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一種纖鋅礦Cu2ZnSnS4納米晶的制備方法,屬于光電材料新能源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直接帶隙半導體材料Cu2ZnSnS4(CZTS)具有與太陽光譜相匹配的帶隙寬度(1.5 eV左右)、較高的光吸收系數(大于104cm-1)、成分無毒、地殼相對儲量豐富等優點,是極具發展潛力的薄膜太陽能電池吸收層材料。CZTS主要以鋅黃錫礦、黃錫礦和纖維鋅礦三種晶型結構存在,相比于鋅黃錫礦和黃錫礦結構的CZTS,纖鋅礦結構的CZTS具有更高的載流子濃度、低的電阻率以及很強的光電響應,因而越來越引起研究者的重視。同時,制備納米級的纖鋅礦結構CZTS,將可得到更優秀的前體油墨,便于后期通過簡單的打印工藝制備CZTS薄膜,并且納米量級的CZTS可使最終的CZTS薄膜具有更致密的結構,更少的缺陷和更均勻的形貌和成分分布,更加有利于光吸收、增強電子傳輸,也更適合制備高效率的染料敏化電池的對電極和太陽能電池吸收層。如果能夠大規模的制備纖鋅礦結構的CZTS納米晶,將極大的方便纖鋅礦結構的CZTS納米晶的研究與商業應用。
目前纖鋅礦CZTS的制備方法主要包括熱注入法、直接加熱法和溶劑熱法。文獻Phys. Chem. Chem. Phys.,2015, 17, 19777~19788和Cryst. Eng. Comm., 2015, 17, 174~182都成功制備了纖鋅礦CZTS納米晶,但是都采用熱注入法,整個反應過程需要惰性氣體保護,產物產量受限于熱注入法的固有限制難以提高。文獻Chem. Phys. Lett., 2014, 592, 144–148采用直接加熱的方法合成紡錘形的纖鋅礦CZTS,此結構有利于增加載流子濃度、提高電子傳輸,但此方法需先制備乙酰丙酮鹽再合成CZTS,過程復雜,且所用溶劑昂貴、毒性強。專利105197985A公開了一種溶劑熱法一步合成超長纖鋅礦Cu2ZnSnS4納米棒的制備方法,但此反應需在高溫高壓環境下進行,就使得設備復雜,且反應時間長(大于12h),不利于實現高效、快速的制備。而且上述這些方法,每次的纖鋅礦CZTS顆粒產量都處于毫克級,且難以擴大反應規模,不利于實現大規模生產。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制備纖鋅礦Cu2ZnSnS4納米晶的方法,以油胺和正十二烷硫醇為溶劑,采用簡單的兩步加熱法在大氣中制備纖鋅礦Cu2ZnSnS4納米晶的方法,工藝簡單,反應條件溫和、時間短,環境友好,制備過程直觀可控,單次產量比其他方法提高一個數量級,有利于大規模生產;具體包括以下步驟:
(1)按銅源、鋅源、錫源摩爾比為(1.4~2):1:(0.5~0.8)的比例將銅源、鋅源、錫源溶解在油胺溶劑中,將溶液在真空條件下緩慢加熱到100 ℃~120℃,保溫30~60 min完全除去溶液中的水與氧氣后冷卻至室溫,得到前軀體溶液;
(2)按正十二烷硫醇與油胺體積比為1:3的比例將正十二烷硫醇加入前軀體溶液中得到混合溶液,然后按鋅源與二硫化碳摩爾比為1:(2~4)的比例加入二硫化碳,加熱到140~180℃反應15~60min,再加熱到250~300℃反應30 min~1h;
(3)停止加熱,待反應體系冷卻至室溫后,離心棄上層液,收集反應產物,并用正己烷、甲醇和乙醇的混合液清洗3~5次,干燥后獲得纖鋅礦Cu2ZnSnS4納米晶。
優選的,本發明步驟(1)所述的銅、鋅、錫、硫源分別為碘化亞銅、氯化鋅、五水合氯化錫和二硫化碳。
優選的,本發明步驟(2)所述加熱過程中,通過磁力攪拌器對反應溶液進行攪拌,攪拌速度為700~1000r/min。
優選的,本發明步驟(3)所述離心的條件為:在轉速為10000~12000r/min條件下離心3~5 min。
優選的,本發明步驟(3)所述清洗過程為:用正己烷、甲醇和乙醇的混合液在10000~12000 r/min條件下離心3~5 min,棄上層液;
優選的,本發明步驟(3)所述干燥條件為:在60~80℃下干燥8~12h。
本發明中,以油胺和正十二烷硫醇混合液作為溶劑,可以通過改變前驅體配比例、體系反應時間及溫度等反應條件以保證良好的粒子尺寸分布(20~30 nm)和純凈的相組成。
本發明采用兩步加熱法在空氣中合成纖鋅礦Cu2ZnSnS4納米晶,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原料均是常見化學藥品(金屬碘鹽、金屬氯鹽、二硫化碳、正十二烷硫醇、油胺),成本低,且產物質量好。
(2)本發明所述方法可通過改變前驅體配比例、體系反應時間及溫度等反應條件以保證良好的粒子尺寸分布(20~30 nm)和純凈的相組成,可以十分容易的得到貧銅富鋅的纖鋅礦Cu2ZnSnS4。
(3)所得纖鋅礦CZTS微粒產物具有的原子比例,微粒平均粒徑在20 nm左右,粒徑分布均勻。
(4)本發明所述方法產量大,產率高,一次能生產數克Cu2ZnSnS4納米晶,單次產量比現在通行的其他方法高一個數量級。
(5)本發明所述方法具有操作簡單,制備過程直觀可控,設備要求低等優點;制備出CZTS微粒結晶性好、可見光區域具有很好的吸收,有利于提高光電轉換效率。
附圖說明
圖1為實施例1制備的樣品的XRD圖;
圖2為實施例2制備的樣品的XRD圖;
圖3為實施例3制備的樣品的XRD圖;
圖4為實施例3制備的樣品的TEM圖;
圖5為實施例3制備的樣品的UV-vis圖;
圖6為實施例4制備的樣品的HRTEM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例對本發明作進一步詳細說明,但本發明的保護范圍并不限于所述內容。
實施例1
(1)將14mmol碘化亞銅、10mmol氯化鋅和8mmol五水合氯化錫加入48ml的油胺溶劑中,將溶液在真空條件下緩慢加熱到120℃,保溫30 min,完全除去溶液中的水與氧氣后冷卻至室溫,得到前軀體溶液;
(2)將16ml正十二烷硫醇加入到前軀體溶液中得到混合溶劑,后加入20mmol二硫化碳,加熱到140℃反應30min,再加熱到300℃反應30 min,加熱過程中,通過磁力攪拌器對反應溶液進行攪拌,攪拌速度為1000r/min;
(3)停止加熱,待反應體系冷卻至60℃后,向反應液中一次加入正己烷、甲醇和乙醇各30 ml,在12000r/min下離心5 min,棄上層液,重復上述離心分離操作3次,清洗后的產物在干燥箱內60℃下干燥12h,獲得纖鋅礦Cu2ZnSnS4納米晶3.0 g,產率≈75%。
圖1 XRD測試結果表明,獲得產物是纖鋅礦結構,謝樂公式計算結果表明平均粒徑大小19.2 nm;表明獲得的是纖鋅礦CZTS納米晶。
實施例2
(1)將18mmol碘化亞銅、10mmol氯化鋅和5mmol五水合氯化錫加入48 ml的油胺溶劑中,將溶液在真空條件下緩慢加熱到120 ℃,保溫30 min,完全除去溶液中的水與氧氣后冷卻至室溫,得到前軀體溶液;
(2)將16ml正十二烷硫醇加入到前軀體溶液中得到混合溶劑,后加入30mmol二硫化碳,加熱到160℃反應50min,再加熱到280℃反應45min,加熱過程中,通過磁力攪拌器對反應溶液進行攪拌,攪拌速度為800r/min;
(3)停止加熱,待反應體系冷卻至60℃后,向反應液中一次加入正己烷、甲醇和乙醇各30 ml,在11000 r/min下離心5 min,棄上層液,重復上述離心分離操作3次,清洗后的產物在干燥箱內70℃下干燥10 h,獲得纖鋅礦Cu2ZnSnS4納米晶3.1 g,產率≈75%。
圖2 XRD測試結果表明,獲得產物是纖鋅礦結構,謝樂公式計算結果表明平均粒徑大小21.3 nm,表明獲得的是纖鋅礦CZTS納米晶。
實施例3
(1)將20mmol碘化亞銅、10mmol氯化鋅和8mmol五水合氯化錫加入48 ml的油胺溶劑中,將溶液在真空條件下緩慢加熱到120℃,保溫30 min,完全除去溶液中的水與氧氣后冷卻至室溫,得到前軀體溶液;
(2)將16ml正十二烷硫醇加入到前軀體溶液中得到混合溶劑,后加入40mmol二硫化碳,加熱到180℃反應20min,再加熱到250℃反應60min,加熱過程中,通過磁力攪拌器對反應溶液進行攪拌,攪拌速度為700r/min;
(3)停止加熱,待反應體系冷卻至60℃后,向反應液中一次加入正己烷、甲醇和乙醇各30 ml,在10000r/min下離心5 min,棄上層液,重復上述離心分離操作3次,清洗后的產物在干燥箱內80℃下干燥8h,獲得纖鋅礦Cu2ZnSnS4納米晶2.9 g,產率≈75%。
圖3 XRD測試結果表明,獲得產物是纖鋅礦結構,謝樂公式計算結果表明平均粒徑大小20.12 nm;表明獲得的是纖鋅礦CZTS納米晶。圖4 TEM測試表明,獲得的納米晶平均粒徑為20 nm,且粒徑分布均勻,與謝樂公式計算結果一致。圖5 UV-vis 測試結果表明的得到的纖鋅礦CZTS納米晶在可見光區到近紅外區域有極好的光吸收性能,且CZTS納米晶能帶大小為1.51 eV;圖6 HRTEM測試表明,獲得的CZTS納米晶有良好的結晶性能,晶面間距0.33n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