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汽車技術領域,特別是指一種車架限位墊結構及汽車。
背景技術:
對于非承載式汽車,車身通過橡膠懸置安裝在車架上,合理的懸置設計不僅實現車身與車架的穩定聯接,而且有效緩解車身的振動,提高駕乘人員的乘坐舒適性。但在車輛極限工況下,由于車身壓縮橡膠懸置后不可避免會與車架相互磕碰,車身與車架的磕碰不僅有可能損壞車身結構,而且也會極大降低駕乘人員的乘坐舒適性。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車架限位墊結構及汽車,以解決現有的車身壓縮橡膠懸置后與車架相互磕碰造成車身結構損壞,以及降低駕乘人員的乘坐舒適性的問題。
一方面,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一種車架限位墊結構,該車架限位墊結構包括:
橡膠材料制成的限位墊;以及
夾設于限位墊之間且與限位墊硫化連接、金屬材料的中間板體。
其中,限位墊包括第一橡膠塊以及分別設置于第一橡膠塊的相對兩側的第二橡膠塊和第三橡膠塊,第一橡膠塊、第二橡膠塊以及第三橡膠塊的底面處于同一平面。
其中,第一橡膠塊的頂面突出于第二橡膠塊和第三橡膠塊的頂面。
其中,第一橡膠塊與第二橡膠塊和第三橡膠塊之間分別設置有間隙。
其中,中間板體上對應第一橡膠塊的位置設置有一通孔,第一橡膠塊的一部分貫穿通孔。
其中,第二橡膠塊和第三橡膠塊的硬度大于第一橡膠塊的硬度。
其中,垂直于限位墊的兩個相對表面設置有多個安裝孔。
另一方面,本實用新型實施例還提供一種汽車,該汽車包括上述車架限位墊結構。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車架限位墊結構及汽車,通過橡膠材料制成的限位墊;以及夾設于限位墊之間且與限位墊硫化連接、金屬材料的中間板體,能夠防止車身與車架的硬碰,提高了汽車NVH(Noise、Vibration、Harshness,噪聲、振動與聲振粗糙度)性能,提高了駕乘人員的乘坐舒適性,此外,該車架限位墊結構的結構簡單,制成成本低廉且易于實現。
附圖說明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實用新型的一些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性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
圖1表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車架限位墊結構的第一結構示意圖;
圖2表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車架限位墊結構的第二結構示意圖;
圖3表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車架限位墊結構的第三結構示意圖;
圖4表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中間板體的結構示意圖;
圖5表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車架限位墊結構與車架的裝配示意圖。
[主要附圖標記說明]
100-車架限位墊結構,110-限位墊,111-第一橡膠塊,112-第二橡膠塊,113-第三橡膠塊,114-間隙,115-安裝孔,120-中間板體,121-通孔,130-緊固件,200-車架。
具體實施方式
為使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技術方案和優點更加清楚,下面將結合附圖及具體實施例進行詳細描述。
圖1示出的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車架限位墊結構的第一結構示意圖,圖2示出的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車架限位墊結構的第二結構示意圖,圖3示出的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車架限位墊結構的第三結構示意圖,圖4示出的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中間板體的結構示意圖,圖5示出的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車架限位墊結構與車架的裝配示意圖。
參見圖1至圖5,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一種車架限位墊結構100,應用于汽車,該車架限位墊結構100包括:橡膠材料制成的限位墊110;以及夾設于限位墊110之間且與限位墊110硫化連接、金屬材料的中間板體120。
該實施例中,車架限位墊結構100包括限位墊110和中間板體120;其中,限位墊110采用橡膠材料制成,中間板體120采用金屬材料制成,且將中間板體120夾設于限位墊的之間并與限位墊110硫化連接,形成為一個整體。車架限位墊結構100設置于車架200與車身之間,車架限位墊結構100通過限位墊110的底面與車架200固定連接,通過限位墊110的頂面與車身相對設置。在汽車行駛過程中,當車架限位墊結構100經車身擠壓時,限位墊110壓縮以緩解車身振動,防止車身與車架200的磕碰。其中,該中間板體120的設置,可以為車架限位墊結構100提高剛度。
在一實施例中,限位墊110包括第一橡膠塊111以及分別設置于第一橡膠塊111的相對兩側的第二橡膠塊112和第三橡膠塊113,第一橡膠塊111、第二橡膠塊112以及第三橡膠塊113的底面處于同一平面。這里,限位墊110包括第一橡膠塊111、第二橡膠塊112以及第三橡膠塊113,第一橡膠塊111設置于第二橡膠塊112和第三橡膠塊113之間,且三者的底面處于同一平面。
另外,在一實施例中,第一橡膠塊111的頂面突出于第二橡膠塊112和第三橡膠塊113的頂面。也就是說,第一橡膠塊111的兩個相對表面之間的相對高度,大于第二橡膠塊112和第三橡膠塊113的兩個相對表面之間的相對高度,這樣,在汽車行駛過程中,可使設置于中間的第一橡膠塊111首先受到車身的擠壓壓縮,隨著第一橡膠塊111壓縮量的增加,再進一步壓縮設置在第一橡膠塊111兩側的第二橡膠塊112和第三橡膠塊113。
進一步的,在一實施例中,第一橡膠塊111與第二橡膠塊112和第三橡膠塊113之間分別設置有間隙114。這樣,通過間隙114可以對第一橡膠塊111的變形量進行吸收。
參見圖4,在一實施例中,中間板體120上對應第一橡膠塊111的位置設置有一通孔121,第一橡膠塊111的一部分貫穿通孔121。該實施例中,中間板體120上設置的通孔121,該通孔121設置于對應第一橡膠塊111的位置,使第一橡膠塊111的一部分可以貫穿通孔121,即第一橡膠塊111之間未完全夾設中間板體120或者未夾設中間板體120,這樣,使車架限位墊結構100兩側的剛度大于中間的剛度,實現車架限位墊結構100的變剛度設計。
進一步的,在一實施例中,第二橡膠塊112和第三橡膠塊113的硬度大于第一橡膠塊111的硬度。這里,第二橡膠塊112和第三橡膠塊113可以采用較大硬度的橡膠材料制成,例如硬度在HS70~HS75之間的橡膠材料;第一橡膠塊111可以采用較小硬度的橡膠材料制成,例如硬度在HS60~HS70之間的橡膠材料;另外,中間板體可以采用Q235普通碳素結構鋼制成。這樣,使第一橡膠塊111的硬度小于第二橡膠塊112和第三橡膠塊113,實現車架限位墊結構100兩側的剛度大于中間的硬度,進而實現車架限位墊結構100的變剛度設計。
另外,參見圖5,在一實施例中,垂直于限位墊110的兩個相對表面設置有多個安裝孔115。該車架限位墊結構100上設置有多個安裝孔115,該多個安裝孔115垂直于限位墊110的兩個相對表面,例如,多個安裝孔115的數量可以為兩個,分別垂直設置于第二橡膠塊112和第三橡膠塊113。這樣,通過緊固件130穿過安裝孔115將車架限位墊結構100固定于車架200上,該緊固件130可以為鉚釘或螺釘等具備緊固功能的零部件,例如通過鉚釘將車架限位墊結構100鉚接于車架200上。
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車架限位墊結構,通過橡膠材料制成的限位墊;以及夾設于限位墊之間且與限位墊硫化連接、金屬材料的中間板體,能夠防止車身與車架的硬碰,提高了汽車NVH性能,提高了駕乘人員的乘坐舒適性;此外,該車架限位墊結構的結構簡單,制成成本低廉且易于實現。
本實用新型實施例還提供一種汽車,該汽車包括上述車架限位墊結構100,該汽車的其它結構請參考現有技術,在此不再贅述。
該汽車可以為非承載式汽車。
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車架限位墊結構具備前述技術效果,因此,具有該車架限位墊結構的汽車也應具備相應的技術效果。
應理解,說明書的描述中,提到的參考術語“一實施例”、“一個實施例”或“一些實施例”意味著與實施例有關的特定特征、結構或特性包括在本實用新型的至少一個實施例或示例中。因此,在整個說明書各處出現的“在一實施例中”、“在一個實施例中”或“在一些實施例中”未必一定指相同的實施例。此外,這些特定的特征、結構或特性可以任意適合的方式結合在一個或多個實施例中。
另外,在本文中的一個或多個實施例中,諸如“包括”或“包含”用于說明存在列舉的特征或組件,但不排除存在一個或多個其它列舉的特征或者一個或多個其它組件。
在本實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確的規定和限定,術語“連接”、“固定”、“設置”等術語應做廣義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連接,也可以是可拆卸連接,或成一體;可以是機械連接,也可以是電連接;可以是直接相連,也可以通過中間媒介間接相連,可以是兩個元件內部的連通或兩個元件的相互作用關系。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而言,可以根據具體情況理解上述術語在本實用新型中的具體含義。
以上所述是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方式,應當指出,對于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所述原理的前提下,還可以作出若干改進和潤飾,這些改進和潤飾也應視為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