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蓄能器組的固定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ー種蓄能器組的固定裝置,可以有效可靠的固定蓄能器組,并且安裝占用空間小,外型美觀,結構簡單。
背景技術:
如圖I所示,為傳統的蓄能器組的固定裝置結構示意圖,所述的傳統的蓄能器組的固定裝置由緊固箍14和支座15等組成。緊固箍14和支座15都通過螺栓固定在可靠零件上,支座15支承蓄能器,再由緊固箍14進行夾紫。但是由于系統可靠性方面的考慮,系統往往需要2個甚至3個蓄能器,此時用此種固定方式會占用很大的空間,在空間有限的整機上往往很難布置,另外由于在向上方向上沒有定位,整機在崎嶇路面上行駛時,蓄能器容易掉落,造成制動系統故障,產生嚴重的安全事故。
發明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ー種安全可靠的蓄能器組的固定裝置,既使整機在崎嶇路面上行駛,蓄能器也不會掉落,且其占用較小的空間,便于整機布置,結構簡単,便于安裝。為了實現以上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蓄能器組的固定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在一起的上板和下板,至少ー個蓄能器設于上板和下板之間。優選地,所述的蓄能器與上板之間以及蓄能器與下板之間皆設有緩沖墊。優選地,所述的上板和下板通過第一螺栓固定連接。更優選地,所述的上板與下板的連接處設有腰形孔。優選地,所述的上板和下板通過鎖緊固定螺栓鎖紫。本實用新型的優點是I.安全可靠,蓄能器在各個方向上都有固定,不會掉落,每個蓄能器帶有上下兩個橡膠墊緩沖,減少零件損傷;2.調整方便,上下板之間除了螺栓固定外,還有固定螺栓可以鎖緊,使蓄能器不會串動,避免跳動磕碰,同時上板固定處帶有腰形孔,可調整上下板距離;3.安裝方便,結構簡單,外形美觀大方、經濟實用。
圖I為傳統的蓄能器組的固定裝置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蓄能器組的固定裝置主視圖;圖3為本實用新型的蓄能器組的固定裝置側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實施例來具體說明本實用新型。[0017]實施例如圖2所示,為本實用新型的蓄能器組的固定裝置主視圖,圖3為其側視圖,所述的蓄能器組的固定裝置包括上板7和下板13,三個蓄能器8設于上板7和下板13之間,下板13用第二螺栓9安裝在裝載機的車架或其他結構件上,所述的上板7與下板13的連接處設有腰形孔,第一螺栓I穿過腰形孔將上板7固定在下板13上,且上板7和下板13之間的距離可通過腰形孔調節。蓄能器8通過上板7和下板13固定,同時可通過鎖緊固定螺栓4夾緊上板7和下板13,在上板7和下板13和蓄能器8之間裝有橡膠墊12起緩沖作用,安裝時,首先將橡膠墊12分別安裝到下板13和上板7上,將下板13通過第二螺栓9以及兩個墊圈固定在車架或者其他可靠零件上,再將蓄能器8豎直的放在橡膠墊12的孔中,下一步先將上板7水平的落在蓄能器8上,將第一螺栓I以及兩個墊圈旋進下板13的螺紋孔內但并不鎖緊,防止裝置過渡歪斜即可,接下來將鎖緊固定螺栓4裝上兩個墊圏,旋進下板13的螺紋孔里,旋緊壓實即可,之后再回頭將螺栓I鎖緊,安裝完成?!?br>
權利要求1.一種蓄能器組的固定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在一起的上板(7)和下板(13),至少ー個蓄能器(8)設于上板(7)和下板(13)之間。
2.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蓄能器組的固定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蓄能器(8)與上板(7)之間以及蓄能器⑶與下板(13)之間皆設有緩沖墊(12)。
3.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蓄能器組的固定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板(7)和下板(13)通過第一螺栓(I)固定連接。
4.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蓄能器組的固定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板(7)與下板(13)的連接處設有腰形孔。
5.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蓄能器組的固定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板(7)和下板(13)通過鎖緊固定螺栓(4)鎖緊。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蓄能器組的固定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在一起的上板和下板,至少一個蓄能器設于上板和下板之間。本實用新型的優點是安全可靠,蓄能器在各個方向上都有固定,不會掉落,每個蓄能器帶有上下兩個橡膠墊緩沖,減少零件損傷;調整方便,上下板之間除了螺栓固定外,還有固定螺栓可以鎖緊,使蓄能器不會串動,避免跳動磕碰,同時上板固定處帶有腰形孔,可調整上下板距離;安裝方便,結構簡單,外形美觀大方、經濟實用。
文檔編號F16M13/02GK202580527SQ20112051393
公開日2012年12月5日 申請日期2011年12月12日 優先權日2011年12月12日
發明者尹正文, 范宏譽 申請人:龍工(上海)機械制造有限公司, 龍工(福建)機械有限公司, 河南龍工機械制造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