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一種噴油機構,尤其涉及一種模具噴油裝置。
背景技術:
沖壓模具在生產過程中因產品結構原因,部分模具需要在生產中涂油。在現有技術中一般為手工涂油,即,將油直接涂覆在板料上或者模具上,如果板件較大,涂油費時費力,影響生產效率,且人工涂油不均勻,導致油液浪費嚴重。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模具噴油裝置,以實現模具的自動噴油,提高噴涂效率以及油液涂覆的均勻性。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模具噴油裝置,其中,包括:
旋轉電機,所述旋轉電機固定設置在模具上,所述旋轉電機的輸出軸上固定設置有旋轉支架;
舉升支架,所述舉升支架的一端與所述旋轉支架滑動連接,所述舉升支架的另一端固定設置有噴油結構,所述舉升支架與所述旋轉支架垂直設置;
舉升氣缸,所述舉升氣缸的氣缸桿與所述舉升支架固定連接,所述舉升氣缸的缸筒下方設置有滾輪;
環形軌道,所述環形軌道固定設置在所述模具上,所述滾輪與所述軌道配合。
如上所述的模具噴油裝置,其中,優選的是,所述噴油結構包括油管接頭和噴油嘴,所述油管接頭固定設置在所述舉升支架上遠離所述旋轉電機的一端,所述油管接頭的一端與所述噴油嘴固定連接,所述油管接頭的另一端與油管固定連接。
如上所述的模具噴油裝置,其中,優選的是,所述噴油嘴中設置有v形腔和v形口,所述v形腔的小徑端與所述v形口的小徑端對齊,且所述v形腔的大徑端朝向所述油管接頭的進油口方向,所述v形口的大徑端朝向所述噴油嘴出油口方向。
如上所述的模具噴油裝置,其中,優選的是,所述噴油結構還包括固定套筒,所述固定套筒固定設置在所述舉升支架上遠離所述旋轉電機的一端,且所述固定套筒的軸線垂直于所述舉升支架,所述油管接頭固定穿設在所述固定套筒中。
如上所述的模具噴油裝置,其中,優選的是,所述噴油結構還包括儲油槽,所述儲油槽固定設置在所述舉升支架上遠離所述旋轉電機的一端,所述儲油槽的底部設置有與所述固定套筒同軸的固定孔,所述油管接頭固定穿設在所述固定孔中。
如上所述的模具噴油裝置,其中,優選的是,所述旋轉支架的側壁上開設有限位槽,所述舉升支架上設置有定位孔,所述旋轉支架和所述舉升支架通過所述限位槽、所述定位孔和鎖緊銷的配合實現同步轉動。
如上所述的模具噴油裝置,其中,優選的是,所述旋轉支架上設置有限位塊。
如上所述的模具噴油裝置,其中,優選的是,所述舉升支架包括第一連桿、長度調節氣缸和第二連桿,所述第一連桿、長度調節氣缸和第二連桿依次固定連接,所述第一連桿上遠離所述長度調節氣缸的一端與所述旋轉支架滑動連接,所述第二連桿上遠離所述長度調節氣缸的一端與所述噴油結構固定連接,所述長度調節氣缸與所述舉升氣缸固定連接。
如上所述的模具噴油裝置,其中,優選的是,所述環形導軌的外圈上設置有第一翻邊,所述環形導軌的內圈上設置有第二翻邊。
本發明提供的模具噴油裝置,實現了模具噴油的自動控制,即,通過電機、舉升氣缸和長度調節氣缸的共同作用,實現了噴油范圍的自動調整,有效降低了員工的勞動強度,同時,通過設置帶有v形腔和v形口的噴油嘴,也保證了涂油的均勻性,提高了模具的涂油質量。
附圖說明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發明的具體實施方式作進一步詳細的說明。
圖1為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模具噴油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模具噴油裝置的剖視圖;
圖3為噴油結構的結構示意圖;
圖4為噴油結構的剖視圖。
附圖標記說明:
100-旋轉電機200-旋轉支架210-限位槽
220-限位塊300-舉升支架310-第一連桿
320-第二連桿311-套環400-舉升氣缸
410-頂出連接板420-滾輪500-噴油結構
510-油管接頭520-噴油嘴521-v形腔
522-v形口530-固定套筒540-儲油槽
550-螺栓600-環形導軌610-第一翻邊
620-第二翻邊700-鎖緊銷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詳細描述本發明的實施例,所述實施例的示例在附圖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終相同或類似的標號表示相同或類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類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過參考附圖描述的實施例是示例性的,僅用于解釋本發明,而不能解釋為對本發明的限制。
請同時參照圖1和圖2,本發明實施例提供了一種模具噴油裝置,包括旋轉電機100、舉升支架300、舉升氣缸400和環形軌道;其中,旋轉電機100固定設置在模具上,旋轉電機100的輸出軸上固定設置有旋轉支架200;舉升支架300的一端與旋轉支架200滑動連接,舉升支架300的另一端固定設置有噴油結構500,舉升支架300與旋轉支架200垂直設置;舉升氣缸400的氣缸桿與舉升支架300固定連接,舉升氣缸400的缸筒下方設置有滾輪420;環形軌道固定設置在模具上,滾輪420與軌道配合,以對舉升氣缸400的周向運動提供導向,同時也可以為舉升氣缸400在舉升過程中提供支撐面。
在需要對模具噴油時,可以通過旋轉電機100驅動旋轉支架200旋轉,舉升支架300則以旋轉支架200為中心做圓周運動,此時舉升氣缸400受舉升支架300的帶動在環形軌道上做圓周運動,同時帶動噴油結構500繞旋轉支架200旋轉噴油;此外,通過調節舉升氣缸400的工作行程,可以對噴油結構500相對于模具涂油表面的高度進行調節,進而調整油液噴射范圍。因此,相對于現有技術中的人工噴涂的方案,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模具噴油裝置實現了模具噴油的自動控制,可以實現噴油范圍的自動調整,有效降低了員工的勞動強度,同時也保證了涂油的均勻性,提高了模具的涂油質量。
需要說明的是,為了提高舉升氣缸400對舉升支架300的支撐強度,舉升氣缸400的氣缸桿的端部固定設置有頂出連接板410,該頂出連接板410與舉升支架300固定連接,從而使頂出連接板410與舉升支架300之間具有較大的支撐面積,保證了支撐強度。
可以理解的是,為了防止舉升氣缸400從環形導軌600上滑脫,環形導軌600的外圈上可以設置有第一翻邊610,環形導軌600的內圈上可以設置有第二翻邊620,從而可以使滾輪420在第一翻邊610和第二翻邊620之間的軌道上滾動。
進一步地,舉升支架300可以包括第一連桿310、長度調節氣缸(圖中未示出)和第二連桿320,第一連桿310、長度調節氣缸和第二連桿320依次固定連接,第一連桿310上遠離長度調節氣缸的一端與旋轉支架200滑動連接,第二連桿320上遠離長度調節氣缸的一端與噴油結構500固定連接,長度調節氣缸與舉升氣缸400固定連接。具體地,在噴油過程中,當需要噴涂的范圍較大時,可以驅動長度調節氣缸來增加舉升支架300的長度,使噴油的半徑增加,進而可以實現對噴油范圍的調節,因此,無論何種尺寸的模具若有噴油需求時,均可以通過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模具噴油裝置來實現,由此解決了現有技術中通過人工對大尺寸模具涂油而導致費時費力、涂油質量差的問題,其具有較強的通用性和實用價值。
需要說明的是,當待涂油的模具較小時,可以取消長度調節氣缸,使第一連桿310和第二連桿320固定連接成一整體,如圖1所示,再將連接成一體的第一連桿310和第二連桿320固定設置到舉升氣缸400上,從而可以在滿足模具的噴涂要求的同時簡化該模具噴涂裝置的結構,便于活動部件的運動。
進一步地,旋轉支架200的側壁上開設有限位槽210,舉升支架300上設置有定位孔,旋轉支架200和舉升支架300通過限位槽210、定位孔和鎖緊銷700的配合實現同步轉動。
具體地,舉升支架300的端部設置有套環311,該套環311滑動套設在旋轉支架200上,且定位孔設置在舉升支架300的套環311上,當舉升支架300在豎直方向上調整高度后,可以使用鎖緊銷700穿過套環311上的定位孔和旋轉支架200上的限位槽210,以防止套環311和旋轉支架200發生相對轉動,實現旋轉支架200和舉升支架300運動的同步性,保證噴油結構500在周向方向上穩定工作。
其中,鎖緊銷700與定位孔可以為過盈配合,從而可以防止鎖緊銷700在工作中脫落。
可以理解的是,為了防止在鎖緊銷700失效后,舉升支架300因過度上升而脫離旋轉支架200,在旋轉支架200上還可以設置有限位塊220。
進一步地,噴油結構500包括油管接頭510和噴油嘴520,油管接頭510固定設置在舉升支架300上遠離旋轉電機100的一端,且油管接頭510的軸線垂直與舉升支架300,油管接頭510的一端與噴油嘴520固定連接,油管接頭510的另一端與油管固定連接。具體地,從油管傳輸而來的油液進入油管接頭510中,并通過噴油嘴520噴涂在模具上。
需要說明的是,參照圖3和圖4,為了使噴油嘴520噴出的油液具有較大的覆蓋面積,噴油嘴520中設置有v形腔521和v形口522,v形腔521的小徑端與v形口522的小徑端對齊,且v形腔521的大徑端朝向油管接頭510的進油口方向,v形口522的大徑端朝向噴油嘴520出油口方向。具體地,由于v形腔521中在油液流動方向上內徑逐漸減小,可以使油液流速加快,油壓增大,而v形口522中在油液流動方向上內徑逐漸增大,故而可以使v形腔521中的油壓得到迅速釋放,并沿著v形口522的內壁擴散噴出,從而增大了油液的噴射面積,同時,高速噴出的油液擴散呈霧狀,從而可以使噴涂的油液較為均勻,減小了油液的浪費。
進一步地,噴油結構500還包括固定套筒530,固定套筒530固定設置在舉升支架300上遠離旋轉電機100的一端,且固定套筒530的軸線垂直于舉升支架300,油管接頭510固定穿設在固定套筒530中。其中,油管接頭510與固定套筒530的固定連接可以有多種方式,比如過盈配合、卡接配合等,在本實施例中,優選的是,固定套筒530上設置有固定孔,油管接頭510上設置有與固定孔配合的螺紋孔,油管接頭510和固定套筒530可以通過固定孔、螺紋孔和螺栓550的配合固定連接,由此可以防止油管接頭510在固定套筒530中竄動,保證了油管接頭510在輸油過程中的可靠性。
進一步地,如圖3所示,噴油結構500還包括儲油槽540,儲油槽540固定設置在舉升支架300上遠離旋轉電機100的一端,儲油槽540的底部設置有與固定套筒530同軸的固定孔,油管接頭510固定穿設在固定孔中。具體地,油管接頭510的進油口穿過儲油槽540底部的固定孔后置于儲油槽540中,當油管接頭510的進油口與油管連接后,可以使連接處置于儲油槽540中,若在連接處發生滲油問題,儲油槽540可以及時進行回收,防止油液過于集中的滴落在模具上的某處,影響模具的涂油質量,此外,將油管接頭510的進油口與油管的連接處置于儲油槽540中也可以實現對該連接處的保護,防止其受到外界的損傷而導致開裂等問題的發生。
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模具噴油裝置,實現了模具噴油的自動控制,即,通過電機、舉升氣缸和長度調節氣缸的共同作用,實現了噴油范圍的自動調整,有效降低了員工的勞動強度,同時,通過設置帶有v形腔和v形口的噴油嘴,也保證了涂油的均勻性,提高了模具的涂油質量。
以上依據圖式所示的實施例詳細說明了本發明的構造、特征及作用效果,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的較佳實施例,但本發明不以圖面所示限定實施范圍,凡是依照本發明的構想所作的改變,或修改為等同變化的等效實施例,仍未超出說明書與圖示所涵蓋的精神時,均應在本發明的保護范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