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涉及低壓鑄造技術領域,具體為一種改進的低壓鑄造升液管。
背景技術:
升液管一直以來困擾著低壓鑄造領域,升液管不僅是成為一種消耗品而且成本也比較昂貴,目前市場上的升液管,一般都是普通的結構,一種是由鑄鐵、不銹鋼等金屬制成的金屬升液管,另一種是由石墨、鈦酸鋁、氮化硅結合碳化硅等制成的非金屬升液管,這些結構的升液管抗氧化性差,韌性差,壽命比較短,且底部很少有過濾網結構,一般均設置在上方,上方只有過濾作用卻起不到緩沖作用,這樣的一般結構的升液管不能廣泛的推廣及使用。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改進的低壓鑄造升液管,以解決上述背景技術中提出的問題。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fā)明提供如下技術方案:一種改進的低壓鑄造升液管,所述進液管主體包括從內向外依次為碳化硅陶瓷材料內壁、金屬夾層和氮化物結合碳化硅耐火材料外殼;所述進液管主體下部安裝有耐熱過濾網,該耐熱過濾網表面設有多個網孔;所述安裝盤固定于所述進液管主體頂部,其外圓兩側設有吊耳,內腔設有一進液口陶瓷保護套,所述安裝盤內壁與進液口陶瓷保護套之間填充有一層耐高溫保溫材料。
優(yōu)選的,所述安裝盤用于安裝在機臺上連接型腔。
優(yōu)選的,所述耐熱過濾網為鐵或者不銹鋼材料制成。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fā)明的有益效果是:該改進的低壓鑄造升液管,內壁和外殼采用特殊的材料制成,它們均具有良好的抗鋁合金溶液侵蝕性能,優(yōu)良的抗熱震性,較高的機械強度,它們將內壁層緊密加固,使整個材料具有極佳的使用性能,在其中間加金屬夾層更是增加了其韌性以及抗震性,在底部增加耐熱過濾網,一邊可以篩出金屬液中的雜質同時也很大程度的降低了鑄體的夾渣率,當充型結束后也起到了緩沖進液管中金屬液的作用,避免將沉淀的金屬液再次攪渾濁,在頂部增加進液口陶瓷保護套結構以及耐高溫保溫材料,可以直接將進液管與型腔連接,節(jié)省時間,提高工作效率,無需再添加其他結構后在連接型腔,操作簡單。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fā)明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發(fā)明的耐熱過濾網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本發(fā)明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發(fā)明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發(fā)明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發(fā)明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chuàng)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發(fā)明保護的范圍。
請參閱圖1,本發(fā)明提供一種技術方案:一種改進的低壓鑄造升液管,包括進液口陶瓷保護套1、安裝盤2、吊孔3、耐高溫保溫材料4、進液管主體5、碳化硅陶瓷材料內壁6、金屬夾層7、氮化物結合碳化硅耐火材料外殼8、耐熱過濾網9和網孔10,所述碳化硅陶瓷材料內壁6、金屬夾層7和氮化物結合碳化硅耐火材料外殼8通過整體澆筑而成,共同構成進液管進液管主體5,所述進液管主體5下部安裝有耐熱過濾網9且耐熱過濾網9表面設有多個網孔10,所述耐熱過濾網9為鐵或者不銹鋼材料制成,所述安裝盤2安裝在進液管主體5頂部且安裝盤2中部設有吊孔3,所述安裝盤2內側設有進液口陶瓷保護套1,所述耐高溫保溫材料4填充在安裝盤2和進液口陶瓷保護套1之間,所述安裝盤2用于安裝在機臺上連接型腔。
對于本領域技術人員而言,顯然本發(fā)明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實施例的細節(jié),而且在不背離本發(fā)明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況下,能夠以其他的具體形式實現本發(fā)明。因此,無論從哪一點來看,均應將實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發(fā)明的范圍由所附權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說明限定,因此旨在將落在權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義和范圍內的所有變化囊括在本發(fā)明內。不應將權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圖標記視為限制所涉及的權利要求。
此外,應當理解,雖然本說明書按照實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個實施方式僅包含一個獨立的技術方案,說明書的這種敘述方式僅僅是為清楚起見,本領域技術人員應當將說明書作為一個整體,各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也可以經適當組合,形成本領域技術人員可以理解的其他實施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