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屬于石油化工多相催化技術(shù)領(lǐng)域,具體涉及一種具有mfi構(gòu)型的ts-1鈦硅分子篩的合成方法。
背景技術(shù):
分子篩具有均勻的孔道結(jié)構(gòu)、良好的吸附性能和離子交換能力以及適宜的酸性,可廣泛用于吸附與分離、離子交換和催化反應過程,尤其在石油化工領(lǐng)域發(fā)揮了重大作用。分子篩的合成涉及非常復雜的過程,至今仍然缺乏非常明確的理論認識,因而分子篩的合成是實驗性很強的學科領(lǐng)域,各種觀點和結(jié)論都需要根據(jù)實驗數(shù)據(jù)來獲得,如果通過“由此及彼”和“舉一反三”的常規(guī)思路進行推理,很可能出現(xiàn)大相徑庭的結(jié)果。
ts-1鈦硅分子篩是一種含有骨架鈦(ti)原子的具有與zsm-5相同骨架拓撲結(jié)構(gòu)(mfi)的pentasil型雜原子分子篩。ts-1分子篩具有獨特的催化氧化性能,特別對于過氧化氫(h2o2)參與的一系列有機物選擇氧化反應具有優(yōu)異的催化性能,加之其反應條件溫和、工藝簡單及環(huán)境友好等特點符合原子經(jīng)濟與綠色化學的要求,使得ts-1在環(huán)己酮液相氨肟化制備環(huán)己酮肟、苯酚羥基化制鄰、對苯二酚和丙稀環(huán)氧化合成環(huán)氧丙烷等過程顯示出色的工業(yè)應用價值。因此ts-1鈦硅分子篩的合成研究及不斷創(chuàng)新具有重要意義。
1983年,意大利的macrotaramasso等人首次披露了ts-1分子篩的合成方法(usp4410501),采用價格高昂的有機鈦源及四丙基氫氧化銨(tpaoh)模板劑,被稱為ts-1的經(jīng)典水熱合成法。隨后,圍繞降低合成成本(如減少tpaoh用量或以廉價模板劑代替tpaoh),研究者開展了一系列研究,在ts-1分子篩的改進合成方面取得了良好進展。但無論是經(jīng)典水熱合成法還是改進水熱合成法通常需要額外引入較多的水,這就增加了能耗,降低了單釜合成產(chǎn)率,提高了合成母液處理成本,并且配料過程復雜冗長(一般都需要繁瑣的水解、除醇和補水等步驟)。
技術(shù)實現(xiàn)要素:
本發(fā)明旨在已有研究基礎(chǔ)上,對現(xiàn)有ts-1分子篩的制備方法進行合理優(yōu)化,克服其不足,提供一種簡單易行、經(jīng)濟環(huán)保的ts-1分子篩合成方法。
本發(fā)明一種ts-1鈦硅分子篩的合成方法,包括以下步驟:將作為反應原料的硅源、鈦源和模板劑進行簡單的物理混合,反應混合物先在60~80℃低溫老化3~8h,再經(jīng)160~180℃、自生壓力下晶化20~40h,然后通過洗滌和分離,對固體樣品進行干燥和焙燒,得到ts-1鈦硅分子篩。
所述模板劑為四丙基氫氧化銨、或者四丙基溴化銨和正丁胺的至少一種與氫氧化鈉的組合。
所述的反應原料按照摩爾配比滿足sio2/tio2=25~200;當模板劑為四丙基氫氧化銨,模板劑/sio2=0.1~0.2,當模板劑為四丙基溴化銨和正丁胺的至少一種與氫氧化鈉的組合,模板劑/sio2=0.3~1.5。
所述硅源為固體硅膠、硅酸或硅溶膠中的一種。
所述鈦源為硫酸鈦。
所述合成方法,除原料自帶的水以外,不向合成體系額外引入水。
所述對固體樣品進行干燥和焙燒的條件分別為90~110℃干燥6~24h、520~550℃焙燒4~8h。
上述技術(shù)方案,在不額外引入水及不加晶種的情況下,直接將無機硅源、無機鈦源和模板劑進行物理混合,采用低溫老化和高溫晶化的兩段處理法策略,得到高結(jié)晶度的ts-1分子篩。
本發(fā)明提供的技術(shù)路線,原料成本低、能耗較低、廢液顯著減少,配料方法簡捷易行,有效克服現(xiàn)有技術(shù)的不足,符合綠色化學的發(fā)展方向,具有應用意義。
附圖說明
圖1為實施例1得到樣品的x-射線衍射(xrd)譜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通過實施例對本發(fā)明做進一步說明,但本發(fā)明并不局限于所列出的實施例。
實施例1
依次加入固體硅膠、硫酸鈦和四丙基氫氧化銨(tpaoh),物理混合均勻得到原料摩爾配比sio2:tio2:tpaoh=1:0.02:0.15的混合物,將其轉(zhuǎn)移至耐壓的不銹鋼合成釜密封后,先在80℃低溫老化3h,再升溫至176℃晶化24h。晶化結(jié)束后,通過洗滌、分離、100℃干燥8h及540℃焙燒5h,得到ts-1鈦硅分子篩,其xrd譜示于圖1,與usp4410501所示的ts-1分子篩的xrd譜圖一致。
實施例2
依次加入固體硅膠、硫酸鈦和四丙基氫氧化銨(tpaoh),物理混合均勻得到原料摩爾配比sio2:tio2:tpaoh=1:0.01:0.10的混合物,將其轉(zhuǎn)移至耐壓的不銹鋼合成釜密封后,先在70℃低溫老化6h,再升溫至180℃晶化20h。晶化結(jié)束后,通過洗滌、分離、110℃干燥6h及550℃焙燒4h,得到ts-1鈦硅分子篩,其xrd譜圖與圖1類似。
實施例3
依次加入固體硅膠、硫酸鈦和四丙基氫氧化銨(tpaoh),物理混合均勻得到原料摩爾配比sio2:tio2:tpaoh=1:0.04:0.2的混合物,將其轉(zhuǎn)移至耐壓的不銹鋼合成釜密封后,先在60℃低溫老化8h,再升溫至160℃晶化40h。晶化結(jié)束后,通過洗滌、分離、100℃干燥12h及530℃焙燒7h,得到ts-1鈦硅分子篩,其xrd譜圖與圖1類似。
實施例4
依次加入硅酸、硫酸鈦和四丙基氫氧化銨(tpaoh),物理混合均勻得到原料摩爾配比sio2:tio2:tpaoh=1:0.005:0.12的混合物,將其轉(zhuǎn)移至耐壓的不銹鋼合成釜密封后,先在75℃低溫老化4h,再升溫至176℃晶化24h。晶化結(jié)束后,通過洗滌、分離、90℃干燥24h及550℃焙燒4h,得到ts-1鈦硅分子篩,其xrd譜圖與圖1類似。
實施例5
依次加入硅溶膠、硫酸鈦、氫氧化鈉(naoh)、四丙基溴化銨(tpabr),物理混合均勻得到原料摩爾配比sio2:tio2:naoh:tpabr=1:0.01:0.08:0.22的混合物,將其轉(zhuǎn)移至耐壓的不銹鋼合成釜密封后,先在75℃低溫老化5h,再升溫至176℃晶化24h。晶化結(jié)束后,通過洗滌、分離、100℃干燥12h及520℃焙燒8h,得到ts-1鈦硅分子篩,其xrd譜圖與圖1類似。
實施例6
依次加入硅溶膠、硫酸鈦、氫氧化鈉(naoh)、四丙基溴化銨(tpabr)和正丁胺(nda),物理混合均勻得到原料摩爾配比sio2:tio2:naoh:tpabr:nda=1:0.01:0.05:0.15:1.3。的混合物,將其轉(zhuǎn)移至耐壓的不銹鋼合成釜密封后,先在70℃低溫老化6h,再升溫至180℃晶化20h。晶化結(jié)束后,通過洗滌、分離、100℃干燥12h及550℃焙燒4h,得到ts-1鈦硅分子篩,其xrd譜圖與圖1類似。
實施例7
依次加入硅溶膠、硫酸鈦、氫氧化鈉(naoh)、四丙基溴化銨(tpabr)和正丁胺(nda),物理混合均勻得到原料摩爾配比sio2:tio2:naoh:tpabr:nda=1:0.01:0.06:0.1:1.2。的混合物,將其轉(zhuǎn)移至耐壓的不銹鋼合成釜密封后,先在70℃低溫老化6h,再升溫至172℃晶化36h。晶化結(jié)束后,通過洗滌、分離、105℃干燥7h及550℃焙燒4h,得到ts-1鈦硅分子篩,其xrd譜圖與圖1類似。