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自動開關車燈控制裝置的制作方法
專利說明
一、技術領域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車輛車燈開關控制裝置,尤其涉及能根據環境光的強弱程度,分別自動開關車的行車燈(面板燈)及大燈的自動開關車燈控制裝置。
二背景技術:
目前對于絕大多數車輛的行車燈及大燈的控制均采用手動,白天,在通過隧道時,會手動開關行車燈或大燈,給駕駛帶來不便,尤其是在高速路上,更是不便,影響行使安全;還有在山路中,轉彎后就是隧道,行使極為不便;有時停車后忘關車大燈而導致電瓶電被放完,給車輛的啟動帶來不便;在晚上,環境光線暗或亮到一定程度需司機手動開關大燈、行車燈等,給司機帶來不便。雖然目前有很多相關車燈自動控制方面的產品,但很多由于其實用不強、調式復雜、安裝麻煩等原因,在實際中未能得到廣泛的應用。
三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為了有效增強行使安全和行使方便,有效解決晚間和過隧道時開關車的大燈和行車燈、有效地避免車后忘關車大燈而導致電瓶電被放完等帶來的不便和簡化安裝、調試、有效增強實用性,提供一種能根據環境光強啟動的自動開關車燈控制裝置。
本實用新型采用了如下的技術方案一種自動開關車燈控制裝置,其特征是包括有光敏傳感電路和開關車燈控制電路,開關車燈控制電路設有電阻分壓單元行車燈及面板燈控制單元、大燈控制單元,光敏傳感電路設于駕駛盤左前側,其輸出端與開關車燈控制電路中的電阻分壓單元的輸入端連接,電阻分壓單元的輸出端分別與行車燈及面板燈控制單元和大燈控制單元的輸入端連接,行車燈及面板燈控制單元的輸出端與外設的行車燈及面板燈開關并聯連接,大燈控制單元的輸出端與外設的大燈開關并聯連接。
由于本實用新型中的光敏傳感電路安裝在駕駛盤左前側,其中光敏元件感應的是汽車環境光線,將周圍光的強弱轉換為電壓信號輸出,其輸出電壓信號經電阻分壓單元輸出一大一小的電壓,大的電壓用于控制行車燈及面板燈控制單元,小的電壓用于控制大燈控制單元,從而實現自動開關車燈的目的,而且本實用新型的工作電壓是通過汽車鎖控電源供電。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1、在白天,汽車進出隧道或車庫時,本實用新型能自動開關汽車大燈和行車燈及面板燈,無需手動,有效減小司機的操作負擔,使行車更安全。
2、從白天到晚上,或從晚上到白天,能自動補光,也就是,當汽車環境光線暗到或亮到一定程度,能自動開關小燈及面板燈;汽車環境光線進一步暗到或亮到一定程度,能自動開關汽車大燈。
3、因自鎖開關的加入,司機可以隨時關閉和開啟該控制裝置,給使用帶來極大方便,比如晚上或車停在較暗處等人或辦事等,而又沒必要將發動機熄火時,就可方便的使用它。
4、因整個裝置的供電是通過汽車鎖控電源供電,因而一旦車鑰匙被拔出就會斷開本實用新型的電源而使繼電器斷開,從而完全避免了汽車電瓶電被放完的后果。
5、本實用新型的接入對于車燈的原控制電路無任何影響,隨時可以通過關閉本實用新型,恢復原車燈的控制或操作方式。
6、因為本實用新型引入調試指示,使其安裝、調試簡單快捷。
7、本實用新型電路結構簡單,可靠性高,穩定性好。
四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原理框圖;圖2是本實用新型的電路原理圖。
五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參照附圖說明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如圖1所示,一種自動開關車燈控制裝置,其特征是包括有光敏傳感電路1和開關車燈控制電路2,開關車燈控制電路2設有電阻分壓單元3行車燈及面板燈控制單元4、大燈控制單元5,光敏傳感電路1設于駕駛盤左前側,其輸出端與開關車燈控制電路2中的電阻分壓單元3的輸入端連接,電阻分壓單元3的輸出端分別與行車燈及面板燈控制單元4和大燈控制單元5的輸入端連接,行車燈及面板燈控制單元4的輸出端與外設的行車燈及面板燈開關K1并聯連接,大燈控制單元5的輸出端與外設的大燈開關K2并聯連接。其工作電壓通過汽車鎖控電源供電。
在圖1所提供的實施例中,行車燈及面板燈控制單元4,包括有比較及延時電路4-1和驅動器4-2,比較及延時電路4-1的輸入端與電阻分壓單元3輸出端連接,比較及延時電路4-1的輸出端與驅動器4-2的輸入端連接,驅動器4-2的輸出端與外設的行車燈及面板燈開關K1并聯連接。大燈控制單元5包括有比較及延時電路5-1和驅動器5-2,比較及延時電路5-1的輸入端與電阻分壓單元3輸出端連接,比較及延時電路5-1的輸出端與驅動器5-2的輸入端連接,驅動器5-2的輸出端與外設的大燈開關K2并聯連接。
在圖1、圖2所示的實施方案中,光敏傳感電路1由光敏電阻RS、三極管T1、可調電阻RW1、電阻R1、限流電阻R2、電容C1、發光二極管run、自鎖開關sw組成,輸出端三極管T1的發射極與開關車燈控制電路2中的電阻分壓單元3的輸入端,可調電阻RW2的一端連接,光敏電阻RS的一端與三極管T1的基極連接,光敏電阻RS的另一端接地。電阻分壓單元3由可調電阻RW2和電容C3組成,可調電阻RW2的一端分別與光敏傳感電路1的輸出端三極管T1的發射極和行車燈及面板燈控制單元4中的比較及延時電路4-1第一反向器G1的輸入端連接,可調電阻RW2的另一端接地,可調電阻RW2的調節端分別與電容C3的一端和大燈控制單元5中的比較及延時電路5-1第四反向器G4的輸入端連接,電容C3的另一端接地。行車燈及面板燈控制單元4的比較及延時電路4-1由第一、第二、第三反向器G1、G2、G3、二極管D2、電阻R5、R6、電容C4組成,第一反向器G1的輸入端與電阻分壓單元3中的可調電阻RW2和光敏傳感電路1中三極管T1的發射極的共接端連接,第三反向器G3的輸出端與驅動器4-2的輸入端電阻R7連接。行車燈及面板燈控制單元4的驅動器4-2由電阻R7、三極管T3、繼電器J1、二極管D3組成,輸入端的電阻R7與比較及延時電路4-1中的第三反向器G3的輸出端連接,三極管T3的集電極接地,繼電器J1的常開觸點J1-2、J1-3與外設的行車燈及面板燈開關K1的兩端連接。大燈控制單元5的比較及延時電路5-1由第四、第五、第六反向器G4、G5、G6、二極管D4、電阻R10、R11、電容C5組成,第四反向器G4的輸入端與電阻分壓單元3中的可調電阻RW2的調節端連接,第六反向器G6的輸出端與驅動器5-2的輸入端電阻R12連接。大燈控制單元5的驅動器5-2由三極管T5、二極管D5、電阻R12、繼電器J2組成,輸入端電阻R12與比較及延時電路5-1中的第六反向器G6的輸出端連接,三極管T5的集電極接地,繼電器J2的常開觸點J2-2、J2-3與外設的大燈開關K2的兩端連接。行車燈及面板燈控制單元4和大燈控制單元5中還分別設有由三極管T2、T4發光二極管DS、DL電阻R3、R4、R8、R9組成的行車燈及面板燈調試指示電路和大燈調試指示電路,行車燈及面板燈調試指示電路中的輸入端電阻R3與第一反向器G1的輸出端連接,大燈調試指示電路中的輸入端電阻R8與第四反向器G4的輸出端連接。
由于本實用新型中的光敏傳感電路安裝在駕駛盤左前側,其中光敏電阻感應的是汽車環境光線,光敏電阻的阻值隨光的增強而減小,當光線逐漸變暗時,光敏電阻RS的阻值也隨著增加,與可調電阻RW1分得的電壓同樣會逐漸增加,再經三極管T1電壓跟隨后的電壓也增加,輸入到電阻分壓單元中的可調電阻RW2上的電壓增加,當光線暗到一定程度,可調電阻RW2兩端的電壓高于電源的半電壓時,反向器G1的輸出由邏輯1即高電平變為邏輯0即低電平,此時G1輸出的低電壓一方面送給反相器G2,使其輸出高電平,另外一方面通過電阻R3使得三極管T2飽和導通,行車燈及面板調試指示燈發光二極管DS亮,指示行車燈及面板燈亮,G2輸出的高電平通過二極管D2和限流電阻R5對電容C4充電,很快C4電壓高于電源的半電壓,經反相器G3后輸出低電平,經驅動器中的電阻R7使三極管T3飽和導通,繼電器J1中的線圈通電,常開觸點J1-2和J1-3閉合,接通行車燈及面板燈回路,從而使相應的燈亮;當光線進一步暗到一定程度時,從三極管T1的輸出電壓進一步增加,反向器G1的輸出狀態不會再發生改變,因此繼電器J1的開關狀態也不會發生改變,但經可調電阻RW2調節端輸出會大于電源的半電壓,輸入到反相器G4,使G4輸出低電平,同理會使三極管T4飽和導通,汽車大燈指示發光二極管DL亮,反相器G5輸出高電平,通過二極管D4、電阻R10對電容C5充電,很快使反相器G6輸出低電平,使三極管T5飽和導通,繼電器J2吸合,J2常開觸點J2-2和J2-3接通,從而接通大燈回路,大燈亮。若光線再暗,三極管T1輸出的電壓也會增加,但反相器G1、G4的輸出狀態不會改變,因為輸出始終是超過電源的半電壓,因而繼電器的各觸點的接觸狀態也不會改變,從而大燈、行車燈和面板燈均亮。相反,當光線逐漸變亮時,光敏電阻RS的阻值隨著減小,與可調電阻RW1的分得的電壓同樣會逐漸減小,再經三極管T1電壓跟隨后的電壓也減小,輸入到電阻分壓單元中的可調電阻RW2上的電壓減小,當光線亮到一定程度,從可調電阻RW2調節端輸出會小于電源的半電壓,使反向器G4的輸出由邏輯0即低電平變為邏輯1即高電平,此時G4輸出的高電壓一方面送給反相器G5,使其輸出低電平,另外一方面通過電阻R8使三極管T4截止,大燈調試指示燈發光二極管DL熄滅,指示大燈將熄滅,G5輸出低電平,二極管D4截止,電容C5通過電阻R11電,經過約20秒鐘,電容C5電壓低于電源的半電壓,經反相器G6后輸出高電平,經驅動器中的R12使三極管T5截止,繼電器J2中的線圈斷電,常開觸點J2-2和J2-3釋放,從而斷開汽車大燈回路,大燈熄滅;當光線進一步亮到一定程度時,從三極管T1的輸出電壓進一步減小到低于電源的半電壓,輸入到反相器G1,使G1輸出高電平,同理會使三極管T2截止,行車燈及面板燈調試指示燈發光二極管DS熄滅,反相器G2輸出低電平,二極管D2截止,電容C4通過電阻R6放電,經過約20秒鐘,電容C4的兩端電壓低于電源的半電壓,使反相器G3輸出高電平,從而使三極管T3截止,繼電器J1的常開觸點J1-2和J1-3釋放,從而斷開行車燈及面板燈回路,使其熄滅。當光敏傳感電路中的自鎖開關SW接通時,光敏電阻R2和工作狀態指示燈發光二極管run被斷開,從而不亮,相反則亮。二極管D1和電容C2主要是防止電源接反和電壓波動太大對電路的影響。電容C1,C3用于濾出高頻干擾。顯然,當光線變暗時,本實用新型將自動先開行車燈和面板燈,再開大燈;相反,當光線變亮時,本實用新型經內部延時后自動先熄滅汽車大燈,再熄滅行車燈和面板燈。對于光線突然變得較暗如過隧道、進入車庫等,該實用新型會自動同時開啟大燈和行車燈及面板燈;對于光線突然變得較亮如出隧道、出車庫等,該實用新型會經內部延時后自動關閉大燈和行車燈及面板燈。
在安裝調試時,需要對可調電阻RW1和RW2進行適當的調整,首先將車置于剛好開行車燈和面板燈的光線環境中,調整RW1,使開行車燈及面板燈指示燈發光二極管DS剛好由不亮到亮的轉變即可,實際中調節是反復的。因為本實用新型中延時元件C4、R6、D2、R5的作用,當反相器G2的輸出由高電平變化為低電平時,反相器G3的輸出不會馬上變為高電平,需要約20秒鐘后才會變為高電平,也就是根據行車燈和面板燈的亮和不亮進行調節,每改變1次可調電阻RW1的位置需等約20秒鐘或更多時間,調節非常不便,且費時,本實用新型由于設有行車燈及面板燈調試指示電路,調試時只需看指示燈發光二極管DS亮和不亮就行,其指示的就是開行車燈和面板燈的狀態或延時后的狀態。將RW1調好之后將車置于剛需開大燈的環境光中,調整可調電阻RW2,由于設有大燈調試指示電路,同理不必通過大燈的亮和不亮來調節,只看大燈指示燈發光二極管DL剛好由不亮到亮就行,這樣該實用新型調節非常簡單、方便。
權利要求1.一種自動開關車燈控制裝置,其特征是包括有光敏傳感電路(1)和開關車燈控制電路(2),開關車燈控制電路(2)設有電阻分壓單元(3)行車燈及面板燈控制單元(4)、大燈控制單元(5),光敏傳感電路(1)設于駕駛盤左前側,其輸出端與開關車燈控制電路(2)中的電阻分壓單元(3)的輸入端連接,電阻分壓單元(3)的輸出端分別與行車燈及面板燈控制單元(4)和大燈控制單元(5)的輸入端連接,行車燈及面板燈控制單元(4)的輸出端與外設的行車燈及面板燈開關(K1)并聯連接,大燈控制單元(5)的輸出端與外設的大燈開關(K2)并聯連接。
2.按權利要求1所述的自動開關車燈控制裝置,其特征是前述的行車燈及面板燈控制單元(4),包括有比較及延時電路(4-1)和驅動器(4-2),比較及延時電路(4-1)的輸入端與電阻分壓單元(3)輸出端連接,比較及延時電路(4-1)的輸出端與驅動器(4-2)的輸入端連接,驅動器(4-2)的輸出端與外設的行車燈及面板燈開關(K1)并聯連接。
3.按權利要求1所述的自動開關車燈控制裝置,其特征是前述的大燈控制單元(5)包括有比較及延時電路(5-1)和驅動器(5-2),比較及延時電路(5-1)的輸入端與電阻分壓單元(3)輸出端連接,比較及延時電路(5-1)的輸出端與驅動器(5-2)的輸入端連接,驅動器(5-2)的輸出端與外設的大燈開關(K2)并聯連接。
4.按權利要求1所述的自動開關車燈控制裝置,其特征是前述的光敏傳感電路(1)由光敏電阻(RS)、三極管(T1)、可調電阻(RW1)、電阻(R1)、限流電阻(R2)、電容(C1)、發光二極管(run)、自鎖開關(sw)組成,輸出端三極管(T1)的發射極與開關車燈控制電路(2)中的電阻分壓單元(3)的輸入端,可調電阻(RW2)的一端連接,光敏電阻(RS)的一端與三極管(T1)的基極連接,光敏電阻(RS)的另一端接地。
5.按權利要求1所述的自動開關車燈控制裝置,其特征是前述的電阻分壓單元(3)由可調電阻(RW2)和電容(C3)組成,可調電阻(RW2)的一端分別與光敏傳感電路(1)的輸出端三極管(T1)的發射極和行車燈及面板燈控制單元(4)中的比較及延時電路(4-1)第一反向器(G1)的輸入端連接,可調電阻(RW2)的另一端接地,可調電阻(RW2)的調節端分別與電容(C3)的一端和大燈控制單元(5)中的比較及延時電路(5-1)第四反向器(G4)的輸入端連接,電容(C3)的另一端接地。
6.按權利要求2所述的自動開關車燈控制裝置,其特征是前述的行車燈及面板燈控制單元(4)的比較及延時電路(4-1)由第一、第二、第三反向器(G1、G2、G3)、二極管(D2)、電阻(R5、R6)、電容(C4)組成,第一反向器(G1)的輸入端與電阻分壓單元(3)中的可調電阻(RW2)和光敏傳感電路(1)中三極管(T1)的發射極的共接端連接,第三反向器(G3)的輸出端與驅動器(4-2)的輸入端電阻(R7)連接。
7.按權利要求2所述的自動開關車燈控制裝置,其特征是前述的行車燈及面板燈控制單元(4)的驅動器(4-2)由電阻(R7)、三極管(T3)、繼電器(J1)、二極管(D3)組成,輸入端的電阻(R7)與比較及延時電路(4-1)中的第三反向器(G3)的輸出端連接,三極管(T3)的集電極接地,繼電器(J1)的常開觸點(J1-2、J1-3)與外設的行車燈及面板燈開關(K1)的兩端連接。
8.按權利要求3所述的自動開關車燈控制裝置,其特征是前述大燈控制單元(5)的比較及延時電路(5-1)由第四、第五、第六反向器(G4、G5、G6)、二極管(D4)、電阻(R10、R11)、電容(C5)組成,第四反向器(G4)的輸入端與電阻分壓單元(3)中的可調電阻(RW2)的調節端連接,第六反向器(G6)的輸出端與驅動器(5-2)的輸入端電阻(R12)連接。
9.按權利要求3所述的自動開關車燈控制裝置,其特征是前述大燈控制單元(5)的驅動器(5-2)由三極管(T5)、二極管(D5)、電阻(R12)、繼電器(J2)組成,輸入端電阻(R12)與比較及延時電路(5-1)中的第六反向器(G6)的輸出端連接,三極管(T5)的集電極接地,繼電器(J2)的常開觸點(J2-2、J2-3)與外設的大燈開關(K2)的兩端連接。
10.按權利要求1所述的自動開關車燈控制裝置,其特征是前述的行車燈及面板燈控制單元(4)和大燈控制單元(5)中還分別設有由三極管(T2、T4)發光二極管(DS、DL)電阻(R3、R4、R8、R9)組成的行車燈及面板燈調試指示電路和大燈調試指示電路,行車燈及面板燈調試指示電路中的輸入端電阻(R3)與第一反向器(G1)的輸出端連接,大燈調試指示電路中的輸入端電阻(R8)與第四反向器(G4)的輸出端連接。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自動開關車燈控制裝置,其特征是包括有光敏傳感電路和開關車燈控制電路,開關車燈控制電路設有電阻分壓單元行車燈及面板燈控制單元、大燈控制單元,光敏傳感電路設于駕駛盤左前側,其輸出端與開關車燈控制電路中的電阻分壓單元的輸入端連接,電阻分壓單元的輸出端分別與行車燈及面板燈控制單元和大燈控制單元的輸入端連接,行車燈及面板燈控制單元的輸出端與外設的行車燈及面板燈開關并聯連接,大燈控制單元的輸出端與外設的大燈開關并聯連接。本實用新型環境光暗或亮到一定程度時會自動開關行車燈及面板、大燈,在通過隧道和進入停車庫時,會自動開啟大燈、增加光照度,安裝調試快捷、性能可靠、穩定性好,能有效增強行車安全。
文檔編號H05B37/02GK2899380SQ20062011029
公開日2007年5月9日 申請日期2006年4月6日 優先權日2006年4月6日
發明者劉亞濤, 陳龍聰, 劉亞波, 李婕 申請人:劉亞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