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內窺鏡,尤其涉及一種插入部及內窺鏡。
背景技術:
1、消化內鏡是一種集成光學成像、機械傳動與微創介入功能的光機電一體化醫療設備,其包括了胃鏡、結腸鏡和小腸鏡等,通過自然腔道(口腔、肛門)進入人體消化道,實現實時可視化診斷與干預,其核心功能包括了診斷、介入治療和組織取樣。
2、在消化內鏡的腸鏡中,由于腸道的自然褶皺,可能會遮擋腸鏡的視線,使得部分腸道黏膜無法被直接觀察到,一方面增加了醫生操作腸鏡的復雜性,可能會延長檢查時間,增加了患者的不適感,另一方面當褶皺較深或較復雜時,可能會導致一些潛在病變被遺漏。
技術實現思路
1、本發明公開一種插入部及內窺鏡,以解決相關技術中存在的上述技術問題。
2、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本發明采用下述技術方案:
3、第一方面,本申請提供一種插入部,插入部包括管體、彎曲部和攝像模組,其中,所述管體具有沿其軸向貫通的第一通道,所述管體的遠端還設置有第二通道,所述第二通道的一端與所述第一通道相連通,所述第二通道的另一端至少沿所述管體的徑向方向延伸設置;所述攝像模組連接在所述彎曲部的遠端,所述攝像模組可隨所述彎曲部的彎曲而在所述第一通道和所述第二通道之間進行切換,在所述攝像模組位于所述第二通道內的情況下,外部光線經所述第二通道傳導至所述攝像模組。
4、進一步地,所述插入部還包括第一導光件,所述第一導光件設于所述第一通道內,在所述攝像模組位于所述第一通道內的情況下,所述攝像模組與所述第一導光件限位配合。
5、進一步地,所述插入部還包括第二導光件,所述第二導光件設于所述第二通道內,在所述攝像模組位于所述第二通道內的情況下,所述攝像模組與所述第二導光件限位配合。
6、進一步地,所述第二通道具有一限位段,所述限位段呈線性延伸,在所述攝像模組位于所述第二通道內的情況下,所述攝像模組的部分位于所述限位段內,且所述攝像模組的外壁與所述限位段的內壁相貼合。
7、進一步地,所述第二導光件具有一朝向所述管體近端的反射面,在所述攝像模組位于所述第二通道內的情況下,外部光線經所述反射面反射后傳導至所述攝像模組。
8、進一步地,沿所述管體的徑向方向,所述管體具有分布在所述第一通道兩側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所述第二通道設于所述第二部分,在所述第一通道和所述第二通道的連通處,所述第二部分的厚度大于所述第一部分的厚度。
9、可選地,所述彎曲部預彎曲設置,在所述彎曲部位于所述第一通道和所述第二通道的連通處時,所述彎曲部偏向所述第二通道彎曲以使所述攝像模組探入所述第二通道內。
10、可選地,所述彎曲部連接設置有牽引件,在所述彎曲部位于所述第一通道和所述第二通道的連通處時,所述牽引件被配置為牽拉所述彎曲部彎曲以使所述攝像模組探入所述第二通道內。
11、進一步地,插入部還包括導管,所述導管的遠端與所述彎曲部連接固定,連接所述攝像模組的線束穿設于所述導管內。
12、第二方面,本申請還提供一種內窺鏡,內窺鏡包括操作手柄和前述的插入部,所述插入部的近端與所述操作手柄相連。
13、進一步地,所述操作手柄包括殼體以及轉動設于所述殼體上的旋鈕,所述殼體內設置有與所述旋鈕連接的牽引輪,在所述彎曲部連接有牽引件的情況下,所述旋鈕通過所述牽引輪與所述牽引件傳動相連。
14、進一步地,所述操作手柄內還設置有轉接件,在所述彎曲部連接有導管的情況下,所述導管的近端與所述轉接件固定;所述轉接件具有相對設置的第一齒條和第二齒條,所述牽引輪轉動設于所述操作手柄內,且所述牽引輪同軸連接有從動齒輪,所述從動齒輪鄰近所述第一齒條和所述第二齒條設置,所述旋鈕的轉軸上設置有驅動齒輪,所述驅動齒輪被配置為在轉動時順次與所述第一齒條、所述從動齒輪和所述第二齒條中的一者傳動配合。
15、進一步地,所述操作手柄內還設置有阻尼組件,在所述攝像模組位于所述第一通道或所述第二通道內的情況下,所述阻尼組件被配置為向所述轉接件和所述從動齒輪施加阻尼力。
16、進一步地,所述阻尼組件包括彈簧和阻尼件,其中,所述阻尼件包括環狀基體和連接在所述環狀基體外周的多個摩擦部,多個所述摩擦部沿所述環狀基體的周向分布,所述彈簧和所述環狀基體套接在所述旋鈕的轉軸上,且所述環狀基體沿所述旋鈕的轉軸的軸向可移動設置。
17、進一步地,所述驅動齒輪的盤面上設置有兩個周向延伸的凸緣,所述驅動齒輪在兩個所述凸緣之間形成有容置間隙,當所述驅動齒輪與所述第一齒條、所述從動齒輪和所述第二齒條中的任意一者傳動配合時,所述摩擦部與所述凸緣相抵而與所述轉接件和所述從動齒輪相分離;當所述驅動齒輪與所述第一齒條、所述從動齒輪和所述第二齒條三者相分離時,所述摩擦部與所述容置間隙相對應,且所述摩擦部與所述轉接件和從動齒輪摩擦接觸。
18、本發明采用的技術方案能夠達到以下有益效果:
19、本申請的插入部及內窺鏡,在退鏡觀察的過程中,可以控制插入部的主動彎曲段進行彎曲,以實現對腸道內腔的觀察,而在存在觀察死角時,可以回退彎曲部使攝像模組位于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的連通處,再操作彎曲部彎曲使攝像模組探入第二通道內,基于第二通道相對第一通道的彎曲設置,使得位于第二通道內的攝像模組能夠拍攝到其在第一通道內無法獲取的圖像信息,有效拓展了整個內窺鏡的觀察視野,避免觀察死角的形成,從而保證診療的準確性。
1.一種插入部,其特征在于,包括管體(100)、彎曲部(200)和攝像模組(300);其中: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插入部,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入部還包括第一導光件(400),所述第一導光件(400)設于所述第一通道(110)內,在所述攝像模組(300)位于所述第一通道(110)內的情況下,所述攝像模組(300)與所述第一導光件(400)限位配合;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插入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通道(120)具有一限位段(121),所述限位段(121)呈線性延伸,在所述攝像模組(300)位于所述第二通道(120)內的情況下,所述攝像模組(300)的部分位于所述限位段(121)內,且所述攝像模組(300)的外壁與所述限位段(121)的內壁相貼合。
4.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插入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導光件(500)具有一朝向所述管體(100)近端的反射面(510),在所述攝像模組(300)位于所述第二通道(120)內的情況下,外部光線經所述反射面(510)反射后傳導至所述攝像模組(300);
5.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插入部,其特征在于,所述彎曲部(200)預彎曲設置,在所述彎曲部(200)位于所述第一通道(110)和所述第二通道(120)的連通處時,所述彎曲部(200)偏向所述第二通道(120)彎曲以使所述攝像模組(300)探入所述第二通道(120)內;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插入部,其特征在于,還包括導管(600),所述導管(600)的遠端與所述彎曲部(200)連接固定,連接所述攝像模組(300)的線束穿設于所述導管(600)內。
7.一種內窺鏡,其特征在于,包括操作手柄(700)和權利要求1~6任一所述的插入部,所述插入部的近端與所述操作手柄(700)相連;
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內窺鏡,其特征在于,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手柄(700)內還設置有轉接件(740),在所述彎曲部(200)連接有導管(600)的情況下,?所述導管(600)的近端與所述轉接件(740)固定;
9.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內窺鏡,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手柄(700)內還設置有阻尼組件(800),在所述攝像模組(300)位于所述第一通道(110)或所述第二通道(120)內的情況下,所述阻尼組件(800)被配置為向所述轉接件(740)和所述從動齒輪(750)施加阻尼力。
10.根據權利要求9所述的內窺鏡,其特征在于,所述阻尼組件(800)包括彈簧(810)和阻尼件(820),其中,所述阻尼件(820)包括環狀基體(821)和連接在所述環狀基體(821)外周的多個摩擦部(822),多個所述摩擦部(822)沿所述環狀基體(821)的周向分布,所述彈簧(810)和所述環狀基體(821)套接在所述旋鈕(720)的轉軸上,且所述環狀基體(821)沿所述旋鈕(720)的轉軸的軸向可移動設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