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管材加工領域,具體是一種自動折彎裝置。
背景技術:
一些金屬管材在使用過程中,往往會根據需求要求其具有一定的曲度,這時候就需要先對直管進行折彎作業,折彎過程需要用到折彎機,折彎機是用于金屬管材折彎的工具,在現有的技術中,折彎機普遍體積龐大,不適用于現場作業,不同規格的管材需要更換不同的模具,更換模具程序復雜,效率低。管材經折彎機折彎后,往往需要手動微調,現有折彎機的不能適應多種規格的管材,應用范圍小,而且現有的折彎機有很多都是手動操作的,折彎進行時需要手動進行一根一根的折彎,操作很麻煩,而且效率低下,即使后來出現的可以通過機械進行折彎的機械,但是其折彎時也需要通過精密的控制器控制折彎機構的下壓,雖然提高了效率,但是也提高了生產成本,這樣整體計算下來也是不劃算的。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自動折彎裝置,以解決上述背景技術中提出的問題。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自動折彎裝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上端左右兩側安裝有與底座相垂直的支板,支板的頂端安裝有頂板,兩支板之間通過軸承安裝有曲軸,曲軸的右端穿過支板連接有減速器,減速器的上端傳動連接有電動機;所述曲軸的中部設有一連桿軸頸,連桿軸頸的外部套設有軸套,軸套的下部鉸接有連接桿,連接桿的下端鉸接在壓板上,壓板的下端中心處固定安裝有環形套筒,環形套筒下端設有連接柱,連接柱的上端端部設于環形套筒內,且連接柱的上端側部設有環形凸肩,環形套筒的下端內部設有環形凸塊,連接柱的頂部與環形套筒以及壓板組成有緩沖腔,緩沖腔內設有緩沖件;所述連接柱的下端連接有折彎模具,折彎模具下端呈弧形設置,上端設有安裝槽,連接柱的下端螺紋安裝在安裝槽內;所述底座位于兩支板之間上端安裝有兩個支桿,支桿的上端安裝有導輪,導輪沿折彎模具的中軸線對稱設置;所述支板上開設有通孔,管材穿過通孔設置并安放在導輪上;所述支板朝向折彎模具的一面上固定設有橫桿,橫桿設于通孔上方,橫桿遠離支板的一端豎直固定安裝有導向桿,所述壓板的左右兩端開設有導向孔,導向桿穿過導向孔設置
作為本實用新型進一步的方案:所述減速器和電動機均安裝在支板側壁上。
作為本實用新型再進一步的方案:所述緩沖件為緩沖彈簧,緩沖彈簧的上端固定在壓板下表面,下端固定安裝在連接柱的頂部。
作為本實用新型再進一步的方案:所述連桿軸頸的程度小于兩個導向桿之間的距離。
作為本實用新型再進一步的方案:所述底座的下表面安裝有防滑墊。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合理,使用快捷方便,可以實現對管材的連續著玩,自動化程度高,省時省力,折彎效果好,同時折彎進行時,通過緩沖件能夠稍微消除管材傳遞給折彎模具的反向作用力,提高了折彎模具的使用壽命,而且通過連接柱在安裝槽內實現不同深度的安裝,便可以實現對不同管材實現不同的折彎深度,功能多樣,適合推廣使用。
附圖說明
圖1為自動折彎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圖1中A處的放大圖;
圖中:1-底座、2-支板、3-頂板、4-軸承、5-曲軸、6-減速器、7-電動機、8-連桿軸頸、9-軸套、10-連接桿、11-壓板、12-環形套筒、13-連接柱、14-環形凸肩、15-環形凸塊、16-緩沖腔、17-緩沖彈簧、18-折彎模具、19-安裝槽、20-支桿、21-導輪、22-通孔、23-管材、24-橫桿、25-導向桿、26-導向孔、27-防滑墊。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具體實施方式對本專利的技術方案作進一步詳細地說明。
請參閱圖1-2,一種自動折彎裝置,包括底座1,所述底座1的上端左右兩側安裝有與底座1相垂直的支板2,支板2的頂端安裝有頂板3,頂板3可以方便放置一些雜物以及需要后期用到的器具;兩支板2之間通過軸承4安裝有曲軸5,曲軸5的右端穿過支板2連接有減速器6,減速器6的上端傳動連接有電動機7,減速器6和電動機7均安裝在支板2側壁上;所述曲軸5的中部設有一連桿軸頸8,連桿軸頸8的外部套設有軸套9,軸套9的下部鉸接有連接桿10,連接桿10的下端鉸接在壓板11上,壓板11的下端中心處固定安裝有環形套筒12,環形套筒12下端設有連接柱13,連接柱13的上端端部設于環形套筒12內,且連接柱13的上端側部設有環形凸肩14,環形套筒12的下端內部設有環形凸塊15,連接柱13的頂部與環形套筒12以及壓板11組成有緩沖腔16,緩沖腔16內設有緩沖彈簧17,緩沖彈簧17的上端固定在壓板11下表面,下端固定安裝在連接柱13的頂部;所述連接柱13的下端連接有折彎模具18,折彎模具18下端呈弧形設置,上端設有安裝槽19,連接柱13的下端螺紋安裝在安裝槽19內;所述底座1位于兩支板2之間上端安裝有兩個支桿20,支桿20的上端安裝有導輪21,導輪21沿折彎模具18的中軸線對稱設置;所述支板2上開設有通孔22,管材23穿過通孔22設置并安放在導輪21上,通過折彎模具18的下壓便可以實現對管材23的折彎。
當曲軸5轉動時,連桿軸頸8在豎直面上的狀態是不斷上下運動的,這也就意味著連桿軸頸8會通過連接桿10帶動壓板11不斷上下循環往復運動,連接板11再通過環形套筒12與連接柱13之間的連接帶動折彎模具18不斷實現下壓,便可以對管材23實現不斷折彎,當然這個過程需要管材23不斷前進,配合減速器6的使用,使曲軸5的轉速與管材23的行進達到一個比例,便可以實現不斷折彎操作,自動化強。
為了保證壓板11上下平穩,所述支板2朝向折彎模具18的一面上固定設有橫桿24,橫桿24設于通孔22上方,橫桿24遠離支板2的一端豎直固定安裝有導向桿25,所述壓板11的左右兩端開設有導向孔26,導向桿25穿過導向孔26設置。這樣壓板11上下運動時,便會通過導向孔26沿著導向桿25上下移動,下壓平穩,也保證折彎模具18不會跑偏。
整個過程中可以看出通過連桿軸頸8實現的壓板11下壓運動的距離是固定不變的,這個距離受連桿軸承8與曲軸5的主軸頸之間的距離所決定,但是在實際工作時,勢必會根據不同的管材23選擇不同的折彎程度,此時只需通過連接柱13與安裝槽19實現不同的深度調節即可,即是連接柱13在安裝槽19內實現不同深度的安裝,便可以實現折彎程度的微調,適用性更廣。
所述連桿軸頸8的程度小于兩個導向桿25之間的距離。
所述底座1的下表面安裝有防滑墊27。
上面對本專利的較佳實施方式作了詳細說明,但是本專利并不限于上述實施方式,在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所具備的知識范圍內,還可以在不脫離本專利宗旨的前提下做出各種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