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貨架用機械手,屬于機械設備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目前對于比較大型的貨倉,在進行貨物的取放時,無非是使用人力或機械。這一塊我們以宜家為例,在取貨的時候,由于其倉庫很大,有時候等待起來浪費時間,再加上購買量大,直接導致需要排隊取貨效率低下。此外,對于一些大型的存貨倉,在效率上也同樣存在一樣的問題。
技術實現要素:
為解決現有技術的不足,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貨架用機械手,可以通過自動或手動的方式進行貨物的上架以及下架,提高便捷性。
為了實現上述目標,本實用新型采用如下的技術方案:
一種貨架用機械手,其特征是,包括滑軌、控制模塊、伸縮模塊和抓手;所述滑軌設置在貨架的每一列框架上;所述伸縮模塊在滑軌上滑動,連接所述滑軌和抓手;所述抓手設置有若干組,均包括依次連接的主臂和副臂;所述副臂的端部內壁上設置有壓力傳感器;所述控制模塊設置在伸縮模塊與抓手之間。
進一步地,所述副臂上設置有輔助臂;所述輔助臂上設置有防滑模塊。
進一步地,所述防滑模塊采用防滑墊。
進一步地,所述輔助臂與副臂、副臂與主臂之間均設置有旋轉件;所述旋轉件均由控制模塊控制。
進一步地,所述控制模塊匹配有遙控器。
進一步地,所述輔助臂與副臂外側的夾角為0-180度。
本實用新型所達到的有益效果:本裝置將機械手設置到貨架上,并結合壓力傳感器控制抓手對貨物的壓力,防止貨物的滑出或對貨物造成擠壓形變,最終提高裝卸貨的效率。
附圖說明
圖1是本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裝置中滑軌位于貨架上的示意圖。
圖中附圖標記的含義:
1-滑軌,2-控制模塊,3-伸縮模塊,4-主臂,5-副臂,6-輔助臂,7-貨架,8-防滑墊,9-轉向結構。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描述。以下實施例僅用于更加清楚地說明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而不能以此來限制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
本裝置涉及一種貨架用機械手,包括滑軌1、控制模塊2、伸縮模塊3和抓手。如圖1所示,滑軌1設置在貨架7的每一列框架上。整個裝置依靠滑軌1進行上下的滑動。
伸縮模塊3連接滑軌1和抓手,伸縮模塊3在滑軌1上滑動,且根據指令可以進行適當的伸縮。
抓手設置有若干組,均包括依次連接的主臂4和副臂5。主臂4主要用來控制整個抓手的張開度,從而最大限度地容納下貨物。副臂5主要用來抓取固定貨物,副臂5的端部內壁上設置有壓力傳感器。壓力傳感器的設置主要是為了控制副臂5對貨物的抓取力度,防止對貨物造成損害。
本實施例中,控制模塊2設置在伸縮模塊3與抓手之間。伸縮模塊3與滑軌1之間還可以設置有轉向結構9。
優選地,副臂5上還設置有輔助臂6。輔助臂6上設置有防滑模塊。本實施例中防滑模塊采用防滑墊8。輔助臂6與副臂5外側的夾角為0-180度,在輔助臂6不使用的時候,輔助臂6位于副臂5的外側。輔助臂6的作用就是用于進一步地穩固貨物,主要針對于貨物比較重而且比較大的情況。
輔助臂6與副臂5、副臂5與主臂4之間均設置有旋轉件,旋轉件均由控制模塊2控制。控制模塊2匹配有遙控器,這樣工作人員或者是使用者可以通過遙控器進行遙控。當然,本設備也可以通過對控制模塊2進行事先設定相關參數,從而完成自動裝卸貨的動作。
以上所述僅是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方式,應當指出,對于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技術原理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改進和變形,這些改進和變形也應視為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