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豆精品无码国产在线播放,国产亚洲精品成人AA片新蒲金,国模无码大尺度一区二区三区,神马免费午夜福利剧场

可支撐自行車的打氣筒及其置車裝置制造方法

文檔序號:4071643閱讀:367來源:國知局
可支撐自行車的打氣筒及其置車裝置制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涉及一種可支撐自行車的打氣筒以及一種可支撐自行車的打氣筒的置車裝置,置車裝置包括有一個本體、一個腳架和兩個支撐架,打氣筒包括有一個本體、一個腳架、兩個支撐架及一個灌充裝置。本體包括一個立柱及一個底座,腳架包括一個能相對立柱滑移的滑件及至少一個第一連桿及至少一個第二連桿,第一連桿樞設于滑件,第二連桿樞設于底座,第二連桿樞設于第一連桿,滑件相對立柱滑移時帶動第一連桿及第二連桿在展開位置與收折位置間移動,支撐架設于本體的立柱供置放自行車,灌充裝置供本體可拆卸式的連接。本發明的置車裝置便于展開、收折,收折后體積小,便于攜帶,打氣筒可支撐自行車,方便使用者對自行車進行打氣及輪胎維修、檢驗的作業。
【專利說明】可支撐自行車的打氣筒及其置車裝置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主要揭示一種打氣筒,尤指可支撐自行車的打氣筒;
本發明還涉及一種可支撐自行車的打氣筒的置車裝置。

【背景技術】
[0002]請參閱美國專利號第US 6168180 BI號名為“BICYCLE STAND”的專利,其為一種自行車腳架,腳架包括有托架及支柱,托架裝設于自行車的后下叉,支柱樞設于托架而能夠相對托架樞轉,使支柱能夠選擇性的抵靠于地面而支撐自行車使自行車站立。
[0003]然而,在自行車的車架上裝設托架容易造成自行車車架受損,因托架必須緊密的夾持自行車車架,才能夠使腳架穩固的支撐自行車,自行車車架會因托架的夾持力道過大而凹陷或磨損,若是碳纖維材質的車架,甚至可能導致車架破裂。
[0004]為避免自行車車架因裝設腳架而受損,因而有另一種分離式的置車架,請再參閱美國專利號第US 6257419 BI號名為“VERSATILE BICYCLE STAND”的專利案,其為一種自行車置車架,置車架具有一個基座及至少兩個托架,所述的兩個托架兩端皆連接于基座,且所述的兩個托架呈長條狀彼此平行,自行車的車輪能夠放置于所述的兩個托架之間,且所述的兩個托架能夠支撐自行車車輪的輪軸,以使自行車站立。
[0005]然而,分離式的置車架體積大,并不方便自行車的騎乘者攜帶,僅能夠作為定點放置用(如住家、室外停車場),當自行車的騎乘者出游時,仍無法妥善的停放自行車。
[0006]同時,上述兩種置車架皆僅能夠供使用者停放自行車用,使用者無法自行決定自行車停放后的狀態,自行車停放后輪胎皆會接觸地面,造成使用者修繕或檢測自行車輪胎時的不便。


【發明內容】

[0007]本發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可支撐自行車的打氣筒,其能夠使自行車穩定站立,而且,還可以使自行車的輪胎懸空,使得懸空的輪胎能夠自由的轉動,方便使用者進行打氣及輪胎維修、檢驗的作業;本發明目的還在于提供一種可支撐自行車的打氣筒的置車裝置,該置車裝置能夠方便的展開和收折,并且,收折時具有較小的體積,以便于攜帶,能夠與打氣筒結合使用,也可以拆分后使用。
[0008]本發明的主要技術方案是:
提供一種可支撐自行車的打氣筒,其包括有一個本體、一個腳架、兩個支撐架及一個灌充裝置,本體包括有一個立柱,立柱的一端設有一個底座,本體還具有一個連接部,連接部設于立柱,腳架包括有一個滑件,滑件能夠沿立柱的長軸方向相對立柱滑移,腳架還包括有至少一個第一連桿及至少一個第二連桿,第一連桿具有一個第一樞接部及一個第二樞接部,第二連桿具有一個第一樞轉部及一個第二樞轉部,第一連桿的第一樞接部樞設于滑件,第二連桿的第一樞轉部樞設于底座,第二連桿的第二樞轉部樞設于第一連桿的第二樞接部,滑件相對立柱滑移時能夠帶動第一連桿及第二連桿在展開位置與收折位置之間移動,第一連桿及第二連桿在展開位置時,第一連桿的第二樞接部與第二連桿的第二樞轉部遠離立柱,第一連桿及第二連桿在收折位置時,第一連桿的第二樞接部與第二連桿的第二樞轉部靠近立柱,使第一連桿及第二連桿同時與立柱并排,支撐架設于本體的立柱,支撐架能夠供使用者置放自行車,所述的兩個支撐架分別支撐自行車的后上叉及后下叉,所述兩個支撐架的其中一個能夠相對立柱移動,灌充裝置包括有一個第一端及一個第二端,第一端能夠供本體的底座可拆卸式的連接,第二端能夠供本體的連接部可拆卸式的連接,方便使用者進行打氣及輪胎維修及檢驗的作業。
[0009]還提供一種可支撐自行車的打氣筒的置車裝置,其包括有一個本體、一個腳架及兩個支撐架,本體包括有一個立柱,立柱的一端設有一個底座,本體還具有一個連接部,底座與連接部能夠分別連接于灌充裝置,腳架包括有一個滑件,滑件能夠沿立柱的長軸方向相對立柱滑移,腳架還包括有至少一個第一連桿及至少一個第二連桿,第一連桿具有一個第一樞接部及一個第二樞接部,第二連桿具有一個第一樞轉部及一個第二樞轉部,第一連桿的第一樞接部樞設于滑件,第二連桿的第一樞轉部樞設于底座,第二連桿的第二樞轉部樞設于第一連桿的第二樞接部,滑件相對立柱滑移時能夠帶動第一連桿及第二連桿在展開位置與收折位置之間移動,第一連桿及第二連桿在展開位置時,第一連桿的第二樞接部與第二連桿的第二樞轉部遠離立柱,第一連桿及第二連桿在收折位置時,第一連桿的第二樞接部與第二連桿的第二樞轉部靠近立柱,使第一連桿及第二連桿同時與立柱并排,支撐架設于本體的立柱,支撐架能夠供使用者置放自行車,所述的兩個支撐架分別支撐自行車的后上叉及后下叉,所述兩個支撐架的其中一個能夠相對立柱移動,方便使用者進行輪胎維修及檢驗的作業。
[0010]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發明的可支撐自行車的打氣筒,通過與置車裝置的結合,其能夠通過底座和第一連桿配合自行車的兩個輪胎與地面形成多點式的接觸,從而使自行車穩定站立,而且,還可以通過調整支撐架在立柱上的位置,增加了其使用的便利性,使得其能夠適用于各種不同種類及大小的自行車,增加了適用性,而且,可以通過調高支撐架的位置使自行車的輪胎懸空,此時自行車的輪胎能夠自由的轉動,方便使用者進行打氣及輪胎維修、檢驗的作業;本發明的可支撐自行車的打氣筒的置車裝置,通過快拆式的設計,使得該置車裝置能夠方便的展開和收折,并且,調整滑件的位置時,能夠同步調整第一連桿及第二連桿,使該置車裝置的收折與展開動作能夠迅速完成,且收折后第一連桿和第二連桿同時與立柱并排,具有較小的體積,方便使用者出游時攜帶并使用,該置車裝置還能夠直接與灌充裝置合并攜帶及使用,增加了攜帶的方便性。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1]圖1:為本發明可支撐自行車的打氣筒的立體外觀圖。
[0012]圖2:為本發明可支撐自行車的打氣筒的立體分解圖。
[0013]圖3:為本發明可支撐自行車的打氣筒的置車裝置的本體立體外觀圖。
[0014]圖4:為本發明可支撐自行車的打氣筒的置車裝置的腳架立體分解圖。
[0015]圖5:為本發明可支撐自行車的打氣筒的置車裝置的支撐架立體分解圖。
[0016]圖6:為本發明可支撐自行車的打氣筒的置車裝置的本體剖面結構圖。
[0017]圖7:為本發明可支撐自行車的打氣筒的置車裝置的腳架局部剖面結構圖。
[0018]圖8:為本發明可支撐自行車的打氣筒的使用狀態圖。
[0019]圖9:為本發明可支撐自行車的打氣筒的置車裝置的收折動作圖。
[0020]圖10:為本發明可支撐自行車的打氣筒的置車裝置的收折動作圖。
[0021]圖11:為本發明可支撐自行車的打氣筒的置車裝置的收折動作圖。
[0022]圖12:為本發明可支撐自行車的打氣筒的置車裝置的收折動作圖。
[0023]圖13:為本發明可支撐自行車的打氣筒的置車裝置的收折動作圖。
[0024]圖14:為本發明可支撐自行車的打氣筒的置車裝置的收折動作圖。
[0025]圖15:為本發明可支撐自行車的打氣筒的置車裝置的使用狀態圖。
[0026]【主要元件符號說明】
I打氣筒;10置車裝置;20本體;21立柱;22底座;221定位凸塊;23滑槽;24開口 ;25抵靠緣;26連接部;261限位凹槽;262限位凸緣;30腳架;31滑件;32內滑塊;33外滑塊;34鎖固件;35第一連桿;351第一樞接部;352第二樞接部;353延伸段;36第二連桿;361第一樞轉部;362第二樞轉部;40支撐架;41滑移塊;411滑移部;412咬合部;413縫隙;42固定件;421偏心部;43勾塊;50灌充裝置;51第一端;52第二端;53定位凹槽;54限位扣環。

【具體實施方式】
[0027]參照圖1及圖2所示,為本發明可支撐自行車的打氣筒的立體外觀圖及立體分解圖。本發明打氣筒I包括有一個置車裝置10及一個灌充裝置50,而該置車裝置10包括有一個本體20、一個腳架30及至少一個支撐架40 ;其中:
請繼續參照圖3至圖7所示,為本發明可支撐自行車的打氣筒的置車裝置的本體立體外觀圖、腳架立體分解圖、支撐架立體分解圖、本體剖面結構圖及腳架局部剖面結構圖。該本體20包括有一個立柱21,該立柱21呈長桿狀,該立柱21的一端設有一個底座22,該底座22能夠供使用者放置于地面,該立柱21沿長軸方向設有一個滑槽23,該滑槽23沿垂直該立柱21長軸的方向具有一個開口 24,該開口 24沿該立柱21的長軸方向延伸,使該滑槽23與外界相連通,該開口 24沿垂直該立柱21長軸方向的寬度小于該滑槽23的寬度,使該開口 24的兩側分別形成一個抵靠緣25。
[0028]該本體20還具有一個連接部26,該連接部26位于該立柱21遠離該底座22的一端,該連接部26能夠封閉該滑槽23遠離該底座22的一端。該底座22往該連接部26的方向凸設有一個定位凸塊221,該連接部26凹設有一個限位凹槽261,該限位凹槽261遠離該底座22的一側還凸設有一個限位凸緣262。
[0029]該腳架30包括有一個滑件31,該滑件31能夠沿該立柱21的長軸方向相對該立柱21滑移,該滑件31包括有一個內滑塊32及一個外滑塊33,該內滑塊32設于該滑槽23中,該外滑塊33設于該滑槽23外,該內滑塊32與該外滑塊33透過該開口 24彼此相連接。該腳架30還包括有一個鎖固件34,該鎖固件34同時連接于該內滑塊32與該外滑塊33,該鎖固件34位于該外滑塊33遠離該內滑塊32的一側。
[0030]該鎖固件34能夠在釋放位置與鎖固位置之間切換,該鎖固件34位于釋放位置時,該內滑塊32與該外滑塊33彼此遠離,使該滑件31能夠相對該立柱21滑移(如圖9所示),該鎖固件34位于鎖固位置時,該內滑塊32與該外滑塊33彼此靠近,而使該內滑塊32與該外滑塊33夾持該立柱21的抵靠緣25,使該滑件31固定于該立柱21,該鎖固件34在本實施例中為快拆。
[0031]該腳架30還包括有至少一個第一連桿35及至少一個第二連桿36,該第一連桿35具有一個第一樞接部351及一個第二樞接部352,該第二連桿36具有一個第一樞轉部361及一個第二樞轉部362,該第一連桿35的第一樞接部351樞設于該滑件31的外滑塊33,該第二連桿36的第一樞轉部361樞設于該底座22,該第二連桿36的第二樞轉部362樞設于該第一連桿35的第二樞接部352。
[0032]該滑件31相對該立柱21滑移時能夠帶動該第一連桿35及該第二連桿36在展開位置與收折位置之間移動,該第一連桿35及該第二連桿36在展開位置時,該第一連桿35的第二樞接部352與該第二連桿36的第二樞轉部362遠離該立柱21,該第一連桿35及該第二連桿36在收折位置時,該第一連桿35的第二樞接部352與該第二連桿36的第二樞轉部362靠近該立柱21,使該第一連桿35及該第二連桿36同時與該立柱21并排(如圖14所示)。
[0033]該第一連桿35還具有一個延伸段353,該延伸段353位于該第二樞接部352遠離該第一樞接部351的一側,該延伸段353遠離該第一樞接部351的一端能夠抵靠于地面,該延伸段353的長度小于該第二連桿36第一樞轉部361至第二樞轉部362之間的距離,使該第一連桿35及該第二連桿36在收折位置時,該延伸段353遠離該第一樞接部351的一端不凸出該底座22。
[0034]所述的至少一個第一連桿35在本實施例中數量為兩個,所述的至少一個第二連桿36在本實施例中數量為兩個,所述的兩個第一連桿35分別位于該滑件31的兩側,而所述的兩個第二連桿36分別位于該底座22的兩側。
[0035]該支撐架40設于該本體20的立柱21,該支撐架40能夠供使用者置放自行車,該支撐架40的一端設于該滑槽23中而能夠沿該立柱21的長軸方向相對該立柱21移動,該支撐架40包括有一個滑移塊41及一個固定件42,該滑移塊41具有一個滑移部411及一個咬合部412,該滑移部411位于該立柱21的滑槽23中,該咬合部412位于該滑槽23外,該滑移部411與該咬合部412彼此連接,該滑移部411與該咬合部412之間具有一個縫隙413 (如圖10所示)。
[0036]該固定件42樞設于該滑移塊41而能夠相對該滑移塊41在鎖固位置與釋放位置之間樞轉,該固定件42具有一個偏心部421,該固定件42在鎖固位置時,該偏心部421頂推該咬合部412往該滑移部411的方向移動,而該縫隙413縮小,使該滑移部411與該咬合部412夾持該立柱21的抵靠緣25,使該滑移塊41的位置固定,該固定件42在釋放位置時,該偏心部421不頂推該咬合部412,該咬合部412遠離該滑移部411,而該縫隙413擴張,使該滑移部411與該咬合部412不夾持該立柱21的抵靠緣25,該滑移塊41能夠沿該立柱21的長軸相對該立柱21滑移。
[0037]該支撐架40還具有一個勾塊43,該勾塊43樞設于該固定件42遠離該滑移塊41的一端,該勾塊43能夠相對該固定件42樞轉,該勾塊43能夠勾住自行車,增加該支撐架40的支撐效果。所述的至少一個支撐架40在本實施例中數量為兩個。
[0038]該灌充裝置50包括有一個第一端51及一個第二端52,該第一端51能夠供該本體20的底座22可拆卸式的連接,該第二端52能夠供該本體20的連接部26可拆卸式的連接。該第一端51往該第二端52的方向凹設有一個定位凹槽53,該定位凹槽53能夠容置該定位凸塊221。該第二端52設有一個限位扣環54,該限位扣環54設于該限位凹槽261中,同時該限位扣環54的一側抵靠于該限位凸緣262。
[0039]請繼續參照圖8所示,為本發明可支撐自行車的打氣筒的使用狀態圖。該置車裝置10在使用時,需先將該第一連桿35及該第二連桿36移動至展開位置,即能夠將該置車裝置10放置于地面,并且將該支撐架40架設于自行車的適當位置,在本實施例中所述的兩個支撐架40分別支撐自行車的后上叉及后下叉為最佳,該底座22及該第一連桿35配合自行車的兩個輪胎能夠與地面形成多點式的接觸,即能夠達到使自行車站立的效果。
[0040]且因該支撐架40能夠沿該立柱21的長軸方向相對該立柱21移動,使用者能夠借助調整該支撐架40的位置,進而調整該置車裝置10支撐于自行車的位置,增加該置車裝置10使用時的便利性,同時還能夠讓該置車裝置10適用于各種不同種類及大小的自行車,增加該置車裝置10的適用性。使用者亦能夠更進一步調高該支撐架40的位置,使自行車安置于該支撐架40時,自行車的輪胎懸空,此時自行車的輪胎能夠自由的轉動,方便使用者進行檢查或維修輪胎的作業。
[0041]請繼續參照圖9至圖14所示,為本發明可支撐自行車的打氣筒的置車裝置的收折動作圖。因該鎖固件34與該固定件42皆采用快拆式的設計,使該置車裝置10除具有收折的便利性之外,該第一連桿35及該第二連桿36經收折后,該第一連桿35及該第二連桿36同時與該立柱21并排,減少該置車裝置10收折后的體積,同時還能夠達到迅速收折及調整的效果,方便使用者出游時攜帶并使用。因該第一連桿35及該第二連桿36的數量皆為兩個,使該置車裝置10本身即能夠與地面形成三點接觸而站立,同時因調整該滑件31的位置時,能夠同步調整所述的兩個第一連桿35及第二連桿36,使該置車裝置10的收折與展開動作能夠迅速完成。
[0042]該置車裝置10直接與該灌充裝置50合并攜帶及使用,增加攜帶的方便性。并且因該置車裝置10能夠固定自行車,方便使用者使用該灌充裝置50進行打氣的工作,而該置車裝置10能夠利用該灌充裝置50的重量增加穩定度,具有相輔相成的功效。
[0043]請繼續參照圖15所示,為本發明可支撐自行車的打氣筒的置車裝置的使用狀態圖。該灌充裝置50脫離該打氣筒I后,該置車裝置10能夠單獨使用及攜帶,而提供使用者安置自行車的功能,且方便收納。
[0044]就以上所述可以歸納出本發明具有以下優點:
1.本發明可支撐自行車的打氣筒,其中打氣筒包括有一個本體、一個腳架、兩個支撐架及一個灌充裝置,本體包括有一個立柱,立柱的一端設有一個底座,本體還具有一個連接部,連接部設于立柱,腳架包括有一個滑件,滑件能夠沿立柱的長軸方向相對立柱滑移,腳架還包括有至少一個第一連桿及至少一個第二連桿,第一連桿具有一個第一樞接部及一個第二樞接部,第二連桿具有一個第一樞轉部及一個第二樞轉部,第一連桿的第一樞接部樞設于滑件,第二連桿的第一樞轉部樞設于底座,第二連桿的第二樞轉部樞設于第一連桿的第二樞接部,滑件相對立柱滑移時能夠帶動第一連桿及第二連桿在展開位置與收折位置之間移動,第一連桿及第二連桿在展開位置時,第一連桿的第二樞接部與第二連桿的第二樞轉部遠離立柱,第一連桿及第二連桿在收折位置時,第一連桿的第二樞接部與第二連桿的第二樞轉部靠近立柱,使第一連桿及第二連桿同時與立柱并排,支撐架設于本體的立柱,支撐架能夠供使用者置放自行車,所述的兩個支撐架分別支撐自行車的后上叉及后下叉,所述兩個支撐架的其中一個能夠相對立柱移動,灌充裝置包括有一個第一端及一個第二端,第一端能夠供本體的底座可拆卸式的連接,第二端能夠供本體的連接部可拆卸式的連接,方便使用者進行打氣及輪胎維修及檢驗的作業。
[0045]2.本發明可支撐自行車的打氣筒的置車裝置,置車裝置其中包括有一個本體、一個腳架及兩個支撐架,本體包括有一個立柱,立柱的一端設有一個底座,本體還具有一個連接部,底座與連接部能夠分別連接于灌充裝置,腳架包括有一個滑件,滑件能夠沿立柱的長軸方向相對立柱滑移,腳架還包括有至少一個第一連桿及至少一個第二連桿,第一連桿具有一個第一樞接部及一個第二樞接部,第二連桿具有一個第一樞轉部及一個第二樞轉部,第一連桿的第一樞接部樞設于滑件,第二連桿的第一樞轉部樞設于底座,第二連桿的第二樞轉部樞設于第一連桿的第二樞接部,滑件相對立柱滑移時能夠帶動第一連桿及第二連桿在展開位置與收折位置之間移動,第一連桿及第二連桿在展開位置時,第一連桿的第二樞接部與第二連桿的第二樞轉部遠離立柱,第一連桿及第二連桿在收折位置時,第一連桿的第二樞接部與第二連桿的第二樞轉部靠近立柱,使第一連桿及第二連桿同時與立柱并排,支撐架設于本體的立柱,支撐架能夠供使用者置放自行車,所述的兩個支撐架分別支撐自行車的后上叉及后下叉,所述兩個支撐架的其中一個能夠相對立柱移動,方便使用者進行輪胎維修及檢驗的作業。
【權利要求】
1.一種可支撐自行車的打氣筒,其特征在于,包括有: 一個本體,該本體包括有一個立柱,該立柱的一端設有一個底座,該本體還具有一個連接部,該連接部設于該立柱,該立柱沿長軸方向設有一個滑槽; 一個腳架,該腳架包括有一個滑件,該滑件能夠沿該立柱的長軸方向相對該立柱滑移,該腳架還包括有至少一個第一連桿及至少一個第二連桿,該第一連桿具有一個第一樞接部及一個第二樞接部,該第二連桿具有一個第一樞轉部及一個第二樞轉部,該第一連桿的第一樞接部樞設于該滑件,該第二連桿的第一樞轉部樞設于該底座,該第二連桿的第二樞轉部樞設于該第一連桿的第二樞接部,該滑件相對該立柱滑移時能夠帶動該第一連桿及該第二連桿在展開位置與收折位置之間移動,該第一連桿及該第二連桿在展開位置時,該第一連桿的第二樞接部與該第二連桿的第二樞轉部遠離該立柱,該第一連桿及該第二連桿在收折位置時,該第一連桿的第二樞接部與該第二連桿的第二樞轉部靠近該立柱,使該第一連桿及該第二連桿同時與該立柱并排; 兩個支撐架,該支撐架設于該本體的立柱,該支撐架能夠供使用者置放自行車,所述的兩個支撐架分別支撐自行車的后上叉及后下叉,所述兩個支撐架的其中一個的一端設于該滑槽中并能夠相對該立柱移動; 一個灌充裝置,該灌充裝置包括有一個第一端及一個第二端,該第一端能夠供該本體的底座可拆卸式的連接,該第二端能夠供該本體的連接部可拆卸式的連接。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可支撐自行車的打氣筒,其特征在于:該滑槽沿垂直該立柱長軸的方向具有一個開口,該開口沿該立柱的長軸方向延伸,該開口沿垂直該立柱長軸方向的寬度小于該滑槽的寬度,使該開口的兩側分別形成一個抵靠緣,該滑件包括有一個內滑塊及一個外滑塊,該內滑塊設于該滑槽中,該外滑塊設于該滑槽外,該內滑塊與該外滑塊通過該開口彼此相連接,該腳架還包括有一個鎖固件,該鎖固件同時連接于該內滑塊與該外滑塊,該鎖固件位于該外滑塊遠離該內滑塊的一側,該鎖固件能夠在釋放位置與鎖固位置之間切換,該鎖固件位于釋放位置時,該內滑塊與該外滑塊彼此遠離,使該滑件能夠相對該立柱滑移,該鎖固件位于鎖固位置時,該內滑塊與該外滑塊彼此靠近,而使該內滑塊與該外滑塊夾持該立柱的抵靠緣,使該滑件固定于該立柱。
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可支撐自行車的打氣筒,其特征在于:該連接部位于該立柱遠離該底座的一端,該連接部能夠封閉該滑槽遠離該底座的一端,該底座往該連接部的方向凸設有一個定位凸塊,該連接部凹設有一個限位凹槽,該限位凹槽遠離該底座的一側還凸設有一個限位凸緣,該第一端往該第二端的方向凹設有一個定位凹槽,該定位凹槽能夠容置該定位凸塊,該第二端設有一個限位扣環,該限位扣環設于該限位凹槽中,同時該限位扣環的一側抵靠于該限位凸緣,該鎖固件為快拆。
4.如權利要求1至3中任一項所述的可支撐自行車的打氣筒,其特征在于:該第一連桿還具有一個延伸段,該延伸段位于該第二樞接部遠離該第一樞接部的一側,該延伸段的長度小于該第二連桿的第一樞轉部至第二樞轉部之間的距離,所述的至少一個第一連桿數量為兩個,所述的至少一個第二連桿數量為兩個,所述的兩個第一連桿分別位于該滑件的兩側,而所述的兩個第二連桿分別位于該底座的兩側。
5.如權利要求2或3所述的可支撐自行車的打氣筒,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兩個支撐架皆能夠沿該立柱的長軸方向相對該立柱移動。
6.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可支撐自行車的打氣筒,其特征在于:該支撐架包括有一個滑移塊及一個固定件,該滑移塊具有一個滑移部及一個咬合部,該滑移部位于該立柱的滑槽中,該咬合部位于該滑槽外,該滑移部與該咬合部彼此連接,該滑移部與該咬合部之間具有一個縫隙,該固定件樞設于該滑移塊并能夠相對該滑移塊在鎖固位置與釋放位置之間樞轉,該固定件具有一個偏心部,該固定件在向鎖固位置轉換時,該偏心部頂推該咬合部往該滑移部的方向移動,該縫隙縮小,使該滑移部與該咬合部夾持該立柱的抵靠緣,使該滑移塊的位置固定,該固定件在釋放位置時,該偏心部不頂推該咬合部,該咬合部遠離該滑移部,該縫隙擴張,使該滑移部與該咬合部不夾持該立柱的抵靠緣,該滑移塊能夠沿該立柱的長軸相對該立柱滑移,該支撐架還具有一個勾塊,該勾塊樞設于該固定件遠離該滑移塊的一端。
7.一種可支撐自行車的打氣筒的置車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有: 一個本體,該本體包括有一個立柱,該立柱的一端設有一個底座,該本體還具有一個連接部,該底座與該連接部能夠分別連接于灌充裝置,該立柱沿長軸方向設有一個滑槽; 一個腳架,該腳架包括有一個滑件,該滑件能夠沿該立柱的長軸方向相對該立柱滑移,該腳架還包括有至少一個第一連桿及至少一個第二連桿,該第一連桿具有一個第一樞接部及一個第二樞接部,該第二連桿具有一個第一樞轉部及一個第二樞轉部,該第一連桿的第一樞接部樞設于該滑件,該第二連桿的第一樞轉部樞設于該底座,該第二連桿的第二樞轉部樞設于該第一連桿的第二樞接部,該滑件相對該立柱滑移時能夠帶動該第一連桿及該第二連桿在展開位置與收折位置之間移動,該第一連桿及該第二連桿在展開位置時,該第一連桿的第二樞接部與該第二連桿的第二樞轉部遠離該立柱,該第一連桿及該第二連桿在收折位置時,該第一連桿的第二樞接部與該第二連桿的第二樞轉部靠近該立柱,使該第一連桿及該第二連桿同時與該立柱并排; 兩個支撐架,該支撐架設于該本體的立柱,該支撐架能夠供使用者置放自行車,所述的兩個支撐架分別支撐自行車的后上叉及后下叉,所述兩個支撐架的其中一個的一端設于該滑槽中并能夠相對該立柱移動。
8.如權利要求7所述的可支撐自行車的打氣筒的置車裝置,其特征在于:該滑槽沿垂直該立柱長軸的方向具有一個開口,該開口沿該立柱的長軸方向延伸,該開口沿垂直該立柱長軸方向的寬度小于該滑槽的寬度,使該開口的兩側分別形成一個抵靠緣,該滑件包括有一個內滑塊及一個外滑塊,該內滑塊設于該滑槽中,該外滑塊設于該滑槽外,該內滑塊與該外滑塊通過該開口彼此相連接,該腳架還包括有一個鎖固件,該鎖固件同時連接于該內滑塊與該外滑塊,該鎖固件位于該外滑塊遠離該內滑塊的一側,該鎖固件能夠在釋放位置與鎖固位置之間切換,該鎖固件位于釋放位置時,該內滑塊與該外滑塊彼此遠離,使該滑件能夠相對該立柱滑移,該鎖固件位于鎖固位置時,該內滑塊與該外滑塊彼此靠近,而使該內滑塊與該外滑塊夾持該立柱的抵靠緣,使該滑件固定于該立柱。
9.如權利要求8所述的可支撐自行車的打氣筒的置車裝置,其特征在于:該鎖固件為快拆,該連接部位于該立柱遠離該底座的一端,該連接部能夠封閉該滑槽遠離該底座的一端。
10.如權利要求7至9中任一項所述的可支撐自行車的打氣筒的置車裝置,其特征在于:該第一連桿還具有一個延伸段,該延伸段位于該第二樞接部遠離該第一樞接部的一側,該延伸段的長度小于該第二連桿第一樞轉部至第二樞轉部之間的距離,所述的至少一個第一連桿數量為兩個,所述的至少一個第二連桿數量為兩個,所述的兩個第一連桿分別位于該滑件的兩側,而所述的兩個第二連桿分別位于該底座的兩側。
11.如權利要求8或9所述的可支撐自行車的打氣筒,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兩個支撐架皆能夠沿該立柱的長軸方向相對該立柱移動。
12.如權利要求11所述的可支撐自行車的打氣筒的置車裝置,其特征在于:該支撐架包括有一個滑移塊及一個固定件,該滑移塊具有一個滑移部及一個咬合部,該滑移部位于該立柱的滑槽中,該咬合部位于該滑槽外,該滑移部與該咬合部彼此連接,該滑移部與該咬合部之間具有一個縫隙,該固定件樞設于該滑移塊而能夠相對該滑移塊在鎖固位置與釋放位置之間樞轉,該固定件具有一個偏心部,該固定件在鎖固位置時,該偏心部頂推該咬合部往該滑移部的方向移動,該縫隙縮小,使該滑移部與該咬合部夾持該立柱的抵靠緣,使該滑移塊的位置固定,該固定件在釋放位置時,該偏心部不頂推該咬合部,該咬合部遠離該滑移部,該縫隙擴張,使該滑移部與該咬合部不夾持該立柱的抵靠緣,該滑移塊能夠沿該立柱的長軸相對該立柱滑移,該支撐架還具有一個勾塊,該勾塊樞設于該固定件遠離該滑移塊的一端。
【文檔編號】B62H3/00GK104276230SQ201310279440
【公開日】2015年1月14日 申請日期:2013年7月4日 優先權日:2013年7月4日
【發明者】莊士文 申請人:極點股份有限公司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西宁市| 正阳县| 正定县| 明星| 泉州市| 道孚县| 丰顺县| 阜宁县| 西安市| 云霄县| 永胜县| 五莲县| 台北县| 广饶县| 华亭县| 连江县| 开江县| 舟山市| 井研县| 吉林市| 云梦县| 屏东县| 旌德县| 呈贡县| 巴彦淖尔市| 武川县| 双桥区| 军事| 杭州市| 米易县| 井研县| 安宁市| 永登县| 石门县| 石渠县| 会东县| 施甸县| 仁怀市| 新晃| 白山市| 青冈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