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汽車發動機制造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發動機主軸承蓋定位裝置。
背景技術:
發動機動平衡器安裝在發動機缸體主軸承蓋上,如圖1所示,主軸承蓋上4’具有四個平衡器安裝螺栓孔1’,主軸承蓋4’通過此四個螺孔與發動機動平衡器進行連接固定。在發動機安裝時,先將主軸承蓋安裝到缸體3’上,主軸承蓋4’與缸體3’之間通過如圖1所示的四個螺栓2’固定,然后再在主軸承蓋上安裝動平衡器,在安裝過程中,如果主軸承蓋定位不準,很容易造成主軸承蓋上平衡器安裝螺栓孔1’與動平衡器上螺栓過孔的偏差。
技術實現要素:
為了解決動平衡器與發動機主軸承蓋安裝錯位的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發動機主軸承蓋定位裝置,以簡單快速的定位發動機主軸承蓋,提高動平衡器在發動機主軸承蓋上安裝的方便性。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發動機主軸承蓋定位裝置,所述發動機主軸承蓋上設置有平衡器安裝螺栓孔以及缸體固定孔,所述發動機主軸承蓋通過所述缸體固定孔與發動機缸體連接,所述定位裝置通過所述平衡器安裝螺栓孔與所述發動機主軸承蓋安裝固定,待所述發動機主軸承蓋通過所述缸體固定孔緊固在所述發動機缸體后,拆下所述定位裝置,所述定位裝置還包括:定位板以及安裝在所述定位板上部的把手;所述定位板下部兩側為對稱結構,每側均設置有凸臺,所述凸臺與發動機主軸承蓋接觸,每個所述凸臺上設置有兩個臺階孔,所述臺階孔與動平衡器的螺栓孔同軸,通過在所述臺階孔與所述平衡器安裝螺栓孔安裝固定第一螺栓,使所述定位板與所述發動機軸承蓋安裝固定。
優選地,還包括:安裝在所述臺階孔中的定位套,所述定位套與所述定位板過盈配合。
優選地,所述第一螺栓穿過所述定位套與所述發動機軸承蓋安裝固定,所述第一螺栓與所述定位套之間的間隙小于或等于0.03mm。
優選地,所述把手包括:支撐板以及對稱設置的兩個支撐柱;所述支撐板跨接在兩個所述支撐柱之間,兩個所述支撐柱通過第二螺栓固定安裝在所述支撐板與所述定位板之間。
優選地,所述第二螺栓為兩個,每個第二螺栓穿過一個所述支撐柱固定在支撐板與定位板之間。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實用新型提供的發動機主軸承蓋定位裝置,包括:定位板以及安裝在所述定位板上部的把手;所述定位板下部兩側為對稱結構,每側均設置有凸臺,所述凸臺與發動機主軸承蓋接觸,每個所述凸臺上設置有兩個臺階孔,所述臺階孔與動平衡器的螺栓孔同軸,通過在所述臺階孔與所述平衡器安裝螺栓孔安裝固定第一螺栓,使所述定位板與所述發動機軸承蓋安裝固定。在使用時,所述發動機主軸承蓋與發動機缸體安裝,所述定位裝置通過所述平衡器安裝螺栓孔與所述發動機主軸承蓋安裝固定,待所述發動機主軸承蓋緊固在所述發動機缸體后,將所述定位裝置拆下。通過本實用新型,簡單快速的實現對發動機主軸承蓋的定位,提高了發動機主軸承蓋在發動機主軸承蓋上安裝的方便性。
附圖說明
圖1是現有技術中主軸承蓋與發動機缸體的安裝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發動機主軸承蓋定位裝置的一種結構示意圖。
圖3是圖2的剖視圖。
1’、平衡器安裝螺栓孔 2’、螺栓 3’、缸體 4’、主軸承蓋 1、定位板 11、凸臺 12、臺階孔 13、第一螺栓 14、定位套 2、把手 21、支撐板 22、支撐柱 23、第二螺栓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使本領域技術人員能更進一步了解本實用新型的特征及技術內容,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方式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作詳細說明。
如圖2所示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發動機主軸承蓋定位裝置的一種結構示意圖,所述發動機主軸承蓋上設置有平衡器安裝螺栓孔以及缸體固定孔,所述發動機主軸承蓋通過所述缸體固定孔與發動機缸體連接,所述定位裝置通過所述平衡器安裝螺栓孔與所述發動機主軸承蓋安裝固定,待所述發動機主軸承蓋通過所述缸體固定孔緊固在所述發動機缸體后,拆下所述定位裝置,如圖3所示,所述定位裝置還包括:定位板1以及安裝在所述定位板1上部的把手2;所述定位板1下部兩側為對稱結構,每側均設置有凸臺11,所述凸臺11與發動機主軸承蓋(圖中未示)接觸,每個所述凸臺11上設置有兩個臺階孔12,所述臺階孔12與動平衡器的螺栓孔同軸,通過在所述臺階孔與所述平衡器安裝螺栓孔安裝固定第一螺栓13,使所述定位板1與所述發動機軸承蓋安裝固定。
需要說明的是,首先將主軸承蓋通過放置在缸體固定孔的螺栓安裝到發動機缸體上(此時缸體固定孔的螺栓未擰緊),再將本實用新型的定位裝置通過放置在平衡器安裝螺栓孔的螺栓安裝到主軸承蓋上,然后安裝固定缸體固定孔的螺栓并擰緊,最后將本實用新型的定位裝置從主軸承蓋拆下。通過本實用新型,可以準確地對發動機主軸承蓋進行定位,以解決動平衡器在主軸承蓋上安裝錯位的問題。
具體地,本實用新型另一個實施例中,所述發動機主軸承蓋定位裝置還包括:安裝在所述臺階孔中的定位套14,所述定位套14與所述定位板1過盈配合。
具體地,所述第一螺栓13穿過所述定位套14與所述發動機軸承蓋安裝固定,所述第一螺栓13與所述定位套14之間的間隙小于或等于0.03mm。即第一螺栓13與所述定位套14之間的最小間隙為0.03mm,需要說明的是,通過設置最小間隙可以保證在主軸承蓋在安裝時的位置精度。
具體地,所述把手2包括:支撐板21以及對稱設置的兩個支撐柱22;所述支撐板21跨接在兩個所述支撐柱22之間,兩個所述支撐柱22通過第二螺栓23固定安裝在所述支撐板21與所述定位板1之間。
進一步,所述第二螺栓23為兩個,每個第二螺栓23穿過一個所述支撐柱22固定在支撐板21與定位板1之間。需要說明的是,通過把手2的設置便于本實用新型使用時的拿取。
綜上所述,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發動機主軸承蓋定位裝置在使用時,首先將主軸承蓋通過放置在缸體固定孔的螺栓安裝到發動機缸體上(此時缸體固定孔的螺栓未擰緊),再將本實用新型的定位裝置通過平衡器安裝螺栓孔安裝到主軸承蓋上,然后安裝固定缸體固定孔的螺栓并擰緊,最后將本實用新型的定位裝置從主軸承蓋拆下,通過本實用新型保證了發動機動平衡器螺栓孔的位置,從而在安裝發動機動平衡器時不會發生錯位無法安裝的情況。
以上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進行了詳細介紹,本文中應用了具體實施方式對本實用新型進行了闡述,以上實施例的說明只是用于幫助理解本實用新型;同時,對于本領域的一般技術人員,依據本實用新型的思想,在具體實施方式及應用范圍上均會有改變之處,綜上所述,本實用新型內容不應理解為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