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動車的供電系統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供電系統,尤指一種電動車的供電系統。
【背景技術】
[0002]一般車輛大都為使用石油做為動力來源,但隨著石油天然資源越來越缺乏,不斷的尋找其他替代能源作為車輛的動力來源,現有技術中發展出一種電動車,是以電池儲存電力,并以電力驅動引擎馬達帶動車輛行駛。
[0003]但現有電動車的電池容量有限,無法行駛長距離,與現有以石油為動力的車輛相比,續航力相差甚遠,因此每行駛一段短距離就必須找尋電源充電,造成現有電動車續航力不足,使用不便的缺點。
【實用新型內容】
[0004]有鑒于現有電動車續航力甚差的缺點,本實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提供一種電動車的供電系統,以改善電動車消耗電池電力的速度,增加電動車的續航力。
[0005]為達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電動車的供電系統包含有:
[0006]一風力發電裝置,設置于一電動車的前檔板,且包含有:
[0007]一外殼,具有一容置空間及多個導風板,且該外殼的相對兩側分別形成有一第一開口及一第二開口以連通該容置空間,所述導風板為等間隔地呈放射狀設置于該容置空間,且所述呈放射狀導風板的放射中心具有一中心殼體,該中心殼體與所述導風板固接,并具有一中心空間,且該中心殼體面向該容置空間一側形成有一開口以連通該中心空間;
[0008]一扇葉,設置于該外殼的容置空間中,該扇葉中心具有一心軸,該心軸對準該中心殼體的開口;
[0009]一加速單元,設置于該中心空間內,且具有一輸入端及一輸出端,該輸入端連接至該扇葉的心軸,該輸出端連接有一輸出軸,該加速單元由該心軸驅動而帶動該輸出軸產生旋轉,且該輸出軸的轉速不小于該心軸的轉速;及
[0010]一發電機,設置于該中心空間內,且與該加速單元的輸出軸連接;
[0011]一電力控制裝置,包含有:
[0012]一電源輸入端,電連接至該風力發電裝置的發電機;
[0013]—電源輸出端;
[0014]多個充放電控制單元,各充放電控制單元分別具有一輸出端以電連接至該電源輸出立而;
[0015]至少一電池組,該電池組包含有多個充電電池,各充電電池分別一對一電連接至各個充放電控制單元;
[0016]一輸出端量測單元,電連接至該電源輸出端,以量測該電源輸出端的一輸出電壓或一輸出電流;
[0017]一處理單元,電連接至各充放電控制單元及該輸出端量測單元,控制其中一充放電控制單元令其對應的充電電池輸出電力至該電源輸出端,并接收該輸出端量測單元量測的該輸出電壓或該輸出電流;
[0018]當該輸出電壓或該輸出電流低于一臨界值,停止充電電池輸出電力至該電元輸出端,該處理單元進一步控制另一個充放電控制單元令其對應的充電電池輸出電力至該電源輸出端并控制該風力發電裝置的發電機對已停止輸出電力之充電電池進行充電。
[0019]進一步的,該風力發電裝置進一步包含有:一防塵網,設置于該外殼的第一開口,且與該外殼固接。
[0020]進一步的,電力控制裝置還包括一電源轉換單元,電連接至該電源輸入端,以轉換一交流電為一直流電并輸出該直流電至該電源輸入端。
[0021]進一步的,該電力控制裝置進一步包含有:一升壓單元,電連接至該電源輸出端,以將充電電池輸出的電力升壓后輸出。
[0022]進一步的,該電力控制裝置的所述多個充放電控制單元至少包含有一第一及一第二充放電控制單元,且所述多個充電電池至少包含有一第一及一第二充電電池;
[0023]該第一充放電控制單元電連接至該第一充電電池、該風力發電裝置的發電機及該處理單元;
[0024]該第二充放電控制單元電連接至該第二充電電池、該風力發電裝置的發電機及該處理單元;
[0025]該處理單元控制該第一充放電控制單元以該第一充電電池的電力輸出至該電源輸出端,并接收該輸出端量測單元量測的輸出電壓或輸出電流;
[0026]當該輸出電壓或該輸出電流低于該臨界值,該處理單元控制該第一充放電控制單元以該風力發電裝置的發電機的電力充電該第一充電電池,并控制該第二充放電控制單元輸出該第二充電電池的電力至該電源輸出端。
[0027]進一步的,該電力控制裝置的各充放電控制單元包含有:
[0028]一第一晶體管,具有一漏極、一源極及一柵極;
[0029]—第一光親合器,具有一輸入端及一輸出端,該第一光親合器的輸入端陽極通過一第一電阻電連接至一參考電源端,而該第一光耦合器的輸入端陰極電連接至該處理單元,該第一光耦合器的輸出端電連接于該第一晶體管的柵極及一接地端之間;
[0030]一第二晶體管,具有一漏極、一源極及一柵極;
[0031]—第二光親合器,具有一輸入端及一輸出端,該第二光親合器的輸入端陽極通過一第二電阻電連接至該參考電源端,而該第二光耦合器的輸入端陰極電連接至該處理單元,該第二光耦合器的輸出端電連接于該第二晶體管的柵極及該接地端之間;
[0032]—第三電阻,電連接于該第一晶體管的源極及柵極之間;及
[0033]一第四電阻,電連接于該第二晶體管的源極及柵極之間。本實用新型藉由設置多個充電電池,并通過該處理單元控制其中一充電電池對引擎馬達進行供電,以驅動引擎馬達帶動車輛行駛。當該處理單元接收到該輸出端量測單元量測的輸出電壓或輸出電流低于該臨界值時,由該處理單元切換成另一充電電池供電至引擎馬達,且該風力發電裝置的發電機利用車輛行駛時產生的風力發電,對已停止輸出電力至該電源輸出端的充電電池充電,藉此進一步延長電動車的續航力。
【附圖說明】
[0034]圖1為本實用新型較佳實施例設置于一電動車上的示意圖。
[0035]圖2為本實用新型較佳實施例的方塊示意圖。
[0036]圖3為本實用新型較佳實施例風力發電裝置的分解示意圖。
[0037]圖4為本實用新型較佳實施例風力發電裝置的剖面示意圖。
[0038]圖5為本實用新型較佳實施例電力控制裝置的方塊示意圖。
[0039]圖6為本實用新型較佳實施例電力控制裝置的電路示意圖。
[0040]圖7為本實用新型較佳實施例的第一充電電池充電示意圖。
[0041]圖8為本實用新型較佳實施例的第一充電電池放電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42]以下配合圖式及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進一步闡述本實用新型為達成預定實用新型目的所采取的技術手段。
[0043]請參閱圖1所示,本實用新型為一電動車的供電系統,該電動車供電系統包含有一風力發電裝置10及一電力控制裝置20,且該風力發電裝置10設置于一電動車30的前檔板31上。
[0044]請參閱圖2至圖4所示,該風力發電裝置10包含有一外殼11、一扇葉12、一加速單元13及一發電機14。
[0045]該外殼11具有一容置空間111及多個導風板112,且該外殼11的相對兩側分別形成有一第一開口 113及一第二開口 114以連通該容置空間111。導風板112為等間隔地呈放射狀設置于該容置空間111,且呈放射狀的導風板112的放射中心具有一中心殼體115。該中心殼體115與導風板112固接,且具有一中心空間116,該中心殼體115面向該第二開口 114的一側形成有一開口 117以連通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