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動車及用于電動車的電池箱固定組件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汽車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電動車及用于電動車的電池箱固定組件。
【背景技術】
[0002]在電動車尤其是純電動車領域中,為獲得較大續駛里程,而需要較多的電量,由于現階段電池能量密度不高,導致電池箱質量較大。純電動卡車電池箱一般為長方體或邊角稍有圓弧,長方體狀的電池箱與電池箱固定支架的設計匹配度不高,容易發生變形或焊接失效。相關技術中,電池箱固定支架的形狀分為兩類,一類為由鋼板熱軋折彎而成的“L”型或者通過拼焊而成“L”型,另一類則采用托盤結構,從電池箱底部整體包住以將電池箱安裝至車身上。
[0003]鋼板熱軋折彎,需要開模成本較高,且在實際應用中,電池箱支架往往出現變形或應力集中導致失效。拼焊的支架往往由于焊接缺陷導致脫焊以致失效。這種支架不但不利于車輛的輕量化設計,還容易使車身縱梁產生扭轉變形。
【實用新型內容】
[0004]本實用新型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決相關技術中的技術問題之一。為此,本實用新型提出一種用于電動車的電池箱固定組件,所述用于電動車的電池箱固定組件具有結構簡單、穩定性高的優點。
[0005]本實用新型還提出一種電動車,所述電動車具有如上所述的用于電動車的電池箱固定組件。
[0006]根據本實用新型的一個方面提供了一種用于電動車的電池箱固定組件,包括至少兩根橫梁,每根所述橫梁上設有至少兩根沿所述橫梁長度方向間隔開的豎梁,所述豎梁的一端與對應的所述橫梁連接且限定出用于安裝電池箱的安裝空間。
[0007]根據本實用新型的用于電動車的電池箱固定組件,通過利用至少兩個間隔開的豎梁,在橫梁上構造出用于安裝電池箱的安裝空間,由此可以根據電池箱的數量、電動車的型號對豎梁、電池箱進行排布,使電池箱固定組件適用于不同的電動車,從而可以合理分配電池箱的重量,提高電動車的穩定性。
[0008]在本實用新型的一個實施例中,所述豎梁為兩根,所述豎梁與對應的所述橫梁的端部構造成所述安裝空間。
[0009]優選地,所述豎梁與所述電池箱之間設有第一緩沖層。
[0010]優選地,所述豎梁可樞轉地設在所述橫梁上。
[0011]可選地,所述橫梁上、與所述豎梁連接的位置處設有加強板。
[0012]在本實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用于電動車的電池箱固定組件還包括:箱底托架,所述箱底托架固定在所述電池箱的底部且與所述橫梁連接。
[0013]可選地,所述橫梁形成有沿所述橫梁長度方向延伸的第一凹槽,所述箱底托架嵌入至所述第一凹槽內。
[0014]在本實用新型的一個實施例中,所述箱底托架與所述第一凹槽之間設有便于將所述箱底托架安裝至所述橫梁上的滑動塊或滾動件。
[0015]優選地,所述箱底托架的兩端設有朝向所述電池箱彎折的折彎側翼。
[0016]可選地,所述箱底托架與所述橫梁之間設有第二緩沖層。
[0017]根據本實用新型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種電動車,包括:車身縱梁;電池箱;以及至少一個如上所述的用于電動車的電池箱固定組件,所述電池箱安裝在所述電池箱固定組件的安裝空間內,所述豎梁與所述車身縱梁連接。
[0018]根據本實用新型的電動車,通過利用如上所述的電池箱固定組件,可以根據電池箱的數量、電動車的型號對豎梁、電池箱進行排布,從而可以合理分配電池箱的重量,提高電動車的穩定性。
【附圖說明】
[0019]圖1是根據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用于電動車的電池箱固定組件的立體分解示意圖;
[0020]圖2是根據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用于電動車的電池箱固定組件的主視圖;
[0021]圖3是圖2中的用于電動車的電池箱固定組件的左視圖;
[0022]圖4是圖2中的用于電動車的電池箱固定組件的俯視圖;
[0023]圖5是圖2中的用于電動車的電池箱固定組件的立體圖;
[0024]圖6是根據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用于電動車的電池箱固定組件與電池箱裝配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0025]圖7是圖6中的用于電動車的電池箱固定組件與電池箱裝配的仰視圖。
[0026]附圖標記:
[0027]電池箱固定組件100,
[0028]橫梁110,加強板111,第一凹槽112,第一翻邊113,安裝空間115,
[0029]豎梁120,主體部122,連接部123,第三凹槽124,第三翻邊125,
[0030]箱底托架130,第二凹槽131,折彎側翼132,第二翻邊133,
[0031]軸套140,樞轉軸141,止擋部142,鎖緊件143,
[0032]螺栓150,電池箱160。
【具體實施方式】
[0033]下面詳細描述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所述實施例的示例在附圖中示出。下面通過參考附圖描述的實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釋本實用新型,而不能理解為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制。
[0034]下面參照圖1-圖7詳細描述根據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用于電動車的電池箱固定組件100。需要說明的是,電池箱固定組件100可以與電動車的車身相連以支撐、固定電池箱 160。
[0035]如圖1-圖7所示,根據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用于電動車的電池箱固定組件100,包括:至少兩根橫梁110以及豎梁120。
[0036]具體而言,如圖1-圖2以及圖4-圖5所示,每根橫梁110上設有至少兩根豎梁120,至少兩根豎梁120沿橫梁110長度方向間隔開排布,豎梁120的一端與對應的橫梁110連接,豎梁120與對應的橫梁110限定出用于安裝電池箱160的安裝空間115。這里,對豎梁120在橫梁110上的位置不做特殊限定,豎梁120可以設在橫梁110的端部,也可以設在橫梁110的中部,只要豎梁120與部分橫梁110限定出用于安裝電池箱160的安裝空間115即可。為方便描述,這里以橫梁110上設有兩根豎梁120為例,兩根豎梁120可以分別設在橫梁110的兩端,由此兩根豎梁120可以與橫梁110的中部共同限定出一個安裝空間115,也就是說,電池箱160夾設在兩根豎梁120之間。
[0037]當然,兩根豎梁120還可以間隔地設在偏離橫梁110端部的位置處,例如如圖2、圖4-圖5所示,每根豎梁120與橫梁110的相應的端部具有預定距離,也就是說,橫梁110的位于左側(如圖2、圖4-圖5所示的左側方向)豎梁120的左側部分與左側豎梁120構造出一個安裝空間115,橫梁110的位于右側(如圖2、圖4-圖5所示的右側方向)豎梁120的右側部分與右側豎梁120構造出一個安裝空間115,同時兩個豎梁120之間也可以形成一個安裝空間115,電池箱160可以安裝在上述三個安裝空間115中的一個或多個內。由此,可以對電池箱160進行有效地保護,同時也可以兼顧電池箱160的快速更換。
[0038]根據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用于電動車的電池箱固定組件100,通過利用至少兩個間隔開的豎梁120,在橫梁110上構造出用于安裝電池箱160的安裝空間115,由此可以根據電池箱160的數量、電動車的型號對豎梁120、電池箱160進行排布,使電池箱固定組件100適用于不同的電動車,從而可以合理分配電池箱160的重量,提高電動車的穩定性。
[0039]如圖1-圖7所示,根據本實用新型的一個實施例,豎梁120為兩根,豎梁120與對應的橫梁110的端部構造成安裝空間115。例如,如圖2、圖4-圖5所示,兩根豎梁120間隔地設在橫梁110的中部,橫梁110的位于左側豎梁120的左側部分與左側豎梁120構造出一個安裝空間115,橫梁110的位于右側豎梁120的右側部分與右側豎梁120構造出一個安裝空間115,電池箱160可以為兩個且分別設在這兩個安裝空間115內,也就是說,如圖6-圖7所示,左側豎梁120的左側安裝有電池箱160,右側的豎梁120的右側也安裝有電池箱 160。
[0040]電動車在行駛過程中難免會出現晃動、顛簸,為防止豎梁120與電池箱160之間發生磨損、碰撞,豎梁120與電池箱160之間可以設有第一緩沖層。例如,第一緩沖層可以鋪設在豎梁120的朝向電池箱160的側壁上,如圖6所示,左側豎梁120上、朝向左側電池箱160的一側鋪設有第一緩沖層;右側豎梁120上、朝向右側的電池箱160的一側也鋪設有第一緩沖層。這里,第一緩沖層可以由具有緩沖、減震功能的材料制成,例如,橡膠、泡沫等。
[0041]如圖1-圖3所示,豎梁120可以包括:主體部122和連接部123。其中,連接部123與橫梁I1連接,主體部122設在連接部123的上端。為減輕豎梁120的重量,豎梁120的上可以設有沿豎梁120的延伸方向(如圖1-圖3所示的上下方向)延伸的第三凹槽124。可以理解的是,第三凹槽124沿上下方向貫穿主體部122和連接部123。為方便豎梁120與其他部件連接,主體部122上的第三凹槽124的側壁朝向第三凹槽124的外部延伸出第三翻邊125。
[0042]為方便調整豎梁120與電動車的安裝角度,豎梁120可樞轉地設在橫梁110上。例如如圖1所示,豎梁120可以通過樞轉組件安裝至電池箱固定組件100上。樞轉組件可以包括:軸套140、樞轉軸141以及鎖緊件143。其中,軸套140可以焊接在豎梁120的連接部123上,樞轉軸141設在軸套140內且沿垂直于橫梁110的延伸方向延伸。橫梁110上與軸套140相對的位置處設有用于安裝連接部123的安裝部,安裝部上設有樞轉孔,樞轉軸141的兩端安裝在樞轉孔內。為防止樞轉軸141從軸套、樞轉孔內滑出,將樞轉軸141安裝至安裝孔后,可以在樞轉軸141的端部設置鎖緊件143以止擋樞轉軸141,從而可以有效地防止樞轉軸141從軸套、樞轉孔內滑出。當然,為簡化裝配過程,樞轉軸141的一端可以設有止擋部142,鎖緊件143設在樞轉軸141的另一端。可選地,鎖緊件143可以是開口銷。
[0043]可選地,豎梁120可拆卸地連接在橫梁110上,由此便于調整豎梁120在橫梁110上的位置,進而可以擴大電池箱固定組件100的適用范圍。如圖1-圖3所示,為加強豎梁120與橫梁110連接處的強度,橫梁110上與豎梁120連接的位置處設有加強板111。如圖3所示,樞轉軸141的兩端穿過加強板111后,再利用鎖緊件143緊固。
[00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