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模具沖壓技術領域,具體是一種穩定的模具沖壓器。
背景技術:
高科技產業中,人工成本占據很大部分,為使產品獲得競爭力,迫切需要在產品生產環件降低成本,因此采用模具批量生產產品成為必然。高科技產品的精度要求一般較高,因此為保證產品質量,模具必須具備高精度,現有的模具沖壓機存在造價高、體積大、沖壓準確度底的問題,不能滿足企業的需要,尤其是高科技企業。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穩定的模具沖壓器,其能夠解決上述現在技術中的問題。
本發明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來實現的:本發明的一種穩定的模具沖壓器,包括頂梁以及固定在所述頂梁兩側底部的支柱,所述頂梁下方的所述支柱之間固定設有支架,所述支架內設有第一滑接槽,所述第一滑接槽內設有左右延長設置的第一螺型桿,所述第一螺型桿上螺型配合連接有滑接塊,所述滑接塊上部位于所述支架頂端外,所述滑接塊內部設有滑接腔,所述滑接塊頂端內設有方槽,所述方槽內底面中部位置與所述滑接腔內頂端中部位置之間設置有上下通連所述滑接塊內部的通連槽,所述滑接腔內設有左右延長設置的第二螺型桿,所述第二螺型桿上設有擠壓斜塊,所述擠壓斜塊左側上方設有第一斜傾面,所述方槽內滑接配合連接有模具臺,所述通連槽內滑接配合連接有頂端與所述模具臺底面固定連接的擠壓柱,所述擠壓柱右側下方設有第二斜傾面,所述頂梁中部底面內設有開口槽,所述開口槽底部兩側設有曲邊槽,所述開口槽內設有前后延長設置的旋動軸,所述旋動軸上固定設有度數盤,所述度數盤后側端面的所述旋動軸上固定設有第二齒邊輪,所述第二齒邊輪頂部契合連接有第一齒邊輪,所述度數盤底部設有長出所述頂梁底面的極限塊,所述極限塊底面內設有第四電馬達,所述第四電馬達底部配合連接有第三螺型桿,所述第三螺型桿外配合連接有沖壓套筒,所述沖壓套筒兩側固定設置有導桿,所述導桿與設置在極限塊內部的導引槽滑接,所述沖壓套筒底部固定設置有沖壓頭,所述支柱底部設置有滑接裝置。
進一步地技術方案,所述第一螺型桿左側端與左側的所述支架內側端面旋動配合連接,所述第一螺型桿右側端與第一電馬達連接,所述第一電馬達外表面設置在右側所述支架內側端面內且固定連接。
進一步地技術方案,所述滑接塊底面設有用以與所述第一滑接槽內底面滑接配合連接的滑接輪。
進一步地技術方案,所述第二螺型桿左側端與所述滑接腔左側里壁旋動配合連接,所述第二螺型桿右側端與第二電馬達連接,所述第二電馬達設置在所述滑接腔右側里壁內且固定連接。
進一步地技術方案,所述通連槽左右兩側的所述方槽內底面內設有內方槽,所述內方槽內設有頂部與所述模具臺底面固定連接以及底部與所述內方槽內底面固定連接的拉簧,所述方槽左右兩側里壁相對設有第二滑接槽,所述第二滑接槽內分別滑接配合連接有與所述模具臺左右兩側外壁底部周邊處固定連接的凸頭。
進一步地技術方案,所述模具臺頂端設有可左右調節的卡固頭,所述卡固頭內設有模具。
進一步地技術方案,所述第一齒邊輪左側端與所述開口槽左側里壁旋動配合連接,所述第一齒邊輪后端通過旋動軸與第三電馬達連接,所述第三電馬達設置在所述開口槽后側里壁內且固定連接。
進一步地技術方案,所述滑接裝置包括萬向輪和剎停器,所述萬向輪通過輪轉設置在所述支柱底部腔內,所述輪轉前后延長設置并與所述支柱底部旋動配合連接,所述剎停器設置在所述萬向輪外側,通過設置所述滑接裝置增強裝置整體靈活性,方便搬移。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
1.通過滑接塊內部設滑接腔,滑接塊頂端內設方槽,方槽內底面中部位置與滑接腔內頂端中部位置之間上下通連滑接塊內部的通連槽,滑接腔內設左右延長設置的第二螺型桿,第二螺型桿上設擠壓斜塊,擠壓斜塊左側上方設第一斜傾面,方槽內滑接配合連接模具臺,通連槽內滑接配合連接頂端與模具臺底面固定連接的擠壓柱,擠壓柱右側下方設第二斜傾面,從而實現自動升降工作,提高工作效率,減少工人勞動強度,通過擠壓斜塊上的第一斜傾面與擠壓柱底部的第二斜傾面滑接配合實現精度調節沖壓。
2.通過開口槽底部兩側設曲邊槽,開口槽內設前后延長設置的旋動軸,旋動軸上固定設度數盤,度數盤后側端面的旋動軸上固定設第二齒邊輪,第二齒邊輪頂部契合連接第一齒邊輪,度數盤底部設長出頂梁底面的極限塊,極限塊底面內設第四電馬達,第四電馬達底部配合連接沖壓頭,從而實現自動控制沖壓頭的角度調節。
3.本發明結構簡單,制造成本和維護成本低,能自動控制升降沖壓工作,以及沖壓頭自動角度調節。
附圖說明
為了易于說明,本發明由下述的具體實施例及附圖作以詳細描述。
圖1為本發明的一種穩定的模具沖壓器內部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發明的第二齒邊輪與第一齒邊輪分別以及連接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發明的模具臺升起且沖壓頭下沖時的結構示意圖;
圖4為本發明的度數盤控制沖壓頭朝左側傾斜時的結構示意圖;
圖5為本發明的度數盤控制沖壓頭朝右側傾斜時的結構示意圖;
圖6為本發明的極限塊的放大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圖6所示,本發明的一種穩定的模具沖壓器,包括頂梁7以及固定在所述頂梁7兩側底部的支柱6,所述頂梁7下方的所述支柱6之間固定設有支架5,所述支架5內設有第一滑接槽51,所述第一滑接槽51內設有左右延長設置的第一螺型桿52,所述第一螺型桿52上螺型配合連接有滑接塊4,所述滑接塊4上部位于所述支架5頂端外,所述滑接塊4內部設有滑接腔42,所述滑接塊4頂端內設有方槽45,所述方槽45內底面中部位置與所述滑接腔42內頂端中部位置之間設置有上下通連所述滑接塊4內部的通連槽43,所述滑接腔42內設有左右延長設置的第二螺型桿421,所述第二螺型桿421上設有擠壓斜塊422,所述擠壓斜塊422左側上方設有第一斜傾面423,所述方槽45內滑接配合連接有模具臺452,所述通連槽43內滑接配合連接有頂端與所述模具臺452底面固定連接的擠壓柱431,所述擠壓柱431右側下方設有第二斜傾面432,所述頂梁7中部底面內設有開口槽73,所述開口槽73底部兩側設有曲邊槽74,所述開口槽73內設有前后延長設置的旋動軸735,所述旋動軸735上固定設有度數盤731,所述度數盤731后側端面的所述旋動軸735上固定設有第二齒邊輪734,所述第二齒邊輪734頂部契合連接有第一齒邊輪732,所述度數盤731底部設有長出所述頂梁7底面的極限塊7311,所述極限塊7311底面內設有第四電馬達7312,所述第四電馬達7312底部配合連接有第三螺型桿711,所述第三螺型桿711外配合連接有沖壓套筒712,所述沖壓套筒712兩側固定設置有導桿714,所述導桿714與設置在極限塊7311內部的導引槽713滑接,所述沖壓套筒712底部固定設置有沖壓頭7313,所述支柱6底部設置有滑接裝置。
其中,所述第一螺型桿52左側端與左側的所述支架5內側端面旋動配合連接,所述第一螺型桿52右側端與第一電馬達53連接,所述第一電馬達53外表面設置在右側所述支架5內側端面內且固定連接,從而實現自動控制滑接塊4的左右滑接工作,提高工作效率。
其中,所述滑接塊4底面設有用以與所述第一滑接槽51內底面滑接配合連接的滑接輪41,從而實現滑接塊4滑接時減少磨損,提高靈活性。
其中,所述第二螺型桿421左側端與所述滑接腔42左側里壁旋動配合連接,所述第二螺型桿421右側端與第二電馬達424連接,所述第二電馬達424設置在所述滑接腔42右側里壁內且固定連接,從而通過控制擠壓斜塊422滑接,使擠壓斜塊422與擠壓柱431滑接配合實現自動控制模具臺452的升降工作,提高沖壓精準性。
其中,所述通連槽43左右兩側的所述方槽45內底面內設有內方槽44,所述內方槽44內設有頂部與所述模具臺452底面固定連接以及底部與所述內方槽44內底面固定連接的拉簧441,所述方槽45左右兩側里壁相對設有第二滑接槽451,所述第二滑接槽451內分別滑接配合連接有與所述模具臺452左右兩側外壁底部周邊處固定連接的凸頭4521,從而實現升降滑接的穩定性以及實現自動復位工作。
其中,所述模具臺452頂端設有可左右調節的卡固頭453,所述卡固頭453內設有模具3,從而實現對不同規格的模具3進行沖壓工作。
其中,所述第一齒邊輪732左側端與所述開口槽73左側里壁旋動配合連接,所述第一齒邊輪732后端通過旋動軸與第三電馬達733連接,所述第三電馬達733設置在所述開口槽73后側里壁內且固定連接,從而實現自動控制度數盤731帶動沖壓頭7313實現角度調節工作。
其中,所述滑接裝置包括萬向輪6011和剎停器6013,所述萬向輪6011通過輪轉6012設置在所述支柱6底部腔內,所述輪轉6012前后延長設置并與所述支柱6底部旋動配合連接,所述剎停器6013設置在所述萬向輪6011外側,通過設置所述滑接裝置增強裝置整體靈活性,方便搬移。
初始狀態時,擠壓斜塊422位于滑接腔42的最右側位置,此時,受到拉簧441的拉伸力使模具臺452底面與方槽45內底面相抵接,同時,模具臺452兩側的凸頭4521位于第二滑接槽451最底部位置,此時,擠壓柱431底部最大程度伸入滑接腔42內,同時,擠壓柱431上的第二斜傾面432與擠壓斜塊422上的第一斜傾面423左側段滑接抵接,此時,滑接塊4位于支架5內的中部位置,同時,沖壓頭7313底面與模具臺452頂端中部位置平行相對設置。
當模具3頂部需要沖壓加工時,首先將通過卡固頭453將模具3固定在模具臺452頂端,然后通過第二電馬達424帶動第二螺型桿421正轉,由第二螺型桿421帶動擠壓斜塊422沿滑接腔42朝左側方向滑接,此時,擠壓斜塊422通過第一斜傾面423與擠壓柱431上的第二斜傾面432抵壓滑接配合,此時,擠壓柱431帶動模具臺452克服拉簧441的拉伸力向上滑接,通過第二電馬達424帶動第二螺型桿421反轉,從而控制模具臺452的下降工作,實現對不同厚度的模具3進行精度沖壓工作,然后通過第一電馬達53控制第一螺型桿52正反旋動,由第一螺型桿52帶動滑接塊4左右滑接,從而控制模具臺452的左右滑接實現對模具3頂端進行全面沖壓工作;
當需要沖壓模具3右側周邊處使,首先通過第三電馬達733帶動第一齒邊輪732正轉,由第一齒邊輪732帶動第二齒邊輪734以及旋動軸735朝左側旋動,同時旋動軸735帶動度數盤731朝左側旋動,此時,度數盤731帶動極限塊7311以及沖壓頭7313朝左側旋動滑入左側曲邊槽74內,使沖壓頭7313朝左側傾斜,此時,通過第一電馬達53控制第一螺型桿52正向旋動,由第一螺型桿52帶動滑接塊4向左側滑接調節,使模具3右側周邊處位于沖壓頭7313底部下方,然后通過第二電馬達424帶動第二螺型桿421正轉,由第二螺型桿421帶動擠壓斜塊422沿滑接腔42朝左側方向滑接,此時,擠壓斜塊422通過第一斜傾面423與擠壓柱431上的第二斜傾面432抵壓滑接配合,此時,擠壓柱431帶動模具臺452克服拉簧441的拉伸力向上滑接,直至模具3右側周邊處與沖壓頭7313相抵接,從而實現模具3右側邊角沖壓,當極限塊7311左側端面與左側的曲邊槽74里壁相抵時,控制第三電馬達733停止旋動,此時沖壓頭7313為最大向左側傾斜狀態;
當需要沖壓模具3左側周邊處使,首先通過第三電馬達733帶動第一齒邊輪732反轉,由第一齒邊輪732帶動第二齒邊輪734以及旋動軸735朝右側旋動,同時旋動軸735帶動度數盤731朝右側旋動,此時,度數盤731帶動極限塊7311以及沖壓頭7313朝右側旋動滑入右側曲邊槽74內,使沖壓頭7313朝右側傾斜,此時,通過第一電馬達53控制第一螺型桿52反旋動,由第一螺型桿52帶動滑接塊4向右側滑接調節,使模具3左側周邊處位于沖壓頭7313底部下方,然后通過第二電馬達424帶動第二螺型桿421正轉,由第二螺型桿421帶動擠壓斜塊422沿滑接腔42朝左側方向滑接,此時,擠壓斜塊422通過第一斜傾面423與擠壓柱431上的第二斜傾面432抵壓滑接配合,此時,擠壓柱431帶動模具臺452克服拉簧441的拉伸力向上滑接,直至模具3左側周邊處與沖壓頭7313相抵接,從而實現模具3左側邊角沖壓,當極限塊7311右側端面與右側的曲邊槽74里壁相抵時,控制第三電馬達733停止旋動,此時沖壓頭7313為最大向右側傾斜狀態。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
1.通過滑接塊內部設滑接腔,滑接塊頂端內設方槽,方槽內底面中部位置與滑接腔內頂端中部位置之間上下通連滑接塊內部的通連槽,滑接腔內設左右延長設置的第二螺型桿,第二螺型桿上設擠壓斜塊,擠壓斜塊左側上方設第一斜傾面,方槽內滑接配合連接模具臺,通連槽內滑接配合連接頂端與模具臺底面固定連接的擠壓柱,擠壓柱右側下方設第二斜傾面,從而實現自動升降工作,提高工作效率,減少工人勞動強度,通過擠壓斜塊上的第一斜傾面與擠壓柱底部的第二斜傾面滑接配合實現精度調節沖壓。
2.通過開口槽底部兩側設曲邊槽,開口槽內設前后延長設置的旋動軸,旋動軸上固定設度數盤,度數盤后側端面的旋動軸上固定設第二齒邊輪,第二齒邊輪頂部契合連接第一齒邊輪,度數盤底部設長出頂梁底面的極限塊,極限塊底面內設第四電馬達,第四電馬達底部配合連接沖壓頭,從而實現自動控制沖壓頭的角度調節。
3.本發明結構簡單,制造成本和維護成本低,能自動控制升降沖壓工作,以及沖壓頭自動角度調節。
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的具體實施方式,但本發明的保護范圍并不局限于此,任何不經過創造性勞動想到的變化或替換,都應涵蓋在本發明的保護范圍之內。因此,本發明的保護范圍應該以權利要求書所限定的保護范圍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