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顯示領域,特別涉及顯示制造領域中的一種搬運裝置。
背景技術:
在oled(organiclightemittingdiode,有機發光二極管)顯示面板的制造過程中,通常利用掩膜板將有機電致發光材料通過蒸鍍工藝蒸鍍在基板上形成發光層。
一般情況下,掩模板在卡匣中存放,存放有掩模板的卡匣被搬運裝置從傳送裝置搬運至卡匣存儲倉的倉位中。搬運裝置包括搬運小車,搬運小車在卡匣存儲倉中往返行走于傳送裝置與倉位之間,并將卡匣從傳送裝置搬運至對應的倉位上。
但是,傳統的搬運裝置搬運卡匣的周期長,效率低。
技術實現要素:
基于此,有必要針對傳統的搬運裝置搬運卡匣的周期長,效率低的問題,提供一種搬運裝置。
一種搬運裝置,用于在存儲倉內的倉位和傳送裝置之間搬運卡匣。所述搬運裝置包括固定座、行進設備、定位設備及抓取設備,所述固定座設置于所述存儲倉內的頂部,從所述固定座至所述倉位或所述傳送裝置之間依次為所述行進設備及所述抓取設備;所述行進設備能夠相對所述固定座行走;所述定位設備設置于所述行進設備上,所述定位設備用于確定所述行進設備行進的目標位置,并輸出定位信息;所述抓取設備與所述行進設備連接,所述抓取設備根據所述定位信息抓取或釋放所述卡匣。
上述搬運裝置,行進設備帶動抓取設備行走,定位設備確定了行進設備行進的目標位置,該目標位置與卡匣的倉位相對應。當抓取設備從傳送裝置取到卡匣后,行進設備行進至目標位置,抓取設備根據定位信息將卡匣釋放到倉位上。這樣,從抓取設備取到卡匣到將卡匣放入倉位中,行進設備帶動抓取設備行走,并根據定位信息從傳送裝置快速精確地行進至倉位。因此,上述搬運裝置搬運卡匣的效率高,搬運一次卡匣的周期短。
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搬運裝置還包括導向機構,所述導向機構位于所述固定座和所述行進設備之間,所述導向機構設置于所述固定座上,所述導向機構與所述行進設備相適配;所述行進設備沿著所述導向機構設定的軌道行走。
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搬運裝置還包括定位標識,所述定位標識設置在所述導向機構上,所述定位標識在所述導向機構上的位置與所述傳送裝置或所述倉位的位置相對應;所述定位設備還用于識別所述定位標識。
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搬運裝置所述導向機構上分布有磁場;所述搬運裝置還包括感應發電設備,所述感應發電設備設置于所述行進設備上,當所述行進設備行進時,所述感應發電設備利用所述磁場進行發電。
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搬運裝置還包括保護框,所述保護框套設于所述抓取設備的外部,所述保護框用于容納所述卡匣;所述保護框包括底板,所述底板用于支撐所述卡匣,所述底板能夠向所述保護框的外部打開或向所述保護框的內部復位,當所述抓取設備抓取所述卡匣時,所述底板打開,當所述抓取設備取到所述卡匣時,所述底板復位。
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保護框包括限位結構,所述限位結構位于所述保護框內部,且所述限位結構設置于所述底板上,所述限位結構用于固定所述卡匣。
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限位結構包括第一凸出板和第二凸出板,所述第一凸出板和所述第二凸出板平行,且所述第一凸出板與所述行進設備的行進方向垂直,所述第一凸出板和所述第二凸出板之間形成的凹槽用于卡接所述卡匣的底部邊框。
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搬運裝置還包括支撐座和升降機構,從所述行進設備至所述抓取設備依次為所述支撐座和所述升降機構,所述支撐座與所述行進設備連接;所述升降機構設置于所述支撐座上,所述升降機構驅動所述抓取設備在垂直于所述支撐座的方向上往復運動。
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搬運裝置還包括旋轉機構,所述旋轉機構設置于所述升降機構與所述抓取設備之間,所述旋轉機構與所述升降機構連接,所述旋轉機構用于驅動所述抓取設備相對所述支撐座旋轉。
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搬運裝置還包括探測設備,所述探測設備設置于所述支撐座的側面,所述探測設備用于感應碰撞物。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一實施例的倉位架與傳送裝置的俯視圖;
圖2為本發明一實施例的搬運裝置與圖1所示的倉位架和傳送裝置相配合的示意圖;
圖3為圖2所示實施例的搬運裝置的主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為使本發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優點能夠更加明顯易懂,下面結合附圖對本發明的具體實施方式做詳細的說明。
如圖1所示,圖1為本實施例的倉位架110與傳送裝置120的俯視圖。存儲倉100內設置有多排倉位架110,所有倉位架110之間平行,一排倉位架110上設置有多個倉位111。傳送裝置120設置在所有倉位架110的側邊,且傳送裝置120位于所有倉位架110的同一側。在基板的蒸鍍過程中需要用到不同的掩模板,因此,將裝有掩模板的卡匣200預先存放在存儲倉100的倉位111中,當需要用到該掩模板時,再將該卡匣200從倉位111中取出。如圖2所示,圖2為本實施例的搬運裝置300與圖1所示的倉位架110和傳送裝置120相配合的示意圖。在將卡匣200搬運至對應的倉位111時,首先傳送裝置120將卡匣200傳送至與倉位架110對應的位置,然后再由搬運裝置300將卡匣200搬運至對應的倉位111。因此搬運裝置300用于在倉位111和傳送裝置120之間搬運卡匣200。
如圖3所示,圖3為圖2所示實施例的搬運裝置300的主視圖。該搬運裝置300包括固定座301、行進設備302、定位設備(未示出)和抓取設備304。固定座301設置于存儲倉100的頂部,從固定座301至倉位111或傳送裝置120之間依次為行進設備302和抓取設備304。行進設備302設置于固定座301上,行進設備302能夠相對于固定座301行走。定位設備設置于行進設備302上,定位設備用于確定行進設備302行進的目標位置,并輸出定位信息。抓取設備304與行進設備302連接,抓取設備304根據定位信息抓取或釋放卡匣200。
上述搬運裝置300,行進設備302帶動抓取設備304行走,定位設備確定了行進設備302行進的目標位置,該目標位置與倉位架110的倉位111相對應。當抓取設備304從傳送裝置120取到卡匣200后,行進設備302行進至目標位置,抓取設備304根據定位信息將卡匣200釋放到倉位111上。這樣,從抓取設備304取到卡匣200到將卡匣200放入倉位111中,行進設備302帶動抓取設備304行走,并根據定位信息從傳送裝置120快速精確地行進至倉位111。因此,上述搬運裝置300搬運卡匣200的效率高,搬運一次卡匣200的周期短。
需要說明的是,蒸鍍基板時,如果需要用到存儲于倉位111中的掩模板,搬運裝置300也可以從倉位111中抓取卡匣200,并將卡匣200搬運并釋放至傳送裝置120上,由傳送裝置120將卡匣200傳送至蒸鍍設備處。另外,本實施例中的搬運裝置300設置于存儲倉100的倉位111或者傳送裝置120的上空,卡匣200的搬運過程是在倉位111的上空進行,這樣可以節省存儲倉100的空間,相應地,可以增加倉位111的數量。
搬運裝置300還包括控制設備(未示出),控制設備與行進設備302、抓取設備304及定位設備分別電連接,控制設備用于根據定位信息控制行進設備302行進或停下,且根據定位信息控制抓取設備304抓取或釋放卡匣200。由控制設備控制行進設備302、抓取設備304工作可以使得搬運裝置300智能化,省時省力。
搬運裝置300還包括導向機構305,導向機構305位于固定座301和行進設備302之間,導向機構305設置于固定座301上,導向機構305與行進設備302相適配。行進設備302沿著導向機構305設定的軌道行走。這樣,使得行進設備302行走的方向準確。本實施例中,導向機構305與倉位架110正對且平行,導向機構305的長度方向與倉位架110的長度方向一致。這樣,導向機構305位于倉位架110或傳送裝置120的正上方,使得抓取設備304至倉位111之間為最短距離,縮短抓取設備304至倉位111或傳送裝置120的時間,提高抓取設備304的工作效率。導向機構305可以是導軌,使得行進設備302在導軌上的行走更順暢。
搬運裝置300還包括定位標識306,定位標識306設置在導向機構305上,定位標識306在導向機構305上的位置與傳送裝置120的卡匣200或倉位架110的對應倉位111的位置相對應。定位設備可以識別定位標識306,這樣定位設備可以精確地確定行進設備302行進的目標位置。定位設備可以是傳感器。在行進設備302行進的過程中,定位設備識別到定位標識306,就意味著行進設備302已經行進至傳送裝置120的卡匣200或倉位架110的倉位111所在的位置。這樣,可以使得定位設備對于卡匣200的目標位置的定位更精確。在本實施例中,定位標識306是條形碼,定位設備可以識別該條形碼,定位設備的定位簡單易行。
需要說明的是,在其它實施例中,定位標識306不局限于此,定位標識306還可以是二維碼,倉位架110的不同倉位111對應不同的二維碼,這樣,對于不同掩模板的卡匣200,定位設備的定位快速且精確,有助于提高搬運裝置300的搬運效率。定位標識306還可以是與定位設備相配合的機械結構,也可以是幾種不同形式的定位標識306相結合的方式。
本實施例中,導向機構305上分布有磁場;搬運裝置300還包括感應發電設備,感應發電設備設置于行進設備302上,當行進設備302行進時,感應發電設備利用磁場進行發電。感應發電設備與行進設備302、抓取設備304、控制設備和定位設備分別電連接,并且搬運裝置300工作時,感應發電設備為行進設備302、抓取設備304、控制設備和定位設備提供電能。這樣,可以將行進設備302行進時的機械能轉化為電能,節約額外的電能供給。具體地,在行進設備302行進的過程中,感應發電設備可以切割導向機構305上分布的磁感線進行發電。感應發電設備也可以利用穿過感應發電設備中變化的磁通量進行發電。感應發電設備具體的發電方式可以根據工作需求預先設置,盡量節省能源。
搬運裝置300還包括支撐座307和升降機構308,從行進設備302至抓取設備304依次為支撐座307和升降機構308,支撐座307與行進設備302連接。升降機構308設置于支撐座307上,升降機構308驅動抓取設備304在垂直于支撐座307的方向上往復運動。當抓取設備304需要抓取卡匣200時,升降機構308驅動抓取設備304相對支撐座307下降,抓取設備304取到卡匣200后,升降機構308再驅動抓取設備304相對支撐座307升起至適合的高度,然后抓取設備304由行進設備302帶動支撐座307及卡匣200行走。這樣,由升降機構308調節抓取設備304相對于支撐座307的高度,使得抓取設備304的高度調節方便,并且抓取設備304的高度可以靈活調節,以適應不同的工作需求。進一步地,升降機構308與控制設備電連接。升降機構308的工作可以由控制設備控制。這樣可以使得搬運機構智能。
如圖3所示,搬運裝置300還包括旋轉機構309,旋轉機構309設置于升降機構308與抓取設備304之間,旋轉機構309與升降機構308連接,旋轉機構309用于驅動抓取設備304相對支撐座307旋轉。在行進設備302帶動卡匣200行進的同時,旋轉機構309可以驅動抓取設備304旋轉,以調節卡匣200的開口方向,使得卡匣200放置于倉位111上時,開口方向符合特定要求,提高工作效率。本實施例中,旋轉機構309與抓取設備304同時由升降機構308驅動相對支撐座307升降。旋轉機構309與控制設備電連接。旋轉機構309的工作可以由控制設備控制旋轉,進一步使得搬運裝置300智能。
搬運裝置300還包括保護框310,保護框310套設于抓取設備304的外部,保護框310用于容納卡匣200,保護框310包括底板312,底板312用于支撐卡匣200。本實施例中,底板312與控制設備電連接,底板312能夠被控制設備控制向保護框310的外部打開,底板312還能夠被控制設備控制向保護框310的內部復位。當抓取設備304抓取卡匣200時,控制設備控制底板312向保護框310的外部旋轉打開。底板312打開后,抓取設備304下降抓取卡匣200。當抓取設備304取到卡匣200后,抓取設備304回到保護框310內,控制設備控制底板312復位。這樣,在搬運裝置300搬運卡匣200的過程中,卡匣200位于保護框310內,并且卡匣200由抓取設備304和底板312共同支撐,搬運更安全。進一步地,本實施例中,底板312的數量為兩塊,兩塊底板312位于同一平面上,且兩塊底板312各自向保護框310的外部打開后相對。當抓取設備304抓取卡匣200時,控制設備控制兩塊底板312各自向保護框310的外部打開,當抓取設備304取到卡匣200后,控制設備控制兩塊底板312各自復位。這樣由兩塊底板312共同支撐卡匣200,保證卡匣200穩定。
本實施例中,保護框310包括限位結構314,限位結構314位于保護框310內部,且限位結構314設置于底板312上,限位結構314用于固定卡匣200。這樣,當抓取設備304抓取到卡匣200后,卡匣200隨行進設備302行進的過程中,限位結構314可以防止卡匣200移動,使得卡匣200穩定放置于保護框310內的底板312上。具體地,限位結構314包括第一凸出板314a和第二凸出板314b,第一凸出板314a和第二凸出板314b平行,且第一凸出板314a與底板312及行進設備302的行進方向垂直,即第一凸出板314a與導向機構305垂直,第一凸出板314a和第二凸出板314b之間形成的凹槽(圖中未標識)用于卡接卡匣200的底部邊框??ㄏ?00的底部邊框卡接于凹槽中,第一凸出板314a和第二凸出板314b相配合,可以避免卡匣200在行進設備302行進的方向上晃動,使得卡匣200行進時穩定。本實施例中,保護框310和抓取設備304可以同時由旋轉機構309驅動旋轉,并且保護框310和抓取設備304可以旋轉180度,使得第一凸出板314a和第二凸出板314b始終垂直于行進設備302的行進方向,從而避免卡匣200在行進方向上的晃動,進一步使得卡匣200穩定。
搬運裝置300還包括探測設備318,探測設備318設置于支撐座307的側面,探測設備318與控制設備電連接,探測設備318用于感應碰撞物并向控制設備傳輸探測信息。在行進設備302帶動卡匣200行進的過程中,探測設備318如果感應到異物碰撞,探測設備318向控制設備發送相應的探測信息,控制設備根據探測信息控制行進設備302停止工作,保證搬運裝置300工作時的安全性。探測設備318可以是傳感器,比如壓力傳感器,這樣探測設備318感應異物更靈敏。
以上所述實施例的各技術特征可以進行任意的組合,為使描述簡潔,未對上述實施例中的各個技術特征所有可能的組合都進行描述,然而,只要這些技術特征的組合不存在矛盾,都應當認為是本說明書記載的范圍。
以上所述實施例僅表達了本發明的幾種實施方式,其描述較為具體和詳細,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為對發明專利范圍的限制。應當指出的是,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發明構思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變形和改進,這些都屬于本發明的保護范圍。因此,本發明專利的保護范圍應以所附權利要求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