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拋光設備,特別是一種拋光機除塵裝置。
背景技術:
目前,在五金零件的制造和加工過程中,一般都要經過拋光步驟,這就需要用到拋光機,拋光機在工作過程中會產生大量的金屬粉塵,傳統的除塵方式是在車間內安裝除塵排風裝置,將粉塵直接排除到室外空氣之中,這種方式除塵效果差,車間內會有大量粉塵殘留,對操作工的身體健康威脅大,并且排除到空氣中的金屬粉塵會嚴重污染大氣環境。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決相關技術中的上述技術問題之一。為此,本實用新型提出一種具有粉塵回收功能的拋光機除塵裝置。
本實用新型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
一種拋光機除塵裝置,包括拋光室、除塵室和回收室,所述拋光室內設置有拋光機,拋光室上部設置有抽風機,拋光室通過抽風機與除塵室連通,所述除塵室上部設有灑水裝置,除塵室下部與所述回收室連通,除塵室與回收室下部設置有水槽,所述水槽內盛有水。
作為上述技術方案的改進,所述水槽的高度低于抽風機的高度。
作為上述技術方案的進一步改進,所述除塵室內還設置有抽水機,所述抽水機上部與灑水裝置連接,下部伸入到水槽底部。
進一步,所述灑水裝置設置在除塵室內部。
進一步,所述灑水裝置設置在除塵室外部,除塵室頂端開設有與灑水裝置形狀、大小對應的通孔。
進一步,所述拋光室內并排設置有多個拋光機,抽風機也對應拋光機設置有多個。
進一步,所述抽風機固定設置在拋光機對面的拋光室側壁上。
進一步,所述回收室的高度與常人工作高度相同,回收室上部開設有工作口。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實用新型通過在拋光室內設置抽風機,將金屬粉塵吸入到除塵室內后,通過灑水裝置使粉塵落入到水槽中,當水槽中的粉塵積累到一定量的時候,可通過回收室將浮在水表面的粉塵撈起回收,既能起到很好的除塵效果,保證了生產車間的環境清潔,又能將多余的粉塵回收利用,節約了資源,降低了生產成本。
附圖說明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參照圖1,本實用新型的一種拋光機除塵裝置,包括拋光室1、除塵室2和回收室3,所述拋光室1內設置有拋光機11,拋光室1上部設置有抽風機12,拋光室1通過抽風機12與除塵室2連通,所述除塵室2上部設有灑水裝置21,除塵室2下部與所述回收室3連通,除塵室2與回收室3下部設置有水槽4,所述水槽4內盛有水,本實用新型通過在拋光室1內設置抽風機12,將金屬粉塵吸入到除塵室2內后,通過灑水裝置21使粉塵落入到水槽4中,當水槽4中的粉塵積累到一定量的時候,可通過回收室3將浮在水表面的粉塵撈起回收,既能起到很好的除塵效果,保證了生產車間的環境清潔,又能將多余的粉塵回收利用,節約了資源,降低了生產成本。
進一步的,所述水槽4的高度低于抽風機12的高度,有利于抽風機12的正常作業。
進一步的,所述除塵室2內還設置有抽水機22,所述抽水機22上部與灑水裝置21連接,下部伸入到水槽4底部,可將水槽4底部不沾染粉塵的水抽入灑水裝置21,用于在除塵室2內的噴灑,實現水的循環使用。
進一步的,所述灑水裝置21設置在除塵室2內部,結構更加緊湊。
在本實施例中,所述灑水裝置21設置在除塵室2外部,除塵室2頂端開設有與灑水裝置21形狀、大小對應的通孔,便于灑水裝置21的安裝、控制、維修等。
進一步的,所述拋光室1內并排設置有多個拋光機11,抽風機12也對應拋光機11設置有多個,可提高拋光和除塵效率。
進一步的,所述抽風機12固定設置在拋光機11對面的拋光室1側壁上,便于吸取粉塵。
進一步的,所述回收室3的高度與常人工作高度相同,回收室3上部開設有工作口,便于從回收室3撈起回收粉塵。
以上具體結構和尺寸數據是對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進行了具體說明,但本實用新型創造并不限于所述實施例,熟悉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在不違背本實用新型精神的前提下還可做出種種的等同變形或替換,這些等同的變形或替換均包含在本申請權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