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醫療領域,是一種專門用于核磁共振成像(MRI)檢查的患者搬運裝置。
技術背景
醫用核磁共振成像設備是目前最先進的醫用數字信息化設備之一。它利用磁場射頻脈沖使人體內氫核發生震動產生射頻信號,經計算機處理而顯示成像。其多參數成像、高對比成像、無輻射等多種優點使MRI在醫學診斷中發揮重要作用。
醫用核磁共振成像屬于先進儀器,其系統主要有主磁場、梯度磁場、射頻磁場以及中心控制計算機組成。MRI設備的優越性使MRI市場快速增長。安全有效的MR成像檢查是提高診療質量的基礎。
主磁場風險分析:靜電磁場是主磁場的主要組成部分,隨著技術的發展和進步,為了達到足夠高的信噪比,則有向高場跨越的趨向。目前3T磁場梯度的系統完全成熟。與此同時,高場強會對鐵磁性物體產生強大的吸力,因此帶來投射效應、設備故障等風險要素。投射效應是指在高場強磁場下,鐵磁物體會以一定的速度和作用路徑投向磁體的現象,并且隨著磁場強度的增加,投射效應增強。投射效應不僅破壞磁場磁體本身,還可能造成被檢者或醫務人員傷亡。
目前,醫院的MRI檢查過程中已經有多例因為金屬磁性銳器、手推車等誤入磁體間而發生傷人事故或造成儀器損壞的報道,從事MRI的醫務工作者對每個病人都反復的強調磁場的危險性及注意事項。現在搬運患者用的手推車或搬運床都是順磁性鐵制品,被規定嚴禁進入磁體間。在給患者進行MRI檢查時,對行動不便的病人需要患者陪人和醫護人員用雙手合力搬抬。這樣做的缺點有四:一是因為搬運不穩,容易造成患者二次傷害,增加患者痛苦;二是增加醫務人員及患者陪人工作量;三是有時候因為人手不夠延誤檢查;四是存在陪人不注意把手推車或搬運床推進磁體間造成重大安全責任事故危險。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解決技術問題采用的技術方案是:將運送患者的手推車或搬運床的材質改成非磁性的,選擇的材料有:無磁性鋁合金、銅、其他無磁性合金、硬質木材、硬質塑料等,運輸裝置的框架材質可以選其中一種,也可以選擇其中的多種非磁性材料進行組合。
在檢查手推車的邊框、腳踩板、車輪中軸兩端、可移動床的床頭均安裝一層海綿墊,海綿墊的厚度約1.0~3cm,并適當固定。
本發明的有效效果有三:一是避免了鐵磁性搬運工具誤入磁體間,從而造成事故的風險。二是可以將患者直接推進磁體間進行檢查,減少了醫護人員和患者陪人的工作量,同時也避免了增加患者搬運帶來的二次傷害,減少了患者的痛苦。三是由于搬運裝置安裝了海綿墊作為保護,從而避免了由于疏忽造成的搬運裝置與磁體的直接碰撞,保護了儀器設備。
附圖說明
圖1:非磁性材料防碰撞手推車示意圖(側面圖)
1為非磁性材料手推車框架;2為防碰撞海綿墊;3為車把手;4為前車輪;5為后車輪。
圖2:可移動非磁性材料防碰撞搬運床示意圖(側面圖)
1為非磁性材料搬運床邊框;2為防碰撞海綿墊;3為床板;4為車輪。
具體實施方式
手推車采用殘疾人常用的手推車的設計方式:后面有兩個把手、兩邊各有2個車輪。框架采用無磁性材質,比如鋁合金、銅、硬著木材或塑料,車輪的輪轂采用鋁合金,輪胎用橡膠材質的內胎和橡膠材質的耐磨的外胎。
搬運床的設計采用可移動的四輪結構,床的前后和兩邊均加裝邊框作為護欄,床板、邊框均采用無磁性材料,比如鋁合金、銅、硬著木材或塑料。車輪的輪轂采用鋁合金,輪胎用橡膠材質的內胎和橡膠材質的耐磨的外胎。
手推車及搬運床的邊框、腳踩板、車輪中軸兩端、可移動床的床頭均用海綿墊包裹。搬運床的高度以方便病人搬運為準,高度范圍:0.4米至1.5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