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技術涉及攔污柵,具體為一種河道污水治理用攔污柵。
背景技術:
1、攔污柵是一種用于攔截水流中攜帶的雜物的框柵式結構,攔污柵通常由邊框、橫隔板和柵條構成,一般用鋼材制造,并固定在混凝土墩墻上,它主要設置在水流進入水庫、河流、湖泊或污水處理廠等重要水體的入口處,以防止這些雜物進入下游的水處理設施或對水體環境造成破壞,攔污柵的設計需要考慮到所攔截雜物的特性,以確保其有效性和對水體的保護作用。
2、現有的攔污柵多為焊接式結構,其無法進行靈活調節,進而使得攔污柵在進行使用時,無法有效的匹配所攔截雜物的特性進行其間距的調節,同時由于攔污柵長時間處于水體的下方,且柵葉受到雜物的堆積,會使得柵葉焊接點出現開裂脫落,從而影響其正常使用的同時,降低其使用壽命。
技術實現思路
1、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河道污水治理用攔污柵,以解決上述背景技術中提出的無法有效的匹配所攔截雜物的特性進行其間距的調節,同時由于攔污柵長時間處于水體的下方,且柵葉受到雜物的堆積,會使得柵葉焊接點出現開裂脫落的問題。
2、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如下技術方案:一種河道污水治理用攔污柵,包括:
3、框架,所述框架的中心設置有橫桿,所述框架的水平端以及橫桿上皆開設有定位槽,所述定位槽的內部插接有柵葉,所述定位槽以及柵葉的內部貫穿有拉桿,所述拉桿的兩端皆螺紋連接有螺母。
4、優選的,所述框架呈矩形結構,且框架包括兩個豎直端以及兩個水平端,所述框架和橫桿為一體式結構,且框架和橫桿呈日字型結構。
5、優選的,所述框架的豎直端外壁開設有安裝孔,且安裝孔的寬度大于螺母的直徑,所述框架的底部固定連接有支撐板。
6、優選的,相鄰所述定位槽的間隔為兩厘米,且定位槽的深度是框架厚度的五分之三。
7、優選的,所述定位槽的中心貫穿開設有第一定位孔,所述柵葉上對應第一定位孔處開設有第二定位孔,且第一定位孔與第二定位孔之間貫穿有拉桿。
8、優選的,所述拉桿共設置有五組,且每組所述拉桿的兩端皆螺紋連接有螺母,所述柵葉的上下兩端皆貫穿有兩組拉桿,且橫桿處貫穿有一組拉桿。
9、優選的,所述支撐板的寬度等于框架的厚度,所述支撐板的厚度與柵葉的厚度一致。
10、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該實用新型通過拼接式結構的設置,使得該裝置在進行使用時,能夠有效的實現柵葉位置的靈活調節,從而使得該裝置能夠更好的適配所攔截雜物的種類進行其間距調節,大大提高其使用場所的適配性,同時采用插接式拼接定位處理,相比傳統焊接式結構,其使用壽命更加穩定,長時間浸泡在水體內部,也不會出現柵葉的開裂脫落,從而保證裝置使用的高效性。
1.一種河道污水治理用攔污柵,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河道污水治理用攔污柵,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1)呈矩形結構,且框架(1)包括兩個豎直端以及兩個水平端,所述框架(1)和橫桿(2)為一體式結構,且框架(1)和橫桿(2)呈日字型結構。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河道污水治理用攔污柵,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1)的豎直端外壁開設有安裝孔(3),且安裝孔(3)的寬度大于螺母(7)的直徑,所述框架(1)的底部固定連接有支撐板(8)。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河道污水治理用攔污柵,其特征在于:相鄰所述定位槽(4)的間隔為兩厘米,且定位槽(4)的深度是框架(1)厚度的五分之三。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河道污水治理用攔污柵,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槽(4)的中心貫穿開設有第一定位孔,所述柵葉(5)上對應第一定位孔處開設有第二定位孔,且第一定位孔與第二定位孔之間貫穿有拉桿(6)。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一種河道污水治理用攔污柵,其特征在于:所述拉桿(6)共設置有五組,且每組所述拉桿(6)的兩端皆螺紋連接有螺母(7),所述柵葉(5)的上下兩端皆貫穿有兩組拉桿(6),且橫桿(2)處貫穿有一組拉桿(6)。
7.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一種河道污水治理用攔污柵,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撐板(8)的寬度等于框架(1)的厚度,所述支撐板(8)的厚度與柵葉(5)的厚度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