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金針菇菌渣栽培草菇的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涉及食用菌生產【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利用金針菇菌渣栽培草菇的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驟:金針菇菌渣發酵—培養料入棚—草菇播種—養菌期管理—出菇管理—采收。本發明的特點是:1、本發明實現了金針菇菌渣的高效再次利用,減少了菌渣堆放造成的環境污染。2、本發明增加了草菇栽培原料的種類,大大降低了生產成本。
【專利說明】 利用金針菇菌渣栽培草菇的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食用菌生產【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利用金針菇菌渣栽培草菇的方法。
【背景技術】
[0002]草菇是熱帶、亞熱帶著名的食用菌,草菇屬于傘菌目,光柄菌科,草菇屬,在我國南方分布廣泛。草菇肉質細膩脆嫩,味鮮美,含有豐富的蛋白質,幼嫩草菇菌蓋的蛋白質含量搞到15mg/g鮮重;氨基酸多達17種,其中人體必需的8種氨基酸都比較豐富。草菇還有藥用價值,其性寒,味甘,能消食祛熱,民間具有促進產婦乳汁分泌,增進身體健康的作用。其豐富的維生素C可增強機體的免疫能力,防止壞血病等。
[0003]草菇的栽培主要以稻草、麥草、廢棉、棉殼等為主要原料,隨著人工成本及原料成本的不斷攀升,這些原料的價格都有大幅度的上升,從而提高了種菇成本。但在另一方面,目前工廠化生產金針菇迅猛發展,日產10-80噸的工廠如雨后春筍,一座這樣的工廠每天產出的菌渣量為12-92噸,如此大量的菌渣目前主要是用作燃料、肥料和飼料,其附加值并不高,浪費現象嚴重。
【發明內容】
[0004]本發明的目的是為了克服現有草菇原料成本高的缺陷,發明一種利用金針菇菌渣栽培草菇的方法,實現金針菇菌渣的高效再利用,節約了原料成本。
[0005]本發明的目的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來實現的:所述利用金針菇菌渣栽培草菇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步驟一:金針菇菌渣發酵
1).調整PH和水分:取新鮮無霉變金針菇菌渣,添加5%左右的石灰,使PH為7-8,澆水使菌渣充分吸收,含水量在65%左右,攪拌均勻;
2).堆積發酵:發酵場地應選擇在向陽、排水好的地方,先在地面放兩根直徑1cm左右的竹竿,相距30-40cm,然后在竹竿上面放料,堆成高lm、寬Im的條形堆,使兩竹竿埋在條形堆底部中央的位置,在條形堆頂部對著下面竹竿的位置,沿著條形堆的長度方向每隔0.5m用直徑4-5cm的木棍打孔至竹竿處,然后拔出下面的兩根竹竿,便于上下通氣,利于發酵;
3).翻堆:當料溫上升到60°C開始計時,維持24小時,進行第一次翻堆,也就是翻動上述的條形堆,翻堆時要上下里外均勻翻動,然后再按上述的方式堆積發酵,在料溫再次上升到60°C開始計時,再維持24小時,進行第二次翻堆,就成為發酵好的培養料,培養料呈紅褐色或者黑褐色,有白色菌絲,手感蓬松,有發酵香味,無霉敗及氨臭味;
步驟二:培養料入棚
采用棚內地面作畦,畦床寬1.2米。畦床準備好后用大水漫灌,等水滲下,在畦面上撒一層生石灰粉,生石灰粉用量控制在每平米30-50克,即可將培養料入棚,蓋滿畦床,使料高為 30_50cm ; 步驟三:草菇播種
播種前控制培養料溫度為30-35°C,PH=7.5-8。菌種用量為每平方米I千克,采用條播方式,按10?12厘米的行距,先挖一條淺溝,然后撒入菌種,用挖淺溝時的培養料蓋好菌種并壓平;
步驟四:養菌期管理
此階段料溫控制在30-35°C,料溫過高時需要在料面打孔,并采取棚內灌水、早晚通氣的措施來降溫,棚內不要有直射光,保持每天通風換氣;
步驟五:出菇管理
播種6-10天后,即出現報信菇,這時噴出菇水,將料的含水量補充到65%-70%即可,次此階段棚溫30-35°C,料溫28-32°C,空氣濕度在90%左右,保持棚內空氣新鮮,大約經過8-10天,即可現蕾;
步驟六:采收
正常情況下,從現蕾到采收需3-4天時間,當菇蕾發育成表面光滑、飽滿、上部顏色較深、四周顏色較淺、菌膜尚未破裂但即將破裂的菌蛋時及時采收,一般一天需要采收3-5次。
[0006]本發明的積極效果如下:
1.本發明實現了金針菇菌渣的高效再次利用,減少了菌渣堆放造成的環境污染。
[0007]2.本發明增加了草菇栽培原料的種類,大大降低了生產成本。
【具體實施方式】
[0008]所述利用金針菇菌渣栽培草菇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步驟一:金針菇菌渣發酵
1).調整PH和水分:取新鮮無霉變金針菇菌渣,添加5%左右的石灰,使PH為8,澆水使菌渣充分吸收,含水量在65%左右,攪拌均勻;
2).堆積發酵:發酵場地應選擇在向陽、排水好的地方,先在地面放兩根直徑1cm左右的竹竿,相距30-40cm,然后在竹竿上面放料,堆成高lm、寬Im的條形堆,使兩竹竿埋在條形堆底部中央的位置,在條形堆頂部對著下面竹竿的位置,沿著條形堆的長度方向每隔0.5m用直徑4-5cm的木棍打孔至竹竿處,然后拔出下面的兩根竹竿,便于上下通氣,利于發酵;
3).翻堆:當料溫上升到60°C開始計時,維持24小時,進行第一次翻堆,也就是翻動上述的條形堆,翻堆時要上下里外均勻翻動,然后再按上述的方式堆積發酵,在料溫再次上升到60°C開始計時,再維持24小時,進行第二次翻堆,就成為發酵好的培養料,培養料呈紅褐色或者黑褐色,有白色菌絲,手感蓬松,有發酵香味,無霉敗及氨臭味;
步驟二:培養料入棚
采用棚內地面作畦,畦床寬1.2米。畦床準備好后用大水漫灌,等水滲下,在畦面上撒一層生石灰粉,生石灰粉用量控制在每平米40克,即可將培養料入棚,蓋滿畦床,使料高為 40cm ;
步驟三:草菇播種
播種前控制培養料溫度為30-35°C,PH為7.5-8,菌種用量為每平方米I千克,采用條播方式,按10?12厘米的行距,先挖一條淺溝,然后撒入菌種,用挖淺溝時的培養料蓋好菌種并壓平;
步驟四:養菌期管理
此階段料溫控制在30-35°C,料溫過高時需要在料面打孔,并采取棚內灌水、早晚通氣的措施來降溫,棚內不要有直射光,保持每天通風換氣;
步驟五:出菇管理
播種6-10天后,即出現報信菇,這時噴出菇水,將料的含水量補充到65%-70%即可,此階段棚溫30-35°C,料溫28-32°C,空氣濕度在90%左右,保持棚內空氣新鮮,大約經過8_10天,即可現蕾;
步驟六:采收
正常情況下,從現蕾到采收需3-4天時間,當菇蕾發育成表面光滑、飽滿、上部顏色較深、四周顏色較淺、菌膜尚未破裂但即將破裂的菌蛋時及時采收,一般一天需要采收3-5次。
【權利要求】
1.一種利用金針菇菌渣栽培草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以下步驟: 步驟一:金針菇菌渣發酵 1).調整PH和水分:取新鮮無霉變金針菇菌渣,添加5%左右的石灰,使PH為7-8,澆水使菌渣充分吸收,含水量在65%左右,攪拌均勻; 2).堆積發酵:發酵場地應選擇在向陽、排水好的地方,先在地面放兩根直徑1cm左右的竹竿,相距30-40cm,然后在竹竿上面放料,堆成高lm、寬Im的條形堆,使兩竹竿埋在條形堆底部中央的位置,在條形堆頂部對著下面竹竿的位置,沿著條形堆的長度方向每隔0.5m用直徑4-5cm的木棍打孔至竹竿處,然后拔出下面的兩根竹竿,便于上下通氣,利于發酵; 3).翻堆:當料溫上升到60°C開始計時,維持24小時,進行第一次翻堆,也就是翻動上述的條形堆,翻堆時要上下里外均勻翻動,然后再按上述的方式堆積發酵,在料溫再次上升到60°C開始計時,再維持24小時,進行第二次翻堆,就成為發酵好的培養料,培養料呈紅褐色或者黑褐色,有白色菌絲,手感蓬松,有發酵香味,無霉敗及氨臭味; 步驟二:培養料入棚 采用棚內地面作畦,畦床寬1.2米; 畦床準備好后用大水漫灌,等水滲下,在畦面上撒一層生石灰粉,生石灰粉用量控制在每平米? 30-50克,即可將培養料入棚,蓋滿畦床,使料高為30-50cm ; 步驟三:草菇播種 播種前控制培養料溫度為30-35°C,PH為7.5-8 ; 菌種用量為每平方米I千克,采用條播方式,按10?12厘米的行距,先挖一條淺溝,然后撒入菌種,用挖淺溝時的培養料蓋好菌種并壓平; 步驟四:養菌期管理 此階段料溫控制在30-35°C,料溫過高時需要在料面打孔,并采取棚內灌水、早晚通氣的措施來降溫,棚內不要有直射光,保持每天通風換氣; 步驟五:出菇管理 播種6-10天后,即出現報信菇,這時噴出菇水,將料的含水量補充到65%-70%即可,此階段棚溫30-35°C,料溫28-32°C,空氣濕度在90%左右,保持棚內空氣新鮮,大約經過8_10天,即可現蕾; 步驟六:采收 正常情況下,從現蕾到采收需3-4天時間,當菇蕾發育成表面光滑、飽滿、上部顏色較深、四周顏色較淺、菌膜尚未破裂但即將破裂的菌蛋時及時采收,一般一天需要采收3-5次。
【文檔編號】C05G3/00GK104365372SQ201410151129
【公開日】2015年2月25日 申請日期:2014年4月16日 優先權日:2014年4月16日
【發明者】陳珠涼, 劉啟燕, 曾麗平 申請人:如意情集團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