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壓鑄機的楔形復合鍵結構。
背景技術:
中國專利文獻號為CN101372030A于2009年2月25日公開一種直壓式鎖模柱架,它由頭板、中板、尾板、四根大杠、開合模油缸、鎖模油缸、調模機構組成,并將尾板設計為4個鎖模油缸及2個開合模油缸的缸筒主體,鎖模油缸活塞桿為中空結構分別套裝在四根大杠上,活塞桿上具有前缸活塞和后缸活塞,從而使鎖模油缸成為具有兩個進出油腔的超薄型串聯油缸。據稱,該結構的超薄型串聯油缸提供了近2倍于現有技術鎖模油缸的鎖模推力,有近1倍的鎖模推力富余量,富余的鎖模推力貯存在鎖模油缸的后缸蓋上,可用于抵抗射料時來自射料二速產生的瞬時沖擊力使鎖模油缸發生瞬時油壓介質竄缸,造成鎖模力下降的影響;但是,該結構的機座與頭板連接要求度高,對機座與頭板的加工精度有嚴重的要求,使得加工出來的機座與頭板廢品多或機座與頭板裝配不穩定等問題。因此,有必要進一步改進。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旨在提供一種結構簡單合理、性能優異、裝配快捷、制造成本低、易生產、易實現、安全可靠、連接緊湊度高且使用壽命長的壓鑄機的楔形復合鍵結構,以克服現有技術中的不足之處。
按此目的設計的一種壓鑄機的楔形復合鍵結構,包括帶鍵槽的機座、帶鍵槽的頭板、楔形復合鍵、壓板、壓緊螺釘和調節螺釘,其特征在于:壓板、壓緊螺釘和調節螺釘設置在楔形復合鍵上,楔形復合鍵設置在機座和頭板的鍵槽上,機座和頭板通過楔形復合鍵相互固定。
所述機座的鍵槽上設置有機座側直面,頭板的鍵槽上設置有頭板側直面,楔形復合鍵的一側與機座側直面、頭板側直面相互貼合。
所述楔形復合鍵的寬度大于機座、頭板的鍵槽寬度,楔形復合鍵的長度少于機座、頭板的鍵槽長度;其中,楔形復合鍵的外側設置有復合鍵直面,楔形復合鍵通過復合鍵直面與機座側直面、頭板側直面相互貼合。
所述楔形復合鍵由右半鍵、左半上鍵和左半下鍵構成;其中,右半鍵的底面與左半下鍵的底面貼合在機座的鍵槽面上,右半鍵的頂面與左半上鍵的頂面與頭板的鍵槽面間隙配合。
所述右半鍵與左半上鍵、左半下鍵具有相同的楔角,左半上鍵的底面與左半下鍵的頂面具有相同的楔角、且二者相互貼合,并分別形成有第一貼合面和第二貼合面。
所述壓板和壓緊螺釘設置在右半鍵上,右半鍵通過壓緊螺釘與壓板相互鎖緊;調節螺釘設置在左半上鍵和左半下鍵上,左半上鍵和左半下鍵分別通過調節螺釘的調節沿著第一貼合面和第二貼合面前后移動。
所述左半上鍵上設置有左半上鍵倒角,左半下鍵上設置有左半下鍵倒角。
本實用新型通過上述結構的改良,能滿足壓鑄機的機座與頭板鍵連接的功能要求,保持現有鍵連接優點的同時,有效地克服了現有鍵連接結構上的缺點,其中楔形復合鍵能減少對加工精度的要求,并且通過調節螺釘的調節可實現壓鑄機工作時的無間隙(直至過盈)、間隙可調節和補償,同時該結構可應用于圓周向、端面以及其他鍵連接的工作面,該結構很少甚至不需改變現有零件結構,大大地提高產品的適合性,還增加了各構件間的連接緊湊度,延長使用壽命。其具有結構簡單合理、性能優異、裝配快捷、制造成本低、易生產、易實現、安全可靠、連接緊湊度高且使用壽命長等特點,實用性強。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第一實施例的主視結構示意圖。
圖2為圖1中的A處放大結構示意圖。
圖3為圖2中的B處放大結構示意圖。
圖4為本實用新型第一實施例的側視結構示意圖。
圖5為圖4中的C處放大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描述。
參見圖1-圖5,本壓鑄機的楔形復合鍵結構,包括帶鍵槽的機座1、帶鍵槽的頭板2、楔形復合鍵3、壓板4、壓緊螺釘5和調節螺釘6,壓板4、壓緊螺釘5和調節螺釘6設置在楔形復合鍵3上,楔形復合鍵3設置在機座1和頭板2的鍵槽上,機座1和頭板2通過楔形復合鍵3相互固定。
進一步地講,機座1的鍵槽上設置有機座側直面1.1,頭板2的鍵槽上設置有頭板側直面2.1,楔形復合鍵3的一側與機座側直面1.1、頭板側直面2.1相互貼合。通過楔形復合鍵3的連接使頭板2完全固定在機架1上,不容易發生位移。
進一步地講,楔形復合鍵3的寬度大于機座1、頭板2的鍵槽寬度,正常狀態下的楔形復合鍵3鍵寬比機座1與頭板2的鍵槽寬0.2-0.5mm。
其中,楔形復合鍵3的外側設置有復合鍵直面3.4,楔形復合鍵3通過復合鍵直面3.4與機座側直面1.1、頭板側直面2.1相互貼合。
進一步地講,楔形復合鍵3由右半鍵3.1、左半上鍵3.2和左半下鍵3.3構成;其中,右半鍵3.1的底面與左半下鍵3.3的底面貼合在機座1的鍵槽面上,右半鍵3.1的頂面與左半上鍵3.2的頂面與頭板2的鍵槽面間隙配合,方便拆卸。
進一步地講,右半鍵3.1與左半上鍵3.2、左半下鍵3.3具有相同的楔角,左半上鍵3.2的底面與左半下鍵3.3的頂面具有相同的楔角、且二者相互貼合,并分別形成有第一貼合面3.5和第二貼合面3.6。其中,第一貼合面3.5要保證平行度、平面度、粗糙度,第二貼合面3.6要保證平面度、粗糙度。
楔形復合鍵3的長度少于機座1、頭板2的鍵槽長度,最優選擇右半鍵3.1整體放在沖擊傳遞方向,整體楔形復合鍵3橫截面積較大能承受更大的剪切力。
進一步地講,壓板4和壓緊螺釘5設置在右半鍵3.1上,右半鍵3.1 通過壓緊螺釘5與壓板4相互鎖緊;調節螺釘6設置在左半上鍵3.2和左半下鍵3.3上,左半上鍵3.2和左半下鍵3.3分別通過調節螺釘6的調節沿著第一貼合面3.5和第二貼合面3.6前后移動。其中,向前移動即緊固,可實現工作時無間隙(直至過盈)、間隙可調節和補償,后移即松開,方便拆卸。
進一步地講,左半上鍵3.2上設置有左半上鍵倒角3.2.1,左半下鍵3.3上設置有左半下鍵倒角3.3.1。可補償壓鑄機的機座1與頭板2的鍵槽尖角、加工誤差,同時在調節時候避免干涉頂死。
以上顯示和描述了本實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實用新型的優點。本領域的技術人員應該了解本實用新型不受上述實施例的限制,上述實施例和說明書中描述的只是說明本實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精神和范圍的前提下本實用新型還會有各種變化和改進,這些變化和改進都落入要求保護的本實用新型范圍內。本實用新型要求保護范圍由所附的權利要求書及其等同物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