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汽車零部件沖壓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多面同序整形機構、沖壓模具及整形工藝。
背景技術:
在汽車整車開發中,模具工裝開發占其大部分開發成本,也是限制整車開發周期的關鍵因素,因此,如何降低沖壓件工序數和縮短工裝開發周期是整車開發的核心任務。
在現有技術中,對汽車板件的成型通常需要多個工序來完成,比如在對汽車的翼子板成型過程中,通常需要五個工序來完成,其中整形工序和兩側翻邊工序則需要分為兩個工序分別進行,若能夠將整形操作和翻邊操作通過同一工序來實現,可以降低模具的開發成本,降低生產費用,同時也可以縮短工裝開發周期,提高生產效率。因此,研究一種可以在同一工序對汽車翼子板的多面進行整形的模具十分必要。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多面同序整形機構、沖壓模具及整形工藝,以實現在同一工序對板件上的多個面進行整形操作。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多面同序整形機構,其中,包括:
本體和壓料芯,均固定設置在上模座上;
整形鑲塊,固定設置在所述本體上;
斜楔,固定設置在上模座上;
翻邊刀塊,固定設置在所述斜楔上。
如上所述的多面同序整形機構,其中,優選的是,所述本體上設置有氮氣缸,所述氮氣缸的驅動端與上模座相連。
如上所述的多面同序整形機構,其中,優選的是,所述本體上設置有上墩塊和下墩塊,所述上墩塊固定設置在所述本體上靠近上模座的一面,所述下墩塊固定設置在所述本體上靠近下模座的一面。
如上所述的多面同序整形機構,其中,優選的是,所述本體上還設置有防側導板。
如上所述的多面同序整形機構,其中,優選的是,所述本體上還設置有導套,所述上模座上設置有導柱,且所述導柱滑動穿設在所述導套中。
如上所述的多面同序整形機構,其中,優選的是,所述本體上設置有限位螺栓,所述多面同序整形機構通過所述限位螺栓與上模座固定連接。
本發明還提供了一種沖壓模具,包括上模座和下模座,其中,所述沖壓模具還包括本發明提供的所述多面同序整形機構,且所述多面同序整形機構固定設置在所述上模座上,所述下模座上設置有整形凸模,所述多面同序整形機構與所述整形凸模配合。
本發明還提供了一種整形工藝,其采用本發明提供的所述沖壓模具,其中,包括如下步驟:
步驟S100、將翼子板坯料放置于下模座上;
步驟S200、驅動上模座下行,對翼子板坯料整體進行預壓;
步驟S300、控制多面同序整形機構上的整形鑲塊對整形區進行整形;
步驟S400、控制多面同序整形機構上的斜楔,使斜楔帶動翻邊刀塊對翻邊區進行翻邊;
步驟S500、驅動上模座與下模座合模壓緊,實現對翼子板坯料上的整形區的最終整形和翻邊區的最終翻邊。
本發明提供的多面同序整形機構及沖壓模具及整形工藝,通過在本體上設置整形鑲塊,實現了對翼子板坯料上整形區的整形操作,通過設置斜楔和翻邊刀塊,實現了對翼子板坯料上翻邊區的翻邊操作,進而實現了在同一工序上同時完成整形和翻邊的操作,由此降低了模具的開發成本,降低了生產費用,同時也縮短了工裝開發周期,提高了生產效率。
附圖說明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發明的具體實施方式作進一步詳細的說明。
圖1為翼子板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體、壓料芯與整形凸模配合的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體、斜楔、壓料芯和下模座配合的狀態圖;
圖4為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多面同序整形機構與上模座配合的狀態圖;
圖5為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整形工藝的流程圖。
附圖標記說明:
100-本體 110-氮氣缸 120-限位螺栓
130-導柱 140-導套 150-防側導板
160-上墩塊 170-下墩塊 180-整形鑲塊
200-壓料芯 300-斜楔 310-翻邊刀塊
400-下模座 410-整形凸模 500-上模座
600-翼子板 610-整形區 620-翻邊區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詳細描述本發明的實施例,所述實施例的示例在附圖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終相同或類似的標號表示相同或類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類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過參考附圖描述的實施例是示例性的,僅用于解釋本發明,而不能解釋為對本發明的限制。
圖1為翼子板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體、壓料芯與整形凸模配合的結構示意圖,圖3為本體、斜楔、壓料芯和下模座配合的狀態圖,圖4為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多面同序整形機構與上模座配合的狀態圖。
請同時參照圖1至圖4,本發明實施例提供了一種多面同序整形機構,該多面同序整形機構固定設置在上模座500上,包括本體100、壓料芯200、整形鑲塊180、斜楔300和翻邊刀塊310,其中,本體100和壓料芯200固定設置在上模座500上,整形鑲塊180固定設置在本體100上,斜楔300固定設置在上模座500上,且翻邊刀塊310固定設置在斜楔300上。
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多面同序整形機構的工作原理如下:通過機械手或操作工將待成型的翼子板600坯料放置于下模座400的整形凸模410上,控制上模座500下行,同時帶動壓料芯200下行,使壓料芯200與翼子板600坯料接觸,以將翼子板600坯料整體進行預壓;預壓完成后,隨著上模座500下行,本體100通過整形鑲塊180與翼子板600坯料的整形區域接觸,并開始對該整形區域進行整形操作,需要說明的是,該整形區域包括整形區610和翻邊區620,整形鑲塊180與整形區610接觸,直至整形鑲塊180與下模座400上的整形凸模410完全配合后,則完成了對整形區610的預成型;隨著上模座500繼續下行,斜楔300帶動翻邊刀塊310對翼子板600坯料進行側翻邊,即通過翻邊刀塊310和下模座400上的整形凸模410的配合實現對翻邊區620進行翻邊操作;待上模座500和下模座400壓合后,翼子板600坯料已完成整形和翻邊操作,從而達到了在同一工序同時完成整形和翻邊操作的目的。在上模座500進行復位運動時,壓料芯200隨著上模座500同時進行復位運動,隨后本體100隨著上模座500開始回退,同時斜楔300帶動翻邊刀塊310回退;成型后的翼子板600通過下模座400上的頂升機構頂起,并通過機械手或操作工從下模座400上取出,從而完成了翼子板600坯料的成型作業。
進一步地,本體100上可以設置有氮氣缸110,所述氮氣缸的驅動端與上模座相連,在對整形區610進行整形操作時,可以通過氮氣缸110為本體的下行提供動力,以實現通過整形鑲塊180完成對整形區610的預成型操作。進一步地,本體100上設置有上墩塊160和下墩塊170,上墩塊160固定設置在本體100上靠近上模座500的一面,下墩塊170固定設置在本體100上靠近下模座400的一面;在翻邊區620完成翻邊操作后,上模座500和下模座400合模時,上墩塊160與上模座500接觸,下墩塊170與下模座400接觸,從而可以保證整形區610完全被壓緊,防止整形區610的形狀回彈。
需要說明的是,為了避免在成型過程中產生側向力,導致坯料偏移正確的成型位置,本體100上還設置有防側導板150。
進一步地,本體100上還設置有導套140,上模座500上設置有導柱130,且導柱130滑動穿設在導套140中,從而便于本體100在設定的行程范圍內在上模座500上伸出或退回。
進一步地,本體100上設置有限位螺栓120,多面同序整形機構通過限位螺栓120與上模座500固定連接,以實現本體100的工作限位,即限制了本體100運動的最大行程。
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多面同序整形機構,通過在本體上設置整形鑲塊,實現了對翼子板坯料上整形區的整形操作,通過設置斜楔和翻邊刀塊,實現了對翼子板坯料上翻邊區的翻邊操作,進而實現了在同一工序上同時完成整形和翻邊的操作,由此降低了模具的開發成本,降低了生產費用,同時也縮短了工裝開發周期,提高了生產效率。
本發明實施例還提供了一種沖壓模具,包括上模座500和下模座400,其中該沖壓模具還包括本發明任意實施例提供的多面同序整形機構,且該多面同序整形機構固定設置在上模座500上,下模座400上設置有整形凸模410,該多面同序整形機構與整形凸模410配合。
圖5為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整形工藝的流程圖。
如圖5所示,本發明實施例還提供了一種整形工藝,其采用了本發明任意實施例提供的沖壓模具,其中包括如下步驟:
步驟S100、將翼子板600坯料放置于下模座400上;
步驟S200、驅動上模座500下行,對翼子板600坯料整體進行預壓;
步驟S300、控制多面同序整形機構上的整形鑲塊180對整形區610進行整形;
步驟S400、控制多面同序整形機構上的斜楔300,使斜楔300帶動翻邊刀塊310對翻邊區620進行翻邊;
步驟S500、驅動上模座500與下模座400合模壓緊,實現對翼子板600坯料上的整形區610的最終整形和翻邊區620的最終翻邊。
以上依據圖式所示的實施例詳細說明了本發明的構造、特征及作用效果,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的較佳實施例,但本發明不以圖面所示限定實施范圍,凡是依照本發明的構想所作的改變,或修改為等同變化的等效實施例,仍未超出說明書與圖示所涵蓋的精神時,均應在本發明的保護范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