折彎工件上的環狀階梯的側面進行加熱。在加工多折彎工件的過程中,將多折彎工件的感應器扣在多折彎工件上方,讓環狀加熱部靠近多折彎工件上的環狀階梯的側壁;然后在加工時,需要持續的轉動多折彎工件,這樣豎向加熱部可以對多折彎工件上軸桿的側面進行加熱,整個淬火加熱的過程只需要固定一次多折彎工件即可,減少了加工步驟,減少了加工時間。
附圖說明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發明具體實施方式或現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具體實施方式或現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是本發明的一些實施方式,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
圖1為待加工的多折彎工件的示意圖;
圖2為本發明實施例1提供的多折彎工件的感應器的示意圖;
圖3為本發明實施例1提供的多折彎工件的感應器的正視圖;
圖4為圖3中a位置處的剖視圖;
圖5為本發明實施例1提供的多折彎工件的感應器加工圖1中多折彎工件的示意圖;
圖6為本發明實施例2提供的多折彎工件的感應器的示意圖。
圖標:110-第一電源接觸結構;120-第二電源接觸結構;210-第一導線;220-第二導線;310-傾斜段;320-豎直段;400-環狀加熱部;510-導水通道;520-進水口;530-噴水口;600-導磁體;700-擋水結構;800-定位孔;900-多折彎工件;910-環狀階梯。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附圖對本發明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是本發明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發明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發明保護的范圍。
在本發明的描述中,需要說明的是,如出現術語“中心”、“上”、“下”、“左”、“右”、“豎直”、“水平”、“內”、“外”等,其指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為基于附圖所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僅是為了便于描述本發明和簡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裝置或元件必須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構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為對本發明的限制。此外,如出現術語“第一”、“第二”、“第三”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為指示或暗示相對重要性。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多折彎工件的感應器,下面給出多個實施例對本發明提供的多折彎工件的感應器的結構進行詳細描述。
實施例1
如圖1-3所示,本發明提供的多折彎工件的感應器,用于加工多折彎工件900,包括過渡導線、豎向加熱部和環狀加熱部400,所述過渡導線用于與交流電源連接,電流通過豎向加熱部和環狀加熱部400后,在豎向加熱部和環狀加熱部400周圍產生磁場,進而對多折彎工件900進行加熱。所述豎向加熱部包括傾斜段310與豎直段320,所述傾斜段310的外端與所述環狀加熱部400連接,所述豎直段320的外端與所述過渡導線連接,所述豎向加熱部用于對所述多折彎工件900的軸桿進行加熱,所述環狀加熱部400用于對所述多折彎工件900上的環狀階梯910的側面進行加熱。在加工多折彎工件900的過程中,將多折彎工件900的感應器扣在多折彎工件900上方,讓環狀加熱部400靠近多折彎工件900上的環狀階梯910的側壁;然后在加工時,需要持續的轉動多折彎工件900,這樣豎向加熱部可以對多折彎工件900上軸桿的側面進行加熱,整個淬火加熱的過程只需要固定一次多折彎工件900即可,減少了加工步驟,減少了加工時間。
具體的,多折彎工件的感應器可以包括第一電源接觸結構110、第二電源接觸結構120和絕緣板,第一電源接觸結構110、第二電源接觸結構120分別與交流電源的正負極連接,從而將電流傳遞到加熱部。所述第一電源接觸結構110和第二電源接觸結構120均可以包括底板和側板,底板可以用來與電源連接,側板可以起到增加結構強度的作用,所述絕緣板設置在所述第一電源接觸結構110的側板和第二電源接觸結構120的側板之間,用于防止相對設置有的兩塊側板發生通電,導致短路現象的出現。所述過渡導線包括第一導線210和第二導線220,所述第一導線210設置在所述第一電源接觸結構110的外側,且與所述第一電源接觸結構110電連接;所述第二導線220設置在所述第二電源接觸結構120的外側,且與所述第二電源接觸結構120電連接,過渡導線只起到傳輸電流的作用,將電流傳遞到加熱部,從而對多折彎工件900進行加熱。
進一步的,所述豎向加熱部可以包括第一加熱導線和第二加熱導線,且所述第一加熱導線和第二加熱導線相對設置;所述第一加熱導線一端與第一導線210電連接,另一端與所述環狀加熱部400電連接;所述第二加熱導線一端與所述第二導線220電連接,另一端與所述環狀加熱部400電連接,從而使環狀加熱部400接入電路中。
優選的,所述豎向加熱部與環狀加熱部400均為空心,所述多折彎工件的感應器包括連通所述豎向加熱部與環狀加熱部400的導水通道510,所述導水通道510包括與水源連通的進水口520。所述豎向加熱部與環狀加熱部400的內側壁上均設置有多個噴水口530,用于向放置在所述加熱區域內的多折彎工件900的側壁進行噴水。在加工過程中,通電的豎向加熱部和環狀加熱部400可以使多折彎工件900耦合發熱,噴水口530噴出的水完成對多折彎工件900的淬火過程。
流經導水通道510內的冷卻液優選為水,但是還可以為其他的冷卻液,例如淬火油、蓖麻油等。
如圖4-5所示,進一步的,所述噴水口530的開口朝向所述加熱部的下端面傾斜。再加工的過程中,需要持續的對多折彎工件900的側壁進行噴水,因為噴出水的壓力較大,所以擊打在多折彎工件900側壁上的水會反向飛濺,從而導致加熱部的周圍有大量的水噴出,為了降低水花飛濺的范圍,可以設置噴水口530的朝向是朝下方傾斜的,這樣從噴水口530噴出的水也是傾斜的,擊打在多折彎工件900的側壁后,首先從多折彎工件的感應器的上方飛濺的水將大大減少,其次,噴出的水被引到朝著環狀加熱部400的下方噴射,其相對于豎直方向的出射角度也減小了,縮小了水花飛濺的范圍。
進一步的,所述環狀加熱部400上間隔設置有多個“n”形導磁體600,且所述“n”形導磁體600的槽口朝向所述環狀加熱部400的下方。利用導磁體600的槽口效應,可以使環狀階梯910位置處的電流密度增加,進而增強耦合效應,加速加熱。
實施例2
如圖6所示,與實施例1不同之處在于,所述多折彎工件的感應器包括擋水結構700,擋水結構700可以為筒形擋板,所述擋水結構700圍繞在所述豎向加熱部和環狀加熱部400的外側,用于阻擋所述噴水口530噴出的水向外飛濺。這樣在加工過程中,冷卻用的水就不會隨意的噴濺了,擊打在擋水結構700的內壁上,然后順著擋水結構700向下流動。
綜上所述,本發明提供的多折彎工件的感應器,用于加工多折彎工件900,包括過渡導線、豎向加熱部和環狀加熱部400,所述過渡導線用于與交流電源連接,電流通過豎向加熱部和環狀加熱部400后,在豎向加熱部和環狀加熱部400周圍產生磁場,進而對多折彎工件900進行加熱。所述豎向加熱部包括傾斜段310與豎直段320,所述傾斜段310的外端與所述環狀加熱部400連接,所述豎直段320的外端與所述過渡導線連接,所述豎向加熱部用于對所述多折彎工件900的軸桿進行加熱,所述環狀加熱部400用于對所述多折彎工件900上的環狀階梯910的側面進行加熱。在加工多折彎工件900的過程中,將多折彎工件的感應器扣在多折彎工件900上方,讓環狀加熱部400靠近多折彎工件900上的環狀階梯910的側壁;然后在加工時,需要持續的轉動多折彎工件900,這樣豎向加熱部可以對多折彎工件900上軸桿的側面進行加熱,整個淬火加熱的過程只需要固定一次多折彎工件900即可,減少了加工步驟,減少了加工時間。
本發明提供的淬火機床,包括上述的多折彎工件的感應器。所述多折彎工件的感應器,包括過渡導線、豎向加熱部和環狀加熱部400,所述過渡導線用于與交流電源連接,電流通過豎向加熱部和環狀加熱部400后,在豎向加熱部和環狀加熱部400周圍產生磁場,進而對多折彎工件900進行加熱。所述豎向加熱部包括傾斜段310與豎直段320,所述傾斜段310的外端與所述環狀加熱部400連接,所述豎直段320的外端與所述過渡導線連接,所述豎向加熱部用于對所述多折彎工件900的軸桿進行加熱,所述環狀加熱部400用于對所述多折彎工件900上的環狀階梯910的側面進行加熱。在加工多折彎工件900的過程中,將多折彎工件的感應器扣在多折彎工件900上方,讓環狀加熱部400靠近多折彎工件900上的環狀階梯910的側壁;然后在加工時,需要持續的轉動多折彎工件900,這樣豎向加熱部可以對多折彎工件900上軸桿的側面進行加熱,整個淬火加熱的過程只需要固定一次多折彎工件900即可,減少了加工步驟,減少了加工時間。
具體的,所述淬火機床可以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上設置有用于固定所述多折彎工件900的固定部,被固定的多折彎工件900與固定部具有相同的運動狀態,所述底座與固定部之間設置有伸縮結構,在加熱處理前,需要對多折彎工件900的位置進行調試,保證環狀加熱部400的圓心對準多折彎工件900軸心,伸縮結構可以為絲桿或者伸縮桿,液壓桿等。所述固定部下方設置有轉動電機,所述轉動電機用于帶動所述固定部轉動。
優選地,所述底座與多折彎工件的感應器上對應設置有定位裝置,用于將所述多折彎工件900的軸線對準環狀加熱部400的圓心。為了方便對不同工件的處理,同一個淬火機床上的多折彎工件的感應器可以有多種,在加工前需要對多折彎工件的感應器進行更換,更換時,難免會發生多折彎工件的感應器的加熱部與固定部的相對位置發生改變,導致固定部上的多折彎工件900沒有對準加熱部的中心。所以,需要定位裝置在加工前就將加熱部與多折彎工件900對準。
具體的,所述多折彎工件的感應器上設置有多個定位孔800,所述底座上設置有與所述定位孔800一一對應的多個激光發射裝置;所述激光發射裝置發出的激光均穿過對應的定位孔800后,所述多折彎工件900的軸線穿過環狀加熱部400的圓形。在使用定位裝置前需要對加熱部與固定部進行目測,然后再使用對準裝置進行微調,激光發射裝置發出的激光為可見光,當所有的激光均從對應的定位孔800射出后,可以確定多折彎工件900的軸線已經和加熱部的中心位置對齊了。
最后應說明的是:以上各實施例僅用以說明本發明的技術方案,而非對其限制;盡管參照前述各實施例對本發明進行了詳細的說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應當理解:其依然可以對前述各實施例所記載的技術方案進行修改,或者對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術特征進行等同替換;而這些修改或者替換,并不使相應技術方案的本質脫離本發明各實施例技術方案的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