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飛輪盤沖孔模具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飛輪盤沖孔模具,包括氣壓調節器(4)以及圓柱形的凸模(1)和凹模(2),在所述凸模(1)上設有第一定位銷(11)和第一定位孔(12),在所述凹模(2)上設有第二定位孔(21)和第二定位銷(22);在所述凹模(2)的中部設有撐桿(23);在所述凹模(2)的外圍固設有定位環(3),在所述定位環(3)上設有多個滑槽(31),每個所述滑槽(31)內均設有一個限位塊(32),每個所述限位塊(32)都與氣壓調節器(4)連接。本實用新型利用定位銷、定位孔、齒槽和限位塊的共同作用,對飛輪盤圓周面的外側定位,確保飛輪盤的中心定位精度,提高了沖孔孔位的加工精度,結構簡單,操作便捷。
【專利說明】
一種飛輪盤沖孔模具
技術領域
[0001 ]本實用新型涉及模具制造領域,特別涉及一種飛輪盤沖孔模具。
【背景技術】
[0002]在現代汽車工業產品中,飛輪盤屬于損耗件,該零件工作轉速高,材料加工過程中變形大,對圓周跳動和動平衡有較高的要求,故飛輪盤上孔位的誤差要求更高,否則,一旦偏差較大,不僅安裝困難,還影響使用安全性。
【實用新型內容】
[0003]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了一種能提高孔位精度的飛輪盤沖孔模具。
[0004]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如下:
[0005]—種飛輪盤沖孔模具,包括氣壓調節器以及圓柱形的凸模和凹模,在所述凸模上設有第一定位銷和第一定位孔,在所述凹模上對應第一定位銷和第一定位孔的位置分別設有第二定位孔和第二定位銷;在所述凹模的中部沿圓周均勻設有四個齊平的撐桿;在所述凹模的外圍固設有定位環,在所述定位環上沿圓周方向均勻設有多個滑槽,每個所述滑槽內均設有一個限位塊,每個所述限位塊都與氣壓調節器連接。
[0006]采用以上結構,把飛輪盤放置在凹模上,使飛輪盤上對應位置的孔穿過第二定位銷,并使飛輪盤上的齒槽與凹模邊沿的第二齒槽一一對齊,打開氣壓調節器,帶動多個限位塊在對應位置的滑槽內向凹模中心方向移動,并使多個限位塊同時與飛輪盤的邊沿抵接定位;加工時,關閉氣壓調節器,凸模向下移動,擠壓限位塊并使限位塊向凹模外側移動脫離飛輪盤的邊沿,而此時,凸模繼續向下移動,并使第一定位銷和第二定位孔與對應位置的第二定位孔和第二定位銷分別對應定位,并最終壓緊飛輪盤,由凸模內的沖孔頭完成沖孔加工;接著,凸模升起,取下已加工的飛輪盤,放入下一件待加工飛輪盤,開啟氣壓調節器,再重復上述步驟進行加工,結構簡單,操作便捷,加工精度高。
[0007]為了在凸模擠壓限位塊時,使限位塊的移動順暢,同時避免干涉,作為優選,在每個所述滑槽的上端均固設有擋板(33),在所述限位塊朝向凹模一端的上部為箭頭狀斜面結構,所述箭頭狀斜面結構的上端面與擋板的上端面齊平。
[0008]為了在沖孔的過程中,始終保持對飛輪盤的限位,減少各部件之間的間隙,提高孔位的精確度,作為優選,在所述定位環內設有凹槽,在所述凹槽內轉動設有轉動盤,所述定位環上沿圓周方向均勻設有六個滑槽,每個所述滑槽的底部均設有一段通槽,每個所述通槽均與定位環內的凹槽連接貫通;在所述轉動盤的上端面均勻設有六個導向銷,每個所述導向銷向上穿設過對應位置的通槽,在所述限位塊的底部設有一段斜槽,所述導向銷上部的穿出端在對應位置限位塊上的斜槽內滑動連接。
[0009]為了保證多個限位塊的移動一致,確保飛輪盤中心的定位精度,作為優選,所述轉動盤的一側固設有連接桿,所述連接桿對應定位環的位置設有條形槽,該連接桿水平穿設過條形槽并伸出定位環,該伸出端與氣壓調節器的輸出端鉸接連接。
[0010]有益效果:本實用新型利用定位銷、定位孔、齒槽和限位塊的共同作用,對飛輪盤圓周面的外側定位,確保飛輪盤的中心定位精度,提高了沖孔孔位的加工精度,結構簡單,操作便捷。
【附圖說明】
[0011]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0012]圖2為圖1的A向視圖。
[0013]圖3為定位環的結構示意圖。
[0014]圖4為限位塊的結構示意圖。
[0015]圖5為圖4的俯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16]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
[0017]如圖1和圖2所示,本實用新型由氣壓調節器4以及圓柱形的凸模I和凹模2等組成,在所述凸模I上設有定位銷11和定位孔12,在所述凹模2上對應第一定位銷11和第一定位孔12的位置分別設有第二定位孔21和第二定位銷22;在所述凹模2的中部沿圓周均勻設有四個齊平的撐桿23。
[0018]如圖2、圖3、圖4和圖5所示,在所述凹模2的外圍固設有定位環3,在所述定位環3內設有凹槽,在所述凹槽內轉動設有轉動盤34,所述定位環3上沿圓周方向均勻設有六個滑槽31,每個所述滑槽31的底部均設有一段通槽,每個所述通槽均與定位環3內的凹槽連接貫通;在所述轉動盤34的上端面均勻設有六個導向銷35,每個所述導向銷35向上穿設過對應位置的通槽,在所述限位塊32的底部設有一段斜槽,所述導向銷35上部的穿出端在對應位置限位塊32上的斜槽內滑動連接;在每個所述滑槽31的上端均固設有擋板33,所述限位塊32朝向凹模2—端的上部為箭頭狀斜面結構,所述箭頭狀斜面結構的上端面與擋板33的上端面齊平。
[0019]如圖1、圖2和圖3所示,所述轉動盤34的一側固設有連接桿36,所述連接桿36對應定位環3的位置設有條形槽,該連接桿36水平穿設過條形槽并伸出定位環3,該伸出端與氣壓調節器4的輸出端鉸接連接。
[0020]本實用新型的使用方法如下:
[0021]由圖1到圖5所示,把飛輪盤(未標示)放置在凹模2上,使飛輪盤上對應位置的孔穿過第二定位銷22,并使飛輪盤中部對應位置與四個撐桿23的上端面齊平抵接,打開氣壓調節器4,帶動連接桿36并使轉動盤34逆時針方向轉動,同時帶動了六個導向銷35在對應位置的通槽內移動,由于每個導向銷35上部的穿出端又與對應位置限位塊32上的斜槽滑動配合連接,使得六個限位塊32同時做出向凹模2中心伸出的相對運動,六個限位塊32同時與飛輪盤的邊沿抵接定位。
[0022]加工時,凸模I向下移動,并使第一定位銷11和第一定位孔12與對應位置的第二定位孔21和第二定位銷22分別對應定位,并凸模I的對應位置最終壓緊飛輪盤,再由凸模I內的沖孔頭(未標示)完成沖孔加工;接著,凸模I升起,氣壓調節器4抽出氣壓,帶動連接桿36并使轉動盤34順時針方向轉動,同時帶動了六個導向銷35在對應位置的通槽內移動,并使得六個限位塊32同時做出遠離凹模2中心的相對運動,六個限位塊32同時松開飛輪盤的邊沿,取下已加工的飛輪盤,放入下一件待加工飛輪盤,開啟氣壓調節器4,再重復上述步驟進行加工,結構簡單,操作便捷,加工精度高。
[0023]滑槽31和限位塊32的數量可根據加工需要進行設計調整,本實施例不具有唯一性。
[0024]本實用新型未描述部分與現有技術一致,在此不作贅述。
[0025]以上僅為本實用新型的實施方式,并非因此限制本實用新型的專利范圍,凡是利用本實用新型說明書及附圖內容所作的等效結構,直接或間接運用在其他相關的技術領域,均同理在本實用新型的專利保護范圍之內。
【主權項】
1.一種飛輪盤沖孔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圓柱形的凸模(I)和凹模(2)以及氣壓調節器(4),在所述凸模(I)上設有第一定位銷(11)和第一定位孔(12),在所述凹模(2)上對應第一定位銷(11)和第一定位孔(12)的位置分別設有第二定位孔(21)和第二定位銷(22);在所述凹模(2)的中部沿圓周均勻設有四個齊平的撐桿(23);在所述凹模(2)的外圍固設有定位環(3),在所述定位環(3)上沿圓周方向均勻設有多個滑槽(31),每個所述滑槽(31)內均設有一個限位塊(32),每個所述限位塊(32)都與氣壓調節器(4)連接。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飛輪盤沖孔模具,其特征在于:在每個所述滑槽(31)的上端均固設有擋板(33),在所述限位塊(32)朝向凹模(2) —端的上部為箭頭狀斜面結構,所述箭頭狀斜面結構的上端面與擋板(33)的上端面齊平。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飛輪盤沖孔模具,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定位環(3)內設有凹槽,在所述凹槽內轉動設有轉動盤(34),所述定位環(3)上沿圓周方向均勻設有六個滑槽(31),每個所述滑槽(31)的底部均設有一段通槽,每個所述通槽均與定位環(3)內的凹槽連接貫通;在所述轉動盤(34)的上端面均勻設有六個導向銷(35),每個所述導向銷(35)向上穿設過對應位置的通槽,在所述限位塊(32)的底部設有一段斜槽,所述導向銷(35)上部的穿出端在對應位置限位塊(32)上的斜槽內滑動連接。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一種飛輪盤沖孔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轉動盤(34)的一側固設有連接桿(36),所述連接桿(36)對應定位環(3)的位置設有條形槽,該連接桿(36)水平穿設過條形槽并伸出定位環(3),該伸出端與氣壓調節器(4)的輸出端鉸接連接。
【文檔編號】B21D28/34GK205519185SQ201620087562
【公開日】2016年8月31日
【申請日】2016年1月28日
【發明人】張庭
【申請人】張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