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電機裝配設備,特別是一種電機轉子的軸承裝入裝置。
背景技術:
電機包括轉子和定子,在轉子兩端配置有軸承,軸承的安裝一直需要一定的技巧,目前工業人工產線上軸承的安裝均為半自動操作,人手的將軸承套入至軸上,然后利用立式的氣壓或液壓裝置壓入軸承,壓入精度差且效率低。
技術實現要素:
為了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電機轉子的軸承裝入裝置。
本實用新型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
一種電機轉子的軸承裝入裝置,包括機架、設置在機架上的頂針機構及至少一組的軸承壓入裝置,其中;
所述頂針機構包括左頂針、右頂針及頂針驅動裝置,所述頂針驅動裝置能夠驅動左頂針、右頂針相對運動并頂壓在轉子轉軸的兩端;
所述軸承壓入裝置包括滑座、設置在滑座上的壓入軸承工裝件及壓入驅動裝置,所述滑座滑動設置在機架上且其滑動方向與頂針機構的軸向相同,所述壓入驅動裝置能夠帶動滑座移動,所述壓入軸承工裝件中部開設有能夠供轉子轉軸穿過的孔位并能隨滑座移動將軸承壓入至轉子轉軸的軸承安裝位上。
所述頂針驅動裝置為一固定在機架一側的頂壓氣缸,所述左頂針設置于頂壓氣缸的頂桿前端并能由頂壓氣缸頂壓移動,所述機架另一側固定設置有一頂針固定座,所述右頂針固定在頂針固定座上。
所述軸承壓入裝置配置有兩組,其分別為左軸承壓入裝置和右軸承壓入裝置。
所述滑座通過直線滑軌機構滑動設置于左頂針和右頂針之間,所述壓入軸承工裝件上的孔位與左頂針、右頂針對應并能夠供左頂針或右頂針穿過。
所述壓入驅動裝置包括壓入電機,所述壓入電機通過一絲桿傳動機構帶動滑座移動。
所述壓入電機為一伺服電機。
所述絲桿傳動機構包括設置于機架上并與直線滑軌機構同向的滾珠絲桿及設置于滑座底部與滾珠絲桿配合的絲桿螺母,所述壓入電機固定于機架下方,所述壓入電機依次通過減速機和皮帶輪傳動機構連接至滾珠絲桿并帶動滾珠絲桿轉動。
還包括轉子支承機構,所述轉子支承機構位于左頂針、右頂針之間并用于支承轉子。
所述轉子支承機構包括一與轉子外形對應的V型座。
所述轉子支承機構還包括一支承底座,所述V型座包括滑動設置于支承底座上的第一斜口座和第二斜口座,所述第一斜口座和第二斜口座相對配置并形成V型結構,所述支承底座上配置有能夠帶動第一斜口座和第二斜口座相對移動的V口調節驅動裝置。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一種電機轉子的軸承裝入裝置,包括機架、設置在機架上的頂針機構及至少一組的軸承壓入裝置,所述頂針機構包括左頂針、右頂針及頂針驅動裝置,所述頂針驅動裝置能夠驅動左頂針、右頂針相對運動并頂壓在轉子轉軸的兩端;所述軸承壓入裝置包括滑座、設置在滑座上的壓入軸承工裝件及壓入驅動裝置,所述滑座滑動設置在機架上且其滑動方向與頂針機構的軸向相同,所述壓入驅動裝置能夠帶動滑座移動,所述壓入軸承工裝件中部開設有能夠供轉子轉軸穿過的孔位,壓入軸承工裝件與所需壓入軸承的內圈對應,轉軸加工時通常會在軸端留有頂針孔,本實用新型利用轉軸原有的頂針孔,通過頂針機構精確定位轉子轉軸的位置然后再通過移動的壓入軸承工裝件壓入軸承,無需人手的定位、固定轉子,軸承壓入精度高,且裝配效率高。
附圖說明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外形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的內部結構示意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的機架上部的結構示意圖;
圖4是圖3中部件的分解示意圖;
圖5是本實用新型左軸承壓入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圖6是本實用新型右軸承壓入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圖7是本實用新型轉子支承機構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參照圖1至圖7,圖1至圖7是本實用新型一個具體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如圖所示,1. 一種電機轉子的軸承裝入裝置,包括機架1、設置在機架1上的頂針機構、轉子支承機構6,及至少一組的軸承壓入裝置,其中;所述頂針機構包括左頂針2、右頂針3及頂針驅動裝置,所述頂針驅動裝置能夠驅動左頂針2、右頂針3相對運動并頂壓在轉子轉軸的兩端。
所述軸承壓入裝置配置有兩組,其分別為左軸承壓入裝置7和右軸承壓入裝置8,且分別設置于左頂針2、右頂針3之間,并能夠同時的頂壓轉子的左端軸承和右端軸承,提高組裝效率。
所述轉子支承機構6位于左軸承壓入裝置7和右軸承壓入裝置8之間并用于支承轉子。
如圖所示,所述頂針驅動裝置為一通過安裝架固定在機架1一側的頂壓氣缸20,所述左頂針2設置于頂壓氣缸20的頂桿前端并能由頂壓氣缸20頂壓移動,所述機架1另一側固定設置有一頂針固定座30,所述右頂針3固定在頂針固定座30上。
作為優選的,所述軸承壓入裝置包括滑座41、設置在滑座41上的壓入軸承工裝件42及壓入驅動裝置,所述滑座41滑動設置在機架1上且其滑動方向與頂針機構的軸向相同,所述壓入驅動裝置能夠帶動滑座41移動,所述壓入軸承工裝件42中部開設有能夠供轉子轉軸穿過的孔位421并能隨滑座41移動將軸承壓入至轉子轉軸的軸承安裝位上,作為優選的,所述滑座41通過直線滑軌機構40滑動設置于左頂針2和右頂針3之間,所述壓入軸承工裝件42上的孔位421與左頂針2、右頂針3對應并能夠供左頂針2或右頂針3穿過。
作為優選的,在本實施例中,所述左頂針2穿設在左軸承壓入裝置7的滑座41上,在左軸承壓入裝置7的滑座41上配置有無油滑套410,以減少左頂針2的滑動阻力,所述右頂針3穿設在右軸承壓入裝置8的滑座41上,能夠有效的保證壓入軸承工裝件42與左頂針2、右頂針3的同軸度,提高裝配的精度。
如圖所示,所述壓入驅動裝置包括壓入電機51,所述壓入電機51通過一絲桿傳動機構帶動滑座41移動,作為優選的,所述絲桿傳動機構包括設置于機架1上并與直線滑軌機構40同向的滾珠絲桿52及設置于滑座41底部與滾珠絲桿52配合的絲桿螺母53,所述壓入電機51固定于機架1下方,所述壓入電機51依次通過減速機54和皮帶輪傳動機構55連接至滾珠絲桿52并帶動滾珠絲桿52轉動,從而實現滑座41的移動,優選的,所述壓入電機51為一伺服電機,通過設置伺服電機扭矩保護,設定壓入軸承工裝件42的最大壓入壓力,實現壓力保護,當壓入壓力超過允許范圍時,控制臺將報警及停止伺服電機的工作,保護軸承不受損壞,本實用新型采用伺服電機驅動除能夠獲得精確的裝配尺寸外,還能設定超負荷報警,有效保證軸承安裝的準確性及保護軸承精度在安裝時不容易受到超壓破壞。
作為優選的,所述轉子支承機構6包括一與轉子外形對應的V型座及一支承底座60,所述V型座包括滑動設置于支承底座60上的第一斜口座61和第二斜口座62,所述第一斜口座61和第二斜口座62相對配置并形成V型結構,所述支承底座60上配置有能夠帶動第一斜口座61和第二斜口座62相對移動的V口調節驅動裝置,從而調整V型座的張開距離,使其能夠適用于各種型號的轉子,提高其通用性,作為優選的,在本實施例中,所述V口調節驅動裝置包括調節電機71,所述第一斜口座61和第二斜口座62上分別設置有互為反牙的絲桿裝置,兩組的絲桿裝置的絲桿連接并由調節電機71驅動,從而實現第一斜口座61和第二斜口座62的相對移動。
作為優選的,在本實施例中,所述支承底座60通過滑塊滑動設置于直線滑軌機構40上,從而方便調整轉子支承機構6的位置,方便裝入不同長度的轉子,使用更為的方便。
工作過程:1、放入工件,啟動機器;2. 左軸承壓入裝置7移動到待機位;3.驅動頂壓氣缸20使左頂針2伸出配合右頂針3固定轉子;4. 左軸承壓入裝置7和右軸承壓入裝置8同時前進壓入軸承;5.左頂針2后退;6. 左軸承壓入裝置7后退到待機位,右軸承壓入裝置8回到零點;7.取出工件。
本實用新型中,壓入軸承工裝件42與所需壓入軸承的內圈對應,可根據不同的軸承配置不同的壓入軸承工裝件42,轉子轉軸加工時通常會在軸端留有頂針孔,本實用新型利用轉軸原有的頂針孔,通過頂針機構精確定位轉子轉軸的位置然后再通過移動的壓入軸承工裝件42壓入軸承,無需人手的定位、固定轉子,軸承壓入精度高,且裝配效率高;并通過伺服電機驅動,實現壓入壓力保護,保護軸承不受損壞。
以上對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進行了具體說明,當然,本實用新型還可以采用與上述實施方式不同的形式,如在本實用新型中,所述的左頂針2和右頂針3可單獨的配置頂壓驅動裝置;軸承壓入裝置可以通過氣缸或液壓缸驅動,并通過溢流閥等壓力保護裝置實現軸承壓入時的壓力保護;轉子支承機構6可采用梯形、方形、三點支撐等方式實現轉子的支承。
熟悉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在不違背本發明精神的前提下所作的等同的變換或相應的改動,都應該屬于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