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電動汽車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新能源汽車電機。
背景技術:
隨著新能源汽車的發展,電動汽車或者是帶有電機驅動的混合動力車型越來越被消費者所接受。對于電動汽車中所用的電機,由于電機一般設置在汽車的前艙內。由于電動汽車所使用的電機型號是恒定的,電機的功率恒定,其轉子以及定子的軸長尺寸也是一定的,因此為適應將電機穩固的安裝在汽車前艙內,由于汽車所用的電機功率式恒定的,因此通過增加定子及轉子的軸向尺寸顯然是盲目的,為解決這一技術問題,現有技術選用安裝支架實施對電機的穩固安裝,通過加長安裝支架的長度來實現對電機的周向尺寸的加長,雖然可以適配不同的安裝尺寸需要,往往需要設計特定的支架以實現對電機的有效支撐,成本較高。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新能源汽車電機,可以在未增加定子鐵芯軸向尺寸的情況下,能夠滿足新能源汽車前艙的軸向安裝尺寸要求。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的技術方案是:
新能源汽車電機,包括機殼,機殼內設置有定子,定子內設置有轉軸,轉軸伸出機殼頭部,所述機殼的首尾兩端分別設置有端蓋,所述端蓋上安裝有連接蓋,所述連接蓋上設置有襯套,所述襯套沿著機殼的周向延伸布置且與連接蓋構成可拆卸式連接,所述襯套外套設有減震套。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具備的技術效果為:在上述電機的機殼兩端的端蓋上安裝連接蓋,在連接蓋上安裝襯套,通過改變襯套的軸向尺寸,從而增加或減小電機的軸向尺寸以適應汽車前艙的安裝位軸向尺寸,并且在襯套上設置減震套,利用減震套可顯著顯小電機運行時產生的噪音,提高汽車實際駕駛的舒適度,通過上述方式可有效減少電動汽車的實際成本。
附圖說明
圖1是新能源汽車電機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襯套的結構示意圖;
圖3是泵的結構示意圖;
圖4是轉子的結構示意圖;
圖5葉片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結合圖1至圖5,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地說明:
新能源汽車電機,包括機殼10,機殼10內設置有定子20,定子20內設置有轉軸30,轉軸30伸出機殼10頭部,所述機殼10的首尾兩端分別設置有端蓋90,所述端蓋90上安裝有連接蓋50,所述連接蓋50上設置有襯套60,所述襯套60沿著機殼10的周向延伸布置且與連接蓋50構成可拆卸式連接,所述襯套60外套設有減震套70;
結合圖1所示,殼10兩端的端蓋90上安裝連接蓋50,在連接蓋50上安裝襯套60,通過改變襯套60的軸向尺寸,從而增加或減小電機的軸向尺寸以適應汽車前艙的安裝位軸向尺寸,并且在襯套60上設置減震套70,利用減震套70可顯著顯小電機運行時產生的噪音,提高汽車實際駕駛的舒適度,通過上述方式可有效減少電動汽車的實際成本。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優選方案,所述連接蓋50整體呈臺階狀,連接蓋50的大徑段51固定在端蓋90上,所述襯套60套設在連接蓋50的小徑段52上,所述襯套60的軸向尺寸大于連接蓋50的小徑段52的軸向尺寸;
結合圖1所示,0的軸向長度大于小徑段52的軸向長度,也就是說襯套60懸伸在端蓋50的外部,相當于是端蓋50向外延伸一端距離,達到增加電機軸向尺寸的目的,從而滿足裝配要求。
進一步地,為實現對減震套70的穩定安裝,所述襯套60設置有延伸段61,所述減震套70套設在延伸段61上。
結合圖3所示,置有第一冷卻通道31,所述第一卻通道31沿著轉軸30的長度方向設置,所述機殼10設置有第二冷卻通道11,所述第二冷卻通道11沿著機殼10的周向及軸向環繞設置,所述轉軸30伸出機殼10的尾端設有泵40,所述泵40的出口通過管路分別與第一卻通道31及第二冷卻通道11連通,所述第一卻通道31及第二冷卻通道11的出口通過管路與冷卻劑存儲箱80,所述冷卻劑存儲箱80管路與泵40的入口連通;
由于電機再運轉會產生大量的熱量,由于汽車的前艙內的空間有限,為實施對電機的有效降溫,通過利用泵40將冷卻劑存儲箱80一卻通道31及第二冷卻通道11連接,從而實現對電機的外殼10、定子20、轉子以及轉軸30的持續快速降溫。
所述泵40包括設置在機殼10上的泵殼41,所述泵殼41內偏心設置有轉子42,所述轉子42整體呈柱狀結構,位于轉子42的柱身上開設有安裝槽421,所述安裝槽421的槽長方向沿著轉子42的長度方向貫穿設置,所述安裝槽421沿著轉子42的周向方向間隔設置有多個,所述安裝槽421內設置有葉片43,所述葉片43呈條板狀結構且插置在安裝槽421內,所述安裝槽421的槽寬大于葉片43的厚度;
上述的轉軸30伸出機殼10的尾端與轉子42連接,從而連動轉子42位于泵殼41內高速運轉,從而形成抽真空作用,將冷卻劑存儲箱80內的冷卻劑抽吸中泵殼41內,并且通過泵殼41將冷卻劑導出至機殼10內和轉軸30內。
具體地,槽421沿著轉子42的周向方向呈旋射狀結構布置,安裝槽421的槽底設置有腔室422,所述腔室422的寬度大于安裝槽421的槽寬,葉片43的一端設置有鉤頭431,所述鉤頭431位于安裝槽421內,葉片43板面穿過安裝槽421且伸出轉子42的外柱面。
所述機殼10包括內套12和外殼13,所述內套12的外壁設置設置有螺旋槽,所述內套12插置在外殼13中,所述螺旋槽與外殼13構成第二冷卻通道11。
所述冷卻劑存儲箱50設置在外殼13的外壁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