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屬于機械設備技術領域,涉及一種自動組裝機,特別是一種電機的轉子與軸承的自動組裝機。
背景技術:
電機轉子是電機中的旋轉部件。電機由轉子和定子兩部分組成,它是用來實現電能與機械能和機械能與電能的轉換裝置。
現有電機轉子軸承裝配一股采用手工或半自動化操作,即同向電機轉子裝配軸承過程中,需要通過手工或半自動化來完成。隨著人力成本的不斷攀升,這樣的加工過程不但費工費時,還存在產品質量不穩定、勞動強度大、生產效率低、加工成本高等缺陷和不足。因此,如何解決上述問題,是本領域技術人員亟需要研究的內容。
如中國專利文獻公開的一種電機轉子軸承的組裝裝置(申請號:201320890422.1),包括機架、轉子放置位及軸承送料機構;機架上設有工作臺;工作臺上沿左右方向設有平行設置的滑軌;轉子放置位設在一固定座上,固定座設置在所述滑軌的中部位置。
軸承送料機構為兩組,這兩組軸承送料機構對稱設置在所述滑軌的兩端;每組軸承送料機構均包括支座、豎直設置的送料架、與送料架垂直設置的送料管、連接送料架底部與送料管一端的送料彎道、壓緊機構及推料機構;送料管的另一端為出料口,支座的底部設有滑槽,滑槽與滑軌滑動配合;推料機構包括推送氣缸,推送氣缸的作用端作用在支座上,并驅動支座在滑軌上左右滑動。但該電機轉子軸承的組裝裝置的推送氣缸在將軸承推送至轉子上時,轉子與軸承容易產生偏移,使轉子與軸承的裝配較為不順暢。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針對現有的技術存在上述問題,提出了一種轉子與軸承裝配較為順暢的電機的轉子與軸承的自動組裝機。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可通過下列技術方案來實現:電機的轉子與軸承的自動組裝機,包括機架以及設置在機架上的工作臺,所述的工作臺上設有能夠用于放置轉子的定位座,所述的定位座的縱向兩側設有接料塊一以及接料塊二,所述的接料塊一與所述的接料塊二朝向定位座的一側均設有用于放置軸承的置納槽,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定位座的橫向兩側分別設有能夠輸送轉子的輸送鏈一以及輸送鏈二,所述的工作臺上設有位于所述的定位座上側的機械爪組件且所述的機械爪組件能夠相對工作臺往復升降運動和往復橫向平移,所述的工作臺上設有能夠帶動所述的接料塊一縱向平移并推動所述的定位座往所述的接料塊二移動的平移機構一,所述的工作臺與所述的定位座之間設有復位機構。
接料塊一與接料塊二的置納槽內放置有軸承。在組裝時,通過機械爪組件將輸送鏈一上的轉子夾持并放置在定位座上,此時轉子與兩個置納槽內的軸承同軸設置,通過平移機構一帶動接料塊一平移至定位座并同時推動接料塊一以及定位座至接料塊二的一側,將位于接料塊一與接料塊二的置納槽內的軸承推到轉子的兩端并推到位,實現兩個軸承與轉子的裝配,裝配好后,平移機構一帶動接料塊復位,復位機構帶動定位座復位,本電機的轉子與軸承的自動組裝機具有裝配較為順暢以及裝配較為準確的優點。
在上述的電機的轉子與軸承的自動組裝機中,所述的工作臺上縱向固連有導柱,所述的接料塊一與所述的定位座的側部均同 軸穿設有與導柱相匹配的導套,所述的導套套設在所述的導柱的外側。通過導柱與導套的配合使接料塊一與定位座的平移具有較好的導向效果,使軸承能夠準確的套進轉子的端部。
在上述的電機的轉子與軸承的自動組裝機中,所述的平移機構一為缸體固連在所述的工作臺上的氣缸一,所述的氣缸一的活塞桿與所述的接料塊一相固連。平移機構一采用氣缸一,具有結構簡單且裝配效率高的優點。作為另一種方式,平移機構一采用液壓缸。
在上述的電機的轉子與軸承的自動組裝機中,所述的復位機構為缸體固連在所述的工作臺或者所述的接料塊二上的氣缸二,所述的氣缸二的活塞桿與所述的定位座相固連。復位機構采用氣缸二,具有結構簡單且復位速度較快的優點。作為另一種方式,復位機構采用液壓缸。
在上述的電機的轉子與軸承的自動組裝機中,所述的接料塊一與所述的接料塊二的外側均設有軸承上料機構,所述的軸承上料機構包括導向座以及設置在所述的導向座外側的送料導軌,所述的導向座的上側設有推料桿,所述的推料桿的前端設有用于置納軸承的定位槽,所述的定位槽的槽口能夠與所述的送料導軌的出料口相正對,所述的工作臺上或者所述的導向座上設有氣缸三,所述的氣缸三能夠推動所述的推料桿平移至所述的推料桿的定位槽的出口與所述的置納槽的進口相正對。軸承沿著送料導軌的出料口進入到定位槽內,通過氣缸三推動推料桿平移至推料桿的定位槽的出口與置納槽的進口相正對,此時定位槽內的軸承進入到置納槽內,而后氣缸三帶動推料桿復位,使送料導軌的出料口與定位槽相正對,進行下一次的軸承的上料,具有送料較為穩定的優點。
在上述的電機的轉子與軸承的自動組裝機中,所述的導向座 的側部設有與所述的定位槽相連通的進料口,所述的氣缸三能夠帶動所述的推料桿平移使所述的進料口與所述的定位槽相正對。
在上述的電機的轉子與軸承的自動組裝機中,所述的推料桿的截面呈方形。推料桿的截面呈方形,使推料桿的平移具有較好的導向效果。
在上述的電機的轉子與軸承的自動組裝機中,所述的推料桿上固連有連接座,所述的氣缸三的活塞桿與所述的連接座螺紋相連。通過連接座使氣缸三的活塞桿與推料桿相固連,具有結構簡單且安裝較為方便的優點。
在上述的電機的轉子與軸承的自動組裝機中,所述的機械爪組件包括設置在機架上的平移臺以及能夠帶動平移臺往復橫向移動的平移氣缸,所述的平移臺上設有升降臺以及帶動升降臺往復升降的升降氣缸,所述的升降臺的下側固連有兩個橫向對稱設置的夾緊氣缸。通過平移氣缸帶動平移臺水平往復移動以及升降機構帶動升降臺往復升降運動,實現夾緊氣缸的水平往復移動以及往復升降運動,具有結構簡單且工作可靠的優點。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電機的轉子與軸承的自動組裝機具有以下優點:
1、通過平移機構一推動接料塊一以及定位座至接料塊二的一側,將位于接料塊一與接料塊二的置納槽內的軸承推到轉子的兩端并推到位,實現兩個軸承與轉子的裝配,具有裝配較為順暢以及裝配較為準確的優點;
2、通過導柱與導套的配合使接料塊一與定位座的平移具有較好的導向效果,使軸承能夠準確的套進轉子的端部;
3、通過氣缸三推動推料桿平移至推料桿的定位槽的槽口與置納槽的槽口相正對,此時定位槽內的軸承進入到置納槽內,具有送料較為穩定的優點。
附圖說明
圖1是本電機的轉子與軸承的自動組裝機的立體示意圖。
圖2是本電機的轉子與軸承的自動組裝機的主視示意圖。
圖3是本自動組裝機的軸承上料機構的立體示意圖。
圖中,1、機架;2、工作臺;3、定位座;4、接料塊一;5、接料塊二;6、置納槽;7、輸送鏈一;8、輸送鏈二;9、機械爪組件;9a、平移臺;9b、平移氣缸;9c、升降臺;9d、升降氣缸;9e、夾緊氣缸;10、平移機構一;10a、氣缸一;11、復位機構;11a、氣缸二;12、導柱;13、導套;14、軸承上料機構;14a、送料導軌;14b、導向座;14c、推料桿;14d、定位槽;14e、氣缸三;14f、連接座。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是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例并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作進一步的描述,但本實用新型并不限于這些實施例。
如圖1至3所示,電機的轉子與軸承的自動組裝機,包括機架1以及設置在機架1上的工作臺2,工作臺2上設有能夠用于放置轉子的定位座3,定位座3的縱向兩側設有接料塊一4以及接料塊二5,接料塊一4與接料塊二5朝向定位座3的一側均設有用于放置軸承的置納槽6,定位座3的橫向兩側分別設有能夠輸送轉子的輸送鏈一7以及輸送鏈二8,工作臺2上設有位于定位座3上側的機械爪組件9。
工作臺2上設有能夠帶動接料塊一4縱向平移并推動定位座3往接料塊二5移動的平移機構一10,平移機構一10為缸體固連在工作臺2上的氣缸一10a,氣缸一10a的活塞桿與所述的接料塊一4相固連。平移機構一10采用氣缸一10a,具有結構簡單且 裝配效率高的優點。作為另一種方式,平移機構一10采用液壓缸。
工作臺2與定位座3之間設有復位機構11,復位機構11為缸體固連在工作臺2或者接料塊二5上的氣缸二11a,氣缸二11a的活塞桿與定位座3相固連,具有結構簡單且復位速度較快的優點。作為另一種方式,復位機構11采用液壓缸。
工作臺2上橫向固連有導柱12,所述的接料塊一4與所述的定位座3的側部均同軸穿設有與導柱12相匹配的導套13,所述的導套13套設在所述的導柱12的外側,通過導柱12與導套13的配合使接料塊一4與定位座3的平移具有較好的導向效果,使軸承能夠準確的套進轉子的端部。
接料塊一4與接料塊二5的外側均設有軸承上料機構14,軸承上料機構14包括導向座14b以及設置在導向座14b外側的送料導軌14a,導向座14b的上側設有截面呈方形的推料桿14c,推料桿14c的前端設有用于置納軸承的定位槽14d,定位槽14d的出口能夠與送料導軌14a的出料口相正對,工作臺2上或者導向座14b上設有氣缸三14e,推料桿14c上固連有連接座14f,氣缸三14e的活塞桿與連接座14f螺紋相連。氣缸三14e能夠推動推料桿平移至推料桿的定位槽14d的出口與置納槽6的進口相正對。導向座14b的側部設有能夠與所述的定位槽14d相連通的進料口,氣缸三14e能夠帶動推料桿14c平移使進料口與定位槽14d相正對。
機械爪組件9包括設置在機架1上的平移臺9a以及能夠帶動平移臺9a往復橫向移動的平移氣缸9b,平移臺9a上設有升降臺9c以及帶動升降臺9c往復升降的升降氣缸9d,升降臺9c的下側固連有兩個橫向對稱設置的夾緊氣缸9e。
接料塊一4與接料塊二5的置納槽6內放置有軸承。在組裝時,通過平移氣缸9b帶動升降臺9c平移以及升降氣缸9d帶動升 降臺9c升降,通過其中一個夾緊氣缸9e將輸送鏈一7上的轉子夾持并放置在定位座3上。
同時軸承沿著對應的兩個送料導軌14a的出料口分別到對應的定位槽14d內,通過氣缸三14e推動推料桿平移至推料桿的定位槽14d的出口與置納槽6的進口相正對,此時對應的定位槽14d內的軸承進入分別到接料塊一4以及接料塊二5置納槽6內,此時轉子與上述兩個置納槽6內的軸承同軸設置。通過氣缸一10a帶動接料塊一4平移至定位座3并同時推動接料塊一4以及定位座3至接料塊二5的一側,將位于接料塊一4與接料塊二5的置納槽6內的軸承推到轉子的兩端并推到位,實現兩個軸承與轉子的裝配。
裝配好后,氣缸一10a帶動接料塊復位,氣缸帶動定位座3復位,后氣缸三14e帶動推料桿14c復位。而后通過平移氣缸9b帶動升降臺9c平移以及升降氣缸9d帶動升降臺9c升降,通過升降臺9c上的另一個夾緊氣缸9e位于定位座3上的兩端裝配有軸承的轉子輸送住輸送鏈二8上。本電機的轉子與軸承的自動組裝機具有裝配較為順暢以及裝配較為準確的優點。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僅是對本實用新型精神作舉例說明。本實用新型所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可以對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做各種各樣的修改或補充或采用類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會偏離本實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權利要求書所定義的范圍。
盡管本文較多地使用了機架1、工作臺2、定位座3、接料塊一4、接料塊二5、置納槽6、輸送鏈一7、輸送鏈二8、機械爪組件9、平移臺9a、平移氣缸9b、升降臺9c、升降氣缸9d、夾緊氣缸9e、平移機構一10、氣缸一10a、復位機構11、氣缸二11a、導柱12、導套13、軸承上料機構14、送料導軌14a、導向 座14b、推料桿14c、定位槽14d、氣缸三14e、連接座14f等術語,但并不排除使用其它術語的可能性。使用這些術語僅僅是為了更方便地描述和解釋本實用新型的本質;把它們解釋成任何一種附加的限制都是與本實用新型精神相違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