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覆膜支架,具體是一種口徑可調的主動脈覆膜支架。
背景技術:
隨著微創技術的普及,采用腔內血管覆膜支架對病變的主動脈進行腔內隔絕術已成為趨勢,但是傳統的人造血管的口徑尺寸大多是固定的,有時不能滿足使用的需要,為了需要提供一種口徑方便調節的覆膜支架。
中國實用新型CN203815663U公開了一種口徑可調的主動脈外套式覆膜支架:它包括支架以及纖維織物;所述的支架是由合金絲編織形成的方型網狀平面結構,網狀平面結構的網眼為正六邊形且若干個正六邊形網眼相互接壤;所述的纖維織物附著于支架的內側面;在網狀平面結構上設有若干平行分布的金屬絲,金屬絲的一端 固定在網狀平面結構的一側邊緣,金屬絲的另一端依次穿過正六邊形網眼且超出網狀平面結構的另一側邊緣,金屬絲與網狀平面結構的上邊平行,在金屬絲的固定端、網狀平面結構上還設有與每條金屬絲分別對應的鎖孔,每條金屬絲對應2個或2個以上的鎖孔且鎖孔從金屬絲的固定端向金屬絲的另一端等距分布,使得當帶有纖維織物的支架卷曲后,每根金屬絲的一端穿過對應的鎖孔并繞于鎖孔上,可以完美的對覆膜支架的口徑進行調節,但是其存在的主要問題是:覆膜支架體積小,金屬絲和鎖孔的量級是在毫米甚至是微米級的,金屬絲需要穿過鎖孔并繞于鎖孔上,給操作帶來了極大的不便。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口徑可調的主動脈覆膜支架,以解決上述背景技術中提出的問題。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口徑可調的主動脈覆膜支架,包括支架、固定層和調節層,所述支架是通過靜電紡絲編制成的方形網狀平面結構,支架的內側設有附著的纖維織物;所述支架的兩側分別設有固定層和調節層,其中固定層上設有一列卡鉤,調節層上設有多排成列設置的固定孔,卡鉤卡接在固定孔內,卡鉤的數量與每列固定孔的數量相等。
作為本實用新型進一步的方案:所述的支架的網眼形狀為正六邊形且若干個正六邊形網眼相互接壤。
作為本實用新型再進一步的方案:所述纖維織物通過血管縫合線進行固定。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當需要使用覆膜支架時,將平面狀的支架卷曲成圓通狀,此時固定層與調節層的位置相對應,將固定層上的卡鉤卡入到調節層內的固定孔中,靜電紡絲在張力的作用下即可將支架張成為圓筒狀結構,即可完成支架的固定,卡鉤可以選擇不同列上的固定孔進行連接,可以實現支架口徑的調節,完美的解決了背景技術中提到的覆膜支架口徑調節不方便的問題,方便醫護人員操作。
附圖說明
圖1為一種口徑可調的主動脈覆膜支架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一種口徑可調的主動脈覆膜支架的使用示意圖。
圖中:1-支架、2-固定層、3-卡鉤、4-調節層、5-固定孔。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具體實施方式對本專利的技術方案作進一步詳細地說明。
請參閱圖1-2,一種口徑可調的主動脈覆膜支架,包括支架1、固定層2和調節層4,所述支架1是通過靜電紡絲編制成的方形網狀平面結構,支架1的內側設有附著的纖維織物;所述支架1的兩側分別設有固定層2和調節層4,其中固定層2上設有一列卡鉤3,調節層4上設有多排成列設置的固定孔5,卡鉤3卡接在固定孔5內,可以實現將支架1連接呈圓筒狀,卡鉤3的數量與每列固定孔5的數量相等,卡鉤3可以選擇不同列上的固定孔5進行連接,即可實現支架1口徑的調節,而且調節時只需要將卡鉤3卡入到固定孔5內即可實現固定,無需像背景技術中需要將金屬絲穿過鎖孔,省時省力。
所述的支架1的網眼形狀為正六邊形且若干個正六邊形網眼相互接壤。
所述纖維織物通過血管縫合線進行固定。
本實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當需要使用覆膜支架時,將平面狀的支架1卷曲成圓通狀,此時固定層2與調節層4的位置相對應,將固定層2上的卡鉤3卡入到調節層4內的固定孔5中,靜電紡絲在張力的作用下即可將支架張成為圓筒狀結構,即可完成支架1的固定,卡鉤3可以選擇不同列上的固定孔5進行連接,可以實現支架1口徑的調節。
上面對本專利的較佳實施方式作了詳細說明,但是本專利并不限于上述實施方式,在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所具備的知識范圍內,還可以在不脫離本專利宗旨的前提下做出各種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