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溫控裝置,特別涉及一種染紗機上的溫控裝置。
背景技術:
染紗機的溫度控制精度,對紗線的染色品質有很大的影響。現有技術中,由于染紗機結構的特殊性,需要將熱交換器放在染缸的里面,處于紗線的下方。染紗機在保溫時,由于熱交換器里面殘余的熱量,經常會導致超溫現象,(超過設定溫度4℃),且當染紗機缸內壓力超過3.8KG/cm3,染紗機的安全閥就會動作,部分染液就會噴出,不僅影響紗線品質,而且造成一定的安全隱患。
技術實現要素: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提高紗線機溫度控制精度,提高產品品質,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染紗機溫控裝置。
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如下:
一種染紗機溫控裝置,包括染缸內部底端的熱交換器,所述熱交換器一端與蒸汽管和冷卻水管相連,另一端與冷卻水回水管和蒸汽冷凝水回水管相連,其特征在于:所述蒸汽管上設有升溫閥門,所述冷卻水管與熱交換器之間設有不同內經的降溫閥門,分別是第一降溫閥門和第二降溫閥門,所述熱交換器還與排壓閥門相連。
作為優選的,所述熱交換器上設有溫度傳感器,所述溫度傳感器、第二降溫閥門和排壓閥門通過PLC控制器進行控制。
作為優選的,所述升溫閥門采用DN65的內徑尺寸,所述第一降溫閥門采用DN65的內徑尺寸,所述第二降溫閥門采用DN25的內徑尺寸,所述冷卻水回水管閥11采用DN65的內徑尺寸,所述蒸汽冷凝水回水管閥12采用DN25的內徑尺寸。
作為優選的,所述冷卻水回水管上設有冷卻水回水管閥,所述蒸汽冷凝水回水管上設有蒸汽冷凝水回水管閥。
本實用新型有益效果在于:提高了染紗機溫度控制精度,保證了產品品質及作業安全。具體為:1)本實用新型在冷卻水管與熱交換器之間安裝不同內徑等級的降溫閥門,當溫度傳感器感應到染紗機內部溫度超過預設溫度時,PLC控制器發出信號,根據需要,打開相應的降溫閥門,對于保溫狀態下的染紗機,溫度調節幅度小,對應第二降溫閥門,輸入少量的冷卻水,對染缸進行降溫;2)熱交換器與排壓閥門相連,當溫度傳感器感應到染紗機內部溫度超過預設溫度時,PLC控制器發出信號,排壓閥門動作,把熱交換器里面的殘余的蒸汽通過排壓閥門排出,減少染缸熱交換器里面多余的熱源,染缸不會出現超溫現象;3)在冷卻水回水管上安裝冷卻水回水管閥,在蒸汽冷凝水回水管上設有蒸汽冷凝水回水管閥,進一步保證了控制的精度,提升了溫控裝置的可調節性。
附圖說明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其中:1、蒸汽管;2、冷卻水管;3、冷卻水回水管;4、蒸汽冷凝水回水管;5、排壓閥門;6、染缸;7、熱交換器;8、升溫閥門;9、第一降溫閥門;10、第二降溫閥門;11、冷卻水回水管閥;12、蒸汽冷凝水回水管閥;13、溫度傳感器。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的說明。
參閱圖1。
一種染紗機溫控裝置,包括染缸6內部底端的熱交換器7,所述熱交換器7一端與蒸汽管1和冷卻水管2相連,另一端與冷卻水回水管3和蒸汽冷凝水回水管4相連,其特征在于:所述蒸汽管1上設有升溫閥門8,所述冷卻水管2與熱交換器7之間設有不同內經的降溫閥門,分別是第一降溫閥門9和第二降溫閥門10,所述熱交換器7還與排壓閥門5相連。
所述熱交換器7上設有溫度傳感器13,所述溫度傳感器13、第二降溫閥門10和排壓閥門5通過PLC控制器進行控制。
所述升溫閥門8采用DN65的內徑尺寸,所述第一降溫閥門9采用DN65的內徑尺寸,所述第二降溫閥門10采用DN25的內徑尺寸,所述冷卻水回水管閥11采用DN65的內徑尺寸,所述蒸汽冷凝水回水管閥12采用DN25的內徑尺寸。
所述冷卻水回水管3上設有冷卻水回水管閥11,所述蒸汽冷凝水回水管4上設有蒸汽冷凝水回水管閥12。
本實用新型工作原理是,在冷卻水管2與熱交換器7之間安裝不同內徑等級的降溫閥門,第一降溫閥門9采用DN65,第二降溫閥門10采用DN25,當溫度傳感器13感應到染紗機內部溫度超過預設溫度時,PLC控制器發出信號,根據需要,打開相應的降溫閥門,對于保溫狀態下的染紗機,由于染紗缸內溫度變化,升溫閥門不斷的進行保溫工作,當染紗機的實際溫度比實際溫度低3℃時,升溫閥門升溫動作結束后,排壓閥就會動作,排出殘余的蒸汽,染缸升溫會很平穩,不會出現超溫的現象。當染紗機的實際溫度比實際溫度高1℃時,第二降溫閥門與排壓閥門同時動作,給熱交換器中入少量的冷卻水,進行降溫,對染缸進行降溫,熱交換器與排壓閥門相連,當溫度傳感器13感應到染紗機內部溫度超過預設溫度時,PLC控制器發出信號,排壓閥門5動作,把熱交換器7里面的殘余的蒸汽通過排壓閥門5排出,減少染缸熱交換器7里面多余的熱源,染缸6不會出現超溫現象,本實用新型溫度控制精度較高,溫度控制在±1℃內,滿足了生產需求,提高了產品質量及操作的安全性。
上述附圖及實施例僅用于說明本實用新型,任何所屬技術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對其所做的適當變化或修飾,或改用其他花型做此技術上的改變,都皆應視為不脫離本實用新型專利范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