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電子煙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霧化組件。
背景技術:
現有技術所提供的霧化組件用于與電池組件組合以形成電子煙,且所述霧化組件能夠在所述電池組件供電的情況下,霧化煙油以形成煙霧。
現有的霧化組件通常包括儲油套,霧化芯組件,位于所述儲油套和所述霧化芯組件之間的,用于存儲煙油的儲油腔,所述霧化芯組件包括玻纖線,以及纏繞設置在所述玻纖線上的電熱絲,所述玻纖線兩端插設在所述儲油腔內,以使所述儲油腔內的煙油能夠經由所述玻纖線傳導給所述電熱絲,以使所述電熱絲在電池組件供電的情況下霧化煙油以形成煙霧,煙霧能夠沿通氣管的導向傳送至吸嘴組件,以使用戶通過所述吸嘴組件抽吸煙霧。
當安裝有霧化組件的電子煙處于不使用的狀態或處于運輸狀態時,因所述玻纖線直接與所述儲油腔內的煙油接觸,則在電子煙處于晃動的情況下,位于所述儲油腔內的煙油極容易滲入到所述霧化芯組件內部的所述通氣管內,則用戶在使用電子煙時,就會吸食到煙油。而且電子煙在存放以及在運輸的過程中,會因為氣壓,溫度的變化,導致位于所述儲油腔內的煙油出現泄漏的現象,從而降低了電子煙的使用壽命。而且現有技術所提供的電子煙存在誤操作的可能,容易誤觸發所述電熱絲工作,從而帶來了煙油以及電量的不必要的浪費,更重要的是,容易使得兒童玩耍時可能會誤吸電子煙從而吸食到煙霧,造成了安全隱患。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針對現有技術中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種能夠防止煙油泄露及兒童誤吸的霧化組件。
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霧化組件,用于與電池組件組合形成電子煙,可 選地,所述霧化組件包括用于存儲煙油的儲油組件、用于霧化所述儲油組件內煙油的霧化芯組件及用于與所述電池組件連接的連接組件,所述儲油組件內設置有用于存儲煙油的儲油腔,所述霧化芯組件與所述儲油組件及所述連接組件相連,所述霧化芯組件的側壁上設置有用于將所述儲油腔內的煙油導入所述霧化腔內以供所述霧化芯組件霧化的進油孔,所述儲油組件內設置有與所述進油孔位置匹配設置的擋油件,當所述霧化組件正常使用時,所述擋油件與所述進油孔錯開,所述連接組件設置有用于與所述霧化芯組件及所述電池組件電連接的第一電極組件;
所述霧化芯組件設置有用于與所述第一電極組件電連接且位置匹配設置的第二電極組件,當所述霧化組件正常使用時,所述第二電極組件抵持在所述第一電極組件上,所述霧化芯組件通過所述第二電極組件與所述第一電極組件電連接,以獲取所述電池組件的電能,所述霧化芯組件活動設置在所述霧化組件內,并使在外力作用下當所述霧化芯組件運動至所述擋油件蓋住所述進油孔,以阻止所述儲油腔內的煙油進入所述霧化芯組件內時,所述第一電極組件與所述第二電極組件解除連接,而斷開所述第一電極組件與所述第二電極組件之間的電路回路。
可選地,所述儲油組件與所述霧化芯組件之間設置有用于給所述霧化芯組件施加朝所述連接組件方向的力,以使所述第二電極組件抵持在所述第一電極組件上的施力機構。
可選地,所述施力機構為套設在所述霧化芯組件外周面上的彈性件,所述彈性件的一端抵持在所述儲油組件上,所述彈性件的另一端抵持在所述霧化芯組件上。
可選地,所述彈性件為彈簧或硅膠套。
可選地,所述霧化芯組件活動地套設在所述儲油組件內,所述霧化芯組件與所述儲油組件之間形成有所述儲油腔,所述第二電極組件位于所述霧化芯組件的一端并與所述第一電極組件活動地抵接,所述霧化芯組件背離所述連接組件的一端延伸至所述儲油組件外,以使外力能夠通過所述霧化芯組件背離所述連接組件的一端作用所述霧化芯組件,而使霧化芯組件運動。
可選地,所述第一電極組件包括位于所述連接組件的一端端部處的第一電極,所述第二電極組件包括位于所述霧化芯組件端部處的第二電極,所述第一電極的端部抵持在所述第二電極的端部上,所述霧化芯組件插設在所述儲油組件內并能夠相對所述儲油組件轉動,在外力作用下,當旋轉所述霧化芯至所述第一電極的端部與所述第二電極的端部錯開時,所述第一電極組件與所述第二電極組件之間的電路回路斷開。
可選地,所述第一電極組件包括筒狀的第一電極,所述第一電極的側壁上設置有沿所述第一電極的橫向延伸設置的第一電連接部;所述霧化芯組件內設置有煙油吸附件及與所述煙油吸附件接觸用于霧化所述煙油吸附件上的煙油的電熱絲,所述第二電極組件包括筒狀的第二電極及套設在所述第二電極內的內電極,所述電熱絲的兩端分別與所述內電極及所述第二電極電連接,所述第二電極的端面上設置有沿所述第二電極的縱向延伸的第二電連接部,所述第二電連接部抵持在所述第一電連接部上,在外力作用下,當旋轉所述霧化芯組件至所述第一電連接部與所述第二電連接部錯開時,所述第一電極組件與所述第二電極組件之間的電路回路斷開。
可選地,所述第一電極組件還包括套設在所述第一電極內的第一絕緣環;所述第二電極組件還包括套設在所述第二電極內的第二絕緣環,所述內電極的一端插設在所述第二絕緣環內,所述內電極的另一端插設在所述第一絕緣環內以用于與所述電池組件電連接。
可選地,所述第二電極的內周面上設置有環形的限位臺階,所述第二絕緣環包括環形的本體,所述本體的一端外周面處沿所述本體的徑向向外延伸形成有環形的抵持部,所述抵持部抵持在所述限位臺階上,所述內電極的外周面上設置有限位凸起,所述限位凸起抵持在所述第二絕緣環的一端端面上,以阻礙所述內電極朝所述霧化芯組件內運動。
可選地,所述第一內電極的內周面上設置有環形的卡環,所述第一絕緣環的外周面上設置有環形的插槽,所述卡環插設在所述插槽內。
可選地,所述內電極的用于與所述電池組件連接的一端端面延伸至所述第一電極外或與所述第一電極的端面處在同一平面內。
可選地,所述連接組件面向所述霧化芯組件的端面位置處設置有第一凹槽、第二凹槽及阻擋部,所述阻擋部位于所述第一凹槽和所述第二凹槽之間,所述第一電極組件設置有延伸至所述第一凹槽內的用于與所述第二電極組件電連接的第一電連接部,所述第二電極組件設置有插設在所述第一凹槽內并與所述第一電連接部抵接的第二電連接部,當所述霧化芯組件旋轉預設角度后,所述第二電連接部跨過所述阻擋部以插入所述第二凹槽內,以使所述第一電極組件與所述第二電極組件解除連接,而斷開所述第一電極組件與所述第二電極之間的電路回路。
可選地,所述連接組件還包括套設在所述第一電極組件外的固定座,所述固定座包括套設固定在所述儲油組件的一端上的固定環,所述固定環的一端內周面沿所述固定環的徑向向內延伸形成有連接環,所述連接環套設在所述第一電極組件上,所述連接環的內周緣朝所述霧化芯組件方向延伸形成有抵持環,所述抵持環的面向所述霧化芯組件的端面位置處置有所述第一凹槽、所述第二凹槽及所述阻擋部。
可選地,所述固定環上設置有與所述霧化芯組件相連通的第一進氣孔,所述固定環的外周面上活動套設有調氣環,所述調氣環上設置有位置與所述第一進氣孔匹配設置的第二進氣孔,以使在轉動所述調氣環時,能夠調節所述第一進氣孔與所述第二進氣孔之間的重合面積,以調節進氣量。
可選地,所述儲油組件的一端外周面處設置有卡扣及沿所述儲油組件的縱向延伸設置的導向槽,所述固定環的內壁面設置有卡槽與導向條,所述卡扣插設在所述卡槽內,所述導向條插設在所述導向槽內。
可選地,所述固定環的外周面上套設有彈性圈,所述調氣環的內周面與所述彈性圈相抵接,以阻礙所述調氣環繞所述固定環任意轉動。
可選地,所述儲油組件包括儲油套、密封環、密封座及連接座,所述密封環及密封座均套設在所述儲油套的兩端內并與所述儲油套相連,所述霧化芯組件插設在所述儲油套內,所述霧化芯組件的兩端分別套設在所述密封環及所述密封座內,所述密封環及所述密封座的內周面均與所述霧化芯組件的外周面彈性抵接,所述密封座固定在所述連接座上,所述密封座設置有所述 擋油件,所述連接座的一端與所述儲油套相連,所述連接座的另一端與所述連接組件相連。
可選地,所述儲油套的一端內周面設置有固定槽,所述固定槽與所述儲油套的端面相連通,所述密封座包括套設在所述霧化芯組件上呈環形的座體,所述座體的外周緣抵持在所述固定槽的槽壁上,所述座體的內周緣朝所述儲油組件的縱向方向延伸形成有所述擋油件,所述座體的面向所述連接組件的表面設置有連接槽,所述連接座上設置有連接柱,所述連接柱插設在所述連接槽內。
可選地,所述霧化芯組件的背離所述連接組件的一端連接有吸嘴組件,所述霧化芯組件霧化煙油產生的煙霧經過所述吸嘴組件排出,當轉動所述吸嘴組件時,所述霧化芯組件隨所述吸嘴組件一起轉動。
可選地,所述密封環和密封座均由為硅膠材料制件。
本實用新型提供的一個或多個技術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術效果或優點:
由于在本實用新型方案中,當所述霧化組件正常使用時,所述擋油件與所述進油孔錯開,所述儲油腔內的煙油通過所述進油孔流入所述霧化芯組件內,所述第二電極組件抵持在所述第一電極組件上,所述霧化芯組件通過所述第二電極組件與所述第一電極組件電連接,以獲取所述電池組件的電能,當電子煙開啟后,所述霧化組件能夠正常霧化煙油;當不使用所述霧化組件時,由于所述霧化芯組件活動設置在所述霧化組件內,可在外力作用下使所述霧化芯組件運動至所述擋油件蓋住所述進油孔,以阻止所述儲油腔內的煙油進入所述霧化芯組件內時,此時,所述第一電極組件與所述第二電極組件解除連接,而斷開所述第一電極組件與所述第二電極組件之間的電路回路;因此,不僅可以防止煙油滲漏,而且由于所述第一電極組件與所述第二電極組件之間的電路回路斷開,即使開啟所述電子煙,所述霧化組件也不能正常霧化煙油,因而可很好地防止兒童誤吸。
附圖說明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或現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或現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 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提供的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
圖1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一種霧化組件的立體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一種霧化組件的剖視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一種霧化組件的另一種狀態的剖視圖;
圖4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一種霧化組件的分解圖;
圖5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一種儲油組件的分解圖;
圖6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一種霧化芯組件的分解圖;
圖7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一種連接組件的分解圖。
具體實施方式
本實用新型實施例通過提供一種霧化組件,用于解決現有技術中霧化組件容易泄露煙油及兒童容易誤吸電子煙的技術問題,實現了未使用霧化組件時,關閉霧化組件的油路及電路通路,以避免煙油泄露及兒童誤吸現象發生,從而提高用戶使用體驗。
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技術方案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總體思路如下:
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了一種霧化組件,用于與電池組件組合形成電子煙,所述霧化組件包括用于存儲煙油的儲油組件、用于霧化所述儲油組件內煙油的霧化芯組件及用于與所述電池組件連接的連接組件,所述儲油組件內設置有用于存儲煙油的儲油腔,所述霧化芯組件與所述儲油組件及所述連接組件相連,所述霧化芯組件的側壁上設置有用于將所述儲油腔內的煙油導入所述霧化腔內以供所述霧化芯組件霧化的進油孔,所述儲油組件內設置有與所述進油孔位置匹配設置的擋油件,當所述霧化組件正常使用時,所述擋油件與所述進油孔錯開,所述連接組件設置有用于與所述霧化芯組件及所述電池組件電連接的第一電極組件;
所述霧化芯組件設置有用于與所述第一電極組件電連接且位置匹配設置的第二電極組件,當所述霧化組件正常使用時,所述第二電極組件抵持在所述第一電極組件上,所述霧化芯組件通過所述第二電極組件與所述第一電極組件電連接,以獲取所述電池組件的電能,所述霧化芯組件活動設置在所述 霧化組件內,并使在外力作用下當所述霧化芯組件運動至所述擋油件蓋住所述進油孔,以阻止所述儲油腔內的煙油進入所述霧化芯組件內時,所述第一電極組件與所述第二電極組件解除連接,而斷開所述第一電極組件與所述第二電極組件之間的電路回路。
可見,在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當不使用所述霧化組件時,由于所述霧化芯組件活動設置在所述霧化組件內,可在外力作用下使所述霧化芯組件運動至所述擋油件蓋住所述進油孔,以阻止所述儲油腔內的煙油進入所述霧化芯組件內時,此時,所述第一電極組件與所述第二電極組件解除連接,而斷開所述第一電極組件與所述第二電極組件之間的電路回路;因此,不僅可以防止煙油滲漏,而且由于所述第一電極組件與所述第二電極組件之間的電路回路斷開,即使開啟所述電子煙,所述霧化組件也不能正常霧化煙油,因而可很好地防止兒童誤吸。
為了更好的理解上述技術方案,下面將結合說明書附圖以及具體的實施方式對上述技術方案進行詳細的說明,應當理解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以及實施例中的具體特征是對本申請技術方案的詳細的說明,而不是對本申請技術方案的限定,在不沖突的情況下,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以及實施例中的技術特征可以相互組合。
請參考圖1至圖7,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了一種霧化組件,用于與電池組件組合形成電子煙,所述霧化組件包括用于存儲煙油的儲油組件1、用于霧化所述儲油組件1內煙油的霧化芯組件2及用于與所述電池組件連接的連接組件3,所述儲油組件1內設置有用于存儲煙油的儲油腔4。所述連接組件3設置有第一電極組件5,所述霧化芯組件2設置有第二電極組件6。
具體地,在本實施例中,所述儲油組件1包括儲油套11、密封環12、密封座13及連接座14,所述密封環12及密封座13均套設在所述儲油套11的兩端內并與所述儲油套11相連,所述霧化芯組件2插設在所述儲油套11內,所述霧化芯組件2的兩端分別套設在所述密封環12及所述密封座13內,所述密封環12及所述密封座13的內周面均與所述霧化芯組件2的外周面彈性抵接,所述密封座13固定在所述連接座14上,所述密封座13設置有擋油件 15。所述連接座14的一端與所述儲油套11相連,所述連接座14的另一端與所述連接組件3相連,所述連接座14面向所述儲油腔4的表面上設置有連接柱141。所述儲油組件1的一端外周面處設置有卡扣142及沿所述儲油組件1的縱向延伸設置的導向槽143。具體地,在本實施例中,所述連接座14外周面處設置有所述卡扣142及所述導向槽143。
更具體地,所述儲油套11的一端內周面設置有固定槽111,所述固定槽111與所述儲油套11的端面相連通,所述密封座13包括套設在所述霧化芯組件2上呈環形的座體131,所述座體131的外周緣抵持在所述固定槽111的槽壁上,所述座體131的內周緣朝所述儲油組件1的縱向方向延伸形成有所述擋油件15,所述座體131的面向所述連接組件3的表面設置有連接槽132,所述連接柱141插設在所述連接槽132內。在本實施例中,所述密封環12和密封座13均由為硅膠材料制件。
所述霧化芯組件2活動地套設在所述儲油組件1內,所述霧化芯組件2與所述儲油組件1之間形成有所述儲油腔4,具體地,所述霧化芯的外周面與所述儲油套11的內周面之間形成所述儲油腔4,所述第二電極組件6位于所述霧化芯組件2的一端并與所述第一電極組件5活動地抵接,所述霧化芯組件2背離所述連接組件3的一端延伸至所述儲油組件1外,以使外力能夠通過所述霧化芯組件2背離所述連接組件3的一端作用所述霧化芯組件2,而使霧化芯組件2運動。在本實施例中,所述霧化芯組件2的背離所述連接組件3的一端連接有吸嘴組件7,所述霧化芯組件2霧化煙油產生的煙霧經過所述吸嘴組件7排出,當轉動所述吸嘴組件7時,所述霧化芯組件2隨所述吸嘴組件7一起轉動。可以理解的是,當所述霧化芯組件2設置成裸露至所述霧化組件外時,則用戶可直接施力在所述霧化芯組件2上,因此,所述霧化芯組件2的設置形式不作限定,只要能夠轉動所述霧化芯組件2即可。此外,所述吸嘴組件7外周面可設置沿所述霧化組件的縱向延伸的摩擦紋。
具體地,所述第一電極組件5包括位于所述連接組件3的一端端部處的第一電極51,所述第二電極組件6包括位于所述霧化芯組件2端部處的第二電極61,所述第一電極51的端部抵持在所述第二電極61的端部上,所述霧 化芯組件2插設在所述儲油組件1內并能夠相對所述儲油組件1轉動,在外力作用下,當旋轉所述霧化芯至所述第一電極51的端部與所述第二電極61的端部錯開時,所述第一電極組件5與所述第二電極組件6之間的電路回路斷開。此外,在其他實施方式中,可將所述霧化芯組件2設置成能夠在所述霧化組件內的縱向運動,以實現所述第一電極組件5與所述第二電極組件6之間的電路回路斷開,因此,其結構不作具體限定。
更具體地,在本實施例中,所述霧化芯組件2包括通氣管21,所述通氣管21的一端套設在所述密封環12內,所述通氣管21的另一端套設在所述密封座13內,所述第二電極組件6插設在所述通氣管21的一端,所述霧化芯組件2位于所述通氣管21內設置有煙油吸附件22及與所述煙油吸附件22接觸用于霧化所述煙油吸附件22上的煙油的電熱絲23。在本實施例中,所述煙油吸附件22呈筒狀,所述電熱絲23纏繞呈沿所述霧化芯組件2縱向設置的柱狀結構,所述電熱絲23套設在所述煙油吸附件22內,所述煙油吸附件22的外周面與所述通氣管21的內周面彈性抵接,所述煙油吸附件22的內周面與所述電熱絲23外周面接觸。所述通氣管21的側壁上設置有與所述煙油吸附件22及所述擋油件15位置匹配設置的進油孔211,所述進油孔211與所述儲油腔4相連通。
所述第二電極組件6包括筒狀的所述第二電極61及套設在所述第二電極61內的內電極62,所述電熱絲23的兩端分別與所述內電極62及所述第二電極61電連接,所述第二電極61的端面上設置有沿所述第二電極61的縱向延伸的第二電連接部611,所述第二電極61的內周面上設置有環形的限位臺階612,所述內電極62的外周面上設置有限位凸起613。
所述第二電極組件6還包括套設在所述第二電極61內的第二絕緣環63,所述第二絕緣環63包括環形的本體631,所述本體631的一端外周面處沿所述本體631的徑向向外延伸形成有環形的抵持部632,所述抵持部632抵持在所述限位臺階612上,所述限位凸起613抵持在所述第二絕緣環63的一端端面上,以阻礙所述內電極62朝所述霧化芯組件2內運動。
所述連接組件3面向所述霧化芯組件2的端面位置處設置有第一凹槽31、 第二凹槽32及阻擋部33,所述阻擋部33位于所述第一凹槽31和所述第二凹槽32之間,所述第一電極組件5設置有延伸至所述第一凹槽31內的用于與所述第二電極組件6電連接的第一電連接部511,所述第二電極組件6的所述第二電連接部611插設在所述第一凹槽31內并與所述第一電連接部511抵接,當所述霧化芯組件2旋轉預設角度后,所述第二電連接部611跨過所述阻擋部33以插入所述第二凹槽32內,以使所述第一電極組件5與所述第二電極組件6解除連接,而斷開所述第一電極組件5與所述第二電極61之間的電路回路。
具體地,在本實施例中,所述連接組件3還包括套設在所述第一電極組件5外的固定座8,所述固定座8包括套設固定在所述儲油組件1的一端上的固定環81,所述固定環81的一端內周面沿所述固定環81的徑向向內延伸形成有連接環82,所述連接環82套設在所述第一電極組件5上,所述連接環82的內周緣朝所述霧化芯組件2方向延伸形成有抵持環83,所述抵持環83的面向所述霧化芯組件2的端面位置處置有所述第一凹槽31、所述第二凹槽32及所述阻擋部33。
所述固定環81上設置有與所述霧化芯組件2相連通的第一進氣孔811,所述固定環81的外周面上活動套設有調氣環9,所述調氣環9上設置有位置與所述第一進氣孔811匹配設置的第二進氣孔91,以使在轉動所述調氣環9時,能夠調節所述第一進氣孔811與所述第二進氣孔91之間的重合面積,以調節進氣量。
所述固定環81的內壁面設置有卡槽812與導向條813,所述連接座14的卡扣142插設在所述卡槽812內,所述導向條813插設在所述導向槽143內。所述固定環81的外周面上套設有彈性圈814,所述調氣環9的內周面與所述彈性圈814相抵接,以阻礙所述調氣環9繞所述固定環81任意轉動。
所述第一電極組件5包括筒狀的所述第一電極51,所述第一電極51的內周面上設置有環形的卡環512,所述第一電極51的側壁上設置有沿所述第一電極51的橫向延伸設置的所述第一電連接部511,所述第二電連接部611抵持在所述第一電連接部511上。在本實施例中,所述第一電連接部511設置 在所述第一電極51的外周面上。在外力作用下,當旋轉所述霧化芯組件2至所述第一電連接部511與所述第二電連接部611錯開時,所述第一電極組件5與所述第二電極組件6之間的電路回路斷開。
所述第一電極組件5還包括套設在所述第一電極51內的第一絕緣環52,所述第一絕緣環52的外周面上設置有環形的卡槽521,所述卡環512插設在所述卡槽521內。所述內電極62的一端插設在所述第二絕緣環63內,所述內電極62的另一端插設在所述第一絕緣環52內以用于與所述電池組件電連接。可以理解的是,所述內電極62的用于與所述電池組件連接的一端端面延伸至所述第一電極51外或與所述第一電極51的端面處在同一平面內。在本實施例中,所述內電極62的用于與所述電池組件連接的一端端面延伸至所述第一電極51外,以使能夠可靠地與所述電池組件電連接。
所述儲油組件1與所述霧化芯組件2之間設置有用于給所述霧化芯組件2施加朝所述連接組件3方向的力,以使所述第二電極組件6抵持在所述第一電極組件5上的施力機構16。在本實施例中,所述施力機構16為套設在所述霧化芯組件2外周面上的彈性件,所述彈性件的一端抵持在所述儲油組件1上,所述彈性件的另一端抵持在所述霧化芯組件2上。可以理解的是,所述彈性件可為彈簧或硅膠套等能夠在外力作用下發生彈性形變的彈性體。在本實施例中,所述彈性件為彈簧,所述彈簧的一端抵持在所述連接座14上,所述彈簧的另一端抵持在所述霧化芯組件2上。
綜上所述,本實用新型提供的一個或多個技術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術效果或優點:
由于在本實用新型方案中,當所述霧化組件正常使用時,所述擋油件15與所述進油孔211錯開,所述儲油腔4內的煙油通過所述進油孔211流入所述霧化芯組件2內,所述第二電極組件6抵持在所述第一電極組件5上,所述霧化芯組件2通過所述第二電極組件6與所述第一電極組件5電連接,以獲取所述電池組件的電能,當電子煙開啟后,所述霧化組件能夠正常霧化煙油;當不使用所述霧化組件時,由于所述霧化芯組件2活動設置在所述霧化組件內,可在外力作用下使所述霧化芯組件2運動至所述擋油件15蓋住所述 進油孔211,以阻止所述儲油腔4內的煙油進入所述霧化芯組件2內時,此時,所述第一電極組件5與所述第二電極組件6解除連接,而斷開所述第一電極組件5與所述第二電極組件6之間的電路回路;因此,不僅可以防止煙油滲漏,而且由于所述第一電極組件5與所述第二電極組件6之間的電路回路斷開,即使開啟所述電子煙,所述霧化組件也不能正常霧化煙油,因而可很好地防止兒童誤吸。
盡管已描述了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例,但本領域內的技術人員一旦得知了基本創造性概念,則可對這些實施例做出另外的變更和修改。所以,所附權利要求意欲解釋為包括優選實施例以及落入本實用新型范圍的所有變更和修改。
顯然,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可以對本實用新型進行各種改動和變型而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圍。這樣,倘若本實用新型的這些修改和變型屬于本實用新型權利要求及其等同技術的范圍之內,則本實用新型也意圖包含這些改動和變型在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