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可折疊的電動平衡車,屬于交通工具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目前,電動平衡車越來越受到年輕人的歡迎,人們使用的頻率也越來越高,成立一種時尚的象征。但是,目前的電動平衡車的功能較為單一,基本只能供人騎行使用,所以,如何拓展電動平衡車的功能,使其具有更加多樣化的功能是一個值得探索的問題。
技術實現要素:
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可折疊的兩輪電動平衡車,使其具有變形功能,使其具有短暫休憩、置物的功能,并且可以在不使用的時候節省儲存空間。
技術方案: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所采用的技術方案為:
一種可折疊的電動平衡車,包括把手、操縱桿、兩塊太陽能電板、開關、左腳踏板、右腳踏板、左折板、右折板、左車輪、右車輪、置物環、第一車輪旋轉軸、第二車輪旋轉軸、折板旋轉軸、轉向軸和轉向環,所述把手插接在操縱桿的上端,所述操縱桿的下端與折板旋轉軸固定連接,所述左腳踏板和右腳踏板分別與左折板和右折板垂直固定連接,且分別設置在折板旋轉軸左右兩側,所述左車輪和右車輪分別通過第一車輪旋轉軸與設置在腳踏板上的第二車輪旋轉軸連接,所述折板旋轉軸與轉向軸同心設置,且位于左折板和右折板的底部中間位置,所述轉向環設置在轉向軸和操縱桿之間,所述置物環和開關設置在操縱桿上,所述兩塊太陽能電板分別設置在左腳踏板和右腳踏板上, 所述左底板和右底板分別設置左腳踏板和右腳踏板上,所述轉向環分別固定在左、右底板上。
優選地,所述左折板固定連接有一卡扣,用于扣接右折板。
優選地,所述置物環通過置物環連接桿與操縱桿連接。
優選地,所述把手的材料為橡膠,所述操縱桿的材料為合金,所述左右折板的材料為復合材料。
優選地,所述第一車輪旋轉軸和第二車輪旋轉軸通過鉸鏈連接。
有益效果: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可折疊的兩輪電動平衡車,可以將兩輪電動平衡車進行折疊,實現其功能的多樣化。本實用新型拓展了兩輪平衡車的功能,提高了使用率,使產品使用更加靈活,延長了產品的使用壽命,提高了資源利用率。
附圖說明
圖1是兩輪平衡車騎行時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兩輪平衡車折疊后的結構示意圖;
圖3是把手更換的結構示意圖;
圖4是操縱桿控制車體轉向的結構示意圖;
圖5是折板進行翻折的結構示意圖;
圖6是置物環進行翻折的結構示意圖;
圖7是左折板向右旋轉90°后的結構示意圖;
圖8是車輪旋轉軸未折疊時的結構示意圖;
圖9是車輪旋轉軸折疊中的結構示意圖;
圖10是車輪旋轉軸折疊完成的結構示意圖;
圖11是車體左部折疊完成的結構示意圖;
圖12是車體右部折疊過程中的結構示意圖;
圖13是車體進行轉向時的結構示意圖;
圖14為車體騎行時(除去左底板)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把手1、操縱桿2、太陽能電板3、開關4、左腳踏板5、右腳踏板6、左折板7、右折板8、左車輪9、右車輪10、置物環11、第一車輪旋轉軸12、第二車輪旋轉軸13、折板旋轉軸14、轉向軸15、轉向環16、置物環連接桿17、卡扣18、左底板19、右底板20。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做進一步詳細描述:
如圖1-14所示,一種可折疊的電動平衡車,包括把手1、操縱桿2、兩塊太陽能電板3、開關4、左腳踏板5、右腳踏板6、左折板7、右折板8、左車輪9、右車輪10、置物環11、第一車輪旋轉軸12、第二車輪旋轉軸13、折板旋轉軸14、轉向軸15和轉向環16,所述把手1插接在操縱桿2的上端,所述操縱桿2的下端與折板旋轉軸14固定連接,所述左腳踏板5和右腳踏板6分別與左折板7和右折板8垂直固定連接,且分別設置在折板旋轉軸14左右兩側,可以一起沿著折板旋轉軸進行旋轉,所述左車輪9和右車輪10分別通過第一車輪旋轉軸12與設置在腳踏板上的第二車輪旋轉軸13連接,所述折板旋轉軸14與轉向軸15同心設置,且位于左折板和右折板的底部中間位置,所述轉向軸可沿自身中心軸線進行旋轉,所述轉向環16設置在轉向軸15和操縱桿2之間,所述置物環11和開關4設置在操縱桿2上,所述兩塊太陽能電板3分別設置在左腳踏板5和右腳踏板6上。如圖14所示,在騎行狀態時,腳踏板呈水平狀態,此時的腳踏板和折板剛好卡在轉向軸末端卡階梯式扣上,當腳踏板和折板分別向兩側外方向旋轉時,腳踏板和折板可以順著轉向軸末端下半部分內凹的面進行旋轉, 所述左底板和右底板分別設置左腳踏板和右腳踏板上,所述轉向環分別連接在左、右底板上。
優選地,所述左折板7固定連接有一卡扣18,用于扣接右折板8。
優選地,所述置物環11通過置物環連接桿17與操縱桿2連接。
優選地,所述把手1的材料為橡膠,所述操縱桿2的材料為合金,所述左右折板7、8的材料為復合材料。
優選地,所述第一車輪旋轉軸12和第二車輪旋轉軸13通過鉸鏈連接。
本實用新型的折疊變形過程如下:
如圖1、圖5、圖8所示,將左折板7上的卡扣18打開,使得卡扣18與右折板8分離,左右折板分離,將左折板7通過折板旋轉軸14向左邊旋轉90°,如圖8所示,此時,車體左半部折疊完成一半。折板完成折疊,左車輪7與地面平行,隨后,將左車輪9旋轉90°,第一車輪旋轉軸12和第二車輪旋轉軸13之間通過鉸鏈連接,且鉸鏈兩端分別與第一車輪旋轉軸12和第二車輪旋轉軸13采用焊接,使鉸鏈固定,如圖9所示,將第二車輪旋轉軸13隨著鉸鏈進行折疊,折疊完成后如圖10 所示的結構,即車輪與腳踏板平行,如圖11所示,為車體左半部分折疊完成時的結構示意圖。
如圖12所述,將車體右車輪10進行折疊,過程與圖9所示的示意圖相似。如圖1、2所示,再將右折板8沿著折板旋轉軸14向下旋轉90°,車體全部的折疊過程完成。在此狀態下,車輪不會進行旋轉,可以直接停放,節省了儲存空間。
如圖3所示,把手1和操縱桿2之間采用插接的方式連接,可以直接把橡膠材料的把手從操縱桿上拔下,進行把手的跟換。
如圖4所示,轉向軸15可沿自身中心軸線進行旋轉,操縱桿和轉向軸是固定連接的,轉向環連接在左、右底板上,轉向環穿過左、右底板,但左、右底板隨著腳踏板的折疊運動時,左、右底板可沿著轉向環運動,將車體進行轉向時,利用把手1帶動操縱桿2,操縱桿2和轉向軸15可以沿著轉向環,傳到車體內部的轉向感應器,進行旋轉從而改變方向,從而使車體發生轉向。車內的轉向感應器、太陽能電板供電裝置以及平衡車的驅動裝置均屬于現有技術,故而未加詳述。
如圖5所示,置物環11和操縱桿2之間通過置物環連接桿17進行連接,置物環11可通過置物環連接桿17進行上下翻折。
以上實施是對本實用新型優選實施方案進行描述,但本實用新型不限于此,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的構思和工作原理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對本新型的技術方案和材料作出的各種變形和改進,均應在本實用新型的權利要求書確定的保護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