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自帶鎖緊裝置的刀座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刀座技術領域,更具體地說,涉及一種自帶鎖緊裝置的刀座。
背景技術:
金屬板材分條機依靠滾剪刀在板材上滾動,來完成對板材的無限長剪切動作。金屬板材分條機用于普通金屬板材、鋁板、不銹鋼板、硅鋼板等的縱向滾剪。滾剪刀廣泛應用于航天航空、汽車制造、礦山機械、五金制造、家電等行業。分切時,滾剪刀的轉動依靠鎖緊在刀軸上的刀座帶動。刀座能否緊固在刀軸上以及刀座緊固后是否偏擺直接關系到剪切后材料的質量。一般情況下,刀座緊固在刀軸上,檢測刀座的端面跳動超過0.0lmm時,就會造成上、下刀片在高速旋轉過程中相互間斷性重疊碰撞,造成刀片崩口。現有常用的刀座中,刀座的鎖緊依靠裝配在刀軸上的銷鍵鎖緊,如圖1所示,此夕卜,中國專利號ZL201020050405.3,授權公告日為2010年11月24日,發明創造名稱為:硬質合金雙鍵滾剪刀,該申請案包括刀體,所述的刀體為環形結構,刀體的外圈為刀刃,刀體的中央為圓形安裝孔,刀體的內圈設有內凹的R鍵,且內凹的R鍵有二個,對稱分布于刀體的內圈上。中國專利號ZL201120162794.3,授權公告日為2012年I月25日,發明創造名稱為:滾剪刀,該申請案包括刀具基體以及配合在刀具基體外周的刀刃,在刀具基體與刀刃之間設置有防止刀刃脫落的定位件。現有技術常用的刀座及上述的兩件專利的技術方案,均采用銷鍵鎖緊的方式,其不足之處在于很難將刀座緊固在刀軸上,導致刀座的端面跳動值較大,分切精度低。為確保刀座在裝配后盡量不產生偏擺,刀具生產廠家一般采用縮小刀座內孔與刀軸的配合間隙的方法來完成,但是,當刀座內孔與刀軸的配合間隙縮小為(T0.02mm時,就會造成兩者之間很難裝配和拆卸。而且采用這種方法將刀座鎖緊在刀軸后,刀座端面跳動很難控制在0.0lmm之內,導致滾剪刀片在分切時易造成上、下刀在高速旋轉時間斷性碰撞,影響了滾剪刀的使用壽命,且無法實現分切高精度金屬板材的要求。通過專利檢索,現有技術中已有相關技術方案公開。如,中國專利號ZL91220590.3,授權公告日為1992年4月22日,發明創造名稱為:封閉式彈壓滾剪刀,該申請案涉及一種封閉式彈壓滾剪刀,主要由刀體和刀片兩大部件構成,在刀體上加工一組孔和連結孔的縫隙,使刀體本身直接形成彈性壓塊,通過對彈性壓塊施力,起到把滾剪刀緊固到刀軸上的作用。該滾剪刀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加工精度,但是只采用了縫隙構建彈性壓塊的方式,使得刀座端面跳動值很難長期穩定控制在0.0lmm以內,加工精度仍較低,有待進一步改善。
發明內容1.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現有技術中刀座難鎖緊且鎖緊后容易產生偏擺現象,導致刀片的分切精度較低的問題,提供了一種自帶鎖緊裝置的刀座,采用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刀座在刀軸上易拆卸,而且刀座能夠鎖緊在刀軸上,刀座端面跳動值在0.002mm之內。2.技術方案為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的技術方案為:本實用新型的一種自帶鎖緊裝置的刀座,包括刀座本體,所述的刀座本體為一端內孔處設置有一圈凸臺的圓筒體,該凸臺上開設有縫隙,所述縫隙的起端為穿絲孔,縫隙的終端延伸至刀座本體的內孔處,縫隙的中部開設有貫穿于刀座本體的圓柱孔,上述的縫隙在刀座本體的內孔處隔離出一彈性壓塊,且刀座本體的外側開設有一徑向鎖緊孔,該鎖緊孔與上述的圓柱孔相垂直且相通;所述刀座本體的內孔處開設有圓弧段,該圓弧段為向外凸起的圓弧凹槽。更進一步地,所述的圓弧段與圓柱孔關于刀座本體的中心軸相對稱,且圓弧段的半徑為刀座本體內孔直徑的1/4 1/3,圓弧段的圓弧角為70° 110°。更進一步地,所述的刀座本體的外側圓周方向上開設4 8個固定孔。更進一步地,所述的穿絲孔直徑為3飛mm,所述的鎖緊孔直徑比圓柱孔直徑大2 3mm。3.有益效果采用本實用新型提供的技術方案,與已有的公知技術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I)本實用新型的一種自帶鎖緊裝置的刀座,其鎖緊裝置主要包括縫隙及圓弧段,縫隙在刀座本體的內孔處隔離出一彈性壓塊,通過鎖緊孔內的緊定螺絲驅動彈性壓塊向內孔鎖緊,且結合圓弧段,使得本實用新型的刀座本體與刀軸鎖緊時,刀座本體的內孔3/4以上面積與刀軸過盈配合,確保了刀軸在高速旋轉時,刀座本體仍能牢牢地鎖緊在刀軸上不會松動,達到了刀座本體與刀軸緊密配合的效果;(2)本實用新型的一種自帶鎖緊裝置的刀座,其圓弧段的半徑為刀座本體內孔直徑的1/4 1/3,圓弧段的圓弧角為70° 110°,結合彈性壓塊的鎖緊作用,確保了刀座本體的端面跳動值控制在0.002mm之內,達到了國際領先水平,滿足了用戶分切高精度鋁板、不銹鋼板、硅鋼板等金屬板材的要求,延長了刀片的使用壽命,降低了生產成本,提高了生產效率。
圖1為現有技術中刀座的主視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一種自帶鎖緊裝置的刀座的主視結構示意圖;圖3為圖2的A-A剖面示意圖。示意圖中的標號說明:1、穿絲孔;2、圓柱孔;3、鎖緊孔;4、縫隙;5、圓弧段。
具體實施方式
為進一步了解本實用新型的內容,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詳細描述。實施例1結合圖2和圖3,本實施例的一種自帶鎖緊裝置的刀座,包括刀座本體,所述的刀座本體為一端內孔處設置有一圈凸臺的圓筒體,該凸臺上開設有縫隙4,所述縫隙4的起端為穿絲孔1,本實施例中穿絲孔I直徑為4mm,縫隙4的終端延伸至刀座本體的內孔處,縫隙4的中部開設有貫穿于刀座本體的圓柱孔2,上述的縫隙4在刀座本體的內孔處隔離出一彈性壓塊,且刀座本體的外側開設有一徑向鎖緊孔3,該鎖緊孔3與上述的圓柱孔2相垂直且相通,所述的鎖緊孔3直徑比圓柱孔2直徑大2mm,本實施例中鎖緊孔3的直徑為12mm,圓柱孔2的直徑為10mm。本實施例中刀座本體的內孔處開設有圓弧段5,該圓弧段5為向外凸起的圓弧凹槽,且圓弧段5與圓柱孔2關于刀座本體的中心軸相對稱,本實用新型中的圓弧段5的半徑為刀座本體內孔直徑的1/4 1/3,圓弧段5的圓弧角為70° 110°均可,本實施例中優選圓弧段5的圓弧角為90°,圓弧段5的半徑R為35mm,刀座本體的內孔直徑為120mm。此外,為了方便刀座本體與刀片的固定連接,本實用新型中刀座本體的外側圓周方向上開設4 8個固定孔均可,本實施例中開設有6個固定孔(如圖2所示,固定孔未標注序號),該6個固定孔均勻分布于刀座本體的圓周方向。實施例2本實施例的一種自帶鎖緊裝置的刀座,其基本結構同實施例1,不同之處在于:穿絲孔I直徑為3mm,鎖緊孔3直徑比圓柱孔2直徑大3mm,本實施例中鎖緊孔3的直徑為13mm,圓柱孔2的直徑為10mm,且本實施例中圓弧段5的圓弧角為70°,圓弧段5的半徑R為40mm,刀座本體的內孔直徑為120mm。實施例3本實施例的一種自帶鎖緊裝置的刀座,其基本結構同實施例1,不同之處在于:穿絲孔I直徑為5mm,鎖緊孔3直徑比圓柱孔2直徑大3mm,本實施例中鎖緊孔3的直徑為12mm,圓柱孔2的直徑為9mm,且本實施例中圓弧段5的圓弧角為110°,圓弧段5的半徑R為30mm,刀座本體的內孔直徑為120mm。使用時,通過鎖緊孔3內的緊定螺絲驅動彈性壓塊向內孔鎖緊,且結合圓弧段5,使得本實用新型的刀座本體與刀軸鎖緊時,刀座本體的內孔3/4以上面積與刀軸過盈配合,確保了刀軸在高速旋轉時,刀座本體仍能牢牢地鎖緊在刀軸上不會松動,刀座本體的端面跳動值控制在0.002mm之內,達到了國際領先水平,滿足了用戶分切高精度鋁板、不銹鋼板、硅鋼板等金屬板材的要求,延長了刀片的使用壽命,降低了生產成本,提高了生產效率。以上示意性的對本實用新型及其實施方式進行了描述,該描述沒有限制性,附圖中所示的也只是本實用新型的實施方式之一,實際的結構并不局限于此。所以,如果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受其啟示,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創造宗旨的情況下,不經創造性的設計出與該技術方案相似的結構方式及實施例,均應屬于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
權利要求1.一種自帶鎖緊裝置的刀座,包括刀座本體,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刀座本體為一端內孔處設置有一圈凸臺的圓筒體,該凸臺上開設有縫隙(4),所述縫隙(4)的起端為穿絲孔(1),縫隙(4)的終端延伸至刀座本體的內孔處,縫隙(4)的中部開設有貫穿于刀座本體的圓柱孔(2),上述的縫隙(4)在刀座本體的內孔處隔離出一彈性壓塊,且刀座本體的外側開設有一徑向鎖緊孔(3),該鎖緊孔(3)與上述的圓柱孔(2)相垂直且相通;所述刀座本體的內孔處開設有圓弧段(5),該圓弧段(5)為向外凸起的圓弧凹槽。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自帶鎖緊裝置的刀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圓弧段(5)與圓柱孔(2)關于刀座本體的中心軸相對稱,且圓弧段(5)的半徑為刀座本體內孔直徑的1/Γ1/3,圓弧段(5)的圓弧角為70° 110°。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自帶鎖緊裝置的刀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刀座本體的外側圓周方向上開設41個固定孔。
4.根據權利要求2或3所述的一種自帶鎖緊裝置的刀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穿絲孔(I)直徑為3 5mm ,所述的鎖緊孔(3)直徑比圓柱孔(2)直徑大2 3mm。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自帶鎖緊裝置的刀座,屬于刀座技術領域。本實用新型的一種自帶鎖緊裝置的刀座,包括刀座本體,刀座本體為一端內孔處設置有一圈凸臺的圓筒體,該凸臺上開設有縫隙,所述縫隙的起端為穿絲孔,縫隙的終端延伸至刀座本體的內孔處,縫隙的中部開設有貫穿于刀座本體的圓柱孔,上述的縫隙在刀座本體的內孔處隔離出一彈性壓塊,且刀座本體的外側開設有一徑向鎖緊孔,該鎖緊孔與上述的圓柱孔相垂直且相通;所述刀座本體的內孔處開設有圓弧段,該圓弧段為向外凸起的圓弧凹槽。本實用新型使得刀座本體的端面跳動值控制在0.002mm之內,滿足了分切高精度金屬板材的要求,延長了刀片的使用壽命,降低了生產成本,提高了生產效率。
文檔編號B23D35/00GK203031032SQ201320047358
公開日2013年7月3日 申請日期2013年1月29日 優先權日2013年1月29日
發明者張增明, 陳本真, 謝敏 申請人:馬鞍山市恒利達機械刀片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