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新能源客車用懸架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輪邊電機驅動的純電動客車用帶轉向的空氣獨立懸架。
背景技術:
:
隨著世界能源危機以及大氣污染的日益嚴重,人們越來越關注新能源汽車的發展,在我國,為了促進系能源汽車的發展,國家出臺了一系列的政策及法規,新能源汽車的發展勢不可擋。
在客車領域,電動客車也得到了相應的發展,但是,現有的電動客車僅僅使將傳統的燃油動力形式改成了電動形式,在客車整體結構上沒有得到相應的發展,隨著客車技術的快速發展,人們對客車的乘坐舒適性的要求越來越高,現有的電動客車地板高,乘客上下車不方便,尤其是老年及小孩乘客,還有,現有電動客車,兩側座位之間的過道窄,乘客通過不便,因此,低地板、大過道寬的純電動客車是未來發展的必然趨勢。
隨著電動客車技術的不斷發展,技術人員研發出一種輪邊電機驅動的純電動客車,它是將驅動電機布置在客車的車輪部位,每個車輪位置均布置一套電機驅動裝置,驅動電機位于減速器的輸出軸所在的一側,減速器固定在支撐臂上,減速器的輸出軸穿過支撐臂的中心孔,連接客車輪邊結構,驅動輪邊結構的車輪轉動,此種結構能夠增大客車過道寬度,降低客車地板高度,增大客車運載能力。但是,現有的輪邊電機驅動的電動客車再采用空氣懸架時,大多將氣囊設置在支撐臂上,導致支撐臂結構復雜,需要承載的零部件較多,使支撐臂成為易損件,對支撐臂要求高。
技術實現要素:
:
綜上所述,為了克服現有技術問題的不足,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輪邊電機驅動的純電動客車用帶轉向的空氣獨立懸架,它是改變現有的輪邊電機驅動的純電動客車空氣獨立懸架的支撐臂及上擺臂的結構,將氣囊組件及減振器安裝設置在上擺臂上,從而簡化支撐臂結構,減少支撐臂承載的零部件數量。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采用的技術方案為:
一種輪邊電機驅動的純電動客車用帶轉向的空氣獨立懸架,其中:包括左懸架、右懸架、轉向拉桿、轉向搖臂及轉向作動缸,所述的轉向搖臂連接車架,轉向搖臂上端兩側分別通過兩根轉向拉桿連接左懸架及右懸架,轉向搖臂中部連接轉向作動缸,所述的左懸架及右懸架對稱布置在車架兩側,左懸架與右懸架結構相同,均包括減速器、電機、輪邊結構、上擺臂、支撐臂、氣囊組件、減振器及下擺臂,電機的輸出軸連接減速器的輸入軸,且電機的輸出端的端面安裝在減速器的側面上,電機與減速器的輸出軸位于減速器的同一側面,減速器的設置輸出軸的一側與支撐臂側面緊固連接,減速器的輸出軸穿過支撐臂的中心孔連接客車輪邊結構,所述的支撐臂上端連接上擺臂,支撐臂的下端連接下擺臂,所述的上擺臂上連接有氣囊組件及減振器,氣囊組件下端安裝在上擺臂上,氣囊組件上端連接車架,減振器下端連接上擺臂,減振器上端連接車架,上擺臂及下擺臂連接支撐臂與車架。
進一步,所述的支撐臂包括本體,本體頂端設置上擺臂連接孔,本體上設置減速器固定孔,本體中部設置中心孔,減速器的輸出軸從中心孔穿過,本體下端設置下擺臂連接孔,本體下端懸臂球鉸接轉向拉桿的一端,轉向拉桿的另一端連接轉向搖臂。
進一步,所述的上擺臂包括下水平段、斜坡段及上水平段,所述的下水平段、斜坡段及上水平段為一體結構,下水平段上設置氣囊安裝孔,所述的下水平段與斜坡段連接處設置減振器安裝孔,所述的上水平段的與斜坡段連接的一端設置支撐臂連接孔,所述的上水平段的另一端設置車架連接孔。
進一步,所述的上擺臂的上水平段為A字型結構。
進一步,所述的轉向搖臂的中部通過連接桿連接有角度傳感器。
進一步,所述的電機為永磁同步電機。
進一步,所述的減速器為圓柱斜齒輪雙級減速器。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為:
1、本實用新型是改變現有的輪邊電機驅動的純電動客車空氣獨立懸架的支撐臂及上擺臂的結構,將氣囊組件及減振器安裝設置在上擺臂上,從而簡化支撐臂結構,減少支撐臂承載的零部件數量。
2、本實用新型改變支撐臂的結構,支撐臂減少了氣囊安裝位置及減振器安裝位置,同時,改變上擺臂的結構,在上擺臂上增加氣囊安裝位置及減振器安裝位置,從而使支撐臂的結構相對簡單,減少支撐臂承載的零部件的數量,減少支撐臂受力,保證支撐臂的使用壽命。
3、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使用方便、設計合理、構思巧妙,采用上擺臂與下擺臂結合的雙縱臂結構的空氣獨立懸架,客車在運行過程中車輪上下跳動時輪距無變化,規避了異常磨胎;偏頻低等缺陷,使客車平順性好;實現客車過道寬的最大化。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圖1的左視示意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的支撐臂的結構示意圖;
圖4為本實用新型的上擺臂的結構示意圖;
圖5為本實用新型的圖4的俯視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的詳細說明。
如圖1、圖2、圖3、圖4、圖5所示,一種輪邊電機驅動的純電動客車用帶轉向的空氣獨立懸架,包括左懸架1、右懸架2、轉向拉桿3、轉向搖臂4及轉向作動缸5,所述的轉向搖臂4連接車架,轉向搖臂4上端兩側分別通過兩根轉向拉桿3連接左懸架1及右懸架2,轉向搖臂4中部連接轉向作動缸5,轉向搖臂4的中部通過連接桿24連接有角度傳感器23,所述的左懸架1及右懸架2對稱布置在車架兩側,左懸架1與右懸架2結構相同,均包括減速器6、電機7、輪邊結構8、上擺臂9、支撐臂10、氣囊組件11、減振器12及下擺臂13,所述的電機7為永磁同步電機7,所述的減速器6為圓柱斜齒輪雙級減速器6,電機7的輸出軸連接減速器6的輸入軸,且電機7的輸出端的端面安裝在減速器6的側面上,電機7與減速器6的輸出軸位于減速器6的同一側面,減速器6的設置輸出軸的一側與支撐臂10側面緊固連接,減速器6的輸出軸穿過支撐臂10的中心孔14連接客車輪邊結構8,所述的支撐臂10包括本體11,本體11頂端設置上擺臂連接孔12,上擺臂9通過球鉸鏈連接在上擺臂連接孔12內,本體11上設置減速器固定孔13,本體11中部設置中心孔14,減速器6的輸出軸從中心孔14穿過,本體11下端設置下擺臂連接孔15,本體11下端懸臂25球鉸接轉向拉桿3的一端,轉向拉桿3的另一端連接轉向搖臂4。所述的支撐臂10上端連接上擺臂9,支撐臂10的下端連接下擺臂13,所述的上擺臂9上連接有氣囊組件11及減振器12,氣囊組件11下端安裝在上擺臂9上,氣囊組件11上端連接車架,減振器12下端連接上擺臂9,減振器12上端連接車架,上擺臂9及下擺臂13連接支撐臂10與車架。所述的上擺臂9包括下水平段16、斜坡段17及上水平段18,所述的下水平段16、斜坡段17及上水平段18為一體結構,上擺臂9的上水平段18為A字型結構,下水平段16上設置氣囊安裝孔19,氣囊組件11下端安裝在氣囊安裝孔19內,所述的下水平段16與斜坡段17連接處設置減振器安裝孔20,減振器12下端安裝在減振器安裝孔20內,所述的上水平段18的與斜坡段17連接的一端設置支撐臂連接孔21,支撐臂連接孔21與支撐臂10頂端設置在的上擺臂連接孔12通過球鉸鏈連接,所述的上水平段18的另一端設置車架連接孔22。
電機7通過減速器6帶動輪邊結構8的車輪轉動,帶動電動客車行駛,實現對電動客車的驅動,當電動客車需要轉向時,駕駛員操作方向盤帶動轉向搖臂4動作,轉向搖臂4通過轉向拉桿3,帶動支撐臂10旋轉一定角度,實現電動客車轉向,轉向作動缸5為客車轉向提供轉向助力,角度傳感器23將轉向角度信息傳遞給車輛控制系統。
要說明的是,上述實施例是對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說明而非限制,所屬技術領域普通技術人員的等同替換或者根據現有技術而做的其它修改,只要沒超出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思路和范圍,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所要求的權利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