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沖壓領域,特別是一種應用于沖壓機的板料送料機。
背景技術:
眾所周知,沖壓機沖壓工件的速度很快,若人工手動為沖壓機上料,不但勞動強度大,而且工人在疲勞的情況下容易被沖壓機誤傷,存在安全隱患。
而且,沖壓機對工件進行沖壓成型時,工件會發生形變,為了便于工件更好地發生形變,以防止工件發生撕裂,同時便于工件在沖模上脫下,工廠一般先在待沖壓的工件上涂上拉伸油,然后再通過機械手將工件移至沖壓機上進行沖壓,而現有的絕大部工廠都是通過人工手動為工件涂上拉伸油,不但勞動強度大,而且生產效率低,嚴重影響了工廠的社會競爭力。
技術實現要素:
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結構簡單,同時取代工人為沖壓機上料,防止工人被沖壓機誤傷的板料送料機。
本實用新型為解決其技術問題而采用的技術方案是:
一種應用于沖壓機的板料送料機,包括一支架,所述支架上設置有一個用于放置待沖壓的工件的承托工位,所述承托工位的一側設置有一用于夾取并移動工件的上料機械手,同時該承托工位處還設置有用于將工件向上頂起的頂起機構。
作為上述技術方案的改進,所述承托工位處開設有一通孔,所述通孔中活動設置有一托板,所述頂起機構與所述托板相連接并驅動該托板上下升降移動。
作為上述技術方案的進一步改進,所述頂起機構為一氣缸或液壓缸。
在本實用新型中,所述承托工位的上方還設置有一用于檢測工件的傳感器。
優選地,所述承托工位上還設置有用于將粘結在一起的工件分離的分板器。
進一步,所述支架上還設置有一水平導軌,所述水平導軌上至少設置有兩個用于擱置工件的滑動托板,所述滑動托板連接有驅動其移動至所述承托工位處的水平驅動機構。
本實用新型的一優選實施例,所述上料機械手包括一設置于所述支架上的立架,所述立架上設置有橫向導軌,所述橫向導軌上活動設置有能夠沿著該橫向導軌來回移動的滑臺,所述滑臺通過一升降機構連接有一能夠在垂直方向上下移動的升降座,所述升降座上設置有用于吸盤工件的吸盤,同時滑臺還連接有驅動其沿著橫向導軌來回移動的橫向驅動機構。
進一步,所述橫向驅動機構為一氣缸或液壓缸,所述升降機構為一氣缸或液壓缸。
再進一步,所述吸盤通過一連接柱活動安裝于所述升降座上,所述升降座上設置有與所述連接柱相配合使用的中空套管,所述連接柱活動穿裝于所述中空套管中,同時該連接柱的外表上還活動套接有一壓縮彈簧,所述壓縮彈簧的兩端分別與吸盤和升降座相抵接。
其中,所述支架上還設置有用于對工件上油的上油工位,所述上油工位上開設有用于裝載油的油槽。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由于本實用新型通過在支架上設置有用于放置待沖壓工件的承托工位,因此用戶可以將待沖壓的板料放置于該承托工位上,然后通過上料機械手將板料夾起并輸送至沖壓機處進行沖壓,代替了人工手動上料,既可以降低工人的勞動強度,又可以避免工人被沖壓機誤傷,保證了人身安全,同時承托工位上還設置有用于將工件向上頂起的頂起機構,通過該頂起機構,可以將堆疊的工件不斷向上頂起,進而使得處于最上方的工件保持在同一高度被上料機械手所夾取,而不需要上料機械手向下移動夾取工件,進而使得上料機械手夾取工件的動作更加簡單方便快捷。
另外,本實用新型的板料送料機上還設置有用于對工件進行上油的上油工位,因此上料機械手夾取工件后可以移動至上油工位處對工件進行上油,摒棄了傳統人工對工件進行上油的方式,進 一步降低了工人的勞動強度,同時可以提高生產效率,增強企業的社會競爭力。
附圖說明
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的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一優選實施例的外觀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一優選實施例中頂起機構處于向上頂起時的結構示意圖;
圖3是圖2中A處的放大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參照圖1、圖 2,一種應用于沖壓機的板料送料機,包括一支架10,所述支架10上設置有一個用于放置待沖壓的工件90的承托工位11,所述承托工位11的一側設置有一用于夾取并移動工件90的上料機械手20,同時該承托工位11處還設置有用于將工件90向上頂起的頂起機構30。
由于本實用新型通過在支架10上設置有用于放置待沖壓工件90的承托工位11,因此用戶可以將待沖壓的板料放置于該承托工位11上,然后通過上料機械手20將板料夾起并輸送至沖壓機處進行沖壓,代替了人工手動上料,既可以降低工人的勞動強度,又可以避免工人被沖壓機誤傷,保證了人身安全,同時承托工位11上還設置有用于將工件90向上頂起的頂起機構30,通過該頂起機構30,可以將堆疊的工件90不斷向上頂起,進而使得處于最上方的工件90保持在同一高度被上料機械手20所夾取,而不需要上料機械手20向下移動夾取工件90,進而使得上料機械手20夾取工件90的動作更加簡單方便快捷。
參照圖2,為了使得本實用新型的結構更加簡單,優選地,所述承托工位11處開設有一通孔,所述通孔中活動設置有一托板40,所述頂起機構30與所述托板40相連接并驅動該托板40上下升降移動,進一步優選,所述頂起機構30為一氣缸或液壓缸。所述氣缸或液壓缸的活塞桿與所述托板40相連接,當氣缸或液壓缸的活塞桿驅動托板40向上頂起時,托板40帶動擱置于承托工位11上的工件90一起向上升起,進而使得位于最上方的工件90可以保持在同一高度被所述上料機械手20所夾取。當然上述的頂起機構30還可以采用電機與絲桿機構配合的方向所代替。
為了可以更好地控制頂起機構30向上頂起工件90,在本實用新型中,優選地,所述承托工位11的上方還設置有一用于檢測工件90的傳感器50,所述傳感器50的水平高度與位于最上方的工件90基本持平,所述的傳感器50優選為光電傳感器,當然也可以選擇為接觸傳感器或其他類型的傳感器,當傳感器50檢測不到位于最上方的工件90時,此時表示工件90已經被所述上料機械手20取走了,傳感器50發給一個信號給本實用新型的板料送料機的控制電路,控制電路再控制頂起機構30向上頂起工件90,從而使得位于最上方的工件90始終在同一高度被上料機械手20所夾取。
為了防止堆疊在一起的工件90會粘結在一起,進而使得上料機械手20一次夾起兩塊以上的工件90,在這里,優選地,所述承托工位11上還設置有用于將粘結在一起的工件90分離的分板器60,所述分板器60的水平高度與位于最上方的工件90基本持平,通過該分板器60將粘結在一起的工件90分離,進而上料機械手20每次均可以只夾取一塊工件90,上述的分板器60可以在市面上購買,屬于本領域的公知技術,在此不再贅述。
參照圖1和圖2,為了可以使得本實用新型的板料送料機可以持續送料,在本實用新型中,優選地,所述支架10上還設置有一水平導軌70,所述水平導軌70上至少設置有兩個用于擱置工件90的滑動托板71,所述滑動托板71連接有驅動其移動至所述承托工位11處的水平驅動機構72。上述的水平驅動機構72優選為氣缸或液壓缸,當位于承托工位11上的滑動托板71上放置的工件90被夾取完后,所述水平驅動機構72可以驅動位于承托工位11上的滑動托板71離開該承托工位11,同時可以將另一滿載有工件90的滑動托板71移動該承托工位11處,從而保證上料機械手20可以持續不斷地上料,而離開承托工位11的滑動托板71可以再次裝載放置工件90,以便于下一次回到承托工位11。當然上述的水平驅動機構72還可以采用電機與絲桿機構配合的方式代替,具體可以根據實際需要而自由選擇。
為了使得本實用新型的上料機械手20結構更加簡單,優選地,所述上料機械手20包括一設置于所述支架10上的立架21,所述立架21上設置有橫向導軌22,所述橫向導軌22上活動設置有能夠沿著該橫向導軌22來回移動的滑臺23,所述滑臺23通過一升降機構24連接有一能夠在垂直方向上下移動的升降座25,所述升降座25上設置有用于吸盤工件90的吸盤26,同時滑臺23還連接有驅動其沿著橫向導軌22來回移動的橫向驅動機構,在這里,上述的吸盤26可以為真空吸盤或電磁吸盤,具體可以根據實際需要而自由選擇。
進一步優選,所述橫向驅動機構為一氣缸或液壓缸,所述升降機構24為一氣缸或液壓缸。當然上述的升降機構24也可以采用電機與絲桿機構配合的方式代替。
參照圖2和圖3,為了使得吸盤26向下移動與工件90相接觸的過程中,避免吸盤26與工件90剛性接觸,在這里,優選地,所述吸盤26通過一連接柱250活動安裝于所述升降座25上,所述升降座25上設置有與所述連接柱250相配合使用的中空套管251,所述連接柱250活動穿裝于所述中空套管251中,同時該連接柱250的外表上還活動套接有一壓縮彈簧252,所述壓縮彈簧252的兩端分別與吸盤26和升降座25相抵接。當吸盤26向下移動接觸到工件90時,吸盤26可以擠壓壓縮彈簧252發生形變,使得吸盤26帶動連接柱250活動插入中空套管251中一段距離,進而防止吸盤26與工件90剛性接觸而導致吸盤26損壞。
為了使得工件90被放置于沖壓機上進行沖壓前可以涂覆上拉伸油,在這里,優選地,所述支架10上還設置有用于對工件90上油的上油工位80,所述上油工位80上開設有用于裝載油的油槽,所述油槽中裝載有拉伸油。因此上料機械手20從承托工位11處夾起工件90后,可以將工件90移動至上油工位80處并將工件90浸入油槽中,進而使得工件90上依附上拉伸油,代替了人工手動上油。有助于降低工人的勞動強度。
為了避免浪費油,在這里,作為本實用新型的一優選實施例,所述上油工位80處的油槽中設置有一與油相接觸的海綿,所述海綿的上部凸出于所述油槽的上表面,因此上料機械手20將工件90移動至油工位80處時,上料機械手20將工件90向下移動并擠壓于海綿的上表面,通過海綿的吸附作用,可以將油槽中的油直接涂覆于工件90的下表面,既達到對工件90上油的作用,又可以防止過多的油依附于工件90上而造成浪費。
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優先實施方式,只要以基本相同手段實現本實用新型目的的技術方案都屬于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