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司機控制器的制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公開了一種司機控制器,包括控制機構、換向機構以及用以支撐兩者的支撐機構;所述支撐機構包括面板以及設置在面板底部的第一支撐板和第二支撐板;控制機構包括控制軸、與控制軸匹配的控制軸承、控制手柄、控制手柄桿、電位器和若干控制微動開關;所述換向機構包括換向軸、與換向軸匹配的換向軸承、換向手柄、換向手柄桿和若干換向微動開關。本發明結構簡單,便于檢修和維護,同時又自帶互鎖自鎖功能,安全、可靠。
【專利說明】
【技術領域】
[0001] 本發明涉及一種操縱高速運行列車的電氣設備,具體涉及一種司機控制器。 -種司機控制器
【背景技術】
[0002] 目前,在國內城市軌道交通車輛中配備的司機控制器種類比較煩多,其外觀、操作 模式及功能存在較大差異,但其結構要求越來越精巧,其可靠性、安全性、司機操作時的舒 適度等性能愈來愈受到機車設計者、機車司機等專業人群的關注。
[0003] 現階段司機控制器從司機控制器是否有機械鎖機構,可分為有鎖機構式和無鎖 機構式兩種。無機械鎖機構的司機控制器由于沒有自鎖和互鎖功能,其安全可靠性差,且該 司機控制器一般比較笨重,結構較松散,所需空間較大,對機車操縱臺的空間要求較高。 有機械鎖機構的司機控制器,例如鑰匙式的司機控制器,司機必須將該端的司機控制器換 向手柄取下來才可以停運或換端操作,這樣操作極不方便,且安全性不佳,而配備警惕裝置 的司機控制器因造價較高,尚未廣泛應用在鐵路機車上,且結構操作復雜。總之,現有的司 機控制器要么成本較高,構造較復雜,不便于司機控制器的檢修與維護,要么沒有自鎖互鎖 功能,安全可靠性較差。
【發明內容】
[0004]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司機控制器,解決了現有一種司機控制器要么成本較高,構造 較復雜,不便于司機控制器的檢修與維護,要么沒有自鎖互鎖功能,安全可靠性較差的問 題。
[0005]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 一種司機控制器,包括控制機構、換向機構以及用以支撐兩者的支撐機構;所述支撐 機構包括面板以及設置在面板底部的第一支撐板和第二支撐板,所述第一支撐板和第二支 撐板的內側相對,所述面板上設置有第一通槽和第二通槽;所述控制機構包括控制軸、與控 制軸匹配的控制軸承、控制手柄、控制手柄桿、電位器和若干控制微動開關,所述控制軸通 過控制軸承安裝在第二支撐板上,所述控制軸承的兩端分別位于第二支撐板的內、外兩側, 所述控制手柄桿的一端固定有控制手柄,另一端穿過第二通槽固定在位于第二支撐板外側 的控制軸上,位于第二支撐板外側的控制軸上還固定有齒板,位于第二支撐板內側的換向 軸上開有銷孔,所述電位器和控制微動開關均固定安裝在第二支撐板上,所述電位器的觸 發端子與齒板嚙合,所述齒板轉動不同角度與相應位置的控制微動開關上的驅動桿接觸, 觸發控制微動開關工作;所述換向機構包括換向軸、與換向軸匹配的換向軸承、換向手柄、 換向手柄桿、保險塊和若干換向微動開關,所述換向軸通過換向軸承安裝在第一支撐板上, 所述換向軸承的兩端分別位于第一支撐板的內、外兩側,所述換向手柄桿的一端固定有換 向手柄,另一端穿過第一通槽固定在位于第一支撐板外側的換向軸上,位于第一支撐板外 側的換向軸上還固定有撥板,位于第一支撐板內側的換向軸上安裝有換向齒輪,所述齒輪 上嚙合有一齒條,所述保險塊的一端固定有圓柱導塊,所述圓柱導塊與齒條垂直并頂住齒 條,所述圓柱導塊上設置有使其復位的復位彈簧,所述保險塊的另一端設置有柱銷,所述柱 銷與控制軸上的銷孔匹配并能嵌入銷孔內,所述換向微動開關固定在第一支撐板的外側面 上,所述撥板轉動不同角度與相應位置的換向微動開關上的驅動桿接觸,觸發換向微動開 關工作。
[0006] 位于第一支撐板外側的換向軸上套有波形墊圈,所述波形墊圈通過調節螺母擰 緊。
[0007] 位于第二支撐板外側的控制軸上套有波形墊圈,所述波形墊圈通過調節螺母擰 緊。
[0008] 所述電位器的觸發端子為齒輪狀。
[0009] 所述撥板和齒板均為扇形結構。
[0010] 所述電位器、控制微動開關和換向微動開關均通過固定角鋼固定。
[0011] 上述的司機控制器換向機構的換向軸在換向手柄的控制下完成相應的動作,換向 軸上的換向齒輪帶動預期嚙合的齒條移動,齒條壓迫圓柱導塊上下移動,圓柱導塊帶動保 險塊上下移動,在初始狀態時,保險塊的柱銷嵌在控制軸的銷孔內,當保險塊向上移動完全 脫離銷控時,控制機構工作,換向手柄在"〇"位時,保險塊在復位彈簧的作用下下移,柱銷貼 靠在控制軸上,當控制軸轉到"0"位時,柱銷與銷控對齊,在復位彈簧的作用下,柱銷嵌入銷 孔內,控制機構不能轉動,只有當換向手柄撥離"0"位時,控制機構才能工作,實現了自鎖互 鎖功能。
[0012]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本發明結構簡單,便于檢修和維護,同時又自帶互鎖自鎖功 能,安全、可靠。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3] 圖1為本發明的結構示意圖。
[0014] 圖2為控制機構的結構示意圖。
[0015] 圖3為換向機構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16] 下面將結合說明書附圖,對本發明作進一步說明。以下實施例僅用于更加清楚地 說明本發明的技術方案,而不能以此來限制本發明的保護范圍。
[0017] 如圖1所示,一種司機控制器,包括控制機構、換向機構以及用以支撐兩者的支撐 機構。
[0018] 支撐機構包括面板1以及設置在面板1底部的第一支撐板13和第二支撐板15,第 一支撐板13和第二支撐板15的內側相對,面板1上設置有第一通槽和第二通槽,面板1上 也可有控制機構和換向機構對應的刻度。
[0019] 控制機構包括控制軸19、與控制軸19匹配的控制軸承、控制手柄17、控制手柄桿 18、電位器14和若干控制微動開關,控制軸19通過控制軸承安裝在第二支撐板15上,所述 控制軸19的兩端分別位于第二支撐板15的內、外兩側,控制手柄桿18的一端固定有控制 手柄17,另一端穿過第二通槽固定在位于第二支撐板15外側的控制軸19上,位于第二支撐 板15外側的控制軸19上還固定有齒板16,該齒板16為扇形結構,位于第二支撐板15內側 的控制軸19上開有銷孔,電位器14和控制微動開關均固定安裝在第二支撐板15上,為了 保證牢靠采用固定角鋼固定,電位器14的觸發端子20與齒板16嚙合。控制手柄17前后 移動時,齒板16擺動,與齒板16嚙合觸發端子20轉動,從而帶動電位器14工作,齒板16 轉動不同角度與相應位置的控制微動開關上的驅動桿接觸,觸發控制微動開關工作。
[0020] 控制結構的控制微動開關固定位置如圖2所示,包括第一控制微動開關24、第二 控制微動開關21、第三控制微動開關22和第四控制微動開關23,當控制手柄17處于中位 時,齒板16觸發第一控制微動開關24動作;控制手柄17向后(牽引方向)4Γ時,觸發第 二控制微動開關21動作;控制手柄17向前(制動方向)36°時,觸發第三控制微動開關22 動作;控制手柄17向前(制動方向)39°時,觸發第四控制微動開關23動作。
[0021] 換向機構包括換向軸2、與換向軸2匹配的換向軸承、換向手柄5、換向手柄桿4、 保險塊10和若干換向微動開關,換向軸2通過換向軸承安裝在第一支撐板13上,所述換向 軸2的兩端分別位于第一支撐板13的內、夕卜兩側,換向手柄桿4的一端固定有換向手柄5, 另一端穿過第一通槽固定在位于第一支撐板13外側的換向軸2上,位于第一支撐板13外 側的換向軸2上還固定有撥板3,該撥板3為扇形結構,位于第一支撐板13內側的換向軸2 上安裝有換向齒輪12,齒輪12上嚙合有一齒條8,保險塊10的一端固定有圓柱導塊28,圓 柱導塊28與齒條8垂直并頂住齒條8,圓柱導塊28上設置有使其復位的復位彈簧9,保險 塊10的另一端設置有柱銷11,柱銷11與控制軸19上的銷孔匹配并能嵌入銷孔內,換向微 動開關固定在第一支撐板13的外側面上,為了保證牢靠采用固定角鋼固定,撥板3轉動不 同角度與相應位置的換向微動開關上的驅動桿接觸,觸發換向微動開關工作。
[0022] 換向機構的換向微動開關固定位置如圖3所示,包括第一換向微動開關26、第二 換向微動開關27和第三換向微動開關25,當換向手柄5處于中位時,撥板3觸發第一換向 微動開關26動作;換向手柄5向后時,觸發第二換向微動開關27動作;換向手柄5向前時, 觸發第三換向微動開關25動作。
[0023] 上述司機控制器,為了實現控制手柄桿18和換向手柄桿4依靠摩擦力在任意位置 的停留,位于第一支撐板13外側的換向軸2上以及位于第二支撐板15外側的控制軸19上 均套有波形墊圈7,兩者上面的波形墊圈7均通過調節螺母6擰緊,可通過調節螺母6調節 摩擦力的大小;為了進一步簡化結構,電位器14的觸發端子20為齒輪狀,觸發端子20與齒 板16嚙合,直接通過齒板16帶動電位器14的觸發端子20運動。
[0024] 司機控制器自鎖互鎖過程:換向機構的換向軸2在換向手柄5的控制下完成相應 的動作,換向軸2上的換向齒輪12帶動預期嚙合的齒條8移動,齒條8壓迫保險塊10上下 移動,在初始狀態時,保險塊10的柱銷11嵌在控制軸19的銷孔內,當保險塊10向上移動完 全脫離銷孔時,控制機構工作,換向手柄5在"0"位時,保險塊10在復位彈簧9的作用下下 移,柱銷11貼靠在控制軸19上,當控制軸19轉到"0"位時,柱銷11與銷控對齊,在復位彈 簧9的作用下,柱銷11嵌入銷孔內,控制機構不能轉動,只有當換向手柄5撥離"0"位時, 控制機構才能工作,實現了自鎖互鎖功能。
[0025] 綜上所述,本發明結構簡單,便于檢修和維護,同時又自帶互鎖自鎖功能,安全、可 Α+^. Ο
[0026] 以上顯示和描述了本發明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及優點。本行業的技術人員應該 了解,本發明不受上述實施例的限制,上述實施例和說明書中描述的只是說明本發明的原 理,在不脫離本發明精神和范圍的前提下,本發明還會有各種變化和改進,這些變化和改進 都落入要求保護的本發明范圍內。本發明要求保護范圍由所附的權利要求書及其等效物界 定。
【權利要求】
1. 一種司機控制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控制機構、換向機構以及用以支撐兩者的支撐 機構; 所述支撐機構包括面板(1)以及設置在面板(1)底部的第一支撐板(13)和第二支撐板 (15),所述第一支撐板(13)和第二支撐板(15)的內側相對,所述面板(1)上設置有第一通 槽和第二通槽; 所述控制機構包括控制軸(19)、與控制軸(19)匹配的控制軸承、控制手柄(17)、控制 手柄桿(18)、電位器(14)和若干控制微動開關,所述控制軸(19)通過控制軸承安裝在第 二支撐板(15)上,所述控制軸(19)的兩端分別位于第二支撐板(15)的內、外兩側,所述控 制手柄桿(18)的一端固定有控制手柄(17),另一端穿過第二通槽固定在位于第二支撐板 (15)外側的控制軸(19)上,位于第二支撐板(15)外側的控制軸(19)上還固定有齒板(16), 位于第二支撐板(15)內側的控制軸(19)上開有銷孔,所述電位器(14)和若干控制微動開 關均固定安裝在第二支撐板(15)上,所述電位器(14)的觸發端子(20)與齒板(16)嚙合, 所述齒板(16)轉動不同角度與相應位置的控制微動開關上的驅動桿接觸,觸發控制微動開 關工作; 所述換向機構包括換向軸(2)、與換向軸(2)匹配的換向軸承、換向手柄(5)、換向手柄 桿(4)、保險塊(10)和若干換向微動開關,所述換向軸(2)通過換向軸承安裝在第一支撐板 (13)上,所述換向軸(2)的兩端分別位于第一支撐板(13)的內、外兩側,所述換向手柄桿 (4)的一端固定有換向手柄(5),另一端穿過第一通槽固定在位于第一支撐板(13)外側的 換向軸(2 )上,位于第一支撐板(13 )外側的換向軸(2 )上還固定有撥板(3 ),位于第一支撐 板(13 )內側的換向軸(2 )上安裝有換向齒輪(12 ),所述換向齒輪(12 )上嚙合有一齒條(8 ), 所述保險塊(10)的一端固定有圓柱導塊(28),所述圓柱導塊(28)與齒條(8)垂直并頂住齒 條(8),所述圓柱導塊(28)上設置有使其復位的復位彈簧(9),所述保險塊(10)的另一端設 置有柱銷(11),所述柱銷(11)與控制軸(19)上的銷孔匹配并能嵌入銷孔內,所述換向微動 開關固定在第一支撐板(13)的外側面上,所述撥板(3)轉動不同角度與相應位置的換向微 動開關上的驅動桿接觸,觸發換向微動開關工作。
2.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司機控制器,其特征在于:位于第一支撐板(13)外側的 換向軸(2)上套有波形墊圈(7),所述波形墊圈(7)通過調節螺母(6)擰緊。
3.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司機控制器,其特征在于:位于第二支撐板(15)外側的 控制軸(19)上套有波形墊圈(7),所述波形墊圈(7)通過調節螺母(6)擰緊。
4.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司機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電位器(14)的觸發端子 (20)為齒輪狀。
5.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司機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撥板(3)和齒板(16)均 為扇形結構。
6.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司機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電位器14、控制微動開關 和換向微動開關均通過固定角鋼固定。
【文檔編號】B61C17/12GK104044596SQ201410318286
【公開日】2014年9月17日 申請日期:2014年7月7日 優先權日:2014年7月7日
【發明者】馮新穎, 李啟磊, 李祥, 蘇曉, 張頡 申請人:南京南車浦鎮城軌車輛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