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用于紡織機的紡織線層梳理裝置。
背景技術:
在紡織的生產中,往往需要對紡織的面層和線層進行梳理,主要原因是紡織線層的內部摻雜了一些雜物線頭等等,這些雜物線頭直接使用到紡織生產會影響到產品的生產質量。現有的做法是使用梳理設備對紡織線層進行梳理,但傳統的梳理設備的梳理結構復雜,造價成本高,在梳理時梳理的不夠干凈,梳理時,梳理結構上的梳理棒是固定不動的,紡織線層上的線頭雜物難以清理干凈。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為了解決現有技術的上述不足,提出了一種用于紡織機的紡織線層梳理裝置。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采用以下技術方案:一種用于紡織機的紡織線層梳理裝置,它設置在紡織機的紡織線層輸送線路上,其特征在于:包括機臺,所述機臺的內部具有一個安裝容置空間,機臺的上部設有一個套筒安裝座,所述套筒安裝座的兩端設有一對貫穿套筒安裝座的套孔,兩個套孔呈倒“八”字狀對稱鏡像設置,且兩個套孔內分別安裝有用于梳理紡織線層的第一梳理打手和第二梳理打手,所述第一梳理打手和第二梳理打手的結構相同,且兩個梳理打手都包括套設在套孔內的滑動棒以及垂直安裝在滑動棒的上端端部上的梳理輥,所述梳理輥的輥身上設有用于梳理紡織線層的多圈均勻分布的輥楞,兩個梳理打手的滑動棒的下端設有帶動滑動棒上下擺動的擺動機構,所述套筒安裝座的兩邊設有對應收集由第一梳理打手和第二梳理打手打下的紡織線層雜物的第一廢料收集斗和第二廢料收集斗。
優選地,所述第一廢料收集斗的上端設有一個進料支架,所述進料支架的上部設有一個用于傳導輸送紡織線層的傳輸輥架,其中,所述傳輸輥架設置在第一梳理打手的上方,且傳輸輥架的高度高于第一梳理打手滑動到最高點的高度。
優選地,所述的第二廢料收集斗的上部設有出料輥架,所述出料輥架上安裝有傳輸紡織線層的傳輸夾輥組。
優選地,所述擺動機構包括設有在安裝容置空間內的雙邊輪轉動輪架,所述雙邊輪轉動輪架上通過軸承安裝有雙邊輪,所述雙邊輪包括設置在左側的小轉輪、設置在中間的從動皮帶輪和設置在右側的大轉輪,所述小轉輪的外圓面的邊緣鉸接安裝著第一傳動鉸接桿,所述第一傳動鉸接桿的上端通過萬向節連接所述第一梳理打手的滑動棒下部;所述大轉輪外圓面的邊緣鉸接安裝著第二傳動鉸接桿,所述第二傳動鉸接桿的上端通過萬向節連接所述第二梳理打手的滑動棒下部。
優選地,所述從動皮帶輪上安裝有皮帶,所述皮帶連接著一個驅動皮帶轉動的驅動電機。
優選地,所述安裝容置空間內還設有由一個吹風機,所述吹風機的吹風管穿至套筒安裝座的中部,且吹風管的管口處安裝有一個可同時朝兩邊吹風的T型的吹風管頭。
優選地,所述第一梳理打手上的輥楞密度大于第二梳理打手上的輥楞密度。
優選地,所述的梳理輥通過軸承安裝在滑動棒上或者通過固定軸直接固定在滑動棒上。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設計結構新穎,設置了一個可以不斷上下滑動的梳理結構,其中,梳理結構上帶有兩個梳理打手,兩個梳理打手可以不斷地給正在傳送中的紡織線層進行梳理,并在梳理中將紡織線層內的雜物清除,且整個結構簡單,造價成本低廉,大大提高了紡織產品的生產質量。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實用新型進行詳細的說明。
如圖1所示,本實用新型提出的用于紡織機的紡織線層梳理裝置,它設置在紡織機的紡織線層輸送線路上,包括機臺1,機臺1的內部具有一個安裝容置空間,機臺的上部設有一個套筒安裝座2,套筒安裝座2的兩端設有一對貫穿套筒安裝座的套孔3,兩個套孔3呈倒“八”字狀對稱鏡像設置,且兩個套孔3內分別安裝有用于梳理紡織線層27的第一梳理打手4和第二梳理打手5,第一梳理打手4和第二梳理打手5的結構相同,且兩個梳理打手都包括套設在套孔3內的滑動棒6以及垂直安裝在滑動棒6的上端端部上的梳理輥7,梳理輥7的輥身上設有用于梳理紡織線層的多圈均勻分布的輥楞8,兩個梳理打手的滑動棒6的下端設有帶動滑動棒上下擺動的擺動機構,套筒安裝座2的兩邊設有對應收集由第一梳理打手4和第二梳理打手5打下的紡織線層雜物的第一廢料收集斗9和第二廢料收集斗10。兩個廢料收集斗的結構也相同。
第一廢料收集斗9的上端設有一個進料支架11,進料支架11的上部設有一個用于傳導輸送紡織線層的傳輸輥架12,其中,傳輸輥架12設置在第一梳理打手4的上方,且傳輸輥架12的高度高于第一梳理打手4滑動到最高點的高度。第二廢料收集斗10的上部設有出料輥架13,出料輥架13上安裝有傳輸紡織線層27的傳輸夾輥組14。
擺動機構包括設有在安裝容置空間內的雙邊輪轉動輪架15,雙邊輪轉動輪架15上通過軸承安裝有雙邊輪16,雙邊輪16包括設置在左側的小轉輪17、設置在中間的從動皮帶輪18和設置在右側的大轉輪19,小轉輪17的外圓面的邊緣鉸接安裝著第一傳動鉸接桿20,第一傳動鉸接桿20的上端通過萬向節連接第一梳理打手4的滑動棒下部;大轉輪19外圓面的邊緣鉸接安裝著第二傳動鉸接桿21,第二傳動鉸接桿21的上端通過萬向節連接第二梳理打手5的滑動棒下部。從動皮帶輪18上安裝有皮帶22,皮帶22連接著一個驅動皮帶轉動的驅動電機23。驅動電機23的輸出軸上安裝有主動皮帶輪,皮帶的另一端套在主動皮帶輪上。安裝容置空間內還設有由一個吹風機24,吹風機24的吹風管25穿至套筒安裝座2的中部,且吹風管25的管口處安裝有一個可同時朝兩邊吹風的T型的吹風管頭26。第一梳理打手4上的輥楞密度大于第二梳理打手5上的輥楞密度。梳理輥7通過軸承安裝在滑動棒6上或者通過固定軸直接固定在滑動棒6上。
本實用新型具體工作時,紡織線層在進料支架上的傳輸輥架12的輥輪上引入,引入后再向下彎曲經過并接觸到第一梳理打手4,然后再從下部引出從第二梳理打手引出,引出后由最后的傳輸夾輥組14送出,傳輸夾輥組14自帶有驅動夾輥轉動的結構,這樣就能夠給予一個牽引力,讓前面的兩個梳理打手都能夠直接作用紡織線層。第一梳理打手由下方的不斷轉動的小轉輪帶動,小轉輪轉動帶動第一梳理打手在套孔內不斷地上下運動,每次的上下運動都能夠完成一次的梳理工作,同理,大轉輪能夠帶動鉸接傳動桿帶動第二梳理打手上下的不斷擺動,這樣就能夠對紡織線層進行第二次的梳理工作。而被兩個梳理打手清理出的毛線雜物直接被兩邊的第一、第二廢料收集斗收集,而且設置了專門的吹風機進行吹風,讓滯留在套筒安裝座2上的雜物吹到廢料收集斗內。
其中,在設置時,第一梳理打手上的輥楞的密度要大于第二梳理打手輥楞的密度,另外在設計時,當第一梳理打手到達最高位置時,第二梳理打手則在最低位,由于大轉輪和小轉輪的輪徑不一樣,這樣就讓第一梳理打手的作業的擺動弧度要小于第二梳理打手,這樣做的原因是,由于第一梳理打手上的輥楞的密度要大于第二梳理打手輥楞的密度,所以保證了紡織線層的質量,防止了第一梳理打手對紡織線層的作用力過大,而導致其被弄斷線。另外還保證了其延續性的作業。
上述實施例僅表達了本實用新型的幾種實施方式,其描述較為具體和詳細,但并不能因此理解為對本實用新型專利范圍的限制。應當指出的是,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構思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變形和改進,這些都屬于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因此,本實用新型專利和保護范圍應以所附權利要求書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