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汽車儀表,具體涉及一種汽車儀表板吸能結構。
背景技術:
通常,在汽車的儀表板頭部碰撞區域設置有安全氣囊,當汽車碰撞時,可以為乘員的頭部提供有效的防撞保護。如圖1、圖2所示,副駕乘員側的安全氣囊組件03是安裝在安全氣囊殼體02中,安全氣囊殼體02焊接在儀表板本體01的內側面上,安全氣囊組件03與轉向支撐橫梁05之間設有一連接支架04,該連接支架的下端與轉向支撐橫梁05焊接,連接支架04的上端與安全氣囊組件03的下部通過螺栓固定連接。由于安全氣囊組件03重量較大,當安全氣囊組件03展開時對儀表板本體01會產生反推力,故在儀表板本體01與轉向支撐橫梁05之間連接有一鈑金長條狀的支撐架06,對儀表板本體01起到支撐的作用,并在儀表板本體01與支撐架06連接處的外側面上設置裝飾蓋板07,起到美觀的作用。但隨之新的問題又出現了,當汽車發生碰撞時,乘員的頭部與儀表板本體01產生碰撞,由于支撐架06的作用,儀表板本體01無法變形,沒有緩沖吸能空間,導致對乘員的頭部傷害很大。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汽車儀表板吸能結構,以解決汽車儀表板頭部碰撞區域緩沖吸能空間不足的問題,提高汽車的碰撞安全性能。
本實用新型所述的汽車儀表板吸能結構,包括儀表板本體、固定在儀表板本體內側面的安全氣囊殼體、設置在安全氣囊殼體內的安全氣囊組件及位于儀表板本體內側的轉向支撐橫梁,所述轉向支撐橫梁與安全氣囊組件的下部通過連接支架固定連接;還包括一波浪形的吸能支架,該吸能支架的一端與轉向支撐橫梁焊接,另一端通過螺栓與儀表板本體固定連接。
進一步,所述儀表板本體與吸能支架連接處的外側面上固定有裝飾蓋板。
進一步,所述安全氣囊殼體采用振動摩擦焊焊接在儀表板本體上。
本實用新型通過在儀表板本體與轉向支撐橫梁之間連接波浪形的吸能支架,不僅對儀表板本體起支撐作用,還能夠通過伸縮變形為儀表板本體提供緩沖吸能空間;結構簡單,性能可靠。
附圖說明
圖1為現有背景技術結構示意圖。
圖2為圖1的A-A剖視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4為圖3的B-B剖視圖。
圖中:01―儀表板本體、02―安全氣囊殼體、03―安全氣囊組件、04―連接支架、05―轉向支撐橫梁、06―支撐架、07―裝飾蓋板;
1―儀表板本體、2―安全氣囊殼體、3―安全氣囊組件、4―連接支架、5―轉向支撐橫梁、6―吸能支架、7―裝飾蓋板。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的詳細說明。
參見圖3、圖4所示的一種汽車儀表板吸能結構,包括儀表板本體1、通過振動摩擦焊工藝焊接在儀表板本體1內側面的安全氣囊殼體2、設置在安全氣囊殼體2內的安全氣囊組件3及位于儀表板本體1內側的轉向支撐橫梁5,所述轉向支撐橫梁5與安全氣囊組件3之間設有連接支架4,該連接支架的下端與轉向支撐橫梁5焊接,上端與安全氣囊組件3的下部通過螺栓固定連接。
同時,為了增加儀表板本體1的吸能空間,在儀表板本體1與轉向支撐橫梁5之間還設計了一波浪形的吸能支架6,該吸能支架的一端與轉向支撐橫梁5焊接,另一端通過螺栓與儀表板本體1固定連接,當汽車發生碰撞時,不僅可以減少汽車儀表板頭部碰撞區域對乘員的頭部傷害,同時對儀表板本體1起到支撐作用。考慮到美觀性,在所述儀表板本體1與吸能支架6連接處的外側面上還固定有裝飾蓋板7。
以上所述的實施例僅僅是對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方式進行描述,并非對本實用新型的范圍進行限定,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設計精髓的前提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對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作出的各種變形和改進,均應落入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